亳州導游詞(通用6篇)
亳州導游詞 篇1
各位團友:
大家好!也許在座的一些朋友們曾經來過亳州,但是我想即使是土生土長的亳州人,有時對亳州也會感到幾分陌生。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把亳州簡單的介紹一下。
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游城市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歷代人才輩出:商朝開國圣君成湯,道家始祖老子、莊子,外科鼻祖華佗,魏武帝曹操,文帝曹丕、詩人曹植、巾幗英雄花木蘭……如璀璨的明星閃爍在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留下的遺址、景觀,歷數起來猶如串珠,令人留連忘返。亳州古為南亳故地,公元前16世紀,商湯在此建都,后世稱為"南亳";隋大業二年(公元6__年)改稱譙郡,唐武德七年(624年)譙郡復改稱亳州,為唐代十望州府之一。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劉復通擁韓山童之子朝林兒于亳州稱帝,國號大宋,改元龍鳳,稱小明王。明洪武初(1368年)降州為縣。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又復稱亳州。19__年州改為縣。解放初期設亳州市之后又改為縣。1986年5月撤縣設市(縣級,隸屬阜陽地區),同年12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省直轄市,由阜陽市代管,1998年2月省委、省政府決定亳州市由省直接管轄,同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__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為省轄市。
美麗的青島,古老而又年輕。
亳州鐘靈毓秀,英才輩出。千百年來,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唷育出無數文治武功、彪炳史冊的先哲名流。道教鼻祖老子以特有的宇宙觀、行知論給后人留下經典著作《道德經》,雖只有五千言,卻文約辭要,博大精深,提出一個非常完整的哲學體系,被譽為"萬經之王";一代圣哲莊子,曾為漆園吏,他"喻牛辭相"的故事及王安石"吏無田甲當時氣,民有莊周后世風"的詩句,至今仍在民間廣為傳誦;魏武帝曹操"煮酒論英雄"、"橫槊賦詩"的英雄氣概,使天下多少有識之士為之傾倒;陳思王曹植的"七步quot;,至今讀來仍令人蕩氣回腸;神醫華佗的"麻沸散"是醫學史上全身麻醉的"世界之最",首創的"五禽戲"現在依然有不少人在天天習練;巾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著實令人敬仰,其故事更是婦孺皆知;一代圣君商成湯、道教至尊陳摶、憫農詩人李紳、捻軍首領張樂行幗英雄花木蘭代父從軍的膽識、謀略與風采著等,都是這塊蘊才積盛之地的驕子。他們為創造輝煌的中華古代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火的貢獻。
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給亳州大地留下眾多的古跡和寶貴的文化遺產。亳州現存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余處;其中省以上保護單位22家,占全省的l/3。這些古跡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于一體,處處蘊含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戲樓,戲文遍布,彩繪艷麗,大殿威嚴,戲樓、鼓樓輔襯,磚木鏤雕雙絕,其建筑巧奪天工聞名于世,令人贊嘆不止。全國道教第一大殿太清官,又名太靜宮,俗稱老子廟,規模宏大,建筑輝煌,碧瓦紅墻,紫氣縈回,莊嚴肅穆,氣勢非凡。湯陵丘埠巍然,古木虬枝盤空,蒼碑夾道聳立,置身園中,憑吊先賢,景仰之情油然而生。被譽為"地下長城"的古隱兵道,雙道并行,縱橫交錯,互相連通,工程巨大,建筑宏偉,相傳為曹操所建,堪稱古代軍事史上的奇跡。當代文史大家郭沫若親題館名的華祖淹,包括有"草堂經聲"、"藥圃流香"、"五禽鳴壽"等八大景觀,廟祠完整,占樸典雅,實為亳州一大勝跡。其它名勝古跡較為著名的有占地十多平分公里,建筑考究上程浩大的曹氏宗族墓群;有金碧輝煌,殿宇寬敞,孔子問禮處的道德中宮;有造型美觀,高聳云霄,朝山進香人群如潮的薛閥塔和萬佛塔;有建筑巍峨,清幽雅靜的白衣律院及清真石寺;有嵇山之巔,古風依然的嵇康故居;有方丈凸石,平滑如砥,印有巨人所壓之痕的陳摶臥跡;還有市區內明清風格猶存、古貌依舊的36條老街、72條古巷等等,名勝遍布,古韻悠然。亳州的歷史人文景觀,與黃山的自然景觀遙相呼應,素有"南黃山,北亳州"之說。1986年被命名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998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優秀旅游城"。
亳州是“神醫”華佗的故鄉,也是我國歷史上的四大藥都之一,盛產中藥材,藥材市場由來已久。1994年,亳州建成了全國最大的中藥材交易中心。在交易中心上市的藥材品種多達__余種,上市量4000萬公斤。年成交額達20多億元。同時,與藥材中心相配套的中藥材期貨交易所、中藥材信息中心也在亳州陸續建立起來了。1995年,__欣然為亳州題詞:“華佗故里,藥材之鄉”。
亳州所產的國宴用酒“古井貢酒”享譽九州,馳名中外。近年還建成了酒文化博物館,展品豐富,陳列考究,充分表現出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亳州下轄的蒙城縣的最大的良種牛產地,最近這個縣別出心裁的聘請了著名相聲演員、資深攝影家牛群任該縣的副縣長,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大家剛下飛機,也一定很累了。那么大家先休息一下,養足精神之后我們一起來看亳州,請允許我再一次代表我們亳州旅行社的全體員工對您的到來致以最誠摯的歡迎,預祝您在亳州能夠吃得好睡的香,能夠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謝謝大家!
