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dǎo)游詞 > 導(dǎo)游詞范文 >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精選19篇)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3-06-30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精選19篇)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的建筑,后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了十層。可不幸的是,五代戰(zhàn)亂又降至七層,才有今天的七層青磚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個門洞,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shù)中的不可多得的杰作。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qū)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nèi),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fēng)景優(yōu)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慈恩寺—石獅子—鐘鼓樓—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說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后才有根據(jù)實物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shù)品,而后才有真獅子的出現(xiàn)。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臺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里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時。東側(cè)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cè)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xí)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cè)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cè)一尊是民國19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fēng)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fā)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十分動聽。各位游客,您能猜出這是什么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nèi)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nèi)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jīng)樓,存有《藏文大藏經(jīng)》等重要經(jīng)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jīng)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nèi)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chǎn)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大雁塔得名來歷—玄奘與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jīng)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第 一整理該文章,版權(quán)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dāng)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lǐng)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nèi)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jīng)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dāng)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jiān)造,一年建成。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dāng)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lǐng)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nèi)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jīng)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dāng)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jiān)造,一年建成。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3

  陜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里,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塔,叫大雁塔,又叫大慈恩寺塔,是唐朝玄藏法師建造的,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大雁塔既高大又雄偉。塔有七層,高約 六十五米,塔里有木梯,可以方便地上、下。如果在塔下往上看,真是高聳入云啊!這么高的塔,全部都用石頭砌成,是空心的,坐落在一個正方形的塔座上。平時,游人爬上塔頂,能把西安古城的全貌收盡眼底。如果下雨,游人們就可以在空心的塔中避雨,還可以從一個個拱形的像小橋洞一樣的小窗口往外瞧。這種設(shè)計,既能讓塔穩(wěn)穩(wěn)的立在那里,又節(jié)省了石料。

  這座塔不但雄偉壯觀,而且造形優(yōu)美。塔的底層四面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畫面布局嚴謹,線條遒勁流暢。塔底也有石門,門楣門框上也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lián)。看到這些作品,我就像回到了唐代一樣。

  大雁塔是唐代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磚塔,是我國保貴的佛教文化遺產(chǎn)。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4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中國西北部,美麗西安市是著名十三朝古都。有標志性建筑物鐘樓、明長城遺址、華清池等等。可最雄偉、最有盛名還要數(shù)大雁塔。

  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修建,用來存放經(jīng)書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內(nèi),從古至今,保存完好,現(xiàn)在供游人參觀、游覽,是我國著名旅游景點,更是著名古城西安象征。西安市市徽中央印著大雁塔,由此可見,大雁塔是當(dāng)之無愧西安標志。

  雁塔由來神奇玄秘。相傳,在印度摩伽陀國,一個寺廟內(nèi)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凈食(即雁、鹿、犢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雁。有位和尚見到群雁,信口說:“今天大家都沒有東西吃,菩薩應(yīng)該知道我們肚子餓呀!”話音未落,一只雁墜死在這位和尚面前,他驚喜交加,遍告寺內(nèi)眾僧,都認為這是如來佛在教化他們。于是在雁落之處,以隆重儀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玄奘便以這個典故,修建大雁塔。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建筑,后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十層。可不幸是,五代戰(zhàn)亂又降至七層,才有今天七層青磚塔。塔高64.5米,地面各有一個門洞,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shù)中不可多得杰作。

  從遠處望去,你會發(fā)現(xiàn)大雁塔略有傾斜,這可是有來頭。過去,西安有過數(shù)次地震,將塔震得像一邊微有傾斜,后來,塔下身部分為土質(zhì),地下水不均勻,使大雁塔加速沉降傾斜,現(xiàn)在逐漸收回地下水,使大雁塔“改邪歸正”。

  大雁塔是第一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經(jīng)過一次次整修,這個七層青磚塔變得堅固結(jié)實,大雁塔在日后文物保護、社會建設(shè)中,不減昔日古典美麗,籠罩這一層迷人、神秘面紗!吸引著世人探尋佛教文化和古代東方文明。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樣子,因為山上巖石多青黑青黑,古人給它起這樣一名字。傳說咱們中華族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tǒng)一在業(yè)、開創(chuàng)中華文明之后,來到這里采藥煉丹,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親愛朋友,成吉思汗陵旅游區(qū)位于鄂爾多斯市東南部伊金霍洛旗甘德爾草原上。成吉思汗陵作為一座民族豐碑,記載著蒙古民族滄桑歷史和燦爛文化。

  綿山,亦名綿上,后因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qū)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一條支脈。

  中國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居多,北面臨海卻很少。煙臺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一份獨特海上景觀。今天我來介紹一下煙臺海。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今日離別后,何日君再來?鄧麗君小姐這首《何日君再來》是我們常常唱起一首歌。但我相信,我們之間友情花朵會常開,XX地區(qū)美景永遠常在,今日離別后,什么時候你會再來?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5

  大雁塔位于和平門外4公里的慈恩寺內(nèi),相傳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經(jīng)的玄奘法師。奏請在寺內(nèi)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帶回來的經(jīng)籍。這座塔初名為經(jīng)塔。后世人稱它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贊嘆。

  這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大雁塔,成為古城西安獨具風(fēng)格的標志。大雁塔初建時只有5層,高60米,是仿照西域佛塔形式建的。后經(jīng)多次修葺至今塔高64米,共7層,底邊各長25米。

  大雁塔是中國樓閣式磚塔的優(yōu)秀典型。塔身用青磚砌成,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fēng)格。至于雁塔之前冠以“大”字,則是后人為了區(qū)別于薦福寺小雁塔之故。塔內(nèi)有木梯,可以盤旋登塔,自券門憑欄遠眺,可飽覽關(guān)中大好風(fēng)光。

  大雁塔的底層南門兩側(cè),鑲嵌兩塊石碑,一塊“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在貞觀廿二年(648)。為玄奘所譯諸經(jīng)作的總序。另一塊“大唐三藏圣教序論”是唐高宗為“圣教序”所作的紀文,此二碑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shù)的重要文物。尤其是塔的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更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貴資料。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們參觀的是大雁塔景區(qū)和曲江旅游區(qū),首先我們?nèi)⒂^舉世聞名的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雁塔路南端的大慈恩寺內(nèi),大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始建于公元589年的隋代,到了公元648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慈母文德皇后大恩,要求選擇“挾帶林泉,務(wù)盡形勝”之地,建造佛寺,為其母祈求冥福,于是重修隋代無漏寺,并改名為大慈恩寺。唐代的大慈恩寺規(guī)模極大,占地342畝,有房間1897間,可容納僧徒3000余人,慈恩寺的首任拄持就是被稱為“法門領(lǐng)袖,民族脊梁”的玄奘法師,玄奘姓陳名祎,河南偃師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佛教翻譯家、旅行家和文學(xué)家。

  公元627年,28歲的他獨自一人前往印度學(xué)習(xí)佛學(xué),先后在印度各地從事佛教研究長達17年之久,公元645年,玄奘西行取經(jīng)歸來,帶回了657卷佛經(jīng)和大量的佛舍利以及佛像,受到了朝野和國人的隆重歡迎,公元648年12月,大慈恩寺初建落成,玄奘法師便被請到慈恩寺?lián)巫〕郑^續(xù)翻譯佛經(jīng),并在此宣講唯識宗教義,使慈恩寺成為了唯識宗的祖庭。現(xiàn)在的大慈恩寺,是在唐代大慈恩寺西院的遺址上重新修建的,規(guī)模僅為唐時的七分之一。現(xiàn)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

