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游詞格式(精選10篇)
導游詞格式 篇1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我是導游小鵑。今日我要帶領大家去北京最大最美的公園——頤和園。期望大家玩的開心歡樂。
各位旅客,我們此刻已經來到了頤和園。頤和園是皇家園林,是我國的世界遺產之一,請大家注意安全,不要掉隊。游覽之前我要提出幾個要求:不要亂涂亂畫,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便攀爬。
游客們,此刻我們已經來到了長廊,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頂上有美麗橫欄,橫欄上有著五彩的畫,請你們細細觀察。20分鐘后在那里集中。
尊敬的游客,我們先正位于萬壽山,萬壽山上有許許多多美景,請大家細細欣賞。半小時后我們在那里集中。各位游客,我們最終的景點就是美麗的昆明湖,昆明湖上最多橋洞的就是十七孔橋。橋上雕著小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一小時后在那里集合。
尊敬的游客,我們要離開北京了。北京還有更多的景色。以后大叫還要來,我還愿意做你們的導游。
導游詞格式 篇2
大家好,我是頤和園景區的導游,此刻我將陪同大家一齊游覽頤和園。我們眼前的這個大門,就是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我們就來到了有名的長廊。長廊很長,有七百多米,分為二百七十三間。我家抬頭看,每一間橫梁上都有五彩的畫,并且幾千幅畫,沒有那兩幅畫是相同的。
走完長廊,我們就來到了聞名遐邇的萬壽山腳下。前面這座山就是萬壽山,大家抬頭看,半山腰上的這座八角形寶塔的三層建筑就是佛香閣,下頭一排排的宮殿就是排云殿。好,此刻大家請跟隨我登上萬壽山,大家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會在眼底。大家在向正前方看,那個湖是昆明湖,我們再向東遠眺,隱隱約約能夠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從萬壽山下來,前面這個湖就是昆明湖。湖堤上有好幾座樣式不一樣的石橋,兩岸還栽著很多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大家走過長長的石橋,就能夠去小島上玩了。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所以名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上都雕刻著許多姿態不一的小獅子,并且也沒有那兩只是相同的。
頤和園還有許多美麗的景色,期望大家下次有機會再來細細游覽觀賞。
導游詞格式 篇3
尊敬的游客:
大家好!我是王導游,很高興為大家服務,今日我們來到美麗的頤和園游玩,期望大家不要亂扔垃圾,破壞它的美麗!
我們此刻來到了有名的長廊,它共273間,全長七百多米。每一間的橫檻上都繪有彩畫。兩邊的花草樹木郁郁蔥蔥,一種花沒謝,另一種花又開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來到了萬壽山下,大家看到那金碧輝煌的宮殿了嗎?那是排云殿。大家明白嗎?排云殿是慈禧在園內過生日時理解賀拜的地方。
此刻我們已經登上萬壽山,那里是觀看頤和園美景的最佳地方。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不知你們是否有同感?那我們下山游覽一番吧!
此刻我們來到了昆明湖,湖中有個小島,島上一片蔥郁,經過我們面前這座橋,就能夠到小島上去玩。這座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做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獅子,姿態不一。
這么多美景,說也說不盡,此刻大家自由活動,繼續欣賞美景,一小時后在湖中的小島準時集合!
