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精選9篇)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神農洞隨州市東北60公里歷山。傳神農氏誕生于此,故名。《湖北通志》載:“神農氏起烈山,為烈山氏,今隨歷多是也。”烈山又名歷山,因又作歷山氏。神農氏為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用木制作耒、耗,教民農業生產,給人治病,跋山涉水,不辭辛苦,遍嘗百藥。此“山高一里,下有一穴”,即其誕生所在。昔日穴口上建有神農廟,內塑其像,常年祀之。后屢修屢毀,僅存神農洞。
史書記載“神農母安登,感農而生炎帝”于此。在炎帝神農烈山名勝區內,建有炎帝神農洞、炎帝神農碑、炎帝神農紀念廣場、炎帝神農紀念館、炎帝神農牌坊等紀念性建筑物。炎帝神農烈山名勝區,興建修復炎帝神農殿、烈山大宗祠、圣賢殿、功德殿、神農廟、安登泉、百草園、觀天壇、神農九井等景點。景觀有姜河新潮、九嶺晴嵐、煙寺晚鐘、山村夕照、古洞青雪、斷巖縮霧、龍鳳旗桿等,因材借景,秀麗非凡。
洞口“方一步”,洞內可“容數人立”,壁石凝蒼顯綠,極具古色。洞外,奇峰絕壑,翠屏壁立,山花爛漫,風景如畫。現已辟為旅游區。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光明旅游社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盧導。今天游玩的地方是長城,希做到這三點1不亂扔垃圾,2不在墻上刻字,3不破壞公物。希玩得開心。
我們現在在八達嶺上,這一段長城高大堅固。大家看,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不僅是屯兵的堡壘,而且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還可以互相呼應呢!
大家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三兩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就靠無數人的肩膀和無數的手,抬上著無數塊石頭。那時候,是多麼辛苦,凝結了多少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說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的名字叫孟姜女哭長城。從前,有個人叫孟姜女,他很愛她的丈夫,可是有一天,官府抓她的丈夫說是犯罪了,一年過去了,她的丈夫沒有消息,于是她就去找她的丈夫。可是,一去才知道她的丈夫被抓去修長城了,她立即動身,日夜兼程跑到了長城,可是她怎麼也找不到她的丈夫,一打聽才知道她的丈夫被累死了。她哭啊哭,八百多里的長城倒下了,最后還是想不開跳河自殺了。孟姜女太感人了。
長城的地方很多,希細細觀賞。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3
五洲四海的各位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承德!我是這一站的導游,大家叫我小風吧!現在,我們正在開往承德避暑山莊的車里。趁還沒到,小風我就先向大家介紹介紹這美景吧!
大家一定像知道它是什么時候建的吧!讓我來告訴你們:承德避暑山莊是在康熙四十二年,也就是1703年開工,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這三代皇帝,終于在1792年,就是乾隆五十七年完成。你們可能會想:為什么要建呢?呵呵,那是因為,在1681年,清政府為了加強對蒙古地區的管理,讓皇帝在每年秋季帶領著數萬人前往內蒙古草原進行訓練軍隊。為了保證皇帝的吃和睡,于是就建起了承德避暑山莊。旅客朋友們,現在讓我們一起會欣賞這美景吧!
現在,我們正在承德避暑山莊的門口,迎面來迎接我們的是那美麗的湖區。湖區雖然不如北京頤和園的昆明湖那么大,但也有49.6平方米!大家猜猜,湖區有多少有多少處湖泊?不是五處,是六處!分別是西湖、澄湖、如意泅、上湖、下湖、銀溯、靜湖和半月湖,統稱塞湖。大家看,是不是有六處?也許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湖中心有許多建筑,那是風景建筑。上湖那就是煙雨樓,半月湖那里的建筑就是金山,還有許多建筑就讓你們自己去看看吧!別忘了合影留戀哦!
好,大家都在湖區玩得不錯吧!我們現在就往北走,去另一個景點:平原。朋友們看,眼前這片片草地和棵棵樹木就是平原的標志。平原區有60.7平方米,主要有的就是那些花草樹木了。那么大家知道平原是干什么用的嗎?對,大家真聰明,它是用來訓練,賽馬的。林子中那個最大的蒙古包,是用來當臨時宮殿的,專門用于皇帝召見客人的時候。大家應該知道清朝皇帝都是蒙古族的吧!來,你們現在可以去騎騎馬,也可以到蒙古包看看,不過千萬不要到處當廁所啊!(到處大小便)
各位都運動了一下,感覺不錯吧!我們現在向有著許多座金碧輝煌的寺廟群繼續出發吧!大家猜猜我們在那里?現在咱們的所在地就是有著44.5萬平方米的山區!當年,勞動人民用山峰、山崖、山麓等地形的特點修建出一座又一座雄偉壯觀的寺廟:博仁寺、博善寺、普樂寺……大小寺廟共有12座,而且每座寺廟前都有一座園林。美麗吧!
