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導游詞十篇
有關導游詞 篇1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更是華夏兒女的驕傲。請各位游客注意安全作文人網 你也可以投稿,講究衛生,文明觀光,共同保護人類的文化遺產。
有關導游詞 篇2
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大家好!你們一路辛苦了!我是你們這次游的導游員周崢,大家可以叫我小周,我代表旅行社歡迎你們的到來。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很榮幸能夠陪伴大家一起度過,在旅游途中大家有任何問題可以及時告訴我,我會盡我所能幫助大家解決的,如若我有做的不足的地方也請大家及時指出,我會及時的改正。(如果是在旅游車上的話還要介紹下司機)為我們開車的是旅游公司X師傅,請大家記住車牌號碼,我和X師傅會盡力為大家做好服務的。祝愿大家能在這次旅游中玩的開心!
迎著清晨這一屢燦爛的陽光,沐浴著這清涼春風,我們今天的旅行就要在這明媚的春光中拉開序幕。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參加旅行社之旅。我代表公司及我個人對大家的到來表示最熱烈的歡迎。我是您此行的導游,我叫,大家叫我就可以了。(指著司機)這位是司機X師傅。在接下來的行程里,將由我們兩位為大家竭誠服務,由我為您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們會將您的行程安排好,使您此行游的開心、玩的盡興。
中國有句俗話說的好: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今天,我們由不同的地方走到同一個目的地,乘坐在同一輛車里,大家由不相識到相見相知,這真是一種很奇妙而又美好的緣分,那么就讓我們將這個美好的緣分進行到底,讓我們開心而行,滿意而歸。
在這次旅行中,如果您有什么事需要我們為您服務,請您一定要告訴我們,讓我知道,我們會為您服務,讓您滿意。因為您的滿意就是我們的追求,您的快樂也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最后,預祝大家此行游的開心、玩的盡興!謝謝!
有關導游詞 篇3
大觀公園位于昆明市西郊約3公里的滇池畔。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遠與太華山遙遙相望。被贊為“萬里云山一水樓”的大觀樓聳立其間,園林也因之得名。
進園門,穿過近華浦,攬勝閣壯麗崇宏,樓檻軒敞;新修的懷古廊縈紆回折,檻外銀水玉山;涌月亭和觀稼堂樹木掩映,花叢環繞,最宜月夜聞笛。觀稼堂邊花壇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爭芳吐艷。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瓏嵌空;溯洄洲四面環水,秀坪如茵。過燕語橋繼續西行,積波堤壓浪臥波,而大觀樓則聳立于前,更有那古今傳頌的“天下第一長聯”,使人留步觀瞻。
清乾隆年間自稱“萬樹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孫髯翁所撰180字長聯,一掃世人俗唱,蘊涵了深厚的社會歷史內容,驚動一時。今存大觀樓長聯有兩幅。一幅是與孫髯翁同時的昆明名士陸樹堂用行書體書寫刊刻,掛在大觀樓二樓。另一幅則是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由云貴總督岑毓英托趙藩書寫,請工匠刊刻后掛于樓下,即今藍底金字聯,長聯系木制,為覆瓦形。上下聯各90字,字系顏體楷書,剛勁圓潤,頗具功力。長聯曰: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赴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楝,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于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有關導游詞 篇4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游覽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陳。
秦兵馬俑在西安的臨潼出土,它舉世無雙,都是精美的藝術珍品。誰知道它的占地面積有多大呢?對,就是20xx0平方米,大概有50個籃球場那么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的來歷呢?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以前有幾個農民相約一起打水井,發現了有一些陶片,他們繼續打井,發現那是一條通道。他們陸陸續續下去察看,就發現了‘秦兵馬俑’。好!大家一起參觀一下吧!
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你們看,那些身材魁梧,頭帶鶴冠,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是什么俑?他就是將軍俑。那神態自若的樣子,一看就知道他們是久經沙場,重任在身的領軍人物了!
大家跟我來。那些身高1。8米什么俑,體格健壯,體形勻稱,身穿戰袍,披掛鎧甲,手持兵器的是什么俑?對,就是武士俑。
誰知道身著短甲,下穿緊口褲,左手握弓箭,右手執韁繩的又是什么俑?錯了,是騎兵俑。你們看,每一個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術珍品。仔細端詳,他們神態各異,惟妙惟肖,走近他們身邊,似乎還能感受到他們輕微的呼吸呢!哈哈!!!!
