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古灶導游詞十篇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1
Southerly on behalf of the ancient Ching Ming Tso-year period (1506-1521). Nearly five hundred years ago, never fire the kiln, production continued to be well preserved, it is rare in China, is China's oldest. Guangdong Province is a key units to be protected.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Foshan ceramic base formed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o the most developed, "the Tao Shiwan Min peri Guangdong and Guangxi times outside the country" by people's welcome, won the "Shiwan watts reputation . Shiwango to the main kil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there have been a down draft kiln, kiln, multi-hole kiln, tunnel kiln, electric kiln, roller kiln and so on.generally built according to the slope, but also ra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ound base to build on the high-profile, select the tilt response to the fire,a dragon appear out of the blue, a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formerly known as kiln Shiwan people to quot;focus"). Shiwan pottery industry in the heyday of the Qing Dynasty period, a total of kiln
107 lesions. Shiwan are now producing advanced ceramic furnace, keep the public three southerly ancient stove is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Ancient stoves southerly positive southern mouth of the furnace, back-end there are banyan trees, and after day each, breezy, named as "southerly kitchen." Southerly kitchen in a long time,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has been repaired. Now the chimney was built in recent times. Kiln body length is 37.8 meters, six meters wide kiln wall, an average of 2.3 meters wide kiln. Kiln surface fire row 34 eyes (5 per row), line a row of live that for the next fire, a total of 34 under the fire. Eyes of fire as a wood burning kiln for use when running. I have the kitchen side of the kiln 4, for product access. Southerly to focus before firing the main products, is a garden plant calcined products faceplate.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2
今天小記者協會組織我們到南風古灶參觀,早上7:05,太陽剛爬出半個臉,我就整裝待發,準備去第十一小學集合。
來到十一小學,只見到處人山人海,這次出去活動人可真多,在車上大家一起猜謎語,說笑話,玩得十分開心,一點兒也不覺得悶。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我們就到了目的地——南風古灶。這里到處都是陶瓷裝飾,雍容華麗,令人目不暇接。站在景點門口,導游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南風古灶的概況:南風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間,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不斷,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國陶瓷史上的奇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譽為"活的文物,移不動的國寶"。近年來,以南風古灶為中心,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經不斷的開發建設,南風古灶旅游區的面積已近四百畝。除古窯吐艷主景點外,還有保留石灣古老制陶場景的古寮場、薈萃陶藝精品的藝術長廊、公仔街、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陶塑公園、世界最大的網式孔雀園,是集制陶、賞陶、商貿休閑于一體的陶文化旅游區。