我們現在穿過山區,映入眼簾的就是最后一個景點:宮殿。大家可能有點驚訝:不是平原就有一個宮殿嗎?這怎么還有一個宮殿?告訴你們,平原的宮殿是用來召見客人的,而這里的宮殿則是用于皇帝處理政務和皇帝、皇后等人居住的地方。宮殿雖然樸素又淡雅,但卻又不失帝王宮殿的莊嚴。在宮殿里,已經發現許多古人用的生活用品、古書等古代物品。大家可以進去參觀參觀,不過最好只看不動,并且不要亂吐痰,破壞這“博物館”。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4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王導。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西湖的寶石山腳下,請大家和我上山去游覽。
游客們,這里有誰知道這座山為什么叫寶石山?那是因為這座山上栽這許多顏色不一樣的樹木,白天不大看得出來,可是晚上燈光一照,整個寶石山便像一塊巨大的琉璃,閃出了五彩的光。
您知道這屹立在寶石山頂土黃色的塔是什么塔么?對,這就是保俶塔。它是不是很像一支巨大的竹筍?它又像一支鋒利的寶劍插在山頭,劍鋒直插云霄。關于它還有一幅對聯呢!上聯是“保俶塔,塔頂尖,尖如筆,筆寫五湖四海”,下聯是關于錦帶橋的,我不說,留去查一下。
下面我帶大家下山,沿著西湖邊的北山路,前往曲院風荷。
在去曲院風荷之前,我們先站在西湖欣賞下美麗的天堂明珠。大家看,這湖水多像一塊鑲嵌在神州大地上的綠寶石。兩旁高大的梧桐樹倒映在翠綠的水中。湖面上波光粼粼,好像撒了金粉。瞧,遠處還有幾艘畫舫在湖面輕輕地滑過。大家來看,現在正是盛夏,荷花也開得正旺,你們瞧這滿池塘的荷花多美呀!有的害羞地躲在荷葉下,有的欣然怒放,還有的把臉露出一半,好奇地看著外面的世界。如果您仔細看,還能看見幾條小魚仔荷葉下玩耍呢!
好,我就送大家到這里了。游覽車司機會送你們回賓館休息。再見!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5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來北京天壇!
北京天壇,在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于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是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總面積為273公頃。天壇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天壇這一群古建筑物,可以說是世界聞名的。祈年殿啊,皇穹宇啊,圜丘啊,回音壁啊,都是人們熟悉的名字。游客們!現在我們來到了祈年殿的前面。您向前看,祈年殿是不是三重頂圓殿,殿頂覆蓋上青、中黃、下綠三色琉璃?這是寓意天、地、萬物。祈年殿內石板地面的中心有一塊直徑88.5厘米的圓形大理石,上有天然的龍鳳圖紋,即為龍鳳石,與殿頂藻井中央的木刻龍鳳浮雕上下對稱,相映成趣。有趣的是大理石的石面上的墨色紋理頗像是一條行龍和一只飛鳳。龍紋色深,角、須、爪、尾樣樣俱備;鳳紋色淺,嘴、眼、羽毛,隱約可辨,俗名“龍鳳呈祥”石。關于龍鳳石還有一美麗的傳說,相傳這塊大理石上原來只有鳳紋,而殿頂藻井內只有雕龍。天長日久,龍鳳竟有了靈感,金龍常常飛下來和玉鳳相會。不料有一次龍鳳正在相會,卻趕上一個皇帝來祭天,金龍來不及飛回,皇帝跪在石上行禮時,將癡情的金龍和玉鳳雙雙壓到圓石里面去了。從此,有了這一龍一鳳的龍鳳石。
走完了祈年殿,現在我們來到了回音壁。北京天壇的回音壁是迄今保存較完好的具有回音效果的古代建筑,回音其實是聲音反射作用的結果。各地某些半圓形拱門、拱橋、英國倫敦圣保羅教堂等都是聲學與建筑學結合的產物。怎樣?是不是很有趣?現在我們一起走進來看一看吧!游客們,你們知道怎么使用回音壁嗎?其實,回音壁有回音的效果。如果一個人站在東配殿的墻下面朝北墻輕聲說話,而另一個人站在西配殿的墻下面朝北墻輕聲說話,兩個人把耳朵靠近墻,即可清楚地聽見遠在另一端的對方的聲音,而且說話的聲音回音悠長。現在讓大家自由參觀20分鐘,然后集合,請大家注意以下事項:
1、不要亂丟垃圾
2、不要隨地吐痰
3、不要亂涂亂畫
20分鐘已經到了,現在請您自做安排游玩,謝謝!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6
尊敬的各位游客:
親愛的游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著名的旅游景點——天壇。我是你們的導游丁培爾,大家可以叫我丁導。
天壇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是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處景觀之一。下面請大家跟著我,一起去參觀天壇的主體建筑——祈年殿。