游客們,不知不覺兩小時過去了,秦兵馬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如果大家還沒有看夠,下次我會再帶你們繼續欣賞!再見!
有關導游詞 篇5
南通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南通位于江蘇省東部,長江入海口的北岸。南臨長江,東瀕黃海,面向蘇、滬、錫、常,背依蘇北平原,呈準半島狀,位于中國“黃金水道”和 “長江黃金水道”的結合部,素有“江海門戶”之稱。1984年4月被國務院列為我國14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之一。南通下轄海安、如東2縣,啟東、海門、通州、如皋4市,崇川、港閘2區,總面積8001平方公里,人口780多萬。南通有優越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海洋資源,獨特的港口優勢,扎實的工業基礎和發達的文化教育,是長江入海口第一個港口、工業、貿易、旅游城市。
南通歷史悠久,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在這兒居住,海安的青墩遺址曾經出土過5700多年前的玉璧和玉燈。歷史上這里曾是流放胡人罪犯的地方,被稱作“胡逗洲”。即胡人罪犯,流放于此。大家知道,古代交通主要以水運為主,而南通濱江臨海。沿江西去,可達楚文化、蜀文化。沿海北上,有齊魯文化、遼文化。沿海南下,有閩粵文化。因此取名為“通州”,指水陸交通,四通八達之意。
南通城建于五代時期后周顯德5年,也就是公元958年,距今有1047年的歷史。在旅游人眼中,南通有什么獨到之處呢?
明朝,當時朱元璋的軍師劉基給南通寫下“崇川福地”,懸掛在南城門,有人不僅要問?為什么叫崇川福地呢?南通歷史上有“風水寶地”的說法,有依據嗎?有!
在南通有萬里長江第一山---狼五山,即狼山、馬鞍山、劍山、軍山、黃泥山。從道家學說講:狼、馬、劍、軍、黃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民間說法,福、祿、壽、喜、財應有盡有。南通老百姓常說“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南通”。按佛家的說法,一個地方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出門見水,即為“風水寶地”。南通以狼五山為照壁,背靠鐘秀山,左有觀音山,右有云臺山,并有長江、濠河二水,將南通城包圍其中,足見這里是個“風水寶地”。從中國傳統文化上講:南通的靈秀之氣則是因為這里有兩條龍。有人說,長江是
一條巨龍,長三角地帶是龍頭,上海是左眼,南通是右眼,右眼睜開二百年,如此發達,左眼現在正在睜開。預示南通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那么另一條龍在哪里呢?就在我們的狼山。狼山建筑設計上采用了“金龍伏狼”的格局。 狼山整體建筑是一條頭朝下尾朝上,凌空而降的金色巨龍,山頂的建筑是龍的后半身,“支云塔”是高高聳立的龍尾,山道是龍的身軀,兩旁的“葵竹山房”和“三仙祠”等是金龍的爪子,“紫瑯禪院”這一片是龍頭。南通雖小,但五大菩薩俱全,有狼山的大勢至菩薩、軍山普陀別院的觀音菩薩、劍山文殊菩薩、如皋九華山的地藏王菩薩、陳橋峨眉山的普賢菩薩。所以,南通不愧為“風水寶地”.