  好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大慈恩寺的門口,因為我國佛教寺院大多都建在深山密林之中,所以寺院的正門稱為山門,山門也稱三門,東為無相門,西為無作們,中為空門,象征著佛教的入門三解脫,走進山門,我們可以看到鐘鼓二樓東西對峙,東邊的鐘樓內(nèi)懸掛有一口明代的大鐵鐘,重約三萬斤,上面刻有雁塔晨鐘四個字;西面的鼓樓內(nèi)有一面直徑約2米的大鼓,僧人們早上敲鐘,晚上擊鼓,晨鐘暮鼓,交相輝映。寺院的鐘聲每天敲108下,象征著破除人的108中煩惱,及“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愿成佛,渡眾生。”就是說,聽到寺院的鐘聲,就可以消除一切煩惱,得道成佛了。

  鐘鼓樓的北面是大雄寶殿,大雄寶殿是佛教寺院的主體建筑,殿內(nèi)供奉的是三身佛,中為法神佛毗盧遮那佛,西為報身佛盧舍那佛,東為應(yīng)身佛釋迦牟尼佛。三身佛的兩側(cè)是佛祖的兩大弟子,東為迦葉,西為阿難。兩邊有普賢菩薩像和文殊菩薩像,他們分別象征著真理和智慧。東西兩側(cè)還列坐有十八羅漢像。

  大雄寶殿過去是法堂,法堂是為佛教徒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里面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堂內(nèi)墻壁上貼有三張拓片,中間的是玄奘負笈圖,兩側(cè)是玄奘的兩位弟子,圓測與窺基,圓測是新羅國王孫,窺基是唐初名將尉遲恭的侄子,兩位名門之后均拜玄奘為師,可見玄奘法師當(dāng)時的名聲之大,地位之高。

  法堂的背后就是舉世聞名的大雁塔了。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即公元652年,是由玄奘親自設(shè)計并督建的,用以保存他從印度帶回的佛經(jīng)與佛像。最初的塔為5層,磚表土心,不可攀,后來武則天在位的時候,將它重新修建并增高至十層,后經(jīng)戰(zhàn)亂毀壞,到五代時又重新修建,改為七層。現(xiàn)在的大雁塔基本上就保留了這次修繕后的狀貌,為樓閣式磚塔,高64。7米,共七層,塔內(nèi)建有樓梯可盤旋而上,每層都建有磚拱門,塔南門東西兩側(cè)的磚龕中,嵌有兩方石碑,是李世民和李治分別撰寫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記碑》,二碑均為唐初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被稱為“二圣三絕碑”。

  大雁塔的得名,一說是西域稱佛塔為“亙娑”,唐言為“雁”,故雁塔之名是由梵文音譯過來的。另一說是出自于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所記載,說是摩揭陀國有一個信奉小乘佛教的寺院,寺僧可食三凈肉,有一天中午,一位僧人看見天空中有群雁飛過,于是便開玩笑的說:“眾僧今日還沒有肉吃午飯,如果菩薩有靈的話,因該知道啊!”話音剛落,只見領(lǐng)頭的大雁突然折身飛回,在這個僧人的腳下墜地而亡,眾僧大驚,隨即明白了這是佛陀化身前來教育他們,于是便將此雁葬于院中,上建一塔,取名雁塔,從此改信大乘佛教,不在吃肉。雁塔之名相必便是來源于此。還有一種說法跟雁塔題名有關(guān),在這里就不多說了。

  說到雁塔題名,它始于唐中宗神兔年間,進士張莒登塔題名,后文人們競相效仿,在考取進士以后,都要等上雁塔將自己的姓名、籍貫和及第時間題留在雁塔的墻壁上,日后若是升為卿相還要用朱筆改寫,雁塔題名被視為人生一大榮耀之事,白居易在考取進士后,就曾作詩道:“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表現(xiàn)了他少年得志的喜悅與自豪之情。

  大雁塔的北面是玄奘三藏院,它是一組仿唐建筑群,于20__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全院由西院的光明堂,中院的大便覺堂和東院般若堂三部分組成,光明堂內(nèi)以壁畫的形式講述了玄奘從出生到去西域求法的事跡;般若堂的壁畫,講述的則是玄奘取經(jīng)回國后,翻譯佛經(jīng)和培養(yǎng)人才的事跡;大便覺堂內(nèi),供奉了玄奘的頂骨舍利和他的青銅坐像,供人們瞻仰和憑吊,墻壁上的漢白玉壁畫,講述的是《彌勒上生經(jīng)》和《彌勒下生經(jīng)》的故事,具有很濃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大雁塔在歷史上就是曲江之地,下面我們就去參觀曲江旅游區(qū)的其它幾個著名景點。

  首先我們?nèi)ゴ蜓闼睆V場參觀,這是一個以突出大雁塔、大慈恩寺以及大唐文化的主題廣場,于20__年建成,由噴泉水景區(qū),大唐盛世浮雕景區(qū),大唐東西步行街,唐詩園林區(qū)等組成,內(nèi)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現(xiàn)已成為了西安的“城市會客廳”和“城市名片”。

  下面我們?nèi)⒂^大唐芙蓉園,它是在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修建的,完全仿照了唐代皇家園林的建筑形式,于20__年建成并對游人開放,占地面積1000畝,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內(nèi)有紫云樓、鳳鳴九天歌劇院、陸羽茶社、仕女館等等許多的仿唐建筑群,擁有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是我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大唐文化與風(fēng)貌的主題公園,被譽為“盛唐主題天下第一園”。

  現(xiàn)在我們?nèi)⒂^曲江海洋館,它是西部最大的海洋館,占地90畝,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海豚表演館、海洋科普館、熱帶雨林館、海底隧道和水下大觀園等部分組成。

  在曲江旅游區(qū),我們還可以參觀到傳說中薛平貴與王寶川愛情故事的發(fā)生地寒窯以及以平民身份埋葬的秦二世胡亥墓。

  好了朋友們,我的講解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7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到西安大雁塔觀光旅游!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nèi),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jīng)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jīng)和藏經(jīng)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nèi)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qū)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nèi)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fēng)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cè)的磚龕內(nèi),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nèi),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后來又經(jīng)過多次修葺。現(xiàn)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jié)構(gòu)。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shù)的杰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cè),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側(cè)蔓草花紋,圖案優(yōu)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shù)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nèi)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wù),領(lǐng)管佛經(jīng)譯場,創(chuàng)立佛教宗派。寺內(nèi)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nèi)外的重視。

  寺門內(nèi),鐘、鼓樓東西對峙。鐘、鼓是寺院的號令,俗有"晨鐘暮鼓"之說。東側(cè)鐘樓內(nèi)懸吊明代鐵鐘一口,重三萬斤,高三米多。唐代學(xué)子,考中進士后到慈恩塔下題名,謂之"雁塔題名",后沿襲成習(xí)。唐代畫家吳道子、王維等曾為慈恩寺作過不少壁畫,惜早已湮沒。但在大雁塔下四門洞的石門楣、門框上,卻保留著精美的唐代線刻畫。西石門楣上的線刻殿堂圖尤為珍貴。