祈年殿建于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筑物,也是北京旅游的標志。1751年修繕后,改名為祈年殿。1889年毀于雷火,數年后按原樣重建,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祈年殿四周的圍墻是方方正正的,而祈年殿本身從下至上都是圓形的,這代表了“天圓地方”。殿中有28根柱子,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最長也是最精美、紅色雕金的四根柱子,位于中央,叫“龍柱”,代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第二種是位于中圈朱紅色的十二根柱子,叫“金柱”,代表一年中的十二個月。第三種是位于外圈與殿身成一體的十二根巨柱,叫“檐柱”,代表一天中的十二個時辰。第二種加第三種24根柱子代表了一年中的24個節氣,三種總共28根柱子代表了28個星宿。據說祈年殿是仿照古代明堂設計建造的。天壇的美景說也說不盡,看也看不完,大家可以細細欣賞。
天壇公園是文化遺產、名勝古跡,游玩時請注意愛護文物,不要亂涂亂抹,并注意環境衛生。兩小時后我們大門口見,祝大家玩得開心!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7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張藝馨,今天由我來當小導游。我介紹的是——天壇。
天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朝,是我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9處景觀之一。下面大家請跟著我,一起去參觀天壇。
我們由南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圓丘壇。圓丘壇共分為三層,每層四面各有臺階九級。每層周圍都設有精雕細刻的漢白玉石欄桿,欄桿的數量也是九的倍數。同時各層鋪設的扇面形石板,也都是九的倍數。為何要用的九倍數來建造天壇呢?古人把單數看成陽數,把雙數看成陰數。天為陽、地為陰,天壇是用來祭天的,只能用陽數進行建筑。而九又被視為“極陽數”,是最吉祥的數字。
下面我們來介紹圓丘壇迷人的回音。圓丘壇有一塊圓心石,當你站在圓心石上輕聲說話時,自己聽起來聲音很洪亮,有共鳴性回音的感覺。為什么呢?原來這是一種聲學現象:由于壇面十分光潔平滑,聲波傳到周圍等距離的石欄圍板后,能迅速地被反射回來。據聲波測驗,從發音到聲波回到圓心石的時間,總共僅有零點七秒。說話者根本無法分清他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圓心石的人聽起來,其共鳴性回音就格外響亮。
大家游玩時請注意安全、愛護文物、不要亂涂亂抹。祝大家玩得開心!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8
各位游客朋友:
你們好!我來自山東聊城,我姓郭,你們可以叫我“鐵鍋”。現在距離天壇3公里,請大家做好準備。
各位游客,我們已經到天壇了,請下車。大人帶好小孩,讓老人先走,現在出發。大家可以看看兩旁的花,邊聽我講解。天壇公園從開始修建到現在已有598年歷史。李大爺別光看花,都落隊好遠了。這天壇足足有273公頃,走丟了可不好找。
大家注意聽一下這個資料,這些對認識天壇有許多幫助。天壇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對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年奧運會的馬拉松比賽時的火炬就存放于天壇。天壇是古代皇帝的祭壇,也是祭天文化的結晶,看那宏偉的建筑,那蒼翠的百年古樹和數也數不清、看也看不盡的文物,既記錄了古代先民的企盼和希望,也記錄了封建帝王的睿智、昏庸和腐朽。
請大家不要再磚墻上亂刻亂畫、亂扔垃圾。現在我宣布解散,大家自由活動,下午三點一刻回這里集合,好了,大家盡情地去玩吧!
關于寫景點的導游詞 篇9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你們可以叫我葉導。今天,我將帶大家來到八大奇跡之一——長城。不過,大家要注意文明,不亂圖亂畫,不亂扔垃圾。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好漢吧!因為毛主席曾說過:“不到長城非好漢。”
你們看!長城很長,它像一條長龍,從東頭的西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看著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能想到古時候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艱辛。
現在已經來到長城上,我們就想到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古時,孟姜女的丈夫被人抓去修筑長城,幾年沒有回家了。孟姜女來到長城,經過打聽,孟姜女的丈夫早已累死了。孟姜女哭了,但她的一哭,驚天動地,長城一下倒了800多里。
時間過得真快,在這還是有點依依不舍。如果有機會再來北京玩,我一定再當你們的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