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的導游詞十篇
遺產的導游詞 篇1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當地的導游,很高興做大家的導游。
這次旅游的地方是故宮,由我來當導游,希望大家能快樂地度過這段美好的時光。
故宮位于北京市區中心,是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宮,我們一起去游覽游覽吧!
故宮,舊稱紫荊城。我國現存規模古代建筑群。看!還真漂亮,龍椅是不是很豪華?
她始建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年,后經多次重建原有布局。占地面積七十二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約十五萬平方米,屋宇九千余門余米,長約三公里,四腳矗立風格倚麗的角樓,墻外有寬五十二米的護城河。氣勢宏偉豪華,布局開闊對稱,內外裝飾壯麗輝煌。是我國古代建筑末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xx年,沈陽故宮,作為明清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世界最大的宮殿。
最后,祝大家玩得開心、快樂。
遺產的導游詞 篇2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吳鵬成,在這次游覽頤和園中,你們有什么問題隨時可以問我。現在大家可以休息一下,20分鐘后我們還在原地集合就帶大家游覽舉世聞名的頤和園。
現在我們來到了頤和園的大門,現在我給大家講一下參觀頤和園的注意事項:頤和園是我們國家寶貴的文化遺產,希望大家愛護環境不要亂扔垃圾,亂刻亂畫,謝謝合作!
現在我們來到了頤和園的長廊,長廊有728米,分為273間。共14000余幅,色彩鮮明,富麗堂皇,它的長度和豐富的彩畫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不知不覺我們很快就來到的是萬壽山的腳下了,相信大家已經注意到了上面的那座寶塔,那就是佛香閣,它是一座八角寶塔的三層建筑。它的故事非同小可原來建筑師準備把它修建成九層,可是當修建到八層時,皇帝就下旨停建了",改建佛香閣。1860年(咸豐十年)毀于英法聯軍,光緒時(1875一1908)在原址依樣重建,供奉佛像。下面我們來到的是金碧輝煌的排云殿,在前朝黃帝的六十大壽就是在這里舉辦的。現在我們來到了昆明湖的堤岸上,要上十七孔橋了,為什么叫十七孔橋呢,因為這座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不信大家數一數。在橋上有上百根石柱,每個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幾百根沒有哪兩根的小獅子是相同的。
游客們,我的介紹到處結束,如果有什么問題請到休息室找我。一小時后到十七孔橋集合!
遺產的導游詞 篇3
中國世界遺產的導游詞各位朋友:
現在,我們來到了海神廟。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自古以來,秦皇島、山海關非常發達。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開國元勛徐達奉命主持修建長城。為了海關石河口修建了碼頭。船夫漁民出海作業,總是冒著很大的危險,在科學技術不發付給神靈。為了乞求神靈的保護,乞求海上風平浪靜,平安無事,就在老龍頭的西側祖廟、龍王廟等四座廟宇。1900年八國聯軍從老龍頭登陸,四座廟宇被毀掉了。現在的,它綜合了原有四座廟宇的特點,重新構思設計,延伸入海124米,是旅游觀光臨。
這里是牌樓,南北兩面各有兩個大字:安瀾、伏波,——讓大海安靜,海不揚波,往前走就是山門。海神廟和一般佛教廟宇的山門不同,它里面供奉的不是四大天王,海中的神將。“天佑”的意思就是老天保佑,“天應”就是指叫地地靈,叫天天應。傳物,渾身的力氣沒處使,就專門興風作浪,玩惡作劇。后來他們被天后娘娘——就是媽祖的得力助手。
現在我們來到了海神廟正殿前面的庭院。左右兩側有兩個吉祥物。右邊的叫做“乘黃神話故事集《山海經》說:白民之國有乘黃。長的樣子像狐貍,背上有角。要是騎到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寫過這樣的詩句: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后來,人們就用飛黃上升得非常快。看來,乘黃的功能有兩條,長壽和升官。可是,我們眼前的這個乘黃到兩千歲,那可就太麻煩了;二是您真要騎了上去,可就要準備罰款了。
左邊的這一個叫做“龍馬”。我國古代傳說龍馬是河水之精,說它是龍頭,馬身,還有聲音很好聽,說它是“鳴聲九音”——有些人很謙虛,用“五音不全”來說自己唱歌聲九音”,簡直就是一個交響樂團!還有的古書上說這龍馬就是乘黃。在海神廟的前面取其“河水之精”的含義。
現在請大家走進海神廟的大殿。正中端坐的就是海神。兩邊站的是他的助手。渤海灣之神叫做禺京。他的“分工”有兩條:讓大海風平浪靜,讓陸地風調雨順。為了讓大看大海,哪兒的海浪過高,就射箭擊碎它,這時,兩位巡海夜叉就是它的助手;為了位得力的干將,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位是千里眼和順風耳。千里眼的眼睛瞪得大長的,專門負責收集各地旱澇信息。這兩位是雷公和電母。雷公頭似獼猴,嘴似雞形拿椎,右手使槌,腳踏五面大鼓,他敲起鼓來,就是天上響起了隆隆雷聲。電母手拿起來,天空里就會出現一道道閃電。左邊的這二位是風婆和雨師。風婆只要把她背的布重重一抖是大風,掄上一圈,就成臺風了。雨師用柳條在他的寶葫蘆里沾上一下,往然,他用的力度和時間就決定了這場雨的大小和持續時間的長短。
古代的神明,都是凡人自己創造的。神明的功能,大都表達了人們的理想和愿望。今天,千里眼和順風耳的功能已經由氣象衛星和計算機承擔起來了,——盡管還不那么準確,不那么全面,而雷公、電母、風婆、雨師的功能,我們最終能取代多少、能不能取代,甚至于有沒有必要去取代,現在還都是一連串的未解之謎。
遺產的導游詞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西橋小學旅游觀光,我是專門負責帶領大家參觀這所學校的導游翁倩接下來由我陪伴大家度過愉快的一小時。
一進校門一陣陣花香撲鼻而來長長的水泥路把學校分成了兩辦我先給大家介紹西半面吧’請大家順著我手指的方向看’那是領操臺上面升著我們中華人民民族共和國國旗,我們周一都在那里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升完旗我們還有國旗下講話呢!
