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紀念館導游詞十篇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1
這是一棟鵝黃色外墻的民國建筑物,在喧鬧的老城區里特別顯眼,原來是中山大學校本部的舊址,是魯迅先生曾經工作過的地方。當走進紀念館,我們可以看到這里的家具擺設非常簡樸。二樓是魯迅先生曾經居住的臥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床是用兩條板凳支起的兩塊木板,一頂因年代久遠而泛黃的麻布蚊帳用竹竿撐著,床上放著白布枕頭和藍花布面的被子,十分整潔、樸素。其次,靠近窗戶的地方放著一張很多抽屜的書桌。書桌已經磨損得看不清是紅色還是黃色。書桌旁邊還放著一個藤書架,上面擺滿了用線裝訂好的書本。這些都是魯迅先生使用過的物品。
走出紀念館,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20__年是兔年,作為一名小學生,既要學習前輩們“孺子牛”甘于奉獻的精神,也要練就“拓荒牛”創新的勇氣,更要有吃苦耐勞“老黃牛”的堅持不懈。向魯迅先生學習,在學習的路上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勇于挑戰奮勇前進,我為之努力著。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2
紹興,是眾所皆知的地方。在這里,閃出了一顆璀璨的明珠,用它的光芒籠罩著紹興。而他,就是魯迅。終于,我在一次冬令營有幸近距離接觸了魯迅先生童年的生活。這樣,讓我對魯迅先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讓我,更充實。
我們先進了三味書屋。那兒彌漫著芬芳的、濃郁的書香味,是我們陶醉其中。這就是魯迅先生在小時候學習的地方。我們走進教室,有一張桌子十分顯眼,那就是魯迅先生兒時學習用的書桌。那個“早”字和含義,我相信,已深深的印入我們的`、魯迅先生的腦海里了吧!事事早,應該早已成為魯迅先生成功的訣竅之一。
繼而,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魯迅故居就是魯迅先生少年時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地方。這一幢房子古色古香,充滿了歷史的滄桑感,讓我聯想到魯迅先生在這里的笑容與淚水。
百草園可是個神奇的地方呢!雖然沒有奇花異草,可是一進去,似乎有一種磁力吸引著我們,讓我們陶醉其中。而且,你瞧你瞧,不僅是我們入迷了,連蜂蝶也來助興呢;你看你看,不僅是我們陶醉了,連蛐蛐也來叫幾聲呢!這仿佛如同仙境一般。也許就在這時,長媽媽在為小魯迅講著驚心動魄的故事;也許就在這兒,小魯迅已經捉住了幾只蛐蛐;也許就在這里,魯迅先生度過了一個充足、快樂的童年吧!
也許……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3
我們先來到了魯迅故居,我一邁進院子,就往屋子的后院跑去。那里有一個大花園,那是魯迅兒時的樂園。你們猜這是什么地方呢?對了,這就是百草園。在魯迅的筆下,這是一個柳綠花紅的樂園,可以捉蝴蝶,找螞蚱,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現在,百草園的中間有個小菜園子,幾棵柳樹圍在菜園四周。蝴蝶在園子里飛來飛去,偶爾還會有幾只螞蚱跳了出來,可一眨眼便不見了蹤影。頓時,書中百草園的影子浮現在我眼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魯迅在這里與他的動物伙伴們歡快地追逐。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路上都開著燦爛的鮮花,不時有幾只鳥兒從天上飛過。沒走多久,我們就來到了三味書屋。我抬著頭,四處張望。我在找魯迅刻在桌子上的那個“早”字呢!“在這兒”,我激動地叫了起來。魯迅的課桌被放在了一個角落里,上面的“早”字還清晰可見。這個“早”字讓我感受到了那時魯迅的自律。
細細品味了魯迅故居后,我便立刻調轉方向,向咸亨酒店走去。很快,我遠遠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的招牌和站在路中間的“孔乙己”,他弓著腰,穿著長衫,站在柜邊,好像在思考著什么。走進店里,掛在墻上的一個木牌顯得格外醒目:“孔乙己欠十九錢”。孔乙己其實很少欠錢,這讓我喜愛,而他的迂腐也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和人們的麻木不仁。
最后,我們來到魯迅紀念館。在這里,我參加了“遇見魯迅”的游學活動,這使我對魯迅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的文字一直影響著我們。正像臧克家說的那樣“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4
紹興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魯迅先生早年成長的故土。我渴望已久想了解探究的神秘地方。今天,我就要“拜訪”這位家喻戶曉的人物,游魯迅故里,感受魯迅當年生活場所。
第一個地點就是魯迅紀念館。門口有郭沫若寫的“紹興魯迅紀念館”七個大字。走進門,便看見魯迅坐在藤椅上的雕像,旁邊寫著魯迅先生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一生寫過1000萬字的書和信,站在他的那堵書墻前,爸爸給我拍照留念。
然后我們又來到一個說起魯迅先生不得不提的重要地方———三味書屋。在三味書屋的正中央,一張書桌的右下角刻著一個“早”字。這個“早”字,一直激勵著魯迅,“時時早,事事早”,使他成為了一代文學巨匠。
參觀了魯迅故里,我終于了解了魯迅的成長道路和奮斗歷程。此次的“拜訪”之旅,讓我走近了魯迅,讀懂了魯迅,更被魯迅的精神所感染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5
