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無染寺導游詞(精選3篇)
文登無染寺導游詞 篇1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無染寺是個好地方。
無染寺的佛寺院建筑,基本上都是漢式建筑,其建筑形式來源于佛教濫觴時期的洛陽鴻臚寺。眾所周知,鴻臚寺是東漢專管朝祭禮儀的官署,只因西域來的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用白馬馱經書來此翻譯和傳法,中原人便效仿他們住的地方建筑了后來的佛教道場一一寺廟。
因此,可以這么說,無染寺是飛檐斗拱式的佛教寺院。
無染寺的布局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后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筑,“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辟塔院。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中國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筑群體。此外,園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寺廟建筑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游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空間與時間的無限,即為宇宙。“宇”字本意為房檐,無限之宇,當然則以天地為廬。這個宇宙觀,把天地拉近人心,人與自然融合相親。“以天地為廬”的觀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易·乾卦·文言》)、“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樂記·樂論篇》)、“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調和,那么藝術———“樂”,就應該體現這一調和。所以,中國寺廟建筑群才會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間,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納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講究內斂含蓄。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體同山阿”,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正是天人合一的體現,這就是中國的寺廟常選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文登無染寺導游詞 篇2
尊敬的各位嘉賓:
大家好!
無染寺坐落在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昆崳山主峰泰礴頂南麓,是盛極一時的膠東第一古剎,始建于東漢桓帝永康年間。
無染院碑
無染院碑為唐昭宗光化四年(公元901年)所立,位于無染禪院內,在昆崳山石刻碑中歷史最為悠久。石刻共9行、75字,刻于一形如香爐的石上。該石高1.4尺,厚9寸余,
長1.7尺。正面刻人馬山水,極工整精致。石窩深尺許,碑記文循古法,辭約意深,是昆崳山文化的精髓。碑記中稱:“松蔓森邃,崖谷幽奇,大川激滄海之浪,極頂峭虛危之宿,院額無染,堂房四匝間松掛,張鳳翅以翰翔,殿宇一基架梁椽,砌龍鱗而偃騫,僧延冬夏,實為養道之方,額清節庭,永晴高峰之勢。
”如今,無染院碑猶存,碑文依稀可見。“昆崳山”之名最早也就源于此碑:“大唐登州牟平縣昆崳山無染院……其山乃號昆崳。”
傳說
傳說,寺內原有古石龕,下有空洞,戰國時期“無鹽王后”墓葬。
寺東北有齊王墳,傳說齊康公被田氏放逐東海島,死后葬于此地,墳上還有一棵不老松傲然屹立。昆崳山相傳為“堯命曦仲賓日處”。早在秦漢時代,昆崳山就被佛教道教的修行者相中,香火日見鼎盛;到隋唐,昆崳七十二峰(崮),峰峰有寺廟,崮崮現道觀,香火經年不斷;至金元時代,陜西咸陽名士王重陽云游至此,遂在此修仙布道,創立了道教全真派,昆崳山從此成了中國道教名山,與道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周邊環境
昆崳山是享譽全省的歷史文化名山,是有名的革命根據地。早在1935年農歷十一月初四,中共膠東特委就以昆崳山為中心,發動了席卷膠東的“一一·四”bao動,指揮部就設在無染寺。至此,無染寺院內僧眾四散,房舍成為兵工廠。bao動失敗后,于得水等領導bao動的幸存人員組成昆崳山紅軍游擊隊,堅持斗爭,從而為膠東革命保存了一個寶貴的火種。20世紀60年代初,該地建起營房,古建筑倒塌成廢墟。如今,只有無染寺寺門、“一一·四”bao動指揮部遺址、游擊隊大隊長于得水養傷的帷幄洞、江北玉蘭王、古銀杏樹、木瓜樹等舊址遺跡仍在。
到昆崳山旅游的人,總還要爭相到無染寺舊址瀏覽一番。這里森林茂密,松柏蒼翠,峰巒疊嶂,怪石密布,有攝人心魂的萬米大峽谷,上下分布著千姿百態的、五顏六色的十八潭,溝谷曲折幽長,溪水、瀑布、清泉連在一碧水盈盈,清波蕩漾,水花四濺,使游人樂而忘返。人稱“江北小九寨”。在這個景區,可以看到古銀杏、白玉蘭、齊王墳、無鹽王后墓、王母娘娘洗腳盆、石窗等。
尊敬的各位嘉賓:我們已經結束了文登無染寺的參觀,現在就準備去機場了,請大家仔細看一下自己的隨身物品,是否齊全了。
文登無染寺導游詞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
無染寺坐落于主峰泰礴頂南麓,始建于東漢桓帝永康年間,為盛極一時的膠東第一佛教古剎。據《寧海州志》記載,早在戰國時期曾建有一座廟宇,取名“無染院”。 清光緒十三年(1887)《重修無染禪院碑記》中考證“無染”為 “其地距鄉村遼遠,居之者六根清凈,得大解脫,故名。或曰:染,與,鹽,聲,相轉,寺內古石龕,其下空洞,相傳齊王后無鹽冢云”。寺東北有齊王墳,相傳齊宣王被田氏放逐東海島,死后葬于此地,墳上還有一棵不老松傲然屹立。唐代的《無染寺碑》記載:“松蔓森邃,崖谷幽奇,大川激滄海之浪,極頂峭虛危之宿,院額“無染”,堂房四匝間松掛,張鳳翅以翰翔;殿宇一基架梁椽,砌龍鱗而偃騫。僧延冬夏,實為養道之方,額清節庭,永晴高峰之勢。”可見當年的宏觀勝況,現寺院已倒塌,耳房尚存。
無染寺景區森林茂密,松柏蒼翠,峰巒疊嶂,怪石密布,有攝人心魂的萬米大峽谷,上下分布著千姿百態的、五顏六色的十八潭,溝谷曲折幽長,溪水、瀑布、清泉連在一起。碧水盈盈,清波蕩漾,水花四濺,使游人樂而忘返。人稱"江北小九寨"。主要景點有:水上樂園、古銀杏、江北玉蘭王、齊王墳、李龍文化廣場、王母娘娘洗腳盆、圣母宮、玉屏池、摩崖神龕、仙女池、帷幄洞等。
好了,朋友們,文登無染寺的游覽到此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