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介紹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 篇1
三絕碑:
大門到二門道路的兩側,立有六通高大的石碑。其中四通為清代刻建,一通為明代刻建,一通為唐代刻建。清碑記載了祠廟重建和維修的狀況;明碑著重介紹了祠廟的歷史沿革。
唐碑最負盛名,被稱為“三絕碑”,高3。67米,是唐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20xx年),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率其僚屬27人,來武侯祠祭拜諸葛亮后刻建的。由裴度撰文,文中極力稱頌諸葛亮治蜀的文治武功,對他鞠躬盡瘁、力圖統一的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把他比作前代名臣管仲、曼嬰、蕭何、張良,認為他是歷史上唯一兼有開國之才、治人之術、事君之節和立身之道的歷史人物。裴度有文才,曾任三朝宰相。柳公綽書法漂亮,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之兄。名匠魯建鐫刻。因此,自明代中葉,此碑就因其文章、書法精湛和諸葛亮的蓋世功德而被譽為“三絕碑”。
劉備殿:
二門內是蜀漢皇帝劉備殿。殿的正中,供奉著劉備的貼金泥塑坐像,兩側偏殿,分別供奉著關羽、張飛等人,與殿相接的東西兩廊,是蜀國的28位文臣武將的彩繪泥塑像。劉備像高3米,頭戴冕冠,身著黃袍,手捧玉圭,寬面大耳,神態靜穆。左右侍者,一捧玉璽,一捧寶劍。
劉備(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州人。24歲時,他召集關羽、張飛等人參加鎮壓黃巾農民起義,之后在軍閥混戰中逐漸壯大了勢力。由于缺乏謀臣,他在軍閥混戰中屢遭挫敗,流離失所,先后依附于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他三顧茅廬,拜諸葛亮為軍師,赤壁大戰后,勢力才得到發展。
劉備胸懷大志,注重信義,待人寬厚。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征戰,最后占據益州,于公元220xx年在成都稱帝。不久,為奪回荊州,替關羽報仇,他興師伐吳。結果,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遭到慘敗,病死于白帝城(奉節)。臨終前,他把幼子劉禪(小名阿斗)和國事托付給諸葛亮,史稱“白帝城托孤”。
在劉備像東側,是劉備之孫劉諶的塑像。劉諶是劉禪的第五子,封北地王。在魏國鄧艾軍隊進逼成都時,他苦諫父親,同來敵決一死戰,與國家共存亡。但劉禪不聽。他悲憤已極,去祖廟哭訴后,先殺妻子,而后自殺。他以死殉國的精神受到后人頌揚。劉備像西側原有劉禪的像,由于他不能保住父業,投降魏國,當上安樂公后“樂不思蜀”,不知亡國之恥,在宋代,他的像就被毀掉,自此沒有再塑。
正殿的兩壁,懸掛著木刻的《先主傳》、《后主傳》,傳文錄自陳壽史書《三國志》。蜀漢的興亡,可從劉備、劉禪傳中了解始末。東偏殿內是關羽及其子關平、關興、部將周倉、趙累的塑像。關羽像高2米多,頭戴冕旒,白面,丹鳳眼,臥蠶眉,兩眼半瞇半閉,美髯垂胸,身著金袍,手執玉笏,一付帝王打扮。
關羽(?—219),字云長。他與張飛是最早追隨劉備南征北戰的猛將,號稱“熊虎之將”。他倆與劉備恩若兄弟,情同手足,因此衍生了“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關羽曾被曹操俘獲,在曹操封官加爵的拉攏下,仍然效忠劉備。劉備得荊州后委任關羽鎮守。在荊州,他曾發動攻勢,水淹襄陽,活捉曹軍大將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最后,因驕傲輕敵,被東吳將領呂蒙偷襲,與關平、趙累等人同時遇害,丟失了荊州。
陳壽《三國志》評論他“傲大夫而親士卒”,傲慢輕敵是導致他失敗和被殺的重要原因。歷代統治者對關羽十分推崇,使他成了“忠義”的化身。在宋代,他被迫封為王,到了明清時代,加封為關圣大帝,詔令全國各地修廟祭祀。因此,那里的關羽像也成了帝王打扮。