10月5日我們和表弟他們相約去紹興魯迅故居游玩,我們早早地出發了,車子開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我們就到了目的地。那里車水馬龍,連車位也找不到,后來在收費員的指引下我們終于把車停進了一個車位。
我們走到了領票的地方,領了五張票,。從入口進去,我們先去了魯迅祖居,里面是魯迅的祖父住的地方,那里既寬敞又美觀,每個房間都有每個房間的用處,比如有書房、臥房、琴房、藏書房等,每個房間都古色古香。
出了魯迅祖居,我們又去了魯迅紀念館,魯迅紀念館里展示的都是關于魯迅生前的資料,其中有些是他讀書時寫的文章,文章上面還有他老師為他批改的文字。我看了一下,原來魯迅讀書時也會寫錯別字,也有語句不通順的。我們還去了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讀書的地方,里面放著幾張桌子和椅子,魯迅的座位在最角落里,因為魯迅上課經常遲到,所以老師才罰他坐在角落里,在魯迅的桌子還刻了一個早字,提醒自己以后不能遲到。
最后我們去了百草園,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經常玩耍的地方,里面有一口井用木頭堵住了,可能是魯迅太調皮,大人怕他掉下去才封住的吧。
我們還去品嘗了紹興的特色—臭豆腐,味道實在是太好吃了。我想以后在別處肯定吃不到這么美味的臭豆腐。
時間過得飛快,一下子就到了下午四點,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那個美麗的地方。
紹興,我以后有機會一定還要來玩。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6
魯迅故里主要由三味書屋、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和百草園組成的,我們先來到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在這里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課桌上,還可以看到一個“早”字,這是先生小時候為了提醒自己上學不遲到刻下的。這里還有一個后院,書院課程枯燥乏味,當先生講得入神時,學生們就會偷偷到這里玩。
走完三味書屋,我們就來到魯迅故居,故居里有起居室、閨房臥室、少爺室等魯迅以及他的家人的住所,這是先生小時候住的地方。游好魯迅故居,魯迅紀念館便會展現在我的面前,這里有魯迅先生一生的紀錄和保留下來的書,還有魯迅先生的雕像。魯迅紀念館有二層,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去參觀一下。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玩的地方,里面有一棵大樹,小時候的魯迅會在樹下和小伙伴嬉戲,晚上在大樹下乘涼……,著名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得就是這里的事情。魯迅故里已經游完了,一天也結束了
紹興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給魯迅先生的思想以很大的影響,他的許多小說都是以紹興為背景創作的。紹興“魯迅紀念館”包括魯迅當年生活過的故居、三味書屋、百草園,恢復過的周家新臺門、壽家臺門、土谷祠、風情園等一批與魯迅有關的古宅古跡,現在已經成為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很值得一游。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7
魯迅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原名周樹人,魯迅是他的筆名。魯迅二字蘊含著愚魯之人應當趕快做的嚴格自勉,是他的人生哲學的寫照。
魯迅紀念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個名人紀念館,1951年正式開放,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為它題寫了館名。魯迅紀念館十分寬敞、明亮。1650平方米的陳列廳,用新文學開山、新人造就者、文化傳播人、精神界戰士、華夏民族魂五個主題,真實地再現了魯迅先生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他曲折多姿的戰斗人生歷程。我認真地瀏覽了魯迅的生平介紹。魯迅先生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他畢生為造就理想覺醒的國民而吶喊著;他用文學作武器與敵人進行戰斗。他的小說《吶喊》、《彷徨》、《阿q正傳》等以及雜文《二心集》、《且介亭雜文》等,風格犀利潑辣、冷峻幽默,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它似匕首,如投槍,刺向敵人的心臟。敵人恨他,人民愛他,幾十年來,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通過這次參觀,我對魯迅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魯迅偉大、崇高的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里。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8
走進魯迅紀念館,先映入眼簾的是魯迅先生的半身銅雕像。他表情嚴肅,雙眼炯炯有神,兩旁刻著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跨過左邊的那扇門,里面分三個房間,里面陳列著魯迅先生生前用過的物品。
接著我們來到百草園,百草園里有好幾棵高大的皂莢樹,長得十分茂盛,滿墻的爬山虎翠綠翠綠的。一棵棵高高的桑樹上,有許多桑果兒。
旁邊有很多蛇筐兒,里面有很多蛇。爸爸曾經跟我說過,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讀了魯迅先生寫的一篇關于美人蛇的課文。