亳州導游詞 篇2
星期六下午兩點,小記者老師帶我們去參觀亳州著名的景點——花戲樓。
走進花戲樓的大門,導游阿姨先領我們參觀了花戲樓景點三絕之一的石雕,石雕上面雕刻的是古代的情景。然后導游阿姨又向我們介紹了三絕之一的鐵旗桿,上面有三個方塊,每個方塊下面掛著一個銅鈴,如果有風吹過,銅鈴就會發出很悅耳的聲音。每個方塊上面還插著四面銅旗。接下來,導游阿姨領我們參觀了最后一絕——木雕。木雕刻在一個小戲臺上,有的刻著猴子,有的刻著鳳凰,還有的刻著和石雕一樣的人物,這些雕刻都栩栩如生,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雕刻技術,真讓人感到佩服。
隨后,導游阿姨帶我們來到神廟,神廟里供著三尊神像,有張飛、關羽等等。參觀過神廟之后,我們又去拜訪了木雕大師,他當時正在雕刻著葫蘆絲。老師允許我們向木雕大師提幾個問題,于是我向大師提了一個問題:“您用的雕刻筆是不是有電啊?”大師回答道:“是的,的確有電。”
最后,我們參觀的是火神廟。火神廟里供著三尊神像,我記得最中間那一尊神像手里拿著長矛。在看完這三尊神像后,老師看了一眼手表,說道:“時間差不多了,我們這次參觀到此結束了。”
今天的參觀,讓我知道了我國古代人高超的雕刻技術,這一次的小記者活動讓我很難忘,使我懂得要向古代人學習,學習他們的認真、刻苦和努力。
亳州導游詞 篇3
對于一個在杭州住慣的人,像我,夏天的氣溫若不高達三十八度,便覺得是奇跡,亳州的夏天是不會有太高的溫度的。對于一個剛由三亞回來的人,像我,夏天若是不被曬傷,便覺得是怪事,亳州的夏天,太陽是溫柔的。自然,在南極或北極氣溫是永遠那么低,寒冷的天氣。反而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夏天,能有一些涼爽的天氣,安徽真的算個寶地。
假若單單是有一些涼爽,那也算不了出奇。可以想象,一個鄉村,有山有水,綠樹成蔭,空氣里混著花果香味兒。放眼望去,田地里就像一片綠色的海洋,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呢?
小小的山丘和綠樹把安徽的鄉村圍了個圈兒,整個村莊都沉浸在綠色的世界里。這一圈的小山丘,在夏天額外美麗,好像是把村莊放在一個綠色的帳篷里,他們全安靜不動的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保準曬不著你。真的,夏天山上的樹。長得十分茂盛,給山們穿上一件綠色的花衣,頭上還長著一髻綠發。像極了捉妖記里的主人公小胡巴。鄉下的人們一看到那些小山,就好像有了力量。在地里干農活的他們,頭頂烈日,汗流浹背,卻還是堅持著,談笑著。因為他們看見了那些小山。看見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碩果累累的秋天
池塘里一條條小魚在水里快活的游著,有紅的白的花的。在水中舞蹈著,池里的水清澈見底,像一塊碧綠無暇的翡翠。倒映著藍天白云。就連鳥兒從這兒飛過,也要停留一會兒,照一照自己美麗的容貌,在這邊特別的鏡子上,留下自己輕巧的身影。
坐在院子里樹蔭下,吃著瓜子,看著書。看到有趣的情節,時不時笑一下,這是鄉村生活最好玩的地方。你想想,在蟬的叫聲中看書,這是多么有趣的事啊。最妙的是刮點微風,池塘邊柳樹的枝條隨風舞動,山的頭發也跟著飄逸。微風中帶來陣陣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鄉下,夏天院子里的樹長的十分茂盛,綠的嬌艷,綠的可愛。而且最獨特的是兩邊的樹,都好像已經商量好似的,一個勁兒的往院子中間長。這時我家的院子變成了一道風景線,成為一個綠色的長廊,夏天在這里乘涼,別提有多舒服了。
到了晚上太陽回家休息了,月亮姐姐又來值班。鄉村里,晚上是十分安靜的,靜的都只能聽見幾聲蛐蛐兒叫。在夏天捉蛐蛐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晚上8點院子里的蛐蛐,便開始演奏美妙的樂曲,這時我會拿一個空瓶子在瓶身上扎一些小孔,然后再去捉蛐蛐。捉蛐蛐也是有妙招的。首先你得盯住一只蛐蛐,其次,在他停下休息后快速的用手按住,最后把抓到的蛐蛐放在瓶子里。半夜里蛐蛐的叫聲,好像睡眠曲,分貝不是很高,但也不會太低,音量正好。
天上的星星也眨呀眨的,而且還不是一顆兩顆,是滿天的星星。家鄉的星星很特別,不管怎么看,都是一個完整無缺的形狀。時而像小白兔,時而又像兇猛的獅子。就這樣人們在星星的看護下,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一大早,在公雞的鳴叫下。人們又開始了新的工作,那些花花草草也是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機,一天比一天更旺盛,天真的孩子們也又開始坐在樹蔭下,拿起自己喜歡的書,津津有味地看著。