  大雁塔東南側(cè),有和尚墓塔群。其中六座是清代建造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殿內(nèi)有三身佛、菩薩和羅漢泥塑像。是禮佛誦經(jīng)之所。法堂是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堂內(nèi)有阿彌陀佛銅像。

  今日的慈思寺是明代以來的規(guī)模,而寺內(nèi)的殿堂則是清代末年的建筑。現(xiàn)在大雁塔經(jīng)過修復(fù),古塔雄偉,寺殿香火繚繞,庭院鮮花爭艷,是一處特別吸引國內(nèi)外游人的游覽勝地.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今天的游玩就到此結(jié)束了,大家可以帶上家人朋友再來此地暢玩一番,期待下次再見。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8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jīng)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dāng)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lǐng)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nèi)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jīng)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dāng)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jiān)造,一年建成。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9

  話說唐長安城東南晉昌坊一帶面對曲江形盛之處原有一座隋代的無漏寺,高祖武德年間已經(jīng)香火不繼終遭廢棄,到了李唐貞觀年間,加之地處城外荒郊,風(fēng)雨侵蝕,更是破敗不堪。它的命運偶然出現(xiàn)轉(zhuǎn)機卻是因為貞觀二十二年皇太子李治為其母親文德皇后在其舊址上建立起一座愿寺,從此它的名字叫-大慈恩寺。也藉此擁有了皇家寺院的身份,開始其做為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祖庭的光彩奪目,美侖美煥,盛極一時,千三百年而長盛不衰的榮耀時期。

  大慈恩寺的興建,不能不說到文德皇后。名垂青史的太宗貞觀之治,除了有賴于房玄齡、魏征這樣的良臣輔佐,也和后宮文德皇后的支持分不開的。文德皇后是皇太子李治的生母,也是長孫無忌的姐姐。她常常感念先主得江山不易,總結(jié)歷史上宦官后戚做亂的教訓(xùn),讓太宗不要重用其哥哥長孫無忌,而推薦太宗重用魏征、房玄嶺等賢臣。她還采寫古之婦人得失事,寫就《女則》三十卷,以教后宮,深得太宗贊許。文德皇后雖然尊貴顯赫,但其“仁孝恭儉、少好讀書,贊成內(nèi)政、裨益弘多,訓(xùn)諸子常以謙儉為先”的賢良品性,德孚朝野,為李唐家族及世人所敬重。

  唐貞觀年十年(636年)六月,文德皇后崩,十一月葬昭陵。到了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某日,太子李治在春宮想起其母文德皇后,風(fēng)樹之切,刻骨冥深,不能自已,遂而一心思報昊天,追崇福業(yè)。于是命所司于京城內(nèi)“挾帶林泉,務(wù)盡形勝”的舊廢寺,妙選一所,奉為文德圣皇后愿寺。于是這座處在唐大明宮南北軸線南端,從大明宮高地上可以望見的、南面曲江的隋代舊寺有幸被選中。至當(dāng)年十月,大慈恩寺即將建成,奉太宗皇帝敕旨,度僧300人,另外還請了50名大德“同奉神居,降臨行道”,同時正式賜新寺寺名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經(jīng)院。隨后,太子李治從長安弘福寺請玄奘法師來到大慈恩寺翻經(jīng)院繼續(xù)從事佛典翻譯,并主持寺內(nèi)事務(wù)。此后,大慈恩寺在玄奘的主持下,增建慈恩寺大雁塔,最終成為長安三大譯經(jīng)場之一,開始了其光彩侖煥、民族文化脊梁般的成長歷程。

  大慈恩寺位于唐曲江風(fēng)景區(qū)內(nèi)一處高阜之地,北望大明宮、渭水如帶,南對曲江、秦嶺諸峰。今大慈恩寺是利用原唐大恩寺的西塔院舊址建起來,從南至北依勢而上,經(jīng)山門、鐘鼓二樓、東西配殿到達第一個高階上的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藏經(jīng)樓之后就是處在全寺最高點上的大雁塔、此后逐級而下,進入后部的玄奘紀念堂。軸線兩側(cè)則依地勢布置方丈房、僧院、寺管院等。慈恩寺建筑高低就勢,錯落有致而尊卑有序,無論從那個方向都能看到慈恩寺大雁塔莊嚴聳峙,高入云霄的身影。它守望著長安,珍藏著玄奘法師西游的傳說。它莊重大氣的塔影下,走過了多少新科進士?它厚重偉岸的身軀上,刻下了多少光耀中國的名字?它狹窄的樓梯上,踏過了多少仕子祈望平步青云的腳步?它屢遭重創(chuàng),而又一次次的堅強挺立,見證了多少風(fēng)云變幻,世事滄桑?

  大慈恩寺山門有三間,分別象征著“無作門”、“無相門”、“空門”,是為三解脫,而常以空門象征佛教,出家人有遁入空門之說。山門建筑形制為三開間青瓦歇山頂,正門上懸前手書“大慈恩寺”匾。

  踏入山門,但見青磚鋪地,左右竹影拂墻,很是可愛。這倒不顯得寺院有神秘肅穆的氣氛,竟然還有份俗世的意味。前行有蒼松夾道,道中有3米高的鐵香爐一座,左右為方座歇山式鐘鼓二樓對峙,西鼓東鐘,做晨鐘暮鼓之用,這也是大慈恩寺的大型法器。東側(cè)鐘樓內(nèi)大鐘為明代嘉靖二十七年鑄造的“雁塔晨鐘”,西側(cè)暮鼓為近世所造。晨鐘悠揚,穿過林稍,陽光普照,回響在雁塔蒼穹;暮鼓咚咚,頌經(jīng)聲聲,曲江煙村,香火不滅,如此境界又有幾人能領(lǐng)悟呢?

  鐘鼓二樓之后是形制為硬山屋頂、各五開間的東西配殿,東為觀音殿,西為地藏殿。這是佛教寺院建筑“伽藍制”的規(guī)定的制式。除了有遵循宗教教義的意味之外,也起到了向第一級臺階之上大雄寶殿的過渡作用,同時也起到用建筑單體體量、來調(diào)節(jié)建筑群體,高低輕重有別的作用。

  沿著兩層共三米多高的大殿院前階而上,階中為漢白玉盤龍浮雕,其上就是大慈恩寺的中心建筑之一的大雄寶殿。殿身五開間歇山屋頂,雕梁畫棟異常精美,兩側(cè)山墻上金色懸魚異常美煥。殿前一長鼎香爐,長日香火彌漫,風(fēng)煙搖曳,諸多信男善女手持三柱香火,虔誠地作個揖后把香燭插進香爐,然后念念有辭地跪拜在大殿中佛祖神像前,祈求一生榮華富貴,或是平安,或是飛黃騰達,或者是生意興隆等等。大雄寶殿里面供奉的這尊佛祖三身佛像系明成化二年所塑,肌理豐滿,神情安詳,雍容大度。大殿里彌漫著一股莊嚴肅穆,古老又熟悉的宗教氣息,誰都能感到進入大殿之后那份寧靜的氣場,這大概是我等凡俗夫子永遠也無法企及的另一個彼岸世界。佛祖像兩側(cè)東為伽葉佛、西為阿難佛。稍后的東側(cè)為普賢菩薩塑像,象征真理;西為文殊菩薩像,意在智慧。另外東西兩側(cè)還有玄奘、慶友等十八羅漢像。從佛祖像兩側(cè)出大殿北殿門,在大殿供奉的佛祖神像背后,即大殿北門照壁上塑有立在鰲頭之上的海島觀音菩薩像,這為我們展示了南海觀音菩薩說法道場的蓬萊仙境。

