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導游詞范文介紹(精選4篇)
桐城導游詞范文介紹 篇1
今天一早,爸爸開著車載著我們去桐城活海游玩。
車子開了大概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桐城活海門口。哇——人真多呀!買好票后,我們進入大廳,爸爸在柜臺前付了二百元錢,領了一個手牌,這個手牌可以打開儲物柜,還可以在里面買東西哦。
我們先去更衣室把東西放進儲物柜,換好泳衣,我迫不及待地進入水世界, 一下撲進水里,頓時一股清涼包圍了全身,好舒服呀!這里是小朋友的“水上樂園”,有正在從上往下淋水的雨蘑菇,有張牙舞爪的八爪魚,有蘋果樣的小屋,有水立方,還有水上滑滑梯,滑道有直的、彎的、螺旋狀的。我快速爬到滑梯頂部,哧溜地就滑下來了。
玩了一會兒,后面的主場廣播說十點半有一場刺激的沖浪活動。我們趕緊去租了一個皮伐來到沖浪池。哇,這個沖浪池真大啊!中間有一艘大船叫“諾亞方舟”,船的身后是一片白色的假石山,假石山上寫著“中國活海”四個紅色的大字,假石山兩邊懸掛著大屏幕。沖浪馬上就要開始了,我們來到中間深水區,浪來了,大家盡情享受著被水沖起的感覺,此起彼伏的浪花,一波比一波大,工作人員拿著粗大的高壓水泵向人群噴射,大家尖叫著,不時地有皮伐翻倒,兩人一起落入水中,然后迅速爬起。真是又刺激又好玩。
接著,我們來到漂流區,坐上皮伐順著水流往前漂,我們漂到了一個洞里,洞中光線昏暗,里面有海底怪獸、水怪等一些海底動植物,很快漂流就結束了。
吃過午飯,爸爸、媽媽去玩了很多高空游樂設施,看著好刺激,我也好想玩啊,可惜我不夠1.5米,所以玩不了。
最后我們又回到了沖浪池,下午還有兩場沖浪,在那我認識了很多小伙伴,我們一起游泳、打水槍,開心極了。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活海水上樂園。
桐城導游詞范文介紹 篇2
桐城——全國聞名的一個歷史悠久、意蘊深長的文化古城,它有豐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長久的千年的歷史文化,它有類似龍眠山那樣雄厚挺拔的山脈,它也有類似龍眠水那樣清澈寬廣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認這個地方的美麗與智慧,我也不得不為我的家鄉桐城而感到無比的自豪。
而在這里,它當然也是一顆絢爛的熠熠生輝的明珠,它是悠久豐厚的桐城文化的標志,遠近聞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征,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廟建筑的經典。它,便是文廟,位于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廣場北端的一座古廟。
桐城文廟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毀于兵亂,而并沒有過多久,文廟便被整修一新,里面的布局依舊是那樣的古樸、典雅,也含有幾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開始關注它。文廟以大成段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線為對稱軸,里面的主要建筑有門樓、宮墻、泮池,狀元橋、大成門,崇圣祠、土神祠等等,且總面積為3200平方米,各種各樣,各姿各態,主次的建筑,也是錯落有致,似乎已經渾然一體,而且,它的門樓里的“文廟”二字是由趙樸初先生所題寫。
我曾經聽說過,有這樣的一句話:天下文章出自桐城。我想那是當然,在這座文廟里,真的是大有文章。這里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漁樵耕讀”、“魏星點斗”“獨占鰲頭”等故事,它們都逼真傳神,也生動、有趣。
要論文廟,它不僅有很多難得的稀世珍寶,也給后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但是在這個美麗的地方,我最喜愛的應該還是要算數狀元橋了。只因這個橋有一個奇怪的規定,只有每次科舉考試的狀元們,才可以從這個橋的上面走過去。每次停留在橋上,看水下的魚兒的游動,我總是有一種無法說明的意境。
每年,都有眾多的海內外專家、學者及廣大游客紛呈踏來,來到這里參觀游覽,而他們,大多數都會站在這里,緬懷各位碩儒的歷史功德,求索著古桐城文化之淵源。我相信,他們都會由衷的贊嘆,桐城文廟的悠久歷史,以及桐城的美麗、雄偉。
它——桐城文廟,是桐城聞名遐邇的建筑,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禮制性的重要建筑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學派的一個重要象征,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揚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廟。
桐城導游詞范文介紹 篇3
桐城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質的資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資源。桐城有各種不可移動文物500多處,其中重點地面文物130多處。桐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也很豐富。以“六尺巷”為代表的眾多的民間故事與傳說,數千首民間歌謠,多彩多姿的民俗,《高撥子》、《十番鑼鼓》等民間音樂作品,獨具特色的民間舞蹈和民間諺語,以及彩繪、編織、雕刻、刺繡、紙扎等民間工藝等。