導游詞格式 篇4
云龍山是徐州市內重要的風景山林,山上巨石磷峋,林壑幽美。云龍山長3公里,北頭毗連市區,海拔142米,由九節山頭組成,蜿蜒如龍,因山上常有云霧繚繞而得名。風景名勝云龍山山勢巍峨,曲折回旋,頗有誘人之處。每逢夏日,山花爭艷,清香四溢。冬天,青松疊翠,素裹銀裝。游人緩步入山,如登云鳥瞰,可見到“西溪靈井”勝跡。有小橋流水,又有飛瀑如練,樓臺亭閣,掩映于山水之間,景色十分美麗。走過“望山樓”,便到了“觀水亭”。“觀水亭”座下有一石雕龍頭,水從龍口噴出,仿佛飛珠瀉玉,緊連“玉瀉橋”。橋北有石牌坊一座,直上數十臺階,可到龍王廟。
廟東有“澄碧樓”,樓中水井,清澈澄碧,偶見游魚,歷歷可數;廟西有鐘樓一座,懸掛大鐘,聲聞十里;廟后山腰,有小型石窟兩個,平面皆方形,造像面相清癯、肉髻磨光,典型的北朝風格,為最有價值的歷史遺跡。此外,還有典雅古樸的“棋盤亭”,構制精巧的“四明所”、“翰俗軒”、“掌陀廟”、“觀音堂”等等,雖為近年所筑,但一處一景,配以優美的自然風景,仍令人流連忘返。這里已成為人們游覽、小憩的場所。 云龍山上蒼松翠柏蓊郁蔽日,殿宇亭臺掩映,四時風光不同。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名篇《放鶴亭記》對其贊美曰:“春夏之交,草木際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風雨晦明之間,俯仰百變……”云龍山既有名山大川的自然風光,又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
山上文化古跡眾多,從北魏至民國期間,留有北魏時代的大石佛,唐宋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鶴亭、招鶴亭、飲鶴泉、張山人舊居;明代的興化禪寺、清代的大士巖、山西會館、船廳、御碑亭、碑廊等歷史文物古跡。解放后云龍山又修復和新建了幽邃軒、洞天小廬、跨云閣、云龍書院、杏花村、觀景臺、同心臺等一大批歷史景點。最佳旅游時間云龍山屬于溫帶向亞熱帶的過度性氣候,平均氣溫介于13~16℃,四季皆適宜旅游。歷史文化云龍山的文化積淀歷史悠久而厚重,尤以名人文化著稱。宋代蘇東坡任徐州太守時懷古抒情,留下許多傳世佳作名篇。云龍山的佛教文化源遠流長。
從北魏到清代,逐步建起興化寺、大士巖、唐宋摩崖石刻等著名歷史古跡,其中尤以“三層磚覆三丈佛,廟小能容大菩薩”的獨特景觀而聞名。每年農歷2月19日淮海經濟最大的云龍山廟會,影響廣大,萬眾云集,民間藝術與民俗文化交相輝映,成為名揚四海和重要民間藝術旅游活動。
導游詞格式 篇5
各位游客:在華東線的旅游城市中,無錫是因瀕臨美麗的太湖而著名的。在這個“充滿溫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來北往的佳賓。今天就讓我們一同前去欣賞這顆“太湖明珠”的迷人風采。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太湖之濱,北臨長江,南接浙江、安徽兩省,西鄰常州市,東靠蘇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東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貫通中國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其地形為平原地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渠流縱橫,河網密布,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轄錫山、江陰和宜興3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4656平方公里,人口約426萬。其中市區面積343平方公里,人口約二“萬,是江蘇地區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發展成為具有輕工、紡織、電子、化工、機械等工業的中等城市。
無錫是我國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史記》記載,商朝末年,周大王長子泰伯及其弟仲雍從陜西來到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錫山市梅村一帶),建“勾吳”國,這是無錫建城的開始。
無錫之名最早見于《漢書》,相傳周平王東遷時(約在公元前770年),惠山東側發現了錫礦。錫在當時是冶煉青銅器的原料,于是爆發了當地人和外來者長達幾百年的沖突。到了戰國末期錫礦日漸減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將王翦在錫山發現一塊石碑,上面刻有: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無錫天下寧”表達了人民渴望安寧太平的生活,因此“無錫”的名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成為城市的名稱。
無錫的經濟發展有著深厚的基礎。早在明代時,織布、陶瓷、制磚等手工業非常發達。19世紀中期,無錫和九江、長沙、蕪湖合稱為“中國四大米市”。本世紀以來,無錫更是依靠自身優越的自然條件,成為中國民族工業的原料基地和工商業發達的城市,被譽為“小上海”。
無錫經濟的發展與良好的氣候條件有一定的關系。無錫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氣候也為養殖業提供了條件,太湖中出產的各種水產品種達數十種,尤其以銀魚、蟹最為著名。此外,無錫的土特產品:假(惠山泥人)、大(無錫醬排骨)、空(無錫油面筋)已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為到無錫旅游的賓客提供了方便。航空:無錫碩放機場已開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陽等多條航線。鐵路:無錫地處京滬線上,每天在無錫停留的快車逾百列,全國各大城市都有火車可直達無錫。公路:滬寧高速公路經過無錫,與華東每個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車往返;九條國道、省道成放射狀通向全國、全省。水路:從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經太湖到無錫;從蘇州、鎮江、丹陽可乘游船經古運河到無錫。
無錫的旅游資源更是得天獨厚,這里有被譽為“太湖佳絕處”的黿頭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還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園;江南著名賞梅勝地梅園和著名的“園中園”寄暢園等。也有近幾年新建的“唐城”、“三國城”、“水游城”等影視拍攝基地。這些景觀,使游客們在觀賞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時,又領略了中國古典名著中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
游客們:太湖的山水,眾多的歷史人物和文化古跡,使無錫成為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游勝地。今天我們來到這座溫馨美麗的城市,請調動您的思維,展開您的想象,盡情游賞吧!
