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的導游詞(精選3篇)
臨沂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做下自我介紹。我叫,歡迎來美麗的沂蒙山區旅游。
我們沂蒙人民向來十分好客。初次見面沒有什么好送給大家的,那就送給大家我們最喜歡的《沂蒙山小調》,希望能給帶走大家旅途的疲勞,讓大家有一個愉快的心情開始我們沂蒙山之旅(唱歌)。
在沒有到達我們第一個景點之前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臨沂及其主要的旅游景點。臨沂市旅游局根據各個景區不同的特點把其分為四大類,用16各字概括就是“紅色風情、綠色沂蒙、文韜武略、地質奇觀。”
先說“紅色沂蒙”.大家都知道,沂蒙山區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羅榮桓元帥帶領八路軍東進山東,轉戰沂蒙。開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據地。臨沂由此有了“華東小延安”之稱,“沂蒙紅嫂”故事家喻戶曉;解放戰爭時期,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在這里打響,“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不僅僅體現粟裕大將杰出的才能,更體現出老區人民對親人子弟兵無私的愛。“沂蒙六姐妹”支援前線的故事在沂蒙大地代代相傳。
再說,“綠色風情”。“八百里沂蒙風光秀麗五百里沂河景色宜人”蒙山是山東省第二高峰,因森林覆蓋率極高。因而有天然氧吧之稱。沂蒙山區“三十六主峰,七十二崮”,以紀王崮為依托的“天上王城”景區,充分體現了“崮”這種沂蒙山特有地形的風貌。山是臨沂的脊梁,而水則是臨沂的血脈。沂河支流汶河上的汶河漂流景區讓您充分體驗親水樂趣。雪山彩虹谷中“晴天見彩虹”滑草、讓您仿佛又回到童年!
“文韜武略”里的景區主要體現了臨沂深厚的文化底蘊。臨沂是書圣王羲之、智圣諸葛亮、算圣劉洪以及著名書法家顏真卿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在王羲之故里您能體會到書圣著作《蘭亭序》帶給您的震撼。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出土的《孫子兵法》和《孫子兵法》讓世界知道孫子和孫臏不是同一個人,成為新中國的十大考古發現。每年舉辦的“書圣文化”節已經成為臨沂市民的.一道文化大餐。
最后說“地質奇觀“。為而引起這股熱潮的正是以“地下大峽谷、地下畫廊、地下螢光湖”等眾多卡斯特溶洞景觀群。所謂,“地質奇觀”正是這些鬼谷神功的大自然杰作。“地下大峽谷”的地下暗河漂流,地下畫廊的精美鐘乳石,地下螢光湖閃爍的點點螢光,一樣的喀斯特地貌,不一樣的特色風味。地下奇觀只有當您親身走入其中,才能體味其中樂趣。
臨沂的導游詞 篇2
春天,在這百花齊放的季節。伴著和煦的春光,我來到了位于孫伯東北部的云蒙山。領略這3A級旅游勝地的風采,感受這古時兵家必爭之地的傳奇,一睹這“小泰山”的神秘。
云蒙山又名琵琶山,與泰山一脈相承,海拔343米,有觀日峰、攬日峰、燎星峰等五大山峰。在險峻的峰巔上眺望,錦繡河山盡收眼底。穿過云蒙山的山門牌坊,沿著石階拾級而上。山上植被茂盛,風光秀麗。人行走在山上,邊走邊看,意興盎然。“歷史上鬼谷子曾在此地設營教學,留下了孫臏、龐涓、袁達、柳木斗智斗勇的美妙傳說”,老人曾告訴我。山上又有孫伯陵、蝎子城、黑風口、奇石嶺、古兵營、古寨門、古寨墻等歷史文化遺跡,更有古井清溪、絕巖峭壁等構成的自然景觀;而修真觀、白衣庵、孫臏墓等人文景觀,則更給云蒙山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古老的氣息。
說話間,就來到了半山腰,在此有一口古井它依附于兩座古廟之間,井水清澈、甘甜,每當喝上一口井水,一種莫明的神韻充滿心房,登山的疲憊更是一掃而光,這就是清澈見底、常年不干的——龍王井。山上有白衣庵,是方圓百里遠近聞名的“小泰山”,庵內有白衣庵大殿、東西廂房,是人們祈禱平安的圣地。
一山一水一圣人,山指云蒙山,水指龍王井水,圣人不言而喻就是孫臏。
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前行,不久便來到了一處其貌不揚的墳墓前,其碑文為“齊軍師孫臏之墓”,這位戰國時期的軍事家功成名就后深知仕途的險惡、官場的黑暗,便有了隱退的想法。到哪里去?他想到了從師過的云蒙山,非常安全,便于隱居。他來到云蒙山下,得知袁達和柳木占據蝎子城,又知二人是窮人出身,殺富濟貧,便生收復為徒之心。他借來兵馬,攻打蝎子城,但由于蝎子城地勢險要,城堡堅固,九蝎擺尾黑風口,不宜強攻,只有巧取,孫臏對此地進行查看,決定在孫伯地方按兵不動,等到冬天城內缺糧少草,蝎子入蜇,孫臏擺陣指揮,一鼓作氣,攻下城池,活抓袁達、柳木,并收為弟子。上了云蒙山,隱居起來,死后葬在云蒙山,并建廟祭祀,孫臏的名字也就成了村莊的名叫孫伯嶺,也就是現在的孫伯鎮,至今仍經常有古墓和古代兵器出土。
告別云蒙山,激動的心情難以平復,她的風采、傳奇、神秘讓我難以釋懷,我愛云蒙山,更愛我的家鄉,愛她的一草一木,愛她的一切。
臨沂的導游詞 篇3
暑假期間,爸爸媽媽帶著我跟著旅游團去北京懷柔縣云蒙山游玩。經過4個多小時,我們來到了游玩的地方——云蒙山。聽導游介紹云蒙山風景優美景色壯麗,更引起我對云蒙山的好奇心,真想早點看到它的真面目。
我們來到山腳下,仰望被云霧環繞的山峰,讓人感到神秘莫測,猶如人間仙境。我們順著人們走過的山路來認識云蒙山。山路兩旁長著低矮的灌木,時時抽打著我的手臂,我小心地把它們撥開。山路很平緩,很容易爬上去。站在石階上稍加休息,放眼觀望周圍的景色,山上的樹木有的粗壯、有的纖細、有的高聳、有的低矮,高低錯落,郁郁蔥蔥,多得不可計數。在陡峭的石壁上長著一堆野山菇,這使我喜出望外,灰白色的蘑菇大小不一很可愛。我想:“這些野山菇有毒嗎?算了,還是不要打擾他們啦。”
我們繼續往上爬,來到了半山腰,發現了一潭清澈的泉水,泉水清得能看見潭底的塊塊石頭和枯爛的樹葉。我把手放到水里感到泉水不光清澈也很涼爽。我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環顧四周青青的山,清涼的潭水、千姿百態的石頭、嘩嘩流動的泉水,構成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撩起泉水一顆顆“珍珠”和我的笑聲一起飛揚。
我們繼續往上爬,要找到神秘的云霧。山路越來越不好走了,我們手腳并用,終于爬上了山頂,剛從山腳下看到的云霧在哪里呢? 周圍只有潮濕的空氣,沒有什么云霧。
我帶著疑問下了山,云蒙山還被籠罩在云霧之中,這又是為什么呢?爸爸給我解答了這個問題。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