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洞導游詞(精選7篇)
善卷洞導游詞 篇1
準備停當以后,我們就挨個兒上了旅游車,在路人的羨慕的目光中出發了。
宜興善卷洞,我們來了!
漫長的一個半小時終于熬過去了,一些商店的牌子上出現了“善卷”這個地名,昏昏欲睡的氣氛被打破了。
我們歡歡喜喜地下了車,紅柱子撐起的牌坊上寫有善卷洞。我們進去以后,馬上就準備進洞了。
善卷洞中仿佛黑夜,沿壁裝置的彩色燈光映射著光滑的奇形怪狀的石頭,在導游的介紹下,象獅大場中獅王,象王高大雄偉的身軀在巖壁上愈顯清晰,石筍和倒掛的鐘乳石也美不勝收。頭頂的巖石還“滴答”著水珠,滴進脖子里又是一陣冰涼。我們又游覽了“菜園”:白蘿卜、茄子、黃瓜,逼真極了,我們仿佛都聞到了豐收的氣息。送子觀音、福壽老人也在巖壁上“打坐”。連唐僧被綁的倒掛巖石,我們也有幸一觀。
后來,我們還坐了船,高低起伏的頭頂上方的巖石像是倒置的縮小版的連綿群山,讓我們船上的乘客都得俯首相讓,免得撞個滿頭包。推船的叔叔是十分厲害的,他鎮靜自若地站在船尾雙手用力撐在巖壁上的扶手,推動船前進。當我們一船女生被極度搖晃的船嚇得魂飛魄散,失聲尖叫時,他還自若地大步行走十分狹窄的船的邊緣。
出了洞,我們又去一個遮陽的大亭子里休息。白鴿灰鴿飛來飛去,也不怕生,歡快地啄食我們拋給它們的各色食物,十分討人喜歡。共進快餐后,我們集合去了陶吧玩了會兒,有翻山越嶺出了此地乘車去龍背山。
龍背山里有摩天輪、碰碰車、青蛙跳、飛椅、旋轉木馬等大型娛樂項目,聽上去很好玩吧?嘻嘻,本人一個也沒玩!
我和張超月一直在漫步爬山,她還見到了一閃而過的兔子。我們走進一個小廣場大的有棚這樣的地方坐了下來,高興地聊了會兒天,還分餅干吃。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這樣寧靜的時間與空間很少了,所以我覺得比游戲有意義。
你羨慕嗎?還有更有趣的呢!
我們倆勇攀高峰,又在另一座山上散步,突然遇見了陶方琪和何麗君兩位同學,他們手里各抓著一把蔥看,我便拉著張超月陪我去挖香蔥。
一片綠地,野花遍地是,紅的'躲在青草中,白得像五角星似的,在地上開了一大片,放眼望去,像片星空。
我找不到蔥,還是有意外收獲的——我們撿了幾塊石頭作紀念,還有互贈的奇特的石頭。
繞到另一座山,我看見有人在挖香蔥,兩眼一放光,拉著張超月陪我挖香蔥,裝在袋子里,也有滿滿一把了,于是我們滿足地下山集合了。
善卷洞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們好!歡迎大家來到宜興善卷洞。我是你們今天的小導游喻妍,大家可以叫我喻導。
首先,我們來到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鄉。由于我的學識,我只知道他們最后雙雙化為蝴蝶,成了民間的愛情神話。請游客們跟我往前走,就來到蝴蝶展示廳,這里的蝴蝶大小不一,五顏六色,有紅的.黃的.黑的.白的......像天空飛著顏色不一的蝴蝶風箏一樣。大家向前走,來到野人谷,觀看古時候人的生活既住所,還有發型,衣著等。
現在我們來到了善卷洞。善卷洞是著名的石灰巖溶奇洞,宜興“三奇”之首。位于宜興城西南約25公里的祝陵村螺巖山上,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長約800米。全洞分上中下三洞組成,洞洞奇異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長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為一樂事。開始我們游玩中洞,中洞有獅王,象王。你們看,這些石頭上還有紅紅的痕跡呢!獅王臥在地上,眼睛向四周張望,看上去兇猛極了!你們再看,還有象王,它移動著自己的身子,像是在往前方注視著什么。請大家往上望去,你們會看到鐘乳石,我來告訴大家鐘乳石是有生命的,它也會生長,不過很久只會長一點,還是向下長,小的像鵝管,大的像冬天的冰柱一樣,很是千姿百態啊!大家再往前走就來到了上洞,上洞的石頭有很多,多的數不清,千奇百怪,大小不一,可以說是石陣了......