在旅游人眼中,南通旅游資源比較豐富,有一種說法:“唐宋元明清,從古看至今。”怎么講呢?南通有建于唐咸通4年(公元864年)的天寧寺光孝塔,有建于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的廣教禪寺支云塔,建于元代(公元1370年)的原市政府前的譙樓,建于明代萬歷46年(公元1618年)文峰塔,建于清代(公元1895年)的唐閘大生紗廠前鐘樓。它們都是南通歷史的見證。
明朝以前南通沒有狀元,只有海門出過一個探花。有人說長江水流入濠河后,在南通城里里轉了個圈兒就流到海里去了,沒在南通留下什么。因此明朝有人提議在東南方向建文峰塔,以“補山水之形勝,助文風之盛興”,建文峰塔。它起魁星樓的作用。到清代南通出了兩個狀元,一個是乾隆年間的胡長齡,另一個就是張謇。關于胡長齡,有一付著名的對聯,大家一定很熟悉。有一天,乾隆皇帝問胡長齡“愛卿,你的老家在哪里啊?”胡長齡說“臣是通州人。”乾隆說“哦,通州不是在北京嗎?”胡長齡回道“臣是南通州人氏。”“既是通州人,那朕有個上聯,你對個下聯如何?”胡長齡說行。乾隆說“上聯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胡長齡沉思片刻,說“臣的老家當鋪多,臣就對個: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由此這付對聯就流傳開來,南通也聞名全國。
南通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縱觀中國近代史,中國的許多近代城市都是由外國列強所建。大連先后有俄、日兩國,青島由德國人建立,后被日本人占領,廣州有英、美,上海更是帝國主義列強遍地,唯有南通是民族資本興建。正是因此,南通才被吳良庸先生贊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南通還是中國最早有城市規劃的城市,清光緒二十九年,張謇去日本考察實業和教育,70天返回南通后,畫出了南通第一張城市規劃圖,在唐閘建工廠區,有大生紗廠,在天生港建港區,在現在的文化宮附近建東西南北中五公園,作為休閑娛樂區,在啟東建墾植區,在狼五山建旅游度假區,教育區。另外,南通還有許多中國第一,張
謇先生在南通創辦了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建中國最早的紡織廠——1895年在唐閘創辦了大生紗廠,建于1915年的中國最早的窄軌鐵路,建于1906年的中國最早的鄉鎮級公路(天生港到唐閘),大生紗廠還發行了中國第一張股票等等,南通不愧為“中國近代第一城”。
南通是中國著名的教育之鄉、體育之鄉、建筑之鄉、長壽之鄉、紡織之鄉等等。
南通有“教育之鄉”的美譽。南通民風淳樸,特色鮮明。教育界有句話叫作“中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1902年張謇在南通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通州師范學校。現在全市有國家級示范高中11所,省重點中學28所,省實驗小學23所。南通的中學生在中學生奧賽中共獲得了10金2銀。有“中國女生第一人”---毛蔚;有美國奇才獎獲得者---杜小威;有楊振寧的關門弟子---沙國兵等等。在高考中主要指標連續10年居全省第一,連續9年涌現高考狀元。
南通被國家體委譽為“世界冠軍的搖籃”。南通為國家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運動員,如林莉、葛菲、李菊、黃旭、陳玘、陳若琳、仲滿7位奧運冠軍,以及趙劍華等12名世界冠軍,南通有12人48人次獲得世界冠軍,是中國地級市中最多的,南通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冠軍之鄉”。
建筑業是南通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南通每年建筑業創造產值450億,名列全國第一。上海高樓的1/4,南京高樓的1/3,青島高樓的4/5,都是南通人建的。南通人獲得的魯班獎占江蘇省的40%.“建筑之鄉”的美譽蜚聲海外。
南通是名副其實的“長壽之鄉”。中國于1992年進入老齡社會,而南通整整早了10年。判定長壽之鄉的標準是百萬人中有百歲老人30位,南通780多萬人中有570位,如皋145萬人口中就有170多位,90歲以上老人4千人,80歲以上4萬人。
南通有著優越的自然條件,豐富的海洋資源,獨特的港口優勢,扎實的工業基礎和發達的文化教育。南通地處適宜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的江海平原,盛產棉花和特種經濟作物,為全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1984年列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后,南通社會經濟發展充滿活力,對外經貿日益頻繁。據統計,20__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226億元,人均GDP15806元,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1/100、江蘇省的1/10。經國家權威機構評估認定,南通進入中國“綜合實力50強”和“投資環境40優”的城市行列。中國目前最大的醋酸纖維廠——美國醋
酸纖維、最大的日本投資項目——18億美元的王子造紙、ITT集團的三德興電子工業、日本東麗、帝人公司等大型企業紛紛落戶南通。南通以輕紡工業為主體,形成了紡織、輕工、儀器、機械、電子、化工、醫藥、建材、造船、電力等多門類的工業體系。其中,紡織服裝、電子信息、船舶制造、精細化工已成為南通工業的四大支柱產業。涌現出一批以江蘇華容集團為代表的省級重點名牌企業,如江蘇中洋集團、江蘇申海集團、江蘇文峰集團等等。