往前看那是器材室,里面有籃球、足球、排球……。
好了,我們現在看看東半面。這兒有一大片綠化,這上面在這郁金香、月季花、廣玉蘭……。還有鵝卵石鋪成的小路。不如我們進去休息一下吧。怎么樣美吧!
休息好了嗎?那我們繼續出發吧。那一棟樓是綜合樓,里面有多功能教室、會議室、美術室等。后面兩棟都是教學樓,我們進去看看吧。那長長的走廊上一塵不染……
“滴滴…”一小時到了,歡迎你們再次旅游觀光。
遺產的導游詞 篇5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游,如有不滿的地方,請告訴我。好了,我現在向大家介紹舉世無雙的頤和園,游覽時,請不要亂丟垃圾。
頤和園位于山水清幽、景色秀麗的北京西北郊,頤和園以前并不叫頤和園而是叫清漪園,它建于1750年。頤和園有山和水助陣,山是萬壽山,水是昆明湖,使頤和園添加了一份春色,中外游客看了頤和園,都稱贊頤和園。看了就說:“沒有到頤和園和萬里長城,不算到北京。”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天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大家是不是覺得這條長廊很長啊!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好了,請你們細細游賞吧!
遺產的導游詞 篇6
尊敬的先生們,女士們小朋友們好我們將要游覽的是龍門石窟。各位旅客,讓我們抬頭看,就看到龍門石窟四個大字。來,大家跟我來。龍門石窟這四個大字是古代人民先用小刀把竹子切得零零落落得,再把石頭磨成這四個大字。大家想想看,當時的古代人民是多么辛苦啊!
各位旅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美麗的怡心池。怡心池的水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旅客們,你們千萬不要掉隊,這里的旅客非常多。大家跟著我走,現在我們來的了魚池。旅客請不要亂投食,這里的魚都是有專人喂養的。
剛剛我們游覽了世界遺產之一——龍門石窟。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見!
遺產的導游詞 篇7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您來到甲骨文的故鄉參觀,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殷商文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1961年,國務院把殷墟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了保護和利用殷墟,使其不再遭受人為破壞,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在殷墟宮殿區遺址上興建了“殷墟博物館”。
殷墟之所以聞名世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城。首先就是甲骨文(有關甲骨文的情況稍后再介紹)。我們先來看看進苑的這座大門,這座門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學專家楊鴻勛教授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的“門”字的寫法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可稱其為華夏“門”的鼻祖。我們再看看門框上的這些圖案,浮雕著鳳、虎、饕餮和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墻上浮雕殷代龍形玉決,仿佛顯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此苑門和仿殷殿建筑的人文景觀已經成為古都安陽的象征。
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已經進入青銅時代。這也正是殷墟聞名于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您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毋戊鼎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制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和協作,從煉銅的澆鑄,從制模到拆范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代所鑄青銅中銅、錫、鉛的比例基本相同中,我們可以想象當時治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一口煮肉用的鍋,到后來,隨著生產力的發燕尾服,逐漸變成了權力的象征。
提到殷墟聞名于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宮殿遺址上復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筑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雙重屋檐,整個大殿宏偉莊嚴。
大殿現在陳列著甲骨文,讓我們進入大殿系統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識。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國子監祭酒王懿榮首先發現的。當年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還是片農田,周圍的村民經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片。但當時他們并不知道這是什么,就隨便扔掉了。后來村里的剃頭匠李成,為顧客剃頭時,經常會劃破頭皮出血。他沒錢買藥,就用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傷口上,發現血竟然止住了,才知道這便是中藥的一味,喚作龍骨。于是開始大量地賣到藥店。當時藥店大多只收購不帶字的龍骨。所以許多農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遺憾,不知多少病人把這些甲骨文都喝到肚子里,幸好有些帶字的甲骨賣到京津兩地,被王懿榮發現,并確認為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我們先來看一個展柜,這是著名的h127甲骨文堆積坑模型,是1936年在小屯北地一個窖穴里出土的,是目前殷墟發現甲骨文最多的一次,總共有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歷法、家業、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會內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從這個檔案庫中我們不難看出,商王從事的占卜活動特別頻繁,幾乎是無日不占,無事不卜,那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商朝人是怎樣占卜的。商王占卜一般是由專人來進行的,他們先在已選好的龜甲或牛肩胛骨的北面鑿一些排列整齊的小圓孔,圓孔的旁邊再鑿一條長槽,然后把燃燒的木炭放到里面灼燒。骨頭受熱以后,正面就會隨著“卜”的一聲出現裂紋,商王就是根據這些裂紋來判斷事情的吉兇。現在您看到的這些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禍福、判斷吉兇的簡單記事,因此我們也稱這些文字為甲骨文卜辭。
