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基地導游詞十篇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1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是在成都動物園飼養、救治、繁育大熊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世紀80年代,邛崍山系冷箭竹開花枯死,一部份大熊貓因缺食饑餓而被救護集中到成都動物園。
1987年,為了加強對病餓大熊貓的救治管理,將大熊貓的教育展示功能與救護研究功能分離,強化大熊貓科學研究,提高大熊貓繁育水平,成都市人民政府決定建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并與成都動物園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1990年后,成都基地與成都動物園分成了兩個獨立的實體單位。
1992年,大熊貓博物館對游客開放。
1997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在國家計委、成都市計委、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金會共同資助1500多萬建立了國內第一家開展中國特有瀕危保護研究的開放實驗室。
20__年,在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系統率先開展公眾保護教育工作,成立科普教育部。
20__年,開放實驗室被四川省科技廳命名為“瀕危動物繁殖與保護遺傳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同年,成都基地與四川大學合作開展研究與實驗。
20__年,基地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開發先進單位”,并獲批國家人事部授予的全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__年,被國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國家AAAA級景區。
20__年,該實驗室被國家科技部正式批準成為“瀕危野生動物生物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此同時,在成都基地和四川大學分別建立了現代化的大熊貓博物館、動物標本館和瀕危動物基因資源庫。
20__年,由基地和全球科思基金會聯合創辦的“大熊貓保護生物學國際研究中心”也在基地掛牌成立。
20__年9月,基地被授予“全國技術人才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10月1日,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 “熊貓谷”對外試開放。
20__年4月20日,“熊貓谷”正式對外開放。
20__年4月,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等8家單位聯合發起西南旅游景區聯盟。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來到小笨熊旅行團。我姓閆,名菀悅,大家可以叫我悅悅,也可以叫我小悅。今天我們來到了著名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我們今天的行程是,先從入口出發,進入大熊貓棲息地,再到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四姑娘山,最后到出口,結束旅程。希望你們能在小笨熊旅行團中度過一段開心的旅程。
走過這條長長的小道,大家就會來到大熊貓生活的地方,大熊貓棲息地。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發現地寶興縣及中國四川省境內的臥龍自然保護區等七處自然保護區和青城山的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組成,涵蓋成都,雅安,阿壩和甘孜共四個市州的十二個縣,面積約9245平方公里。它保存的野生大熊貓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所有溫帶區域除熱帶雨林以外中植物最豐富最美麗的區域,它被國際保護協會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被全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為全球兩百個生態區之一。
大家請往這里走,進園之前,我先說一下園內的注意事項,一,進園后請勿拍照,這樣會讓大熊貓感到害怕,二,請勿投食給大熊貓,三,如果有垃圾請丟入園的垃圾桶,不要丟入大熊貓的生活區,四,請勿在園內吃東西,會讓大熊貓有更大的食欲,五,請勿隨地大小便,洗手間在出園右拐直走五百米,好了,現在你們自由游玩大熊貓棲息地,請在兩小時后到大熊貓基地大門口集中,解散。
好,大家都到齊了嗎?那我們現在就出發吧,過了這個小山坡,我們就來到了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四姑娘山,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海拔6240米。四姑娘山是由四座毗連的雪峰組成,終年白雪一片,猶如四個美麗的白衣仙女,在群山之中翩翩起舞,因而得名。四座山峰的海拔分別是大姐山峰5355米,二姐山峰5454米,三姐峰5664米,四姐山峰6250米,這幾座山峰真的是仙女變成的嗎?讓我們走進去一起探索里面的故事。另外還有兩座山跟他們有關系,一座是婆繆山,海拔5423米,一座是巴郎山埡口,海拔4487米。四姑娘山是由三條溝組成的,分別是長坪溝,雙橋溝,海子溝。現在我們快要到四姑娘山了,大家要注意一點,就是大家要一小組一起走,不要走散了,這幾座山像一個迷宮,走錯了就很難出來,大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小孩,三小時后在眾人的取水口集中。
大家要回家了,我很舍不得你們,你們是不是在小笨熊旅游團玩得很開心呢,如果有機會可以再來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一定要選小笨熊旅行團的悅悅,希望還能和大家相遇,各位再會!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
你們好!
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美艷天下的丹導,現在我們去大熊貓基地啦!
我們先去熊貓別墅吧,不過在去那兒之前為了防止你們走丟,我們來編個口號:“丹導最美,熊貓寶貴!”ok,let’sgo!
這是熊貓吃的箭竹,哇!游客們看,那只熊貓正在吃竹子吶,那只正在跳舞,好像在迎接我們啊!來,我們往里走,哈哈,看那只肥滾滾的熊貓,它在抱著竹子睡覺覺呢!