我們再往前走,出了善卷洞。使人驚嘆的事情來了,“水晶宮”。游客們要18個人坐在一艘船上通過這神奇的水晶宮。首先提醒游客們不要亂動,否則會掉到水里的。通過水晶宮的路線陡峭無比,游客們帶著既緊張又刺激的心情,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訴說著自己的感受。大家快看那水底還有很多千奇百怪的石頭,仔細觀察有些石頭上面亮晶晶的,有的像蝴蝶,有的像鴨蛋石,還有的有著花的紋印一樣......姿態不一。游客們,水晶宮的游玩結束了。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千萬要記住,不要亂扔垃圾!!!
先說到這吧,希望大家能愉快的度過這一天!
善卷洞導游詞 篇3
上周五,學校組織我們去善卷洞秋游,那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早上同學們一到教室,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教室里亂成了一鍋粥。
來到善卷洞大門口,就看到了善卷洞這三個大字。再往里走,就看到瀑布傾瀉而下,這讓我不禁想到了李白的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我們首先來到野人谷觀看野人表演。這些野人們穿著豹紋的衣服和裙子,有的甚至赤裸著上半身,他們的皮膚也是呈古銅色。這時,上來一個穿著豹紋裙,赤裸著上身,身材威武強壯的男子,手里拿著話筒,看樣子是主持人,他宣布表演正式開始。
只見一個男子拿著一根火把走了出來,主持人說:大家看好了,現在他要把火把放在他的手臂上。我心想:這怎么可能啊,除非他的皮膚不是人的皮膚。但奇跡就是發生了,那名男子把火把放在他的手臂上,熊熊烈火掠過他的手臂,發出滋滋的響聲,隨后一縷白煙飄過,同學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他看,嘴巴張的老大。他還把火把放在嘴里和大腿上,同學們沒有一個不拍手叫好。
接下來就要進入主題了,那就是游善卷洞啦!據洞門口導游的介紹,進入洞內需要走105個臺階。那陡峭的臺階看得我心驚膽戰,雙腳像被灌了鉛似的,無論如何都移不開步子,這時陳暢走過來對我說:我們一起走吧。我仿佛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好!我爽快的答應了。
我們不知不覺就到了洞內,頓時感覺一陣燥熱襲來,我不禁小聲埋怨道:怎么這么熱啊!不過很快我就被洞內的美景所吸引了。洞內燈光四溢,千姿百態的石頭令我練練贊嘆。不知走了多久,我們又到了另一個洞門前,這個洞口十分狹窄,越往下走,越感覺涼爽,我情不自禁的說道:太爽了!這個洞可真是神奇!最后我們坐小船離開了這里。
接下來到了我們期待已久的環節了,那就是吃。我們來到一片空曠的地方,紛紛拿出自己帶的零食,這么多零食看的我口水直流啊,我們邊吃邊玩,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們用相機記錄下了這美好的時光。
不知不覺時間已悄然溜走,我們也該回去了。這是我小學階段最后一次,也是令我最難忘的一次秋游。我要感謝它,因為這里承載著我們最美好的回憶!