  大雄寶殿之后進入大殿院,大殿院是包括大雄寶殿、東西偏殿、二層的藏經(jīng)樓法堂及三圣殿在內(nèi)的第一級高地上建筑院落。大殿院東西兩側(cè)是由伽藍堂、財神堂等組成的硬山式偏殿;院北為五開間兩層懸山式屋頂?shù)牟亟?jīng)樓法堂,上層藏有玄奘法師在慈恩寺勤奮不輟十六載翻譯出的佛教經(jīng)卷。下層為法堂,法堂內(nèi)通往二層的樓梯間平時鎖閉,不對外開放,那里面塵封著從玄奘法師圓寂之后,就再也沒有人敢信筆釋疑的佛宗密卷么?斯人已去,年年歲歲,晨鐘暮鼓,風(fēng)霜雪雨,花開花落,寂寞黃卷難掩千年的失落。

  原來大殿院東北、西北各有一小門通向北面的大雁塔,東北角為般若門,西北角為維摩門。“般若”意為通過智慧到達涅脖之彼岸;維摩”是佛教菩薩名,是一位神通廣大的大乘居士。出兩門直抵大雁塔下,宗教象征意義十分明確,代表著通向極樂世界的路。今兩門已不存,成了繞殿而過的通道,法堂西山墻上遺存有封堵痕跡,幾近荒朽的木作門楣至今仍在,給人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和前邊大雄寶殿與左右偏殿之間原有的小門如今已消失掉大概是同樣的原因,就是游人日增,慈恩寺千年來曾經(jīng)安然無恙,促狹的僧院小門已經(jīng)應(yīng)付不過來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幾萬萬眾的游人井噴一樣的造訪。它再也不能站在大殿一側(cè),看提著念珠的僧人一襲布衣穿門而過,再也不能聽聞經(jīng)房里的木魚篤篤之音,如今它也連靜默的機會都沒有了。

  藏經(jīng)樓法堂之后的第二級高臺之上,就是全寺最雄偉的中心建筑大雁塔,是我國仿木構(gòu)樓閣式磚塔的優(yōu)秀代表。它由塔座、塔身和塔剎組成,共七層,通高約為65米。塔基近方形,高4.2米;塔體一層四面皆為石券門洞,門楣及柱身上的線刻畫異常精美,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就在一層南券洞門兩側(cè),值得一看;門塔身呈方錐形,每層都是疊澀出檐,間以兩層菱角牙子,各檐角懸掛風(fēng)鐸;塔頂以青磚疊澀收頂,上置寶剎;塔內(nèi)施木質(zhì)樓梯,盤旋而上,各層四面皆有券洞,登至頂層。四面神望,長安勝跡,歷歷在目。

  唐人岑參《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詩贊曰: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峰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但是此詩所描繪的慈恩寺浮屠塔已經(jīng)比較接近我們今天看到大雁塔的樣子了,肯定不是玄奘法師初建時的模樣而且玄奘法師所建慈恩寺浮圖塔是不能供人登臨的。這是為什么呢?

  原來玄奘法師從西域游學(xué)歸來之后,于唐永徽三年(652年)以“恐人代不常,經(jīng)本散失,兼防火難”為由,擬在大慈恩寺建造一座石質(zhì)佛塔供奉從西域請回長安的經(jīng)像及佛祖舍利,高宗聽說后,提建議說建石塔恐有技術(shù)難度,以磚造為宜。于是玄奘法師親自帶領(lǐng)眾僧,于寺之西塔院,仿西域‘窣堵波’塔樣建造了五層的磚塔,其最上層為石造,珍藏經(jīng)像及舍利。但是這種結(jié)構(gòu)的磚塔基礎(chǔ)不夠牢靠,到了唐長安年間(701-720年),慈恩寺浮圖塔已經(jīng)頹毀不堪了。一代女皇武則天命有司仿中土木造樓閣式塔重加營建,新塔“崇三百尺”,而且里面開始設(shè)置樓梯,可供登臨懷古。

  所以唐中宗神兔年(720年)以后,新科進士從曲江杏園宴罷后,登臨雁塔及雁塔題名也就成了大唐以來最是星光燦爛的文化盛事,多少文人仕子,酬綢滿志,或者光耀門楣,或者胸懷大志,無不祈望從此登臨后,扶搖直上九萬里。兩宋以后,雁塔題名一度衰落,宋熙寧年間(1068—1077),大雁塔遭遇失火,墻體剝落,始見唐人題名;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關(guān)中大地震,雁塔塔體磚墻震落而不倒;到了明清時期,雁塔題名重盛,只不過題名者的身份已經(jīng)不單獨是進士了,還有鄉(xiāng)試中榜者,題名也從塔壁變成了刻制專門的雁塔題名碑,羅列于大雁塔南側(cè)。隨后在大雁塔之后的玄奘紀念堂庭廊上見到民國年間一副老照片,其上清楚地反映了當(dāng)時雁塔題名碑林立的樣子,感覺可能不太好,仿佛進入到一個巨大的荒冢之地,如今已經(jīng)拆除,集中保存。

  慈恩雁塔參差榜,杏苑鶯花次第游。踏著木制樓梯篤篤而上,時光仿佛倒流……如果時光真的能夠倒流,我多想重回大唐,十載寒窗考取個探花郎,曲江宴罷后也來大慈恩寺和同科進士一起題個名,從此巡撫四方,留名在青史。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時代啊,李白、王維、杜甫、吳道子、閻立本、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quán)等,李唐貞觀、開元兩朝盛世,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雄渾濃重的一筆。

  大雁塔東西兩側(cè)皆可拾級而下,其北面是新建的仿唐建筑玄奘紀念堂,為三組院落組成的建筑群體,由中院玄奘紀念堂、東院佛教展廳、西院講堂三院組成。紀念堂內(nèi)供奉著玄奘法師塑像一尊,供人垂吊。

  大雁塔主軸線以東是塔園,松柏蒼翠,修竹茂密,曲徑入園,四時花木搖曳如畫,禪房靜寂,自然就想到了“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塔園南側(cè)是大慈恩寺塔林,立有幾座和尚的墓塔以及從原大殿院門處遷移到此的幾通明清進士題名碑、重修大雁塔碑等等。

  大雁塔軸線以西有牡丹園、牡丹亭,傳唐時慈恩寺就植有牡丹,花開時若國色天香,遠近聞名。今之牡丹園也是意在復(fù)現(xiàn)唐時牡丹園勝景,最是春日來賞牡丹的好。牡丹園以南直到山門外墻范圍內(nèi)皆為方丈院、僧院。修竹掩映中,偶見僧門半掩,一身穿青色布衣的小和尚神情淡定,盈步而過,身后僧衣飄然,隱沒于涌動的游人之中,留下一段了卻的風(fēng)塵和篤定。什么是空?我們也許以為自己懂得,卻又無從說起,這迷一樣的世界……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0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大慈恩寺參觀。我是導(dǎo)游員何雅勝,很高興認識大家。