這位小朋友注意:你的玩具槍不能對著熊貓哦。好,看來大家有點餓了,那我請你們吃熊貓便當吧。
飯吃飽了,大熊貓看了,去看小熊貓吧。這是月亮產房,迎接我們的是可愛的肥嘟嘟的小熊貓。瞧!這只在睡覺,這兩只在玩耍……游客們,告訴你們剛出生的熊貓只有老鼠這么大哦!它們睡覺的地方軟軟的,涼涼的可舒服啦!
告訴你們熊貓的眼睛為什么這么黑。從前有個小女孩,她看見一只熊貓和一只豹子打架,她知道可愛的熊貓打不過豹子,于是便把自己讓豹子吃了,那只熊貓因此得救。熊貓很感動,召集所有的熊貓為她準備葬禮。在那一天,所有的熊貓都流淚,它們用黑紗擦自己的眼睛,因此它們的眼睛就變黑了。哈哈,不過,這只是個傳說哦!
好,本次旅行結束了,喊一下我們的口號“丹導最美,熊貓寶貴!”拜拜!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4
暑假,我和爸爸媽媽去了成都的熊貓研究基地。
熊貓基地里綠樹成蔭,還有許多竹子。基地中央有一個大大的湖,湖水碧綠,時不時地游來幾條小魚、幾只天鵝,好像在和人們打招呼。
熊貓基地對熊貓的生活安排得很好,有小熊貓1、2號活動場、熊貓醫院、熊貓廚房、熊貓劇場。我覺得熊貓活動的地方比人類的還要好,讓我很是嫉妒。
還有兩個熊貓產房,我在那里看到了剛生下來的小熊貓。小熊貓看上去根本不像熊貓的孩子,倒像是老鼠嫁給熊貓后生的。小熊貓只有手掌那么大,粉粉的,飼養員還給它們蓋著小被子呢!
長大了的熊貓很可愛,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好像戴了一副黑墨鏡。圓滾滾的大肚子,上面安著四條又粗又壯的大黑腿。
大熊貓玩耍時最好玩了,有時候兩只熊貓抱在一起,好像是兄弟在一起玩耍,又像是朋友在一起快活。有時候卻像是在爭搶什么東西。
吃東西的大熊貓特好笑,四肢一起抱住竹子,把腦袋扭過來,啃咬著竹子,腳還時不時搓一下,像是在往上抬竹子。
黑白相間的大熊貓看上去很可愛,可是它們要想照一張彩色照片,可真不容易實現啊!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5
各位游客,眾所周知,臥龍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而聞名于世,因此,有必要向各位簡單介紹一下大熊貓階情況。大熊貓在幾百萬年前就已生存在地球上,當時遍布我國的陜西、山西、北京、四川、云南、浙江、福建等地。大熊貓由盛而衰,以至瀕臨絕滅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幾百萬年以來外部環境的惡化之外,大熊貓自身生活習性和生育繁殖能力退化是其內在原因。
大熊貓的祖先原是食肉動物,現在卻偏愛吃素,主要食物是箭竹。箭竹一般40至80年開花一次,每次從開花、結籽到長成新竹需要20年左右時間。一只成年的大熊貓體重可達l00至180公斤,每天要吃掉20公斤左右的鮮竹。大熊貓在竹子生長期間極易因食物短缺而死亡。
專家對大熊貓的長期研究表明,大熊貓生殖機能異常低下。由于遺傳和環境的原因,許多大熊貓的生殖系統嚴重發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內分泌機能紊亂,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終身不育。大熊貓性喜獨居,每年的4、5月是大熊貓的繁殖期,發情后才愿意進行異性間的接觸。雌性大熊貓擇偶性極強,非見“白馬王子”不拋“繡球”。等5月一過,雌、雄大熊貓又各奔東西。雌性大熊貓懷孕4至5個月,產仔多數為單胎,即使產下雙胎也往往只能撫養其中一只。大熊貓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當于它媽媽體重的千分之一,非常脆弱,極易因缺乏營養、患病、氣候惡劣或遭遇天敵而天折。雌性大熊貓在懷孕和哺乳期內很少采食,并由于獨自哺乳帶養幼仔極其辛勞,體力極度衰竭,對其健康和壽命影響極大。大熊貓的壽命一般為20至30年。
由于大熊貓的野外棲息地被嚴重地隔絕成小塊地域,偏偏它們又必須獨占很大的土地面才能保證生存,所以在小塊的棲息地內,能容納大熊貓的數量非常有限。一個種群太小的生物,不可避免地導致近親繁殖,降低遺傳多樣性,造成遺傳性能、生育能力、生存能力的全面退化。現在野外存活的大熊貓數量極少,在我國約有1000只左右,被譽為生物進化的珍貴的“活化石”。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6
亞成年大熊貓別墅里有一只非常可愛的熊貓,它趴在樹杈上睡覺,過個5分鐘就醒來,扭動一下它胖胖的身體,接著又沉沉的睡去。在另一面,又有著幾個可愛的熊貓,一只熊貓它的嘴里叼著竹子一邊慢慢的往上爬,每次不是竹子掉下去,就是他差點掉下去,他每次的失敗,讓我們大家都為它著急,對它大聲喊著:“加油、加油、加油。”另外兩只熊貓在用竹子搭成的平臺上打鬧、嬉戲。那只叼竹子向上爬的熊貓放棄了拖竹子,而是跑到兩只正在睡覺的熊貓身上,試圖把他們叫醒,這幾只熊貓是多么的可愛呀!我們又奔波到熊貓幼稚園,有一只熊貓坐在草地上吃竹子,另一只熊貓向它走來,好像在說:“你怎么吃得那么香,莫非你的竹子好吃,我也要嘗一嘗。”