善卷洞導游詞 篇4
今天,我校五年級同學去善卷洞游玩。我們上了車,大約行了3個小時,就來到了善卷洞大門口。
我們下了車,在大門口排著整齊的隊伍往洞口走去。剛走到洞口,我們就看見了一個十分高大的石筍,它高7米,是一點一滴的石乳聚集在一起形成的,每三十年至五十年才長一厘米,現在已經長了三萬多年,這就是砥柱峰。接著,我們繞過砥柱峰,來到了中洞:獅象大場。我們向左邊一看,一只既兇猛,又威風的獅子;向右一看,一只龐大的象,它的頭低著,鼻子下垂著,似乎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兒。要說上洞啊,比中洞的景色
更美。這不,我們正在登通往上洞的石梯呢!走了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上洞。只見上洞一片白霧,真有在仙境的味道。上洞有70多米長,30米寬,在這兒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看見了萬古寒梅,萬古寒梅是由石鐘乳與石筍長在一起后形成的。又看到荷花倒影,如果往上看,就什么也不像;如果往水中看,就能看見。我們還看了熊貓,它正在往“山”上爬,可是不但沒爬上,還把尾巴給磨斷了,在“山”上,還有一只大鷹,好像在看熊貓什么時候才能爬到山頂。其實,上洞并不算大,下洞比它還要大呢!看,我們正
在走通往下洞的105級梯子。下洞十分狹長,長一百八十米,寬十八米,高二十二米。這里石乳滴成的奇特景色更絕了,有又綠又大的葡萄,既白又長的藕節,又大又黃的香蕉,又紅又大的胡蘿卜等。它們的姿態豐富多彩,真是美不勝收。接著,我們又來到了水洞。水洞是一條極古老的地下溪河,它長一百二十米,深處有四米五,河面最寬有六米。我們排隊來到了碼頭,坐船出了善卷洞。我們在外面玩了一會兒,就坐上了車子,戀戀不舍地回去了。
家鄉的善卷洞 相傳氏族公社時代,一位老人隱居在我的家鄉宜興市張渚鎮的一座山上,發現并開挖了一個山洞。因為老人名叫善卷,所以該洞就命名為善卷洞。這里現已被確認為世界三大奇洞之一。
善卷洞是有上洞、中洞、下洞組成的。但要進去參觀,你不得不按如下的順序進行:先游中洞,再游上洞,最后由下洞出洞。
來到中洞的洞口,迎接我們的是一棵高達3米的石筍。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棵石筍是洞頂的水滴下來凝成
的。也許你會覺得奇怪:不是滴水穿石嗎,怎么到這里竟變成了 "滴水長石"呢?告訴你,這是因為洞頂滴下來的水含有大量的石灰成分。因此,幾百萬年過去了,這里的水不但沒有穿石,反而形成了這棵迎松式的石筍和其他形態各異"物體".再往里走十幾步,就來到了"獅象大場".朝天怒吼的獅子威武雄壯,高大挺立的大象惟妙惟肖。稍不留神,你還會以為你來到原始森林呢。但這里最為奇特的應數蓮花池了。抬頭向上看,會發現在蓮花池上方的洞頂上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花蕾;但低頭再看蓮花池,你會懷疑你的眼睛出了問題,因為你
善卷洞導游詞 篇5
1)洞中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善卷飛瀑也是洞內奇景。
2)獅象大場:“獅象大場”這幾個字,由中國著名教育家、學者、丹陽人呂鳳梓先生所題寫。
3)上洞美景:上洞因終年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氣溫保持在23℃,云霧彌漫,故稱云霧大場。
4)荷花倒影:“倒影荷花”是上洞一大景觀。做事要有始有終,要開花結果,這“荷花”結蓮藕。
5)熟悉的地方:曾經是“西游記”和“智取威虎山”劇景地,唐僧在黑風洞就是被捆在這棵石柱上的。
6)水洞:善卷洞在古代以干洞和大小水洞著稱。明朝進士都穆稱“尤號勝絕”。儲南強先生破除迷信,鑿通水洞。經疏通后可以洞中劃船,水中行舟,也使善卷洞躋身于世界三大奇洞之列。船兒轉彎,豁然開朗。天光山色,突然映入眼簾,生活就是這樣,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善卷水洞能讓你有個豁然開朗的境界。
7)砥柱峰:“砥柱峰”由儲南強先生題寫,這個景觀,在古代叫“玉樹靈根”。也是善卷洞的當家寶貝。又叫“小須彌山”,上面有一尊接引佛。這實際上是個大鐘乳石,有七米多高。根據地質學家測算,大約要30—50年才長一厘米,豎著長又比橫著長要快。當年儲南強修洞,用“修地補天”的方針,挖去砥柱峰周圍的淤泥亂石,才使這玉樹靈根更加高大雄偉。
善卷洞導游詞 篇6
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點兒不錯。今天我格外興奮,因為學校組織同學們到善卷洞旅游。一路上,大家歡聲笑語不斷,人人都欣喜若狂。我坐在車上,望著窗外美麗的景色,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
終于,我們的車直達第一個景點——善卷洞。
站在洞外,只見洞門雄偉瑰麗,上刻著“善卷勝景”四個蒼勁的大字,上面花紋精細、色彩典雅,古樸典雅的感覺立刻撲面而來。我們再往里走,一道瀑布自天而降,它雖沒有黃果樹瀑布寬,也沒有廬山瀑布長,但它小巧玲瓏、錯落有致,宛如一位知性的江南女性,用涓涓的清流溫柔地和游客打著招呼。終于進洞了!善卷洞果然名副其實!