南通是長江流域進出物資的轉運樞紐和長三角地區的重要港口城市,有長江沿岸最大的天然氣港和散貨港,南通港是全國十大港口之一,與65個國家和地區的199個港口通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通有230公里的江岸線,206公里的海岸線。中國現有最大的深水港——寧波北侖港,水深25米,連云港水深15米,大連港水深20米。如東洋口港保持深水岸線30米深,這里曾是古長江的入海口,是絕好的天然深水港,國家計劃投資160億人民幣,建成中國最大的天然深水港。還有長江汽渡、民用機場、寧啟、鹽通高速公路和新長鐵路,形成水、陸、空配套的對外交通網絡。20__年10月奠基動工,連接南通、蘇州兩地的蘇通大橋,已經于20__年建成通車,國家沿海公路交通大動脈將經過南通,使南通成為太平洋西岸黃金走廊的樞紐城市。
南通的地理特點中國少有,世界罕見。地理成因屬沉積平原,在全國水土流失、沙漠化嚴重、耕地大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南通每年生長土地6000畝。
近年來,南通市統籌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創建工作,實行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龍頭的“五城同創”以爭當全省江北兩個率先排頭兵為目標,確定了“依托江海,崛起蘇中,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總體思路,積極致力于營造條件完備的基礎設施環境、投資興業的最佳辦事環境,宜于人居住的現代生活環境,彰顯傳統的優美的人文環境,按照市區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目標,把南通建設成為更加文明,更加和諧,更加安全的開放城市。
有關導游詞 篇6
各位團友:
山水是我們心靈的歸宿,每一片葉、每一棵樹、每一朵云彩、每一縷陽光都可能會讓大家演繹一份心情故事。朋友們拋卻心中的承載,共同分享四面山帶給我們心情的釋放。首先我給各位介紹一下四面山概況。
四面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是以山、水、林、瀑為一體的天然園林。它以森林為基調,以瀑布為特色,以丹霞地貌、溪流、湖泊等自然景觀為主要內容,集山景、水景、林景和動植物景觀于一身,秀山、懸瀑、峭巖、幽林各領風騷。以高距152米的全國第一高瀑——望鄉臺瀑布為代表的“四面山飛瀑群”已成為重慶新巴渝十二景之一。它處在距重慶主城西南135公里處,幅員面積213.37平方公里,屬云貴高原大婁山北翼余脈,東西兩面分別與綦江縣和四川省合江縣相鄰,南面與貴州省習水縣接壤,為重慶市與貴州省之間的界山。四面山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7攝氏度,降雨量1522.3毫米。成因上屬侵蝕剝蝕向斜倒置山地。山體由產狀近于水平的白堊系夾關組磚紅色砂巖夾薄層頁巖組成,故可稱為丹霞地貌。山體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長17千米,寬12千米,面積約300平方千米。一般山峰海拔1000米--1700米,最高峰蜈蚣嶺海拔1709、4米,最低處海拔900米,平均海拔1300米。地勢南高北低,呈三級臺階下降,河谷深切,重力地貌發育,多裂點,嶂谷、崩塌現象。森林覆蓋率達95%。由于地質運動和水流侵蝕,區域內地形山高谷深而又縱橫交錯,溝長坡陡,懸殊的地形高差,使河流比降高,形成了眾多瀑布,構成了特有的自然景觀。
四面山的山,峻美而有靈性,圓錐形的山峰峰峰相連,山山相靠,如竹筍拔地而起,綿亙百里,故因此得名。
四面山的林,雖沒有大興安嶺那樣連綿千里,但卻是地球同緯度地區僅存的亞熱帶闊葉林區,水土和植被都保存完好,是天然的動植物寶庫,擁有植物種類1500多種,珍稀植物有中華雙扇蕨、桫欏、鵝掌揪、銀杏、香果樹、紅豆杉等20余種,其中中華雙扇蕨屬史前植物,與恐龍同代,在地球上瀕于絕跡。桫欏是地球上唯一幸存的木本樹蕨之一,是最古老的“活化石,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四面山有動物80多種,其中一、二級重點保護動物有云豹、毛冠鹿、獼猴、大靈貓、彈琴蛙、金雞等23種,因此四面山有“動物基因寶庫之稱。
四面山的瀑布,千山萬壑四面飛瀑交相呼應。置身四面山,飛瀑四面來。瀑布眾多靈性不一,形態各異。據查,四面山有上百掛飛瀑,100米以上高度的有5掛,80米以上高度的有8掛,30米以上高度的有23掛,因此,四面山也以“瀑布之鄉的美譽名揚天下。
四面山的湖泊,雖沒有洞庭湖的浩瀚和千島的曲折,卻有處女湖的幽嫻與寧靜。湖水清明如鏡,綠影婆紗,倒影如畫。近萬米長的洪海湖,扭曲著水蛇般的腰身,靜臥在青山峻嶺之間,被多才子雅士所鐘愛。龍潭湖、林都湖、珍珠湖等8個湖泊,撒動著珍珠般的銀光,如深山莽林中的8顆璀璨明珠,四面山因此被稱為巴渝的九寨溝。
有關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的行程到這就基本結束了,非常開心與大家在一起相處的日子。我希望我給各位帶來過的開心和歡樂,以后會讓你們想起這還有一位你的朋友——小胡導游。我想用4個字來表達我的心情:第一個是緣分的緣,我們能夠相識就是緣,人說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們也修得同車行。現在我們就要分開了,緣卻未盡,還只是一個開始。
再一個就是源頭的源,我相信這次旅程是我和各位朋友友誼的開始。第三個是原諒的原,在這次七天的旅程中,我可能還有許多做得不好不夠的地方,都是多虧了大家對我的理解和幫助才能順利完成這次旅程。我在這,真誠地希望大家能原諒導游小胡。最后是圓滿的圓,朋友們,我們的旅程到這就圓滿地結束了。預祝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層樓!
有關導游詞 篇8