導游詞格式 篇6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我是你們這次游覽的導游。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是桂林旅行社的導游,我將和大家共同度過這段旅程,感謝大家給我了這次機會,我一定會為大家服務,讓大家在桂林玩得高興愉快,希望大家對我們的工作多多支持。
桂林市著名的旅游勝地,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以她山清,水秀,洞奇,石秀的秀麗風光聞名于世,每年吸引著千萬的海內外的游客帶桂林來觀光旅游。
桂林這一帶的山,一座座高峭聳立,拔地而起,各不相接。桂林的水蜿蜓彎曲,清澈見底,在日后的行程中我將帶領大家乘著小舟去觀賞桂林最美的一條江——漓江。漓江的水是出奇的靜,靜得我們根本感覺不道它在流動;麗江的水清澈見底,可以看見有許多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
桂林的山還多奇石,著名的有月牙山的劍柄石象鼻山的垂釣石,伏波山的試劍石……桂林的洞更是一絕。下面我請大家跟我一塊兒上岸去欣賞欣賞神秘的七星巖。
七星巖溶洞的面積巨大,可容納一萬多人,請看這兒,洞內有著造型奇特的各種景物:有莽莽的原始“森林”,高聳挺拔的“寶塔”,還有潔白鮮嫩的“竹筍”……有“大自然藝術宮”之稱。大家請看這邊兒,形形色色的鐘乳石,在彩燈的照耀下,是不是更有情趣了呢?這些鐘乳石還有著動聽的名字,什么“獅嶺朝”,“石乳羅帳”,“云臺攬勝”等等。請大家自由欣賞,一定要注意安全!
桂林以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這絕世無雙的美麗景色,贏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贊譽。構成了一幅長達80余千米的山水畫卷。
這樣的山和這樣的水加起來怎么能不使人流連忘返?今天導游就講到這里,希望大家下次還來桂林玩,我在這里等著你們,再見!
導游詞格式 篇7
大家看這塊石頭,這就是傳說中赫赫有名的東坡石床。蘇東坡酷愛旅游,又喜歡喝酒,但酒量不大,常常幾杯酒下肚,就醉了。“醉中走上黃茅岡”,便是其中的一次。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九月十七日,蘇東坡和他的好友在張天驥處飲酒作詩。此時,正值蘇東坡率領徐州軍民取得抗洪勝利不久,心情舒暢,不覺就多喝了兩杯。酒后忽起游興,就約幾個朋友一起登云龍山。醉意朦朧的蘇東坡走到岡頭時,就不勝酒力,只好仰臥在一塊較為平整巨石上休息。路人瞧見,禁不住拍手大笑:太守醉了!此情此景,激發了蘇東坡的詩興。 這石頭,于是就成了蘇東坡在徐州的一處遺跡。
東坡石床長3.3米,寬1.3米,其貌不揚,但因為有了這個傳說,而變得不平凡起來。
大家看看蘇軾的雕像,端著酒杯,望天而坐,盡顯豪邁之氣。
愛旅游的人能長壽。蘇軾那個年代,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0多歲, 蘇軾體弱多病,又屢遭貶官,但最終還是活到66歲,當時也算是長壽了,這很大程度上歸結于他對旅游的熱愛。希望大家工作之余,能多出來走走,大李在這里祝各位健康長壽。
導游詞格式 篇8
親愛的游客們:
大家好!我叫王佳暉,大家能夠叫我小王,今日,我是大家的導游,我要跟著大家一塊游覽頤和園。古代時,它是中國最大的公園,是皇家園林,祝大家玩的開心、愉快!