這就是夏天的家鄉,一幅只能用綠色渲染,天然的水墨畫。我這個夏天有無盡的樂趣,他是那樣的粗獷豪放,也是那樣的羞澀可愛,令人過目不忘。
亳州導游詞 篇4
我的家鄉坐落在安徽亳州,那里人杰地靈,物產豐富,被譽為“華佗故里,藥材之鄉”。接下來我將向你介紹我的家鄉,相信通過我的介紹,你一定會喜歡上她的。
亳州有許多歷史名人,如仁慈天下蒼生的商湯王、心憂黎民的詩人李紳、替父從軍的花木蘭、一代梟雄曹操、神醫華佗……
亳州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其中最著名的當數花戲樓,它算得上亳州的標志性建筑。它完整地保存了石雕、磚雕、木雕。墻上多彩的繪畫,給人以大氣磅礴的.感覺。花戲樓左右兩側的鐵旗桿每根達十幾噸,高達十幾米多,每根桿上還懸掛有許多玲瓏的鐵風鈴,每當有風吹過,會發出悅耳的叮咚聲。
我們家鄉以地產藥材而聞名,藥材種植歷史悠久,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詩:“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升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可見,亳藥早就聞名全國了。
亳州有名的東西還有很多,如果你到亳州來玩,我一定讓你喝上醇美的古井貢酒,吃上特色小吃――牛肉饃,讓你一飽口福。
亳州導游詞 篇5
上周六,我參加了亳州晚報小記者活動中心舉辦的游花戲樓活動,這次參觀活動讓我終身難忘。
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花戲樓前,一進大門,我們看了三絕之一——磚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講述許仙與白娘子的愛情故事的磚雕。一塊只有一寸多厚的磚雕刻成了七層的雷鋒塔。可想而知,古代工匠的手藝是多么精湛啊!
我們往里走,進了大關帝廟——花戲樓。正中央有個戲臺子,戲臺子在二樓,聽導游說,里面的結構為純木結構,其中的木雕是第二絕。戲臺的木雕工藝真是讓人吃驚,四周雕刻的是三英戰呂布等傳奇故事。戲臺結構為純木制,約二十平方米的戲臺沒有用一根釘,一絲鐵搭建。周圍全是瓷雕,這也是花戲樓的第三絕。瓷雕的顏色美侖美奐。
隨后,我們又參觀了火神廟等地方。參觀結束后,我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花戲樓,但是花戲樓唯美的景觀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
亳州導游詞 篇6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花戲樓。首先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花戲樓它始建于清順治十三年,原名山陜會館,也稱大關帝廟。舊時當地人稱其為歌臺,是當時山西和陜西的藥商在亳州經營藥材的聯絡集散地,之所以有今天這個名字,是因為院中有座色彩絢麗美倫美奐的花戲樓。
花戲樓整個建筑面積達3163平方米,但是其中的精華之處還是體現在那令人神往的"三絕"之上。大家想知道是哪三絕么?不用著急,讓我們邊走邊看。
現在大家正門前看到的這兩根鐵旗桿就是花戲樓的一絕。每根重15噸,高16米多,旗桿分5節每節分鑄八卦蟠龍等圖案,每根桿上還懸掛有24只玲瓏的鐵風鈴,每當有風吹過,便會發出悅耳的叮咚聲。
再來看花戲樓的第二絕,就是大家眼前這座仿木結構的三層牌坊式建筑—山門。它的上面鑲嵌著聞名天下的立體水磨磚雕,在不足10厘米厚的水磨磚雕上共刻有人物115個,禽鳥33只,走獸67只,樓`臺`殿`閣多處,在這里造就了16幅人物故事,浸透了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精髓。是佛,是道,是儒。幾乎無所不容,方寸之地展現了大千世界。
尤其值得大家關注的是花戲樓的第三絕—木雕,共雕有三國戲文18出,人物數百,神態各異。大家請看那幅位于舞臺上方中間的是。它向我們講述了曹操愛將惜才的故事,這樣看來。司馬遷筆下所描述的一代奸雄在他的故鄉還是是很受尊敬的。
花戲樓集磚雕藝術之大成,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雕刻美術和戲劇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知道花戲樓有沒有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