導游帶著我們去參觀大師表演做陶瓷的藝術節目。人都來齊了。兩位大師分工合作,其中一個用腳推動泥模,老師傅開始大顯身手,用手沾了點水,把泥坯弄成圓形駐,接著輕輕用手指頭插進中間,挖個洞,可一定要保持手的濕度,這樣一來就不會把泥巴捏散或變形。看完大師的精彩表演后,臺下響起了一片震耳欲聾的掌聲,我覺得做這東西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有些難度,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和大師告別后,導游就帶我們去參觀高灶。傳說高灶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高灶五百年煙火不斷,同行的外國游客連連嘖嘖稱贊,我不由地對我國的悠久文化感到驕傲!這里的古窯長34.4米,寬30.87米,窯面有火眼28排,每排有五個孔。燒窯以木柴為燃料,溫度由人工操控,延續至今。
接著我們有來到了林家廳,這里可真寬闊,到處都擺放著精致的陶瓷品,我迫不得已地跑了過去,看了看品種,就問導游:“這都是些啥動物,表情可真嚴肅,可真希奇!”導游便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有仙鶴、信鴿和一些氣勢風范的古代老將,這里也算得上是陶瓷的世界。時間過得很快,當我門正流連于這林家廳的美景時,大隊已發出參觀下一站的指令,我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林家廳。
下一個參觀的景點讓我倍感詫異,這是聞名的“古灶榕風”,這兒生長著一棵將近500歲的老榕樹,這棵古榕枝體粗大,樹葉呈翠綠色,也算得上是一棵“神樹”,導游說:“傳說‘摸摸榕樹頭,一世無憂愁’,大家去摸摸它,學習成績定會好。”我聽了一個箭步沖了過來,撫摸著這老榕樹久久不肯放手,這可是可以讓自己實現學習成績優秀這一愿望的“神樹”啊!其他同學也相繼跑了過來,按照導游的說法摸了摸這“神樹”。樹看完了,該去的地方也去過了,大家正絞盡腦汁在思考下一個去處,陳晨姐姐終于作出決定:一起到玩陶的地方休息。
大家來到了最后一個終點站——玩陶區,我交了費用,就和一個陌生的小同學一起玩了起來,原來這陶瓷可真難應付,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啊!我一邊做一邊回想著剛才大師是怎樣做的,可是不是忘了沾些水,就是太大力把泥弄散了,最后做得一塌糊涂。時間在彈指間飛逝,我們的作品終于完工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啊!簡直就是“四不像”!但我依然對自己第一次親手制作出來的陶瓷感到由衷的滿意?粗约簻喩砟酀{,活象一只大花貓的狼狽樣子,禁不住啞然失笑。
這次旅游真是開心,嘗試了做陶瓷,收獲了滿肚子的笑話。這次外出,還使我懂得了:古時做陶人的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我告誡自己,以后不管是學習還是做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必須要像做陶瓷那樣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3
佛山,一座以白蘭花為市花的城市,充滿著真摯、純潔的愛,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接下來就讓我們跟著城市文化一起來看看廣東佛山十大旅游景區之南風古灶高灶陶窯吧。
南風灶窯址在廣東省佛山市石灣鎮日用陶瓷三廠西南角鎮崗上,窯體依山勢向南伸展而緊靠東平河畔,因窯向正南,故稱。是明代正德年間(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國內罕見的古龍窯。
古時建窯習俗,凡新窯啟用,需擇吉日良時,傳說該灶首窯點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間瀾石黎涌狀元倫文敘宗祠落成“入伙”之時,果然此后燒窯不僅十分順暢,還時有“寶物”燒出,相傳曾燒出一套完美無瑕的“八仙”,為世人所稱頌,是故世代窯工遂將其原因與此吉日聯系起來。
其始建之時為避常年水患,擇址于山坡偏高處,又因此地緊靠東平河畔之高廟后,具大利于建窯之形勝,故窯尾不惜筑以高高的石坎。依古時建窯傳統,窯面多以泥磚結拱,每年需更換一次;而且民國以前,石灣所有龍窯均無煙囪,而僅以皮面,在窯尾處作遷當之阻攔;此外,原來的窯面建筑,亦僅有葵棚以擋日曬和風雨;加上建國后又將窯口向上移位約3米,故目前所見,乃是歷明清至今不斷改革修葺后的面貌。
窯內結構大體上舊貌依然,窯腔似隧道,以小型砂磚結砌而成,頂部為券頂。窯內平面呈船底形,頭、尾略窄而中部稍寬,總長32.6米,寬2—2.4米,通高1.8—2米,亦以窯中段最高。窯膛頭尾坡度各不相同,以窯頭一段為最大,全窯平均傾斜度為12度,即每米平均升高20厘米。西側設窯門四,一般寬0.7米、高1.4米,作各段出入窯之用。
東側原有窯門二,現已封堵不用。窯頂厚約0.25米,從窯頭至窯尾共34排火眼(投柴孔),每排相距0.85—1米,除靠窯口一排為三個外,余均五個火眼,間距0.35-9.4米。該窯屬古代制陶業大行“水巷大盆行”的專業窯,歷來以煅燒日用大盆產品為主,一窯可容產品約360擔,煅燒時間為12小時,燒窯周期3至4天。
清代時該窯為當地鎮崗社頭霍氏祖嘗產業,至民初則分為60股份所有,使用時六截窯位(一截為六排火眼范圍)每股一次可占一截,十次一回頭,但窯位則輪流倒換。該窯之所以能歷盡滄桑而至今尚存,是歷代龍窯不斷沿用和改革的結果。其對研究明清時期制陶業的專業化生產、龍窯型制結構以及煅燒技術的演變等一系列問題,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和科學研究價值。
在清末民初之陶業鼎盛時期,石灣的龍窯達一百條以上,其時陶業發展及其龐大規模為石灣成為南國陶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絕大部分的古龍窯已為現代化煅燒手段所取代的今天,南風灶卻有如她窯身石塊上的大榕樹一樣,巍然屹立在現代化的新陶都之中。