親愛的游客們,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于祭天的圣壇,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墻,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臺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里也是一樣的,各位游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愿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余歲的檜柏,就是回音壁西墻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干紋理非常的奇特,布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圣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
解放以后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游覽結束了,希望這次游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有關導游詞 篇9
濟源因濟水發源地而得名,古濟水與長江、黃河、淮河并稱“四瀆”(《爾雅?釋水》中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是愚公移山故事的發祥地。面積1931平方公里,人口72萬,位居河南洛陽、焦作及山西晉城、運城四市的中間地帶,素有“豫西北門戶”之稱。1988年撤縣建市,1997年成為河南省省轄市,20__年被列入“中原城市群”,20__年被列為河南省城鄉一體化試點城市,20__年被列入中原經濟區核心發展區域和沿(太)原(鄭)州(合)肥發展軸,20__年以來被確定為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市和全省唯一的全域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市、全國籃球城市、全國文化模范城市、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市等多項榮譽和稱號。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濟源地處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搖籃地帶,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盤古開天等創世神話和傳說均發源于此。相傳軒轅黃帝曾在王屋山設壇祭天戰蚩尤,開創了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曾在此建都;戰國時代,古軹作為韓國的都城,位居“天下名都”之列;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設濟源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濟源古代歷史名人眾多,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曾在此求仙修道,玉陽公主在沁水河畔修建沁園,著名的詞牌名“沁園春”由此而來;藥王孫思邈常年在王屋山懸壺濟世并終老于此;唐代詩人李商隱曾在此隱居多年,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濟源是名相裴休、“茶仙”盧仝、北方山水畫派鼻祖荊浩的故里。
這是一座獨具魅力的山水之城。濟源地處太行山南端、黃河北岸,境內大山大河交相輝映,山水風光旖旎,旅游資源豐富,培育了王屋山、黃河小浪底、五龍口、濟瀆廟等知名景區。王屋山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十大洞天之首,是國家AAA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黃河小浪底融小浪底水庫、黃河三峽于一體,煙波浩渺,壯麗秀美,被評為“中國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五龍口有緯度最北的獼猴群落,是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獼猴自然保護區;濟瀆廟集唐宋元明清歷代建筑之精華,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近年來,濟源旅游發展融合愚公文化、濟水文化、道教文化、黃河文化、盧仝茶文化、荊浩畫文化等特色文化,形成了獨具魅力的山水文化旅游特色,榮獲“中國旅游品牌榜最具人氣旅游城市”稱號。
這是一座朝氣蓬勃的現代之城。濟源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持續探索四化同步科學發展的新路子,經濟社會發展持續了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已形成鋼鐵、鉛鋅、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是全國最大的鉛鋅基地和河南省重要的鋼鐵、能源、化工、機械制造基地。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捷通暢,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設施完備,綠化覆蓋率較高,形成了大氣、秀氣、靈氣的城市特色。