  距離西安市市中心4公里的慈恩寺,是全國重點文物寺院。寺院內(nèi)的大雁塔是國家最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也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

  大慈恩寺始建于公元589年,初名為“無漏寺”。在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作太子時,因生母文德皇后早逝,為補報慈母大恩重修此寺,改名為“大慈恩寺”。唐朝時,寺院內(nèi)共有1897間華麗的房屋,他是全長安城內(nèi)最大也是最著名的皇家寺院。唐王朝滅亡后,大慈恩寺也漸漸毀壞。現(xiàn)存的寺院建筑大部分是明代重建的。

  這個門叫做山門。也叫做三解脫門,意思是從世俗的煩惱中解脫出來。

  大慈恩寺的建筑結(jié)構(gòu)和每一個中國傳統(tǒng)式的庭院結(jié)構(gòu)一樣,所有的建筑都非常講究對稱。現(xiàn)在您看到的兩座小樓為鐘樓、鼓樓,里面懸掛著明代1548年鑄造的一口大鐘,重15噸,上邊鑄有“雁塔晨鐘”4個蒼勁大字。“雁塔晨鐘”是觀眾八景之一。

  西面為鼓樓,樓里存有一面直徑為2.13米的大姑,用于為僧眾報時。

  大慈恩寺內(nèi)現(xiàn)住有出家僧人50多位,每天清晨僧人們四點半敲鐘起床,晚上九點擊鼓睡覺。

  我們看到的磚木結(jié)構(gòu)的建筑是“大雄寶殿”,他是佛教寺院內(nèi)主要建筑。“大雄”是對佛的尊稱,意思是佛有巨大的力量,對一切魔障都無所畏懼。大殿里面供奉著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的三尊鍍金塑像,他們都是佛祖的化身。

  中間的這尊叫做法身佛,是指佛法以“法相”顯示人間的化身。

  西側(cè)的這尊叫做報身佛,是指佛修身正果后的化身。

  東側(cè)的這尊叫做應(yīng)神佛,是佛為普渡眾生隨機緣應(yīng)變之身。

  三身佛的兩側(cè)是迦葉和阿難,他們是佛的兩大弟子。殿堂的東西兩側(cè)是十八羅漢,他們是佛在世時常伴身邊的18位弟子。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香客、游客來到慈恩寺燒香祈愿,保佑他們生活幸福、平安。大殿前的兩棵樹叫做“龍爪槐”,種植于188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雁塔題名

  在唐代,新考中的進士都要登大雁塔留詩題名,象征從此事業(yè)青云直上。現(xiàn)今,慈恩寺內(nèi)大多數(shù)的雁塔題名碑都是明、清時期留下的。著名詩人白居易就有留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的佳句,表達他少年得志的喜悅心情。下面我們繼續(xù)參觀。

  法堂

  前方我們看到的二層建筑就是法堂和藏經(jīng)樓。法堂,就是佛教徒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相當(dāng)于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法堂供奉著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只要念佛人一心誦念“阿彌陀佛”,死豬就能被接引到西方“凈土”極樂世界去。所以阿彌陀佛也被稱為“接引佛”,殿內(nèi)還陳列著“玄奘負笈圖”和他兩位高徒窺基和人園測的拓片。窺基是唐開國大將尉遲敬德的侄子,園測是新羅國的王子。這樣我們也可以想象玄奘法師在當(dāng)時的聲望是多么的崇高。

  二層就是藏經(jīng)樓,主要用于保存重要的佛經(jīng)經(jīng)典資料。玄奘法師當(dāng)年歷經(jīng)艱險從佛國印度取回的657部佛經(jīng),都是珍貴的“貝葉經(jīng)”。什么是貝葉經(jīng)呢?古印度將梵文佛經(jīng)文刻寫在經(jīng)過處理的貝多羅樹葉上,因此成為貝葉經(jīng)。正是因為玄奘取回的是梵文真經(jīng),所以他余生都用在翻譯佛經(jīng)上,17載西天取經(jīng),19載翻譯佛經(jīng),直至圓寂。玄奘法師為了弘揚佛法貢獻了他畢生精力。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就是大雁塔了。

  大雁塔

  我們眼前的就是雄偉的大雁塔!

  大雁塔是一座仿木結(jié)構(gòu)的樓閣式方錐形磚塔。磨磚對縫,造型雄偉,氣勢宏大,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fēng)格,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shù)的杰作。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法師為了妥善安置他自印度帶回的經(jīng)像和舍利,奏請高宗允許,修建了大雁塔。玄奘法師親自設(shè)計監(jiān)督,親自運土搬磚。塔初設(shè)計時,完全依照印度形式,高180尺,后來建成了高5層,磚表土心的實心塔。后因磚縫草木叢生,漸次頹廢。后來在武則天長安年間(701~704年),改建為十層可攀登的塔。但此塔也在風(fēng)雨中頹敗,唐后期改建為七層磚塔。人們常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大概就是由此來吧。后經(jīng)后唐、明清,多次改造維修,特別在明代萬歷年間又在塔的外表包砌了一層青磚,完全保持了原唐代塔體造型,形成大雁塔的現(xiàn)在面貌。現(xiàn)塔高64.7米,共七層,塔體呈方錐形,底層每邊長25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nèi)裝有樓梯,可以登到大雁塔頂層,俯瞰四周秀麗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大雁塔底層南門洞外兩側(cè)大的磚中鑲嵌有兩通被后世奉為書法瑰寶的石碑,西側(cè)為《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太宗李世民為玄奘譯經(jīng)所撰寫的序文。東側(cè)為《述三藏圣教序記碑》,由太子李治(即后來的高宗)撰寫的記文。

  他們都贊揚了玄奘法師對佛教所做出的貢獻。這兩通石碑的碑文由唐代著名的大書法家褚遂良書寫。

  塔的第二層供有明代一尊阿彌陀佛銅像。

  第三層供奉著兩顆珍貴的佛舍利,是印度玄奘寺住持贈送給大雁塔的珍貴禮物。

  第四層是“同州圣教序”碑和“集王圣教序”碑的拓片。現(xiàn)在這兩通珍貴的唐碑都珍藏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館。

  在第五層我們可以看到釋迦如來足跡石。在佛國印度,對佛教十分虔誠,佛教徒對釋迦牟尼非常敬仰,進而對佛足跡甚為敬重,足見如見佛,一樣頂禮佛拜。

  塔內(nèi)第六層,我們可以可以在四周看到很多著名詩人的.詩作。那么我們就要講一講與雁塔有關(guān)的另一個文化盛舉了,這就是“曲江流飲”和“雁塔詩會”。“曲江流飲常不斷”,這也是長安八景之一。是說一些文人雅士常常會相約到曲江飲酒作樂,曲江,顧名思義,就是彎彎曲曲的水流了,詩人們把酒杯放在水面上讓它自由地漂流,流到某人面前,他就要一飲而盡,然后賦詩一首。之后他們還要登上大雁塔,抒發(fā)情懷。這里陳列的唐詩書法作品就是大雁塔建成一百周年之際,杜甫、岑參等五位詩人的一次詩會所賦詩作。