作為聞名海內外的“石灣窯”形成發展的歷史見證,南國陶都不可多得的珍貴歷史遺產而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1962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晉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晉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灶位于南風古灶西側,為同時期龍窯,總長38.25米,原有42排火眼,20世紀50年代改為33排,其余均與南風古灶相似。20xx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南風古灶、高灶陶窯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山市南風古灶旅游區位于著名的南國陶都石灣,以五千年的制陶歷史而聞名世界。占地約400畝,集旅游、觀光、生產、習藝、研討、參與、購物于一體,旅游區內下轄南風古灶、陶塑公園、綠舟孔雀園三個景區。
南風古灶景區內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被稱為陶瓷活化石的南風古灶和高灶,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未斷,已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景區內還有林家廳、高廟偏廳等兩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畫-古鎮陶源史畫、瑞龍獻寶、古灶榕風、仿古寮場等景點。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4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我們就到了目的地——南風古灶。這里到處都是陶瓷裝飾,雍容華麗,令人目不暇接。站在景點門口,導游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南風古灶的概況:南風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間,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不斷,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國陶瓷史上的奇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譽為"活的文物,移不動的國寶"。近年來,以南風古灶為中心,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經不斷的開發建設,南風古灶旅游區的面積已近四百畝。除古窯吐艷主景點外,還有保留石灣古老制陶場景的古寮場、薈萃陶藝精品的藝術長廊、公仔街、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陶塑公園、世界最大的網式孔雀園,是集制陶、賞陶、商貿休閑于一體的陶文化旅游區。
導游帶著我們去參觀大師表演做陶瓷的藝術節目。人都來齊了。兩位大師分工合作,其中一個用腳推動泥模,老師傅開始大顯身手,用手沾了點水,把泥坯弄成圓形駐,接著輕輕用手指頭插進中間,挖個洞,可一定要保持手的濕度,這樣一來就不會把泥巴捏散或變形?赐甏髱煹木时硌莺,臺下響起了一片震耳欲聾的掌聲,我覺得做這東西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有些難度,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和大師告別后,導游就帶我們去參觀高灶。傳說高灶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高灶五百年煙火不斷,同行的外國游客連連嘖嘖稱贊,我不由地對我國的悠久文化感到驕傲!這里的古窯長34.4米,寬30.87米,窯面有火眼28排,每排有五個孔。燒窯以木柴為燃料,溫度由人工操控,延續至今。
接著我們有來到了林家廳,這里可真寬闊,到處都擺放著精致的陶瓷品,我迫不得已地跑了過去,看了看品種,就問導游:“這都是些啥動物,表情可真嚴肅,可真希奇!”導游便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有仙鶴、信鴿和一些氣勢風范的古代老將,這里也算得上是陶瓷的世界。時間過得很快,當我門正流連于這林家廳的美景時,大隊已發出參觀下一站的指令,我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林家廳。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5
下一個參觀的景點讓我倍感詫異,這是聞名的“古灶榕風”,這兒生長著一棵將近500歲的老榕樹,這棵古榕枝體粗大,樹葉呈翠綠色,也算得上是一棵“神樹”,導游說:“傳說‘摸摸榕樹頭,一世無憂愁’,大家去摸摸它,學習成績定會好。”我聽了一個箭步沖了過來,撫摸著這老榕樹久久不肯放手,這可是可以讓自己實現學習成績優秀這一愿望的“神樹”!其他同學也相繼跑了過來,按照導游的說法摸了摸這“神樹”。樹看完了,該去的地方也去過了,大家正絞盡腦汁在思考下一個去處,陳晨姐姐終于作出決定:一起到玩陶的地方休息。
大家來到了最后一個終點站——玩陶區,我交了費用,就和一個陌生的小同學一起玩了起來,原來這陶瓷可真難應付,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我一邊做一邊回想著剛才大師是怎樣做的,可是不是忘了沾些水,就是太大力把泥弄散了,最后做得一塌糊涂。時間在彈指間飛逝,我們的作品終于完工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喼本褪恰八牟幌瘛!但我依然對自己第一次親手制作出來的陶瓷感到由衷的滿意?粗约簻喩砟酀{,活象一只大花貓的狼狽樣子,禁不住啞然失笑。
這次旅游真是開心,嘗試了做陶瓷,收獲了滿肚子的笑話。這次外出,還使我懂得了:古時做陶人的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我告誡自己,以后不管是學習還是做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必須要像做陶瓷那樣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6
上周六,我們參觀了位于佛山石灣的南風古灶。那里歷史悠久,建于明清時期,距今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南風古灶是個陶器寶庫,有許多形態各異、款式獨特的陶瓷和陶塑。哇!那么多陶器。但我最最喜歡“唐三彩”了,因為唐三彩非常美觀,上面刻有精美的圖案,有的還有顏色呢,紅似火,紫似霞,白似雪……美極了!
