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九龍瀑導游詞(通用3篇)
黃山市九龍瀑導游詞 篇1
黃山九龍瀑位于云谷西路上山處,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煉丹諸峰,匯為云谷溪,然后在香爐、羅漢 九龍瀑
兩峰之間的懸崖上奔流而下,長達300米,整條瀑布共分九折,一折一瀑,一瀑一潭,故名“九龍潭”,古詩這樣描寫了九龍瀑:“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百丈泉”位于云谷西路下山處,在至溫泉區的公路旁可以觀賞到,每當雨季,巨大的懸崖上,瀑水奔流,直瀉百米,猶如白絹長垂,疑是銀河落地,氣勢不同凡響。觀瀑亭是觀賞此瀑布的最佳處。
“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這是前代詩人對居黃山飛瀑之冠九龍瀑稱贊描繪的詩句。在黃山的香廬峰和羅漢峰之間的千仞懸崖上,瀑布分九疊傾瀉而下,一疊一潭,九疊九潭,氣勢雄壯,曲折多姿。這一著名的九龍瀑,倘在大雨之后,奔騰咆哮的瀑布,聲如雷鳴,襯托在翠壁丹巖之上,宛如九條白龍,一條接一條地從天而降,景色十分壯觀。 九龍瀑峽谷中有兩處人文景觀,一處是龍禪院,一處是梅林書屋遺址。龍禪院相傳是黃帝派云陽先生在此養龍所筑的一所石屋,乾隆皇帝微服游山后在此坐禪祭天,后人為了紀念之而建的集儒、佛、道為一體的寺院。寺院門口香燭高擎,香霧繚繞,兩旁的樹枝上掛滿紅布條,給人以一種特別的感覺。梅林書屋遺址據考證是清代歙人父子丞相曹振鏞、曹文植在此苦讀而建的,書屋以土圍墻,樹皮為頂,塌毀于清代末年,現所見的只是一堆亂石。
黃山丞相源下段,香爐峰與羅漢峰之間的大峽谷,縱深6公里稱龍源,傳說是軒轅黃帝養龍的地方。 谷中有眾多的天然龍景大觀,是龍的世界,從下至上,龍景依次有龍女潭、戲珠池、牧龍池、龍禪院、雙龍瀑、青龍澗、九曲峽、九龍瀑、龍舟石、螭龍潭、龍盤島、虬龍潭、蛟龍潭、天鼓石等,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竹海,及棲息其中的無數珍禽異獸。瀑布歷來以其洶涌澎湃、磅礴壯麗之美使豪放者振奮,黃山九龍瀑則更以其“峭壁撐天掛九龍“之奇而令探險者驚魂。九龍瀑與國內外各名瀑相比,以奇取勝,堪稱天下第一奇瀑。
九龍瀑有“三奇”:一奇:瀑長600米,垂直落差360米,一瀑九折,一折一瀑,一頓一潭,盤旋飛掛撐天峭壁之上,宛如九條白龍穿云破霧,凌空而降,氣勢雄偉。大雨之后,山洪暴發,激流翻騰,吼聲震天,濺珠飛雨,高達數十米,瀑潭不分,幻似一條接天及地的巨龍,飛舞在青峰翠巒之間。陽光照耀時,更加彩虹飛舞,壯美之態,世間罕見。若久旱不雨,九龍瀑仍流水不竭,潭瀑分明,潭面水色五彩繽紛,幻化萬千,或像片片龍麟,或如朵朵牡丹,或似金蛇游弋,艷麗迷人。
地質結構奇特,冰川遺跡神秘。九龍瀑是U形谷,瀑邊潭中更有眾多大小冰臼,組成冰臼群奇觀。
黃山之松石峰云水諸奇都在九龍瀑周邊別具風采。站在瀑邊,可望天都、香爐、羅漢珠峰,飄浮云煙之上;瀑洲原始森林茂密,瀑邊崖上奇松遍布,山花爛漫,靈猴戲耍,飛禽鳴趣,構成了九龍瀑的整體美。九龍瀑是龍源中最壯美的景觀。龍源中還有其他許多奇特的龍景大觀,如龍女潭、青龍澗、龍盤島、龍舟石、蜊龍潭、虬龍潭等。由此,龍文化在龍源也更具神奇光彩,引出了許多如軒轅黃帝養龍、龍女獻珠、龍生九子、畫龍點睛、龍女報恩、九龍治水等美麗傳說。古代曾有僧人在龍源中建龍禪院。古院尚存遺跡,留有“龍禪院古塔之位“石碑和一間小舍。今將重建龍禪院,作為龍文化展覽院。神奇壯麗的龍源九龍瀑景區,是我國龍文化與黃山自然景觀的美妙結合。 九龍瀑
龍源中最著名的景觀是九龍瀑。位于湯口鎮境內,205國道旁,距黃山大門3公里,全長600多米。瀑九折,一折一瀑,一頓一潭,形成九瀑九潭,瀑潭一體,兼有飛瀑和彩潭之雙勝,如九龍盡舞,蔚然壯觀,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中國黃山”的主要景觀之一,亦是世界第一奇瀑。
九龍瀑在丞相源下,苦竹溪上。瀑水源于天都、玉屏、煉丹、仙掌諸峰,出丞相源,然后在香爐、羅漢兩峰間的懸崖上飛瀉而下,拋珠濺玉,激流滾滾,一折一瀑,一瀑一潭,轉折九次,形成九段飛瀑,九處深潭。飛瀑宛如九條白龍凌空而降,故名“九龍瀑”、“九龍潭”。觀賞九龍瀑的最佳地點是九龍亭舊址,最好時間是大雨之后。每當此時,瀑水飛溢,傾瀉下折,折而復聚,聚而又折,懸掛于千仞青壁之上,恰似九條白龍騰空飛降,氣勢極為雄偉壯觀。前人曾賦詩贊曰:“飛泉不讓匡廬瀑,峭壁撐天掛九龍。”明代楊補也曾詠道:“欲下青峰趾不前,斷崖立杖更依然。直看九派飛流下,消人蒼茫破作煙。”若久晴不雨,九龍瀑又似游絲練帶,細流不竭,清水深潭,碧瑩可鑒,另是一番景象。
黃山市九龍瀑導游詞 篇2