我們現在來到了甲骨文的碑林。在全國,各種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與眾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隸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
遺產的導游詞 篇8
今天,我來給大家介紹都江堰。它建于我國戰國時期。這是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眾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唯一古仍為今用的舉世矚目的水利工程。
據說,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水一出山口,流速驟減,常泛濫成災。距今約2250年的秦昭王時期,秦國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水利工程。這項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你們看,這就是魚嘴,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壩。它把洶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內江,外江排洪,內江引水灌溉。飛沙堰起泄洪、排沙和調節水量的作用。你們看,這像不像一個瓶口?這里的作用是控制進水流量,因口的形狀如瓶頸故稱寶瓶口。這樣,內江水經過寶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稱為“陸海”、“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無荒年,謂之天府”。四川的經濟文化有很大發展,人民受益不淺。這項工程直到今天還在起作用。
我們再往前走,都江堰一帶有不少名勝古跡。離堆上建有伏龍觀,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順山勢逐級升高。前殿陳列著1974年修建外江節制閘時從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重4。5噸。石像造于東漢靈帝初年,距今已1800多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圓雕石像,非常珍貴。后殿陳列有都江堰灌區的電動模型。
在玉壘山麓有二王廟,是古代人民為紀念李冰父子治水功績而建,初建于南北朝,名崇德祠,宋代以后李冰父子被封為王,改稱二王廟。現存建筑為清代重修。6廟宇依山取勢,層層而上,宏偉秀麗,四周古木濃蔭,環境幽美。大殿及后殿內有李冰及二郎塑像。廟內石壁間刻有李冰治水的口訣:“深掏攤,低作堰”和“遇灣截角,逢正抽心”等。
這里山青青,水粼粼,廟宇古樸,空氣清新,長長的安瀾橋橫江飛架,金剛堤枕水酣臥。當你親臨其境,目睹這一巨大的工程并了解了其引水泄洪的原理,你不能不被李冰等古代人民的絕世神工所折服!
今天,我就介紹到這里了,請大家解散游覽,三十分鐘后在這里集中,還請大家注意安全!
遺產的導游詞 篇9
各位游客,大家好。現在由我來帶領大家去游覽沿途風光。請大家坐好了,出發!
游客朋友們,我們今天要游覽的雙龍洞屬于巖溶景觀,最奇特的一點是洞中有洞。我們現在正在通往雙龍洞的路上。請朋友們往窗外看,這兒一叢,那兒一簇,開得正艷的是油桐和映山紅。看,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大家一定覺得眼前一片明艷了,是不?
隨著山勢的變化,我們的眼前出現的是一條什么呢?對,是溪流!你們看,這條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真是優美極了。迎著溪流,我們繼續往前走吧。請看,前面就是雙龍洞口了,原來溪水就是從那兒流出來的。
好了,我的解說到此結束了,接下來請大家好好游玩吧。
遺產的導游詞 篇10
大家好,我是本團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李。很高興能和你們一起游覽八達嶺長城,共度這段美好時光。
現在就讓我來介紹長城吧!
長城是我國偉大的歷史遺產之一。它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全長一萬三千多里。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俗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將成為好漢。請大家低頭看我們的腳下,建造長城的石塊是多么的巨大和堅硬。長城很寬,可以供五六匹馬并排通過。城墻兩邊有2米高的垛子,兩個垛子之間是瞭望口和射擊口。每隔300米就有一座烽火臺,是打仗時傳遞信息用的。
大家休息一下,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叫《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和范喜良結婚三天,范喜良就被抓走去修長城了。一走三年杳無音訊,孟姜女就千里迢迢到長城尋找丈夫。當她來到長城腳下得知丈夫為修長城勞累過度而死去。悲痛欲絕的孟姜女哭了三天三夜,突然堅固的長城倒塌了,范喜良的尸骨露了出來,最后孟姜女抱著心愛的丈夫投海自盡。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啊!這也說明長城是凝結了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啊!
好了,時間不早了,旅行快要結束了。大家買些紀念品,十分鐘以后集合,希望以后有機會我們再次相聚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