那只熊貓走到吃竹子的熊貓旁邊開始搶了起來,結果被那只大一點的熊貓搶去了,他走到旁邊津津有味的吃起來,自言自語地說:“這竹子可真好吃。”它們吃完之后,便爬到了里面,他們又拿了一只竹子在那里搶,但是這回不是他們兩個搶了,而是一大堆的熊貓來搶,他們像拔河一樣搶來搶去,他們的爪子就像我們的手一樣,靈活極了竹子脫離一只熊貓的手的話,他會再次撲上去,他們是在沒有辦法,只好每人都分一點吃了。
熊貓真是可愛,他們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憨態可掬,用一個字形容就是“懶”,但是我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看到剛生下來的熊貓幼崽。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7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著名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我們今天的行程是,先從入口出發,進入大熊貓棲息地,再到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四姑娘山,最后到出口,結束旅程。希望你們能度過一段開心的旅程。
走過這條長長的小道,大家就會來到大熊貓生活的地方,大熊貓棲息地。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由世界上第一只大熊貓發現地寶興縣及中國四川省境內的臥龍自然保護區等七處自然保護區和青城山的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組成,涵蓋成都,雅安,阿壩和甘孜共四個市州的十二個縣,面積約9245平方公里。它保存的野生大熊貓占全世界30%。以上,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是全球所有溫帶區域除熱帶雨林以外中植物最豐富最美麗的區域,它被國際保護協會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被全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為全球兩百個生態區之一。
大家請往這里走,進園之前,我先說一下園內的注意事項,一,進園后請勿拍照,這樣會讓大熊貓感到害怕,二,請勿投食給大熊貓,三,如果有垃圾請丟入園的垃圾桶,不要丟入大熊貓的生活區,四,請勿在園內吃東西,會讓大熊貓有更大的食欲,五,請勿隨地大小便,洗手間在出園右拐直走五百米,好了,現在你們自由游玩大熊貓棲息地,請在兩小時后到大熊貓基地大門口集中,解散。
好,大家都到齊了嗎?那我們現在就出發吧,過了這個小山坡,我們就來到了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四姑娘山,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海拔6240米。四姑娘山是由四座毗連的雪峰組成,終年白雪一片,猶如四個美麗的白衣仙女,在群山之中翩翩起舞,因而得名。四座山峰的海拔分別是大姐山峰5355米,二姐山峰5454米,三姐峰5664米,四姐山峰6250米,這幾座山峰真的是仙女變成的嗎?
讓我們走進去一起探索里面的故事。另外還有兩座山跟他們有關系,一座是婆繆山,海拔5423米,一座是巴郎山埡口,海拔4487米。四姑娘山是由三條溝組成的,分別是長坪溝,雙橋溝,海子溝。現在我們快要到四姑娘山了,大家要注意一點,就是大家要一小組一起走,不要走散了,這幾座山像一個迷宮,走錯了就很難出來,大人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小孩,三小時后在眾人的取水口集中。
大家要回家了,我很舍不得你們,你們是不是玩得很開心呢,如果有機會可以再來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希望還能和大家相遇,各位再會!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8
成都有許多好玩的地方,其中成都熊貓基地最好玩。
來到熊貓基地,我看見有的熊貓在睡覺,有的躺在草地上吃竹子,還有的熊貓在曬太陽,它們的樣子憨態可掬,引得一旁觀看的小朋友哈哈大笑。
中午,太陽暖洋洋的,大多數熊貓都在睡覺。熊貓睡覺的姿勢各異,有的腹部朝天。用一另手擋住眼睛;有的趴在一角,一動不動;還有的竟然睡在了秋千上,我想:“它一定是玩累了就睡著了”哈哈,真可愛!你看,那只熊貓醒了,它用爪前輕輕地拍拍肚子,然后兩腿一蹬,翻了個身起來,用爪揉了揉眼睛,好奇地望著人們,接著它邁著步子走到了草地的另一邊,開始吃起竹子來,只見它一邊吃竹子,一邊直著身子盤腳而坐。這只熊貓可聰明了!它先用牙齒把竹子堅硬的外皮咬掉,再吃里面又香又嫩的竹子芯,看!它“嘎吱,嘎吱”吃得可真香啊!