來到中洞,只見整個洞頂呈拱形,洞內寬敞無比,同時容納兩三百人集會也不顯擁擠。再往前走,抬頭只見四個紅色大字“人間紅塵”,于是我們便來到了拐進字旁的洞窟。
一來到中洞,同學們就議論開了:“咦?這個怎么這么像大象?”“它怎么會在這兒?”我疑惑著,再走近一瞧,呦,這不是一塊石頭嗎?可你看,這鼻子、眼睛、嘴,活像一只活靈活現的大象,怎么能不使人驚嘆!導游阿姨用電筒照著一塊巨石對我們說:“這塊石頭像一只橫臥的雄獅,獅毛又濃又長,稱為獅王。”接著又照著另一塊巨石說:這塊石頭像一只正在散步的大象,稱為象王,因此我們稱中洞為“獅象大場”。嗬,還真是名符其實呢!
穿過中洞,我們又來到了上洞。上洞比中洞還大。洞中最絕的則是一幅“倒映蓮花圖”,它實為一塊在洞壁上的奇石,石塊倒映在下面的水池中,便成了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荷花。石洞里不僅有奇景,還有一幅“石畫”:兩根石柱上的水珠順著石柱滴下來,凝結成了冰棱狀的鐘乳石。幾年、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過去了,石柱還在成長,越長越高,一根從上往下長,一根自下往上長,最終連為一體。像兩根不怕風霜的梅花枝在風中堅強地成長,所以它叫做“千年寒梅”。洞中還有一怪,便是“冬暖、夏涼”。我們一往上走,就感覺酷熱難當,正當大家想脫掉羽絨服,使自己涼快一些,可往下走時,突然變得涼快了很多,真是太神奇啦!
最后,我們去了“泥吧”好好體驗了一把。因為宜興是“陶都”,所以我親手做了兩個陶泥作品作為紀念品贈送給爸爸媽媽。
這次活動可真有意思,下一次,我一定還會再來。
善卷洞導游詞 篇7
隨著停車的刺耳剎車聲,我們來到了善卷洞入口。
公路盤曲而上,大大小小的石階仿佛是在迎接我們的到來。路邊嫩綠的柳樹在微風的吹拂下愉快地梳理自己的長發,空氣是那么的清新,天空是那么的藍汪汪。
善卷洞的洞是美的。走進上洞,寬敞而開闊,頭頂上的石鐘乳不時有水滴下來,洞內很是清涼。沿著道路徑直向前走去,忽然在被石筍圍成圈的水池駐足仔細看了起來,內有一個豎立的石雕,它的旁邊五顏六色,就好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婀娜多姿。在蓮花石的右上方,有一個石壁,只見一些地方凹下去了。打開手電筒一看,原來這是一頭大象的石像,中間凹下去的是眼睛,突出來的是長鼻子。它的對面,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獅子,正張牙舞爪地朝我們撲來。
善卷洞劃船是美的,順著導游的指引,我們在中洞乘坐小船進出。怎樣的小船呢?兩排大約16個人坐在船上,再沒法容納任何人。船的兩頭沒有任何東西,管理處的工人僅僅靠我們頭頂上左凸一塊的石塊向前劃行。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和同伴一起坐在船上,自以為把頭完完全全貼在膝蓋,全身上下都裹成一團,才自認為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漸暗下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頭,準會擦傷額角,撞傷鼻子。周圍靜悄悄的。大約行了一兩百米的水程吧,就登陸了,于是就來到了外洞。
善卷洞做陶也是美的。出了下洞,來到陶吧,我們形如DIY——親手做陶。每人拿一塊豆腐狀的黏土,然后再將黏土壓扁印在含有生肖的模具上,看起來很簡單,但大家依然興趣盎然,找到自己所喜歡的生肖模具,噼噼啪啪地拍打聲頓時不絕于耳,幾分鐘后,我的第一塊陶器誕生了,看著染得紫黑色的手,我樂了,再瞧瞧同學們,也都興致勃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善卷洞處處都是美的,祖國的山山水水都自有它的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