目前,濟源正在加快生態水系建設和城市改造提升,向建設創新創業之城、精致大氣之城、美麗宜居之城、山水文化名城的目標邁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水平持續提升,已形成蔬菜、煙葉、薄皮核桃、冬凌草、畜牧五大特色產業,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20__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494.41億元,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7.44億元,增長6.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5.05億元,增長1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6.29億元,增長12%。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8.6億元,增長0.5%。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79.9元,增長8.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32.4元,增長7.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69.3元,增長8.5%。
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開放之城。濟源具有強烈的開放、包容、合作意識,堅持“一招應多變”、“一舉求多效”,持續加大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優化投資環境,全方位提供優惠政策、優質服務,正成為外來投資的熱土,先后被評為“浙商(省外)投資最佳城市”和“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資城市”、“20__年中國最佳投資城市”、“河南省金融生態示范市”。
這是一座文明和諧的.幸福之城。濟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的位置,持續加大對社會事業和民生建設的投入力度,率先在全省實現了鎮鎮通高速、組組通硬化路、村村通廣播電視、農村飲水安全和村村通自來水;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的城鄉全覆蓋,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一體化;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被征地居民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率先在全省為85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敬老補貼,各項保障標準處于全省先進水平;率先在全省基本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率先在全省免除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費;率先在全省完成了鄉鎮衛生院改造和村村有標準化衛生所。濟源不斷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群眾安全感指數持續位居全省前列。目前,濟源正在大力實施就業創業、教育提升、文化惠民、醫療健康、社保統籌、安居保障、扶貧開發、生態環境、公交便民、平安善治等“十大民生工程”,努力使人民群眾更多更好地享有發展的成果。
這是一座務實創新的奮進之城。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濟源正面臨著新一輪的發展機遇。目前,濟源立足于產業優勢、區位優勢、體制優勢,緊緊圍繞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牢牢把握全域城鄉一體化發展主線,大力弘揚“愚公移山、敢為人先”的城市精神,務實重干,求實求效,努力使各項工作持續走在全省和中原經濟區的前列,為加快實現“一個中心、兩個率先”(中原經濟區新興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建成中原經濟區四化同步發展先行區)目標,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現代化濟源而不懈奮斗。
濟源,一座充滿生機、魅力無限的現代化城市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有關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歡來到黑龍江哈爾濱太陽島景區參觀游覽。我是此次黑龍江哈爾濱太陽島景區的導游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游覽,下面將由我來講解黑龍江哈爾濱太陽島景區的相關知識。
太陽島風景區位于黑龍江省南部,坐落在哈爾濱市松花江北岸,與繁華的市區隔水相望。東西長約十公里,南北寬約四公里,總面積為38平方公里(西起規劃四環高架路,東至濱洲鐵路橋,北起改線前進堤,南至松花江主流北岸),風景區連同外圍保護地帶規劃控制總面積為88平方公里。太陽島碧水環繞,景色十分秀麗。