可愛的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去游覽英雄溝。英雄溝與銀廠溝是隔河相望的兩條姊妹溝,也是臥龍自然保護區的主要景區。
英雄溝的溝口,險峰峭立,迷霧漫山,山溪從萬仍懸崖處飛瀉直下,似銀練直撲谷底;在山谷,迷霧間似有千軍萬馬在吶喊。穿過峽谷中的仙峰、幽穴、聽泉、水簾四個小隧道,兩眼豁然開朗。各位會發現滿山遍野蔥籠的箭竹所形成的竹的海洋。微風吹來,竹海翻起層層綠波,場面蔚為壯觀。這里山勢平緩,溪水淙淙。“國寶”大熊貓的飼養場,就坐落在這綠樹叢中。
銀廠溝與英雄溝的風光迥然不同。銀廠溝內奇峰疊峙, 云蒸霞蔚。峽谷低處,古木遮天。湍急的河流,在密林山崖中忽隱忽現,為峽谷增添了神秘與肅穆。
各位游客,特定的森林植被環境使臥龍自然保護區內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空氣中氧和負氧離子含量較高,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為游客提供了一個理想的休閑避暑、游覽觀景、療養保健的好場所,使大家在觀賞珍貴的動植物的同時,能夠盡情領略到大自然的恩賜。
熊貓基地導游詞 篇10
各位游客,大熊貓博物館是我國首家介紹單一物種的專題性博物館。該館就建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內,占地2700多平方米。這里收藏的大熊貓資料是世界上最多、最完整的。
從陳列的資料中,大家可以了解到大熊貓的盛衰史,中國和世界科學家為保護和拯救珍稀動物大熊貓所作出的努力,大熊貓作為“和平使者”,帶著中國人民的友誼遠涉重洋,到國外攀親結友、安家落戶,深受各國人民歡迎階情況,
各位游客,你們知道大熊貓是怎樣被發現的嗎?
這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1869年,一只活的大熊貓在四川雅安被法國人J.A.P.戴維發現,其皮被制成標本,現陳列在巴黎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J.A.P.戴維(1826—1900年)是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生物學家,同時也是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傳教士。他一生酷愛動植物研究,在中國從事科研和傳教活動達12年。1869年春季的一天,他離開傳教的穆坪鄧池溝教堂,深山溝里采集植物標本,在一個山民家里討水喝,偶然發現山民家里有一張非常奇怪的獸皮。這張獸皮的顏色黑白相間,作為生物學家的戴維從未見過,他問主人這動物叫什么名字、主人告訴他叫“黑白熊”。達張獸皮立即引起戴維濃厚的興趣、他斷定這種動物很有可能是一個有趣的新種類。他急切地問主人在哪里可以見到這種動物,主人告訴他在這山上就有,只要下工夫就能捕捉到。1869年的5月4日,戴維終于捕捉到一只活的“黑白熊”。他親自指揮工匠在天主教堂里,為“黑白熊”做了一個大木籠,將“黑白熊”關在里面飼養、觀察,記錄它的生活習性。他根據“黑白熊”的體毛、腳底有毛等特征,認定“黑白熊”是熊的一個新品種。他滿懷希望地要把“黑白熊”帶回法國,向世界展示這種新的動物。
可是,由于“黑白熊”離開了自由的野外生活,飼養人員又對“黑白熊”的生活習性不了解,在起程運往法國的途中得病,不治身亡。戴維只好把“黑白熊”的皮剝下來制成標本,并寫了多篇關于“黑白熊”的研究文章,托人歷盡周折帶回法國,交給當時的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米勒·愛德華茲。戴維的論文很快在法國一家有影響的自然歷史雜志上發表,“黑白熊”標本也在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愛德華茲館長對“黑白熊”標本和戴維的論文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確定了它科目種屬的分類關系,將這種動物的學名定為“貓熊”,也稱“熊貓(PANDA)”,命名人仍是戴維。根據它的體形和中國人的習慣,翻譯成中文后分為“大熊貓”和“小熊貓”,并沿用至今。戴維制作的大熊貓標本至今依然保存在法國自然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