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導游詞優質(通用3篇)
黃河導游詞優質 篇1
雖然我去過黃河很多次,但是大多是在春天或秋天,還從未在炎熱的夏天去過。今天,沒見過黃河的表姐來我家了,她想去看黃河,我和媽媽為了陪她便又一次興致勃勃地去了黃河,正好我也看一下夏天的黃河是什么樣子。
車子走得很快,不一會兒,我們便下了車。嗬,夏日的黃河果然有著不同的風景。黃河岸上,到處都是綠茵茵的草地,樹木的葉子泛著墨綠色,非常茂盛,遮天蔽日。我在樹蔭下的草地上躺下,綠草軟軟的,涼涼的,像一張空調墊,再加上清風拂過臉龐,我感到非常愜意,好像這根本就不是夏天,應該是這些樹木拂去了夏天的熱。草地上偶爾有幾朵小花,把草地點綴得更加美麗。知了在枝頭大聲地叫著,此起彼伏好像在開演唱會,又像在提醒我大樹上空是炎炎烈日。
夏天的黃河水也不一樣。黃黃的河水由西向東流淌著,水面比春天高出了許多,把原來裸露的沙灘都吞沒了。遠遠望去水面看似平靜,但是來到岸邊水面上卻波濤洶涌,嘩嘩的水聲非常大,波浪滾滾的河水非常壯觀,水面上還會出現許多小漩渦,這些小漩渦在水面上轉著,非常好看。有時還會突然出現一群小漩渦,非常奇特,他們就像是一群小朋友在表演集體舞。在岸上偶爾露著一小塊沙地,用腳踩上幾腳就很軟了,像跳跳床一樣。
當我還沉浸在這黃河給我們的樂趣的時候,車來了,我便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黃河。
黃河導游詞優質 篇2
春天到了,春姑娘又回到了我們的身邊,萬物復蘇,江河解凍,大地出現一派生機。我們趁著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日子,要出門踏春去。
我們坐車來到了市區的北方濼口,穿過北繞城高速,爬上黃河大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的天地。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黃河不愧是一條懸河啊!這時我就想起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詩句。聽爸爸說,就黃河的河床就比市區高出許多。是因為黃河的泥沙不斷淤積,經過漫長的歲月,河床在不斷地抬高。
河壩上的.柳樹也抽出了嫩芽,迎春花早就開出了一串串的金黃色的花朵,仿佛在告訴人們,春天真的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青青河邊草也長得很高了。往遠處看,河的對岸是黃河森林公園,由于樹木都吐綠的緣故吧,遠遠望去一片綠油油的,一群小鳥也在嘰嘰喳喳的在樹林上空飛來飛去。往左邊看是一座浮橋,過往的車輛和行人在橋上隨波沉福再往右看,是一座古老的鐵路橋,聽說是二戰時德國人建造的,至今經過修繕還能繼續使用,這時有一列火車鳴著長笛呼哨而過,我真佩服德國的建造技術的先進。黃河河床的寬度大約有一公里左右,河水并沒有那么寬,河邊泊著一艘大船和一艘氣墊船。渾濁的河水打著漩渦讓人生畏,爸爸說里面有危險,不要下河。也有比較“勇敢”的人,在河里撒網打漁。
我們來到河床上,卷起褲腳,脫掉鞋子,光著腳丫踩在并不很軟的沙子上,感覺有些滑膩,由于沙子很細里面又含有黃土,濕的沙子就會結成硬塊,所以有些硬的感覺。還有好多人,我們一起在河邊戲水、團沙球、“挖井、建水庫”,玩的非常高興。
看到黃河的泥沙,我想起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嚴重。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我要為國家治理黃土高原貢獻。
黃河導游詞優質 篇3
各位游客朋友:
古人云:“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心不死”。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黃河游覽區的基本情況。
鄭州黃河游覽區位于鄭州市西北約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岳山、廣武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17平方公里。這里過云曾就是一片荒山禿嶺和貧脊川原,經常就是風沙起時天上、地面、水里渾然一體的黃色景象,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一年之中兩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全年可游的鄭州黃河游覽區了。
好了,黃河游覽區到了。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墾利縣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源頭就是一股清泉,但就是由于流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所以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上最渾濁的河,每年經黃河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3-5厘米,所以,下游的河床高出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就是洪水泛濫的原因,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地面要高出7米。
在歷史上,自然和人為的因素也曾使黃河泛濫成災,3000多年以來,黃河中下游決口泛濫達1600多次,它吞噬過無數的生命財產,因而成了害河,歷代民眾迫切希望根治黃河。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黃河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工作,40多年來,黃河再也沒有泛濫過,而且,治理后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它又成了一條造福于人民的河流。
總之,黃河對人類社會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就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個主題。我舞來看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白色水泥塑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魏髻,象征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征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地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她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這就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周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就是從洛陽綿延至些的,過去這里曾就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的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就是一些與黃河風光相匹配的建筑特,若登監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然華夏搖藍”的意境。諸位請看右邊的山頭,那里有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大象雕塑喚起人們對河南遠古歷史的幽思。早在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就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中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河南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河南古屬豫州,豫即多象之意,因此“豫”這個字仍然用作河南的簡稱。山上的大象塑像反映了這個歷史典故。
接下來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里就是旅游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宇中的大禹塑像。大禹就是4000多前前的治水英雄,傳說大禹的父親鯀曾因治水失敗而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午百看來激勵著后人不懈奮斗。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戴斗笠,右手持耒,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號召人民治理洪水。他發明的疏水導流的科學治水方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就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在這里突出地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澄泥硯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就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石刻藝術寶庫,目前已刻碑1500多塊。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后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館國際書法館和五大部分,其中匯集了中國書法巨擘手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渾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就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日破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型塑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釧鼓九鼎的主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_、鄧小平、陳去同志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豐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就是當代最具的青銅大鼎,就是炎黃子孫瞻仰子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20世紀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使千百年東游黃河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鄭州黃河氣墊船就是高科技的結晶,它就是由般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強大的氣流把船身向上抬升20-50厘米。船體借助船后兩個巨型螺旋槳產生的推動力向前行進,幾分鐘內便可以飛抵黃河彼岸。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游,在40分鐘的時間里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發2_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鐘,大家可以出船拍照留念。
今天的講解就要結束了。黃河將我們的心緊密聯系在一起,激勵我們踏上新的征程,愿我們將來再次相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