桐城派主盟文壇200多年,作家遍及全國,影響達于海外。此外,無論是哲學、史學、詩歌、音韻、繪畫,還是美學、翻譯、小說與戲劇創作,桐城人都作出了較大的貢獻。詩歌方面,僅明清時期桐城能詩者便達千余人,其中女詩人近百家。再如書畫,僅安徽省博物館編輯的《安徽書畫家》一書,便收錄桐城歷代書畫家130多人。方以智、胡宗緒等更是才華橫溢,在文史哲、自然科學以及書畫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明清之際,大量世家大族遷入桐城,程朱理學發展鼎盛,尊儒重教風氣盛行,“窮不丟書、富不丟豬”成為民間共識,《桐城耆舊傳》記載:“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誦聲不絕;鄉間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瑯瑯”,桐城人于這一時期在科舉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明清兩代有據可考的進士240人,舉人640人,貢生509人,明清兩代進士、舉人人數,與同屬安慶府之懷寧、潛山、太湖、宿松、望江等五縣進士與舉人總和相比,還超越一倍有余。
由科舉步入仕途的七品以上官員786人(大學士3人,尚書9人)。另有大量的不走科舉之路的名儒碩學,馬其昶《桐城耆舊傳》為明清耆舊900余人立傳,《明史》《清史》記載桐城人物達到70余人。
桐城導游詞范文介紹 篇4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迎江寺風景區,我是來自安徽省旅行社的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榮幸可以為各位提供講解服務,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夠把美麗介紹給大家,把歡樂傳遞給大家。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迎江寺之旅吧!
桐城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桐城自古名人輩出,唐宋兩代的有曹松、李公麟,明清時期又有大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更值得一提的是以方苞、劉大魁、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文派,前后雄霸文壇近300年。近代又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現在我們的位置是和桐城文化密切相關的桐城文廟。首先讓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文廟吧!文廟又叫孔廟,它是一座“廟學合一”的文教活動場所。始建于元代,清同治年間重建,距今已有700年歷史了,現在保留的文廟是其核心建筑,主要有大成殿、門樓,并配有文昌祠、泮池、泮橋等建筑。
接下來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文廟,感受一下她的文化魅力吧。進了文廟大門,眼前的便是欞星門,欞星門是用漢白玉建成的四柱三門式建筑,柱身是方形的,下有“扇形”撐石,造型簡樸典雅。欞星是傳說中的谷神,漢高祖命祭天要先祭欞星,以祈求五谷豐登,宋時將欞星門移到孔廟,意為以尊天之禮尊孔。穿過欞星門,走過泮橋,我們現在到達了大成殿,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胺Q皖中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大成殿之冠。進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這些塑像,神形兼備,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跟山東曲阜孔廟里的孔子塑像媲美呢!
好了,接下來一個小時時間留給您,您可以憑自己的興趣進殿或進展覽館參觀,一個小時以后,我們在文廟門前集合,隨后我們會驅車前往下一個景點:六尺巷。
各位朋友,眼前這條100多米長,兩米多寬的小巷就是著名的“六尺巷”了。不知道,大家對“六尺巷”的故事了解多少呢?說到張英大家也許不太熟,但他的兒子張延玉,雍正年間的重臣,大家可能就熟悉一點了吧,歷史上他們被稱為“父子宰相”。張家的住宅旁有塊空地,當年隔壁吳家在翻修房子的時侯
想將院墻向外擴張,把這塊空地占了。張家人因為這事和吳家吵了起來,家人就寫信給張英請他出面處理。說到底呢,就是希望張英能夠以權勢擺平吳家。張英看了信后立刻回復道:“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簡單,咱們家讓一步,事情不就了結了嘛,張家人收到信后,感慨良多,于是就主動往自家這邊讓了三尺。吳家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動,也向后退了三尺再修墻。于是就有了今天的六尺巷。如今我們踩著由鵝卵石鋪成的小路,聽著幾百年前那個和諧禮讓的故事,是不是也有一番感觸呢?
好了,今天的游覽即將結束了,感謝大家的一路合作與支持,途中服務有不周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也歡迎大家下次再來桐城游玩,小王我也很樂意再為大家導游。最后預祝各位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