春季,芳草萋萋,綠葉萌枝,鳥雀齊鳴。春風吹拂,游人如飲醇酒,每每流連忘返;夏季,綠蔭幽草,碧水白沙,繁花似錦,蝶飛蛙噪。正是“巖溜噴空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的避暑佳時勝地;秋季,秋高氣爽,水天一色,金葉復徑,曠野紅楓。正是體味“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這一意境地的所在;冬季,千里冰封,萬里飛雪,馬拉爬犁、冰雪運動、冰雕雪塑,使這冰雪世界更是生機盎然;潔白的樹掛使人有“疑是梨花昨夜開”之感,漫天飛雪把人帶入“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境界,形成一道亮麗奇特的景觀。這四季不同的絢麗景色,構成一個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區。
太陽島是生命的能源。太陽,從來就是人們崇拜謳歌的對象。
自上古時代,人們就創造了許多關于太陽的傳說。我國關于太陽之母――羲和生了十個太陽,他們在湯谷、咸地洗浴,嬉戲。每天羲和帶著一個兒子――太陽,駕著由六條螭(無角之龍)拉著輦,巡天一周,給大地以光明、溫暖的神話,在海內外都有廣泛的影響。
太陽島地屬傳說中的咸洲(一稱薄洲),是上古肅慎人的故土,舜帝時曾進中原朝貢。受中土文化影響,自認他們所居之處是咸池所在,傳說中的曾泉(多水之地),是羲和浴駐輦之地,與太陽有著密切關系。而島稱太陽,抑或于茲已始。
至于“太陽島”名字的由來,亦有考證,早年滿族在此漁獵,松花江盛產的魴(俗稱鳊花),滿語中“太要思”之詞,相似漢語“太陽”的發音,以后加上“島”字就成了“太陽島”。
清代康熙年間,太陽島就被作為水師營被開發利用,后來被清朝政府作為水師查兵和訓練的基地。1897年,隨著中東鐵路的興建和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的成功,大量的俄國和歐洲的僑民涌入哈爾濱。他們被太陽島上的自然景色、美麗的風光所吸引,在島上修建房屋、建造度假的別墅、餐廳、游玩娛樂的各種設施,并在這里狩獵、釣魚、野餐、野浴。這些充滿異國情調的建筑和生活習俗,一時間作為一種時尚,也是哈爾濱多元文化組中的一種文化現象。
解放后,太陽島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和政府對太陽島的建設十分重視,先后投巨資對太陽島進行了10大景觀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使太陽島風景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上個世紀70年代末一首歌曲《太陽島上》唱遍全國,眾多海內外賓客伴著歌曲優美旋律紛至沓來。太陽島以其美麗而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享譽大江南北,聲名鵲起,成為譽滿國內外的風景名勝區。每年接待游人達300萬人次。
年以建設生態型園林城市為契機,創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目標,太陽島為期三年的大規模整治改造開始了。隨著一、二期改造工程的完成,太陽島終于在絢麗的六月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以嶄新的風姿展現在游人面前。一個“廣漠、大氣、壯觀”的太陽島雛形已經形成,其醇厚的俄羅斯風情、別具一格的冰雪藝術、獨具特色的太陽文化、音樂文化及北方民俗文化以及獨特的原野自然風光,向游人展示著獨具的和魅力。
景觀大道是由202國道踏入太陽島的必經之路。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冰雪運動為主題的園藝小品――冰上芭蕾。長1600米,寬16米的景觀大道,兩側由1400株柳樹和20余萬株水臘與偃伏萊木構成了占地60000平方米的綠化帶,12個情韻各異、美侖美奐的園林小品巧妙地融入其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情融境中”之感便油然而生。
太陽石位于東區入口處矗立著一塊長7.5米,厚2米,高4.3米,重150噸的天然奇石――太陽石。奇石出于金源故地,阿什河邊。傳為兜率宮太上老君遺落之丹,金太祖少年時,在石上磨刀勵志;成年時,與將領在石上劃灰議事,滅遼攻宋;抗聯將士在此“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后寒”,當然也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一個個傳說,無數悠遠的往事,都凝結于這一巨靈石。而今,它巍然聳立在太陽島上,趙樸初老人虬勁、靈動的三個大字,使它成為太陽島的標志。人們在感嘆著大自然造物偉力的同時,也會為太陽島自然風光的人文內涵所傾倒。
太陽門坐落在太陽島西部主入口處。大門為一大四小五個橢圓拱型門相連組成,其造型以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建筑語言為主,并糅以其他風格的藝術語言。其創意主題為“太陽的窗口”,中間的拱型大門和太陽島巨石在同一中軸線上,行進方向為正東正西,由此可以面向日出日落,太陽的窗口,讓朝霞與夕陽將她的火紅與余輝鋪灑在出入太陽島的大路上,門前的路永遠陽光燦爛。
大門總長為68米,兩端向太陽石方向環抱,主門高12.03米,門旁涌起的曲線如松花江白色浪花,托起了剛剛升起的太陽。四座小拱門中矗立著四座雕塑。門前的巨石,坐落在光輝四射的太陽圖案中心。腳下是模擬的哈爾濱市街區圖,越過大地上的松花江流水、沙灘,繞過太陽石,披著燦爛的陽光進入大門,走近太陽島風景區,展現在您眼前的將是一幅美如仙境的如詩畫卷。太陽島的白色拱門也正是太陽島聯系世界的窗口。
該項工程由俄羅斯設計,由哈爾濱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承建,目前正在進行外部裝飾和配套工程建設。六月上旬全部竣工。與太陽門相呼應的是占地31965平方米的太陽廣場(大廣場27500平方米、小廣場4462平方米)和太陽標志―太陽石。
關于黑龍江哈爾濱太陽島景區的介紹就講到這里,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