  我們登到塔的頂層,可以四周眺望一下古城西安的美麗風(fēng)景。

  接下來我們要去參觀的就是玄奘三藏院了。

  玄奘三藏院

  (玄奘三藏院前)我們現(xiàn)在在漢白玉照壁上看到的“法門領(lǐng)袖”4分大字,就是唐太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對玄奘法師的高度贊揚。

  我們面對的這座氣勢宏偉的仿唐建筑群就是玄奘三藏院,中為“大遍覺堂”,兩邊分別是“光明堂”和“般若堂”。以刻銅、柚木雕刻和漢白玉雕刻的形式,通過巨幅壁畫展現(xiàn)了玄奘一生從出生、出家、出國求法、游學(xué)佛國、曲女法會、榮歸長安、翻譯經(jīng)文、直至圓寂、功德圓滿往生彌勒凈土境界的全部過程。

  (光明堂)光明堂主要講述了從玄奘出生到曲女法會的故事,我們主要講述這幅畫面:玄奘法師歷盡艱難險阻終于來到了佛國印度的最高佛教學(xué)府——那爛陀時。住持戒賢長老親自接見了他。當(dāng)他知道玄奘是從東土大唐來求學(xué)佛法時非常激動,讓他的侄子給玄奘法師講述了一個傳奇的故事。戒賢長老已經(jīng)100多歲了,他20年前患了風(fēng)疾,只要遇風(fēng)周身就如同火燒刀割般痛苦。3年前,病情加劇,戒賢長老覺得難以忍受,決定絕食自盡了此一

  生。就在當(dāng)天晚上,他做夢夢見三位菩薩顯靈,告訴他不能死,因為3年后會有一位東土大唐的高僧想他求法,要悔之不倦,認真?zhèn)魇诮o他佛法。夢醒后,風(fēng)疾也奇跡般地痊愈了。戒賢長老問玄奘法師在路上走了幾年,玄奘法師答3年。眾僧都驚嘆萬分,覺得十分神奇。

  這幅畫面就是展現(xiàn)了玄奘法師在佛國印度最輝煌的一個時刻——曲女城大會。這次隆重的法會,五印度十八國國王,以及各國的高增大的數(shù)千人都參加了。在辯經(jīng)法會上,連續(xù)十八日都無人辯論過玄奘法師,取得了無可爭議的勝利,成為了曲女城大會的論主。各國國王紛紛贈送寶物,玄奘一再辭謝,只是遵照印度傳統(tǒng)的論勝規(guī)矩,乘坐象輿巡游。+6于是萬眾歡騰,善男信女們帶著香花追隨其后。可以說,玄奘的聲望在印度達到了高峰。他是那爛陀寺著名的十大高增之一,可以享盡尊崇發(fā)和榮華富貴。但他為了弘揚佛法,毅然謝絕了各國國王的挽留,決定把真經(jīng)帶回大唐。

  (大遍覺堂)大遍覺堂內(nèi)供奉著玄奘法師的頂骨舍利。“大遍覺”是皇帝賜給玄奘法師的尊號,意識是完全覺悟者,也就是認為玄奘已經(jīng)達到菩薩的境界。

  關(guān)于玄奘靈骨也有一個復(fù)雜曲折的故事。唐高宗麟德元年(644年)玄奘法師于銅川“玉華宮”圓寂。盡管他留下遺言,希望喪事一切從簡,但唐高宗和眾僧仍是把厚葬于浐河之畔的白鹿原。之后,因為高宗在大明宮每每看到玄奘墓地,就會傷心落淚。于是在少陵塬又修建五層靈塔遷葬玄奘靈骨,這就是長安的“興教寺”塔。之后唐末戰(zhàn)亂,為了保護玄奘靈骨,二次遷移到戶縣“紫閣寺”。宋時,南京演化大師可政和尚又親自背負玄奘頂骨到金陵“長干寺”。之后隨著歷史變遷,寺院荒廢,玄奘遺骨不知所蹤。直至1942年,日軍因修防御工事,玄奘頂骨驚現(xiàn)南京。到現(xiàn)在全世界已有十幾處寺院擁有玄奘靈骨。大遍覺堂的玄奘頂骨舍利就是由南京靈骨寺贈送的。玄奘頂骨回到大慈恩寺,安置在大遍覺堂,現(xiàn)在可謂是安得其所。

  玄奘青銅坐像后的漢白玉雕,描述的是彌勒說法圖。玄奘一生追求的境界就是往生彌勒境界。我們想。玄奘現(xiàn)在一定就是身處聽法菩薩中。西壁是《佛說彌勒上生經(jīng)》變,東壁是《佛說彌勒下生經(jīng)》變。

  (般若堂)接著光明堂的故事,般若堂就是講述了玄奘榮歸長安、翻譯經(jīng)書直至圓寂的故事。這幅畫面就是玄奘在宰相房玄齡的陪同下來到東都洛陽拜見唐太宗李世民。玄奘法師受到了隆重的歡迎,高僧大德、文武百官都夾道相迎。

  這幅畫面就是描繪了玄奘譯經(jīng)的場面和嚴謹。正是因為玄奘法師本人靜通梵文,以及他高深的佛學(xué)造詣,才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翻譯成果。

  最后這幅畫面就是描繪了了玄奘圓寂后,彩虹貫日,蓮花朵朵,眾飛天和彌勒來迎。我們想象玄奘圓寂后就是上升于大遍覺堂中所描繪的彌勒凈土吧。

  玄奘西天取經(jīng)的經(jīng)歷深遠,因此歷代都有對玄奘取經(jīng)故事的演繹,而明代吳承恩的神話小說《西游記》就是傳播最廣、最家喻戶曉的一種演義了。

  (民族脊梁照壁前)玄奘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佛學(xué)家、翻譯家、旅行家,同時又是一位對祖國無限忠貞的偉大的愛國者。在印度游學(xué)期間,獲得極高的榮譽,收到五印度僧俗的極大尊崇,但他仍然謝絕了戒日王、鳩摩羅王等國王的挽留,毅然返回祖國,弘揚佛法。并且他曾向印度人民介紹了中國的文化藝術(shù),向戒日王介紹了大唐的政治文化、文化經(jīng)濟,甚至包括唐樂大曲《秦王破陣樂》等。他還把中國古代重要的哲學(xué)著作《老子》等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促進了古代中印文化的溝通與交流,奠定了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我國的翻譯從佛經(jīng)開始,而玄奘開場了我國佛法翻譯史上的“新譯”先河。他所著作的《大唐西域記》也被列為東方四大游記之一。玄奘法師為弘揚佛法、繼承中華民族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貢獻了他畢生精力。有一首歌高度了概括了玄奘精神,并寄予今天議案的留學(xué)生和青少年:“嚴他曾將貝葉藏,千秋盛譽贊玄奘。不辭艱辛游天竺,去的真經(jīng)返大唐。留學(xué)生只愿圖利國,求知理應(yīng)做騰驤。諸君勿被香風(fēng)醉,莫把他邦當(dāng)故鄉(xiāng)。”玄奘精神的核

  心就是熱愛祖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脊梁”是魯迅先生對像玄奘法師這樣為中華崛起和民族復(fù)興奮斗不息的人們的高度贊揚,這里更是對玄奘精神的高度概括。

  大雁塔魏巍屹,玄奘法師對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功績和非凡精神將萬古長存。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1

  位游客:

  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qū)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nèi),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fēng)景優(yōu)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guī)模。這座寺院當(dāng)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xiàn)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筑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xiàn)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說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后才有根據(jù)實物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shù)品,而后才有真獅子的出現(xiàn)。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臺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里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時。東側(cè)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cè)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xí)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cè)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cè)一尊是民國19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fēng)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fā)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十分動聽。各位游客,您能猜出這是什么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nèi)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nèi)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眾所周知,一般寺廟都有大雄寶殿,慈恩寺也一樣。它的大雄寶殿位于寺院中心高臺上,初建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曾予大修。大殿上面三座塑像是釋迎牟尼三身像。中間的叫法身像,西邊的叫報身像,東邊的叫應(yīng)身像。釋迎牟尼為佛教始祖,原是古印度迎毗羅衛(wèi)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死于公元前486年,大約與孔子同時代。三身佛東側(cè)立有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迎葉;西側(cè)立有其堂弟阿難,他待從釋迦牟尼25年,也是十大弟子之一。兩側(cè)是十八羅漢和玄奘塑像。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jīng)樓,存有《藏文大藏經(jīng)》等重要經(jīng)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jīng)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nèi)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chǎn)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2

  大雁塔北廣場是陜西省的“文化景點”和“形象景點”。

  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墻,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218米,南北長346米,占地100余畝,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20__年1月1日竣工。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游商貿(mào)設(shè)施等組成。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cè)分置“唐詩園林區(qū)”、“法相花壇區(qū)”、“禪修林樹區(qū)”等景觀,廣場南端設(shè)置“水景落瀑”、“主題水景”、“觀景平臺”等景觀。

  雁塔西苑:位于北廣場西側(cè),突出園林特色,修整森林樹木,鋪設(shè)石板布道,置放民俗風(fēng)情濃郁的雕塑小品,整體景觀與大雁塔北廣場渾然一體,相映成趣。整個西苑突出了公益性和地域文化色彩,以陜西民俗文化為主題,用活靈活現(xiàn)的雕塑藝術(shù)形象集中展示陜西關(guān)中、渭北高原、陜南、陜北等地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風(fēng)情,如:皮影、剪紙、泥塑、陜西八大怪、農(nóng)村嫁娶、吹糖人、踩高蹺、老城趣事及白鹿原系列等,頗有韻味。

  雁塔東苑:位于北廣場東側(cè),是突出陜西地域特色的具有公益性質(zhì)的文化場所“戲曲大觀園”。通過戲曲彩繪雕塑、地方戲曲鑄銅浮雕、陜西大戲劇家人物群雕、陜西著名戲曲演員人物群雕等四大類雕塑群,體現(xiàn)出陜西地域文化的特點,展現(xiàn)“大秦腔”的獨有魅力。

  漫步于戲曲大觀園內(nèi),讀臉譜容顏、觀名劇雕塑,耳邊仿佛傳來陣陣鼓樂之聲,《五典坡》、《三滴血》、《柜中緣》、《斬李廣》等多個秦腔傳統(tǒng)劇目組成的雕塑群形象生動逼真,正所謂“忠孝信義雄舉,美丑善惡昭彰,世間百態(tài)盡在其中”。雁塔南苑:為園林式的休閑公園,目前仍在建設(shè)中。

  南廣場:建于大慈恩寺前,是對佛文化的闡釋,標志性建筑為玄奘立式雕像。周圍輔以園林綠地、水面過橋等設(shè)施,是市民休閑放松的常去之處。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3

  各位游客,各位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古城西安,我是今天的導(dǎo)游祁敏,祁連山的祁,敏捷的敏,大家叫我小祁就可以了。大家這幾天的行程由我和司機小黃師傅來負責(zé)。如果有什么問題請隨便提出,我將盡我所知為大家解答。忠心的希望各位能夠玩的愉快。

  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qū)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nèi),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fēng)景優(yōu)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各位游客,慈恩寺是皇家主持建造的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guī)模。這座寺院當(dāng)年由13座庭院組成,面積達34O畝,是現(xiàn)在寺院面積的7倍。其建筑富麗堂皇,裝飾華麗富貴。慈恩寺現(xiàn)有面積32314平方米,約合48.5畝。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guān)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nèi)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nèi)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jīng)樓,存有《藏文大藏經(jīng)》等重要經(jīng)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jīng)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nèi)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chǎn)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jīng)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dāng)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lǐng)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nèi)的第一任住持方丈。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jīng)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nèi)裝有樓梯。

  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dāng)時廢殿建筑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藝術(shù)的珍貴資料。塔南門東西兩側(cè)的磚龕內(nèi)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shù)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座仿木結(jié)構(gòu)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fēng)格,是我國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fēng)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俗話說:“好花不長開,好景不長在”。在此刻要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我真的還舍不得說那兩個字,說真的這次旅程的成功離不開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與合作,幾天里我們大家從相識到相知最后成為了朋友。我知道我有的地方還做的不夠好,希望大家在最后的幾分鐘里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這樣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的努力和學(xué)習(xí)。最后,祝大家在以后日子里,生活好工作好樣樣都好。謝謝大家!再見!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4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jīng)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nèi)裝有樓梯。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5

  今年暑假的一天,艷陽高照,萬里無云,我和小姨一起瀏覽了西安有名的旅游地——大雁塔。

  坐在車上,我暗暗地想:大雁塔,不是玄藏取經(jīng)后放佛經(jīng)的塔嗎?頗有盛名,一定很好玩吧!下車后又步行了一段路,終于來到大雁塔。“哇”!一進大門,我止不住驚嘆一聲。因為大雁塔太美了!一排排花草樹木亭亭玉立,整整齊齊,從門口一直延伸到大雁塔的每個地方,好像訓(xùn)練有素的士兵列隊一樣。中央有一片廣場,廣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好奇地擠進人群,嗬,是美不勝收的噴泉!噴泉有橫著的、豎著的、傾斜的.……,應(yīng)有盡有。一股股泉水像飛龍在天空中飛舞,從東而西,由南向北,在天空中翻滾,讓我目瞪口呆了,感覺如夢似幻!我跑進噴泉中,泉水濺落在我的身上,涼絲絲的,讓我感到無比愜意,我察覺到,這不是夢,而是美麗的現(xiàn)實!正在這時,小姨用照相機“咔嚓”一聲,把這歡樂的瞬間永恒的記錄下來了。再往里走,杜甫等大詩人的銅像巍然屹立。從書本中無數(shù)次和他們神交,今日一見,更添崇拜之情。于是,和他們一一合影留念。然后,我們坐在天然的石椅下,欣賞著天空中飄浮的五顏六色的風(fēng)箏,真令人心曠神怡。不知不覺,夕陽西下了,我只好跟著小姨隨著人群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大雁塔。離別時,我回頭望了又望大雁塔,無奈,便緩緩地離開了。

  難忘的大雁塔之行,讓我永遠銘記在心,它帶給我無比美好的回憶!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6

  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jīng)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nèi)裝有樓梯。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dāng)時廢殿建筑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藝術(shù)的珍貴資料。