走出百草園,穿過小橋來到了魯迅先生的故居,第三間就是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一座磚木結構的房子,大廳正中上方橫掛著“三味屋”幾個蒼勁的大字,這里是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地方。
游完之后,我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魯迅紀念館。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9
魯迅紀念館是一座白墻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綠的樹木環繞在它的周圍。正面墻上,周總理親筆題詞的“魯迅紀念館”五個金色大字在朝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我們沿著一長溜的石級快速走進了魯迅紀念館的大廳。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墻上那一幅幅描寫魯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畫。這些畫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魯迅先生當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廳里還擺放著兩臺電腦,這是為參觀者作指南用的。我從電腦里了解到:魯迅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個人物紀念館,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遷入虹口公園,也就是現在的魯迅公園。
在大廳左側有一尊魯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讓人有一種與魯迅先生在一起的親密感。大廳右側是一條通往二樓的樓梯。來到二樓,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據魯迅先生幾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有描繪中國農民的《祝福》等。
大廳旁邊有五個展示廳,分別展示著許多珍貴的文物和紀念品。在第一個展示廳里擺放著一些魯迅先生珍貴的手稿,上面是魯迅先生寫的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字,有些地方還用粗筆修改過。這里還展出了魯迅先生生前使用過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廳里,一塊寫著“民族魂”三個字的橫幅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媽媽說,這塊橫幅曾經覆蓋在魯迅先生的遺體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著一個民族的靈魂,體現出一個民族的精神。魯迅先生是現代文學家,它曾棄醫從文,用他那支筆喚起中國人民覺醒,批判罪惡的封建社會。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文學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參觀了魯迅紀念館,我感觸深刻,對魯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堅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成為一名優秀的文學家。
魯迅紀念館導游詞 篇10
魯迅紀念館坐落在魯迅公園(原虹口公園)里。它始建于一九五一年,由周恩來總理題寫館名。1956年9月遷入虹口公園(今魯迅公園)。1998年8月開始改擴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開放。新館仍保留二層庭院式江南民居的風格,青瓦粉墻,山墻高聳,在正面墻上鑲嵌著周恩來總理當年題寫的“魯迅紀念館”五個大字,白底黑字,鮮明耀目。走進大門是一個庭園,右手是“百草園”,種有許多魯迅先生作品中提到過的植物,如何首烏、木蓮藤等,還有特地從紹興移此的石井欄、烏篷船等。我們還沒有參觀展覽,已經走進了魯迅先生作品的特有氛圍。
我們一行人從大廳登上二樓,映入眼簾的是大幅的《吶喊》雕塑,而透過玻璃看到的是用綠色植物做成的魯迅像,“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我們站在雕塑前凝神思索,被魯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所感動。我們邊走邊看,館藏文物主要有魯迅先生的手稿、衣物、生活用品、書信、照片以及藏書等。魯迅先生生平陳列突破了一般以編年布展的模式,采用專題陳列,分新文學開山、新人造就者、文化播火人、精神界戰士、華夏民族魂五個展廳,通過魯迅先生文學創作、培養新人、中外文化交流、投身社會革命追求真理以及深遠影響等多個側面,全方位地展現出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人生歷程、光輝思想和人格魅力,以重彩濃墨展現了一代偉人的熠熠風采。高科技影視手段所展現的《生命的路》,“阿Q正傳”模型場景,“首在立人”碑,讓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不平凡的一生,更感受到了魯迅先生樸實、剛毅、堅強的性格的精神所在。
在魯迅先生的世界里漫步,心情難以平靜,詩人臧克家的著名詩句不禁跳躍在我的耳邊:“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的,魯迅先生是不會死的,這里分明仍然回響著他偉大的聲音,仍然跳動著他生命的脈搏。
離開魯迅紀念館后,大家都覺得不虛此行,通過參觀,我們震撼的不僅僅是魯迅先生的不平凡的一生,更是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