唐三彩不但美觀,而且還能“變身”呢!它能變成陶塑、陶罐呢。陶罐上還帶著故事:達摩、無量壽佛、鐵拐李渡江、李老子出關、莊子夢蝶……啊!南風古灶原來藏了那么多寶貝啊。
說到神話,你知道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夸父追日這些故事嗎?其實,據說女媧補天的故事就發生在南風古灶哦。有一年,天塌下來半邊,砸了很多窟窿。女媧為了人類,決定用五色石補天。天補好了,卻還剩下一塊石頭,女媧由于沒有用上它,它便傷心地哭了。這塊石頭掉落人間,被銜在一個富貴人家的嬰兒口中,就這樣,就有了《紅樓夢》中的賈寶玉。
怎么樣,南風古灶是不是很神秘?你也來南風古灶尋寶、追蹤神話故事吧!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7
今天,老師帶我們到南風古灶參觀。進了大門看見了樓梯上掛著“瑞龍獻寶”的古畫。
沿著小路來到了大榕樹前,它已經有60多歲了。聽導游介紹說:“以前中國人非常迷信,說這棵樹可以保自己平安。”
沿著回廊來到了林家廳,里面有許多古畫,包括有:林家兩兄弟的畫像、嫦娥奔月……
接著來到了林家廳旁邊的中國地圖前,它全都是用陶片拼成的。
最后來到了龍窯(又稱南風灶),龍窯的樣子像一條龍,所以叫龍窯。龍窯又大又寬。它還有一個放柴口,人們穿著草鞋,坐在放柴口前面會增強體質,夏天護身體,冬天保暖。龍窯還有200個火眼,是用來通風透氣的。聽導游介紹說:“龍窯建于明朝1500~1520xx年,是明朝之寶。”
南風古灶是我國的歷史遺產,表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8
佛山簡稱禪,古稱忠義鄉、季華鄉,“肇跡于晉,得名于唐”,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據考證,佛山的歷史起源于現禪城區瀾石街道區域,距今約4500-5520xx年。唐宋年間,佛山的手工業、商業和文化已十分繁榮。明清時,更是發展成商賈云集、工商業發達的嶺南重鎮,與湖北的漢口鎮、江西的景德鎮、河南的朱仙鎮并稱中國四大名鎮,與北京、漢口、蘇州并稱天下“四大聚”,陶瓷、紡織、鑄造、醫藥四大行業鼎盛南國。清末,佛山得風氣之先,成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先后誕生了中國第一家新式繅絲廠和第一家火柴廠,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竹嘴廠”。
佛山是廣東省第三大城市,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在中國最具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中部,為“廣佛都市圈”。佛山是“廣佛同城”、“廣佛肇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重要組成部分,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
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8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70.89萬人。佛山是著名僑鄉,祖籍佛山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達140萬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萬人。
佛山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個城市群,是由4個縣域和一個市區域組成的一個組合體。他沒有一個固定的中心,可以凝聚起整個佛山地區,但他卻可以協調起市區與縣域的協調發展。
佛山新八景:西樵山、佛山祖廟、清暉園、南風古灶、陳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高明皂幕山、南國桃園。
城市地標:佛山恒安瑞士大酒店(高度208米)、祖廟、百花、東方廣場等。
地理位置:佛山市中心區距廣州三大交通樞紐(廣州新白云機場、廣州新火車站、廣州南沙港)車程均在1小時之內。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佛山能夠充分接受廣州的輻射和帶動,與廣州共享基礎設施、交通網絡、金融資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場服務等資源,實現聯系緊密、產業聯動和功能互補。佛山毗鄰港澳,與香港、澳門分別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左右,隨著廣珠城際軌道的開通,佛澳形成“1小時交通圈”,使佛山能夠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場優勢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地位,廣泛參與世界經濟,走向國際化。地區經濟運行情況:廣東省第三大城市。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9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我們就到了目的地——南風古灶。這里到處都是陶瓷裝飾,雍容華麗,令人目不暇接。站在景點門口,導游滔滔不絕地向我們介紹南風古灶的概況:南風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間,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不斷,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國陶瓷史上的奇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載入世界吉尼斯之最,譽為"活的文物,移不動的國寶"。近年來,以南風古灶為中心,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經不斷的開發建設,南風古灶旅游區的面積已近四百畝。除古窯吐艷主景點外,還有保留石灣古老制陶場景的古寮場、薈萃陶藝精品的藝術長廊、公仔街、廣東石灣陶瓷博物館、陶塑公園、世界最大的網式孔雀園,是集制陶、賞陶、商貿休閑于一體的陶文化旅游區。