剛才,我們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了大殿,來到了著名的長廊。你看,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游客們,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兩幅是相同的,大家看一看是不是呀?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游客們,你感受到了嗎?
此刻,我們走完長廊,來到了萬壽山腳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游客們,你們看到了嗎?你看,那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好看嗎,游客們?
我們此刻登上了有名的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你看!蔥郁的樹叢,是多么美麗。向東遠眺,是不是隱隱約約看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從著名的萬壽山下來,就來到了昆明湖。只要你們走過石橋,就能夠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桿上有石柱,柱子上雕刻著小獅子,且姿態不一,你說神奇不神奇!
游客們,頤和園的景色欣賞完了,我們的活動結束了,期望你們下次有機會還來參觀頤和園。
導游詞格式 篇9
大家好!我是趙姝嬋,歡迎來到頤和園,你們叫我趙導好了。
此刻我手指的就是著名的長廊,這條長廊有七百米長,分成二百七十三間。每一間的橫檻都有五彩的畫,大家看,這畫上有人物、花草、風景。
此刻我們走到的就是萬壽山的腳下。大家抬起頭來看一看,那閃閃發光的就是琉璃瓦。也就是佛香閣。下頭的一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還有那八角寶塔聳立在半山腰上。
大家請隨我登上萬壽山來到佛香閣,在那里觀看下頭的風景是最好可是的了,來,我們向下望從正面看就是昆明湖了,大家是不是都聽過《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其實這首歌就是來描述昆明湖的。
咱們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大家往那邊看堤上有好幾做設計樣不一樣的石橋,那里還有一個橋叫十七孔橋,因為它有十七個孔。
頤和園的景色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夠。此刻請大家盡情的去欣賞頤和園的美景吧!
請大家在游玩的時候不要亂扔垃圾。
祝大家玩的愉快!
導游詞格式 篇10
贛州,簡稱“虔”,別稱“虔城”,也稱“贛南”,是中國七十個大中城市之一,位于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和下轄縣市最多的地級市。贛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擁有三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全省唯一的綜合保稅區。贛州是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和著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贛州歷史悠久,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著千里贛江第一城、世界鎢都、稀土王國、堪輿文化發源地等美譽。20xx年6月,國務院正式出臺《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旨在全方位多領域努力推動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現全面振興。
贛州歷史悠久,歷來為江南政治經濟軍事重鎮。文天祥、周敦頤、海瑞、王陽明、辛棄疾、蔣經國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領導人皆在贛南主政過,贛南還是理學和心學的重要形成地。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周敦頤的《愛蓮說》、毛澤東的《菩薩蠻·大柏地》和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皆創作于贛南。
贛南是全國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客家人有五次大遷移,其中第一次主要到江西九江,吉安;第二次到江西贛州和福建汀州。贛州是客家民系的發祥地和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贛州的客家人口占贛州市95%以上,有“客家搖籃”之稱。據統計,贛南籍客家人在港臺及海外有20多萬,其中華僑分布在東南亞及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贛州境內仍有600余幢客家圍屋,至今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有龍南關西新圍、燕翼圍和安遠的東升圍。贛州有客家文化城,也有許多客家古村落如白鷺村。贛南籍客家人中也有許多名人如:江南第一宰相鐘紹京、盛唐詩人綦毋潛、北宋名醫陳恕、宋代詩人曾幾、散文家魏禧、書畫家徐思莊和羅牧、孫中山先生的先祖孫誗以及近代經濟學家郭大力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贛南客家人也產生出了一大批將軍,如古柏、肖華等。產生了54名將軍的興國縣,有“將軍縣”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