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巖導游詞(精選3篇)
通天巖導游詞 篇1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贛州市位于江西南部,贛江上游。它附近依山,三面對水,洋溢著濃烈的南國風情,古有“華美江城”之稱。贛州市總面積479平方公里,生齒 40多萬,棲身有漢、回、壯、舍等 16個民族。它把守贛、湘、閩、粵四省要沖,秦漢以來一向是兵家必爭之地,現為贛南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贛州是一座迂腐的都市,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20xx年)設縣至今,已經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汗青了。古時曾名虔州,又稱虎人城。汗青上贛州曾是雷同贛、湘、粵、閩的南邊重鎮,素稱“閩粵咽喉”,素來與廣東及東南亞有著細密的商業往來。昔時借著贛江黃金水道和嶺南古驛道之便,這里“商賈云集,貨品如雨”,留下了“南邊絲綢之路”的雋譽。透過汗青的煙云,我們似乎看到一隊隊馬幫馱著景瓷、香茗、竹木等士特名產,過贛州、越梅嶺、綿綿不斷運往廣州以至南洋。
贛州是一座汗青文假名城,從東門到西門的宋代古城墻,沿江而筑,婉蜒三千六百多米,歷盡宋、元、明、清、民國多代,垛墻、炮城、馬面、城弟子存仍舊,宋城的雄姿仍舊,古韻猶存,被專家們譽為宋城博物館。贛州市勝景事業甚多:堪稱江西石窟藝術寶庫的通天巖建于唐末,是華東地域最大的石窟寺,1989年被列為世界重點文物掩護單元。矗立在章貢兩江合流處的名勝八境臺始建于北宋,現為三層,飛檐斗拱,畫梁朱柱,宏偉挺秀,巍然壯觀。位于賀蘭山上的郁孤臺是最引人仰慕的行止,南宋聞名詞人辛棄疾在這里留下了千古絕唱:“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幾多行人淚……”一曲《菩薩蠻》使贛州名聞遐邇。尚有巍峨的慈云塔,形若游龍的古浮橋,局限弘大的七里鎮古瓷窯,全省壓倒統統的文廟,蘇陽長談的夜話亭,客家風情濃烈的民居構筑群,一隨處事業,一座座勝景,如同群星,把贛州裝點得爛漫璀燦。
贛州又是一座好漢的都市。文天祥在這里高舉抗元的義旗,譜寫了氣沖霄漢的“正氣歌”;楊廷麟在這里率兵抗清,兵敗不屈,以身殉節;陳贊賢以這里運籌帷幄,率領工運,寫下了光耀篇章;毛澤東在樓梯嶺召開分兵集會會議,實現了農村困繞都市的計謀頭腦;陳毅在此與百姓黨會談,起源形成了贛南抗日民族同一戰線。
青山圍繞,綠水環抱,贛州宛若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贛汁的源頭。市內綠樹成蔭,碧湖成群。六大公園漫衍個中,景致各異,有的波光浮翠,流水淙淙;有的奇葩群集,繁花似錦;有的曲徑通幽,園林隱瞞。
贛州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空運、水運、鐵路、公路相團結的交通運輸收集已經形成。黃金機場航班可達廣州、廈門、內昌等地;贛州港是江西六大口岸之一,沿贛江上下飛行,可與區內、省內及長江沿線的省市相通,有明明的水運上風。意會我國南北九個省市的京九鐵路,把北京、香港與贛州連成一體,贛州成為了世界鐵路網上的一點,與各多半會相通。以贛州市為中心的公路骨干線幅射四方:北行,經昌贛二級公路可至南昌;南行,有多條干道通廣東,經大余可至韶關,贛粵西線二級公路可達廣東、深圳,沿贛汕公路,經梅州可抵達汕頭;東行,沿贛閩柏油公路,經瑞金,可達福建長汀、龍巖、廈門、泉州;西行,經崇義,遂川、井岡山、蓮花,可抵湖南郴州、衡陽。
贛州江山佳人,風物旖旎,汗青久長,事業甚多,有著富厚的旅游資源,已成為江西旅游熱線之一。贛州市有古構筑300余處,古墓群10處,古遺址10處,古石龕摩巖石刻5處,革命遺址5處,勝景16處,民族風情,這些都是旅游參觀的好行止。
通天巖導游詞 篇2
通天巖風景名勝區位于贛州市西北郊6.8千米處,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朝,興盛于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巖風景區由摩沙巖石山組成,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多天然巖洞。其一巖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巖、翠微巖、忘歸巖、同心巖、廣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巖亭、惜春亭和群玉閣等10多處景點。
古時曾有一位大仙想保住贛州城的好風光,他在蓬萊仙境挑選了兩座十分漂亮的仙山,想把這兩座山放在儲潭西岸和東岸的儲山一起鎖住水口。當這位大仙挑山走到通天巖附近時,不料被這里的土地公公發現了,這位土地公公看見如此漂亮的兩座仙山,心想何不把它留在本地呢?于是這位土地公公便學公雞叫。神仙是不能在白天做事的,因為他們怕被凡人看破,回不了仙界。這位大仙正挑山行走,忽聞公雞報曉,以為天就要亮了,便慌忙將兩座山撂下就走了,以后,這兩座仙山便留在了通天巖。至今,通天巖景區的忘歸巖和禮佛巖,各有一個貫通的山洞,傳說就是當年那位大仙挑山時用竹扛串出來的。
通天巖導游詞 篇3
通天巖風景名勝區位于贛州市西北郊6.8千米處,通天巖石窟開鑿于唐朝,興盛于北宋,至今保留著唐朝至宋代的石龕造像359尊,宋代至民國的摩崖題刻128品,被稱為“江南第一石窟”。
通天巖風景區由摩沙巖石山組成,是一處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區。多天然巖洞。其一巖洞頂有一竅,相傳上可通天,故名。主要有通天巖、翠微巖、忘歸巖、同心巖、廣福寺、玉水池、一滴泉、玉巖亭、惜春亭和群玉閣等10多處景點。
通天巖風景區在贛州城的西北郊,處于武夷山脈、南嶺山脈與羅霄山脈的交匯地帶,屬亞熱帶的南緣,呈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據資料統計,3-5月通天巖平均雨日為55天,總降雨量為628毫米。大風、冰雹、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為40站次。雨日、暴雨之多,災害天氣頻率之大,皆為全年各季之冠。通天巖在盛夏7-8月,白天最高氣溫一般都在36℃以上,但早晚氣溫一般均在30℃以下,雖然白天較炎熱,但少酷暑。11-1月通天巖晚上輻射冷卻,氣溫可降至零下,形成霜冰澆凍。受強寒潮襲擊時,可產生固體降水或冰凌天氣,但機率很小,平均每年降雪日數只有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