游船從大壩折回往南,進入三門景區,這里不僅“水是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而且有“平湖三峽”景觀,所以有人評價"在總分上超過了桂林"。沿途山環水繞,游船斗折蛇行,使人時有"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大家看到的這段水面,盡管河汊水是平的,但兩岸山崖犬牙交錯,這就是有名的"平湖三峽",當地俗名"鋸齒峽"。雖無長江三峽之險,但有那么一種峽谷行舟的韻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帶水域的湖光倒影,特別有名,堪稱世界奇觀。另外麻川河一帶是當年皖南新四軍后勤機關的駐地,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曾兩次來到這里,并與葉挺將軍留下了乘筏東進的珍貴歷史照片,新四軍老戰士、著名書畫家賴少其在這一帶重游之后,激動不已,深情地寫下了四言詩:"巍巍群山,平湖如鏡,清波蕩漾,激懷難禁,昔吾周公,身負國任,亂石激流,縱筏東進"。
1943年春,周恩來同志代表黨中央皖南視察新四軍后勤機關駐地,他在太平三門景區(現在是太平湖區)結識了當地開明紳士劉敬之,綽號“三老板”。他頭腦非常精明,生意做得大,做得遠,武漢、南京、蕪湖都有專賣店,經營茶葉、山貨、土特產,家產萬貫,政治眼光看得非常遠,劉敬之把周恩來同志親自精心安置在自己的家中,并對夫人說,此人是我敬佩的人,一日三餐的招待要格外周到,當時他的夫人也不敢打聽此人是誰,更不敢把消息傳出去,當周恩來同志完成任務后離開時,劉敬之精心安排了一條運貨商船,自己親自把周恩來同志安全送出。他們之間的這段情緣被傳為佳話,流傳至今,周恩來同志為劉敬之周到的安排非常感激,臨走時題詩一首,以作紀念:"綏靖地方,保衛皖南,為全聯導,為群眾倡"。簡短十六字以表彰劉敬之的愛國熱情。
黃山市九龍瀑導游詞 篇3
太平猴魁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烘青綠茶中尖茶類的。早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它以其獨特的品質,茶鷹一等金質獎章和證書。猴魁的外形,魁偉厚實,色澤蒼綠,葉面上白毫多而不露,開水沖泡之后,湯色杏綠清亮,香高持久,滋味濃醉甘甜,嘗過的人,稱贊“猴魁茶香百里醉”。早在1947年玻利維亞總統曾專電告其駐華使節,令他購買猴魁茶種和聘請茶工去玻利維亞傳授技藝。1986年在福洲市舉行的全國名茶評比中,猴魁茶以總分名的成績躍居綠茶榜首。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我國政府曾用猴魁茶招待。猴魁產于太平湖畔的新明鄉、三合村猴村,猴崗、顏家三個村民組,天然茶園平均海拔600米——800米,四季云霧繚繞,野花飄香,猴鬼茶的采制十分考究,采茶只在每天日出霧散前的個把小時,還是按照兩葉抱一芽的標準認真剔選,做到大小整齊,老嫩一致。猴魁茶的炒制過程分炒青、烘干兩大工序,完全手工操作。非常講究。猴魁茶始創于1900年間,這一名茶的創始人是家住猴坑的茶農王魁成。取地名“猴”字打頭和人名中間魁字,定名為“猴魁”。樵山香榧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被列為貢品,享譽全國。它殼薄,果脆、味香,營養豐富,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潤肺,清痔,防癌功能顯著,是很好的營養保健食品和旅游食品,干果中的佼佼者,有“干果王”的美譽。香榧樹是柴杉科植物,為地球上古老的植物樹種之一,也是干果中長壽的樹種。黃山區盛產香榧,尤其是樵山一帶香榧樹多,香榧出名。彌猴桃又稱中華彌猴桃,是黃山的一大特產,有“水果之王”之稱,分為野生和人工栽植兩種,彌猴桃中含人體所需的鈣、磷、鉀、鐵等營養物質,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超過柑桔8—10倍,超過蘋果和梨30倍,并有明顯的防癌作用,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青睞。另外以猴猴桃為原料生產的果脯、蜜餞等遠銷省內外。石雞學名棘胸蛙,兩棲類動物,叫聲如鴨,當地俗稱“石雞”,生活在深山溪漳巖洞間,以昆蟲為食,石雞肉嫩、鮮美,紅燒、清燉皆宜,夏季食之,還可免生癤瘡。黃山石耳又名石衣,石菇,為黃山特產,地衣類植物,表面灰黑色,有絨毛,腹部光滑,全年可采,石耳野生于高山懸崖絕壁處,數年方能長成,采耳人腰系蠅索,居險而取。目前產量逐年減少。因而特別名貴。太平湖淡水魚,太平湖淡水魚種類多達四十多種,以鯉、鯽、鳊、鱖、鱉等為主,其中太平湖甲魚名氣,近幾年太平湖引進銀魚移植技術已獲成功,太平湖因水質清凈,所產淡水魚品質優良,被人們譽為“環保食品”,廣受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