導游帶著我們去參觀大師表演做陶瓷的藝術節目。人都來齊了。兩位大師分工合作,其中一個用腳推動泥模,老師傅開始大顯身手,用手沾了點水,把泥坯弄成圓形駐,接著輕輕用手指頭插進中間,挖個洞,可一定要保持手的濕度,這樣一來就不會把泥巴捏散或變形。看完大師的精彩表演后,臺下響起了一片震耳欲聾的掌聲,我覺得做這東西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可有些難度,還鬧出了不少笑話。
和大師告別后,導游就帶我們去參觀高灶。傳說高灶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高灶五百年煙火不斷,同行的外國游客連連嘖嘖稱贊,我不由地對我國的悠久文化感到驕傲!這里的古窯長34.4米,寬30.87米,窯面有火眼28排,每排有五個孔。燒窯以木柴為燃料,溫度由人工操控,延續至今。
接著我們有來到了林家廳,這里可真寬闊,到處都擺放著精致的陶瓷品,我迫不得已地跑了過去,看了看品種,就問導游:“這都是些啥動物,表情可真嚴肅,可真希奇!”導游便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有仙鶴、信鴿和一些氣勢風范的古代老將,這里也算得上是陶瓷的世界。時間過得很快,當我門正流連于這林家廳的美景時,大隊已發出參觀下一站的指令,我只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林家廳。
下一個參觀的景點讓我倍感詫異,這是聞名的“古灶榕風”,這兒生長著一棵將近500歲的老榕樹,這棵古榕枝體粗大,樹葉呈翠綠色,也算得上是一棵“神樹”,導游說:“傳說‘摸摸榕樹頭,一世無憂愁’,大家去摸摸它,學習成績定會好。”我聽了一個箭步沖了過來,撫摸著這老榕樹久久不肯放手,這可是可以讓自己實現學習成績優秀這一愿望的“神樹”啊!其他同學也相繼跑了過來,按照導游的說法摸了摸這“神樹”。樹看完了,該去的地方也去過了,大家正絞盡腦汁在思考下一個去處,陳晨姐姐終于作出決定:一起到玩陶的地方休息。
大家來到了最后一個終點站——玩陶區,我交了費用,就和一個陌生的小同學一起玩了起來,原來這陶瓷可真難應付,雖然看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卻很難啊!我一邊做一邊回想著剛才大師是怎樣做的,可是不是忘了沾些水,就是太大力把泥弄散了,最后做得一塌糊涂。時間在彈指間飛逝,我們的作品終于完工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啊!簡直就是“四不像”!但我依然對自己第一次親手制作出來的陶瓷感到由衷的滿意?粗约簻喩砟酀{,活象一只大花貓的狼狽樣子,禁不住啞然失笑。
這次旅游真是開心,嘗試了做陶瓷,收獲了滿肚子的笑話。這次外出,還使我懂得了:古時做陶人的堅強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我告誡自己,以后不管是學習還是做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必須要像做陶瓷那樣一絲不茍、專心致志。
南風古灶導游詞 篇10
南風灶建於明代正德年間(1506一1521),是中國400多年來罕有的、至今仍在燒制陶瓷的,F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歷史記載,佛山陶瓷基地形成於唐宋,至明清最為發達,「石灣之陶遍兩廣旁及泯外之國」,深受人們的歡迎,嬴得了「石灣瓦,甲天下」的聲譽。南風灶的爐口正向南方,窯尾榕樹成蔭,每至夏日,涼風習習,故名為「南風灶」。南風灶五百年不斷的火延續了石灣歲月的記憶,把時代的血脈與神融入到古老的陶瓷文化中。
南風古灶景區內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被稱為陶瓷活化石的南風古灶和高灶,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未斷,世界罕見,已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景區內還有林家廳、高廟偏廳等兩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畫-古鎮陶源史畫、瑞龍獻寶、窯尾作坊、古窯映像、古灶榕風、古寮場等景點。
南風古灶旅游區從20xx年起開放接待游客,是一個全新的旅游景點,至今已接待大量國內外游客,成為佛山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新旅游點。要了解石灣歷史悠久的陶文化,不到南風古灶旅游區將是一大遺憾,走近它將使你真正了解石灣的陶文化,了解陶的生產過程。
游客觀光游覽之余,還可以參與玩陶、燒陶。石灣的陶藝自明清至今興盛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