  塔南門東西兩側(cè)的磚龕內(nèi)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shù)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座仿木結(jié)構(gòu)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fēng)格,是我國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fēng)景優(yōu)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fēng)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那么,我們今天的參觀游覽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7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nèi)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jīng)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dāng)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jiān)造,一年建成。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8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nèi),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相傳是唐僧從印度(古天竺)取經(jīng)回來后,專門從事譯經(jīng)和藏經(jīng)之處。因仿印度雁塔樣式的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來又在長安薦福寺內(nèi)修建了一座較小的雁塔,為了區(qū)別,人們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薦福寺塔叫小雁塔,一直流傳至今。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七層,底層邊長25米,由地面至塔頂高64米。塔身用磚砌成,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內(nèi)有樓梯,可以盤旋而上。

  每層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長安風(fēng)貌盡收眼底。塔的底層四面皆有石門,門桅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塔南門兩側(cè)的磚龕內(nèi),嵌有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記》兩塊石碑。唐末以后,寺院屢道兵火,殿宇焚毀,只有大雁塔巍然獨存。

  另一說:大雁塔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因坐落在慈恩寺內(nèi),故又名慈恩寺塔。慈恩寺是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雁塔初建時只有五層。武則天時重修,后來又經(jīng)過多次修葺。現(xiàn)在的塔是七層,共64米,呈方形角錐狀。塔身為青磚砌成,各層壁面作柱枋、欄額等仿木結(jié)構(gòu)。每層四面都有券砌拱門。這種樓閣式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是我國佛教建筑藝術(shù)的杰作。大雁塔底層南門兩側(cè),鑲嵌著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的兩塊石碑。一塊是《大唐三藏圣教序》;另一塊是唐高宗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側(cè)蔓草花紋,圖案優(yōu)美,造型生動。這些都是研究唐代書法、繪畫、雕刻藝術(shù)的重要文物。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nèi)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

  唐三藏--玄奘,曾在這里主持寺務(wù),領(lǐng)管佛經(jīng)譯場,創(chuàng)立佛教宗派。寺內(nèi)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國內(nèi)外的重視。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 篇19

  游客朋友們,你們第一次到西安嗎?西安是一座美麗的古城。來西安旅游,一定不要忘記去曲江走走,在那片綠樹環(huán)抱的地方,有一座美麗的古塔,自古以來流傳著很多的故事,這就是著名的大雁塔。今天我重點帶大家去游覽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nèi),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因仿印度塔樣式的修建故起名雁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建在一座方約45米,高約5米的臺基上。塔有七層,底部是正方形,用青磚徹成,下大上小,進入大雁塔底部,你會看到墻上有許多的壁畫,會讓人目不暇接。沿著塔內(nèi)的木梯盤旋而上,越往上走,你會發(fā)現(xiàn)樓梯越來越窄,樓梯越來越陡,塔內(nèi)的空間也會越來越小。每層塔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形門洞,可以憑欄遠眺,你們可以將美麗的長安城盡收眼底。

  如果大家游玩累了,那么塔底去休息一會,大雁塔的腳下種滿了郁金香,紅的,黃的,五顏六色非常的迷人。塔下綠樹成陰,鮮花盛開襯托著雄偉壯觀的大雁塔,使它格外引人注目。這時你的疲倦也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游客朋友們,聽了我的講述,相信你一定也會被它的文化底蘊和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快跟我一起去親身體驗一下吧!

關(guān)于大雁塔導(dǎo)游詞(精選19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大雁塔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16篇)

    今年暑假的一天,艷陽高照,萬里無云,我和小姨一起瀏覽了西安有名的旅游地——大雁塔。坐在車上,我暗暗地想:大雁塔,不是玄藏取經(jīng)后放佛經(jīng)的塔嗎?頗有盛名,一定很好玩吧!下車后又步行了一段路,終于來到大雁塔。...

  • 大雁塔導(dǎo)游詞優(yōu)秀(通用18篇)

    在中國的西北部,瑰麗的西安市是聞名的十三朝古都。有符號性構(gòu)筑物鐘樓、明長城遺址、華清池等等。可最宏偉、最有盛名的還要數(shù)大雁塔。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建筑,用來存放經(jīng)書的佛塔。...

  • 大雁塔導(dǎo)游詞300字大全(精選11篇)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jīng)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dāng)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

  • 大雁塔導(dǎo)游詞(通用29篇)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jīng)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

  • 大雁塔導(dǎo)游詞范文(精選31篇)

    大雁塔北廣場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墻,東到廣場東路,西到廣場西路,東西寬480米,南北長350米,占地252畝,建筑面積約11萬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整個廣場由水景噴泉、文化廣場、園林景觀、文化長廊和旅游商貿(mào)設(shè)施等組成。...

  • -大雁塔導(dǎo)游詞(精選30篇)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jīng)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dāng)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

  • 大雁塔導(dǎo)游詞400字大全(精選15篇)

    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jīng)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

  • 大雁塔導(dǎo)游詞200字(精選13篇)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

  • 大雁塔導(dǎo)游詞(精選28篇)

    大雁塔最早因財力不足,只是一座五層的建筑,后來因武則天信奉佛教,將它修建到了十層。可不幸的是,五代戰(zhàn)亂又降至七層,才有今天的七層青磚塔。...

  • 大雁塔的導(dǎo)游詞(通用30篇)

    大雁塔自唐朝以來,由玄奘法師修建,用來存放經(jīng)書的佛塔。它建在大慈恩寺內(nèi),從古至今,保存完好,現(xiàn)在供游人參觀、游覽,是我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更是著名的古城西安的象征。...

  • 大雁塔導(dǎo)游詞(精選28篇)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jīng)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dāng)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

  • 作文大雁塔導(dǎo)游詞(精選27篇)

    現(xiàn)在寺院的范圍東西闊160米左右,南北長318米左右,共計93畝,該寺院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著山門、鐘鼓樓、東西配殿、法堂藏經(jīng)樓,大雁塔及玄奘三藏院。東西兩側(cè)分別為方丈院、僧院、寺管院、文管院等。...

  • -大雁塔導(dǎo)游詞(通用28篇)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jīng)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

  • 大雁塔導(dǎo)游詞(精選29篇)

    各位游客,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jīng)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

  • 大雁塔導(dǎo)游詞100字范文大全(精選9篇)

    現(xiàn)在,大家來到大雁塔腳下,大雁塔原稱慈恩寺浮圖。玄奘法師為了妥善保存從印度取經(jīng)帶回的大量佛經(jīng)和佛舍利,于公元652年附圖表上奏,經(jīng)朝廷批準,在本寺西院,建造5層佛塔。每層皆存舍利,共一萬余粒。...

  • 導(dǎo)游詞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69av |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3区 |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 中文字幕的av | 2020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 琪琪理论|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 午夜a毛片免费全部播放完整 | 岛国AV在线无码播放 | 欧美性色网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无码avⅤ |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挺进长腿秘书的臀缝耸动小说 | BBW.妇女被内射 | 女人被强╳到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欧美第1页 |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级aaa毛片 | 成人黄色小说网站 | 97人人看 | 抖音奶片无罩子52秒回放 | 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日韩 | 国产片性视频免费播放 | 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 | 粉嫩av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又黄又粗又爽免费观看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消防器材 | 私人影院免费观看 | 日本男人日女人视频 | 桃花影院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网站大全 | 久久99久久98精品免观看软件 | 国产激情 |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加勒此 | 一区福利在线 | 中文字幕けのぁ一般男女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 国产骚妻| 超碰三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