介紹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是中國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武侯祠、漢昭烈廟及惠陵組成,人們習慣將三者統稱為武侯祠。成都武侯祠始建于公元220xx年修建惠陵(劉備的陵寢)之時,其中,武侯祠(諸葛亮的專祠)建于唐以前,初與祭祀劉備(漢昭烈帝)的漢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并入,形成了君臣合祀,祠堂與陵園合一的格局。除惠陵以外現存祠廟主體建筑為1672年清康熙年間復建。1961年成都武侯祠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成立博物館,20xx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享有“三國圣地”之美譽。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現分為三國歷史遺跡區(文物區)、西區(三國文化體驗區)、錦里民俗區(錦里)三大板塊,面積15萬平方米。20xx年武侯祠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diyifanwen.com
惠陵、漢昭烈廟始建于蜀漢章武三年(220xx年),武侯祠由成漢李雄(303—334年在位)所建,最初位于成都少城。南北朝時武侯祠遷入。明初時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合并,并將劉備、諸葛亮合祀一殿,蜀人習慣將三者統稱為武侯祠。武侯祠現存的建筑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所建。
武侯祠分為前后兩殿,形成昭烈廟(昭烈殿、劉備殿)在前,武侯祠(忠武殿、諸葛亮殿)在后,前高后低的格局。東西偏殿中有關羽、張飛雕像。東西兩廊分別為文武廊房,塑有文武官雕像28座,殿內外還有許多匾聯,其中以清趙藩的攻心聯最為著名:“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后來治蜀要深思。”武侯祠大門后柏叢中有6塊石碑,由唐宰相裴度撰文、柳公綽書寫、石匠魯建刻字,為后世稱為“三絕碑”。武侯祠內柏樹眾多,氣氛莊嚴、肅穆。
介紹四川武侯祠的導游詞范文 篇3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歡迎到九寨溝旅游。我是x旅行社導游四川的導游詞x,我將熱忱為您服務,我將盡力讓您愉快,希望您支持我的工作,指出我的不足。
您現在看到的是九寨溝的寨門,這是1992年九寨溝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后才建立的。寨門體現了這里的藏鄉風情,大家看這直接用園木樹皮包裝出的既古樸又充滿現代氣息的藝術,好像在告訴我們:九寨溝正是以奇絕美妙的大自然風光稱雄于現代世界。各位可能早就對九寨溝之美有所了解,但正如藝術家們贊嘆九寨溝是畫不盡、拍不完的美景,文學家們稱贊在九寨美景面前似乎什么樣贊美的形容詞都顯得蒼白那樣,九寨之美是一定要身臨其境才能體會出來,而且也不是一次就會達到滿足的。今天,大家是慕名而來,游罷九寨溝就會感到真"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了。
九寨溝的得名,源于溝內有九個藏族村寨,它們是樹正、則查洼、黑角、荷葉、盤亞、亞拉、尖盤、熱西、郭都。
九寨溝的形成,地質學家說它是冰川、地震、鈣華等地質作用的結合成果。而民間則流傳著一些美麗的傳說。其中最動人的傳說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男山神達戈和女山神沃諾色嫫熱烈相戀,他們愛上了九寨溝山高林密,鳥獸和諧,決定留在這里。不料被潛入這里的惡魔蛇魔扎發現,蛇魔扎驚慕色嫫的美色,又反對達戈進溝,就發動了趕走達戈、搶劫色嫫的戰爭,惡戰中色嫫險些被惡魔搶走,色嫫在慌亂中把達戈送給她的定情之物——風云寶鏡掉落下地,摔成了一百多個碎片,變成了散布溝內的一百多個海子(請注意,藏胞將高山湖泊叫做海子)。達戈雖然英勇,蛇魔扎也是不弱,雙方從溝內打到溝口,仍不能殺死惡魔,這時萬山之祖扎依扎嘎伸出了援助之手,以一座屏風似的山崖檔住惡魔退路,又以一聲霹窩將惡魔埋進山崖,只露出一張丑惡的臉,山崖就是寶鏡巖,原來就叫魔鬼巖,崖面上的鬼臉依稀可見。從此,九寨溝恢復了寧靜和祥和,更因為一百多個寶鏡碎 片變成了五光十色的海子而美麗無比。山神達戈和色嫫在這里長住下來,成了神奇九寨的保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