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堤導(dǎo)游詞(通用5篇)
蘇堤導(dǎo)游詞 篇1
各位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我將帶領(lǐng)你們走近我們都很熟悉的蘇東坡。蘇東坡又名蘇軾,字子瞻,又宇和仲,自號東坡居士,眉山人,是我國北宋的文學(xué)家、書畫家,他可是唐宋八大之一,在書法上雖取法古人,卻又能自創(chuàng)新意,充滿了天真爛漫的趣味。蘇東坡不但書法寫得好,畫也畫得栩栩如生,喜歡畫枯木爛石。蘇東坡自稱有三件不如別人的事,就是喝酒、下棋和唱曲子,但他的的詩文卻名垂后世。
我想大家一定知道蘇堤,遠處望去,蘇堤宛如一條飄逸于湖上的翠綠錦帶,在春天那真是西湖景致六吊橋,間株楊柳間株桃,而蘇堤這個名字也是由蘇東坡而來的。蘇東坡曾在杭州當(dāng)過兩次官。他第一次來杭州當(dāng)時三十六歲,官職是通判。蘇東坡上任后,致力西湖水利和杭州城市發(fā)展的調(diào)查研究,西湖的疏浚取決于六井的暢通,蘇東坡決定首先對杭州的六井進行大規(guī)模的通暢修復(fù),但修復(fù)六井剛剛開始,蘇東坡就被調(diào)走了。但沒想到的是,五十四蘇東坡又被調(diào)了回來當(dāng)知州,他又想疏浚西湖,但當(dāng)時西湖的情況十分糟糕,湖面因為雜草淤塞而大面積縮小,在蘇東坡和杭州人民經(jīng)過許許多多的困難后,又把浚出來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條溝通西湖南北岸的長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橋以流通湖水,在堤上種上芙蓉、楊柳和各種花草,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蘇東坡,把這一條堤稱為蘇堤。
蘇堤導(dǎo)游詞 篇2
景點位于西湖的西部水域,西距湖西岸約500米,范圍約9.66公頃。它是由蘇堤和六橋、御碑及御亭、御書樓遺址等組成。在堤上可欣賞到堤體東西兩側(cè)景域內(nèi)的整個西湖水域和環(huán)湖景觀,即:堤西的西里湖水域,堤東的外湖水域、湖南、西、北群山山巒,以及湖中三島和湖東面的沿湖景觀。
宋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東坡)第二次來杭做知州(任期1089年-1091年)時,見西湖草長水涸,葑田已占西湖之半,于是在第二年上書朝廷,要求疏浚西湖。憑著朝廷給他的100道僧人的“度牒”,采用以工代賑的方法募民開湖,花了20多萬人工,終于把葑草打撩干凈,并用挖出的葑草和淤泥筑起了這條長堤。后人為緬懷他,稱此堤為“蘇公堤”,簡稱“蘇堤”。南宋年間,在堤上先后辟建了亭臺樓閣,成了湖上游覽的喧鬧之地。1988年,在堤的南端建起了杭州蘇東坡紀念館,內(nèi)有蘇東坡雕像和蘇東坡歷史資料展廳。
蘇堤歷史悠久,景致迷人,環(huán)境幽靜,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當(dāng)春日的拂曉晨光初啟,宿霧還未散去,堤上垂柳輕拂、桃花綻放,洋溢著春機盎然的活潑景象。沿堤漫行時如畫圖般逐漸展開的湖山勝景讓人心醉。因此素有“煙柳畫橋”之稱,自古至今均為觀賞西湖全景最佳處。
蘇堤導(dǎo)游詞 篇3
據(jù)《元史》記載,元祐五年(1090)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條南北走向的堤岸。蘇東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約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棲霞嶺下這一條堤岸的雛形。雖說是雛形,但是,構(gòu)成這一條堤岸最著名的六條橋,即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都已經(jīng)有了。據(jù)說,這些名字都出自蘇東坡的錦心繡口。
蘇東坡本人的詩歌中,有關(guān)于修筑這條堤岸的清楚記載:“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軾在潁州》)
南宋開始,蘇東坡主持修建的這一條堤岸,已經(jīng)成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蘇堤春曉”。不過,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見的蘇堤,早已不復(fù)蘇東坡修筑的原樣,一定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增補修葺,整飭路面,植樹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楊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間杭州知州楊孟瑛,就曾經(jīng)將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補益“蘇堤”。也就是說,今日“蘇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蘇東坡一人之手。
后人為懷念蘇東坡浚湖筑堤的政績,就將這條南北長堤稱為蘇堤。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道蘇堤春早,有民謠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就此而得名。
蘇堤導(dǎo)游詞 篇4
蘇堤春曉俗稱蘇公堤,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條貫穿西湖南北風(fēng)景區(qū)的林蔭大堤,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堤寬平均36米。宋朝蘇軾任杭州知府時,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堆筑而成。沿堤栽植楊柳、碧桃等觀賞樹木以及大批花草,還建有六座單孔石拱橋,堤上有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蘇東坡曾有詩云:“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堤旁遍種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漫步在堤上,新柳如煙,春風(fēng)駘蕩,好鳥和鳴,意境動人,故稱之為“蘇堤春曉”。
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三公里,它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gòu)筑而成的。后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fēng)景線。南宋時,蘇堤春曉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塘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 蘇堤望山橋南面的御碑亭里立有康熙題寫的“蘇堤春曉”碑刻。蘇堤長達二千余米,兩旁遍植桃柳,四季景色各異,每逢陽春三月,柳樹成煙,掩映湖面,風(fēng)趣橫生。有詩為證:樹煙花霧繞堤沙,樓閣朦朧一半遮。蘇堤由南而北有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杭州人將這六座橋俗稱為“六吊橋”,民間有“西湖景致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的歌謠。解放后六橋重新加固并拓寬,橋欄桿全部采用青田雕刻民族形式圖案,保持古橋原有風(fēng)貌。
寒冬一過,蘇堤猶如一位翩翩而來的報春使者,楊柳夾岸,艷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鏡,映照倩影,無限柔情。最動人心的,莫過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時,輕風(fēng)徐徐吹來,柳絲舒卷飄忽,置身堤上,勾魂銷魂。
蘇堤長堤延伸,六橋起伏,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路。走在堤、橋上,湖山勝景如畫圖般展開,萬種風(fēng)情,任人領(lǐng)略。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名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lǐng)風(fēng)騷:映波橋與花港公園又相鄰,垂楊帶跨雨,煙波搖漾;鎖瀾橋近看小瀛洲,遠望保叔塔,近實遠虛;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嵐翠可挹,雙峰插云巍然入目;壓堤橋約居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位,舊時又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東浦橋有理由懷疑是“束浦橋的訛傳,這里是湖上觀日出佳點之一;跨虹橋看雨后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蘇堤導(dǎo)游詞 篇5
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又適逢小長假,在做完所有假期作業(yè)后,我像一只被放飛的小鳥,懷著喜悅的.心情,跟隨爸爸媽媽來到了蘇堤,欣賞西湖美麗的風(fēng)景。
到了蘇堤北口,我們發(fā)現(xiàn)這里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一路上,我們隨著人流、聞著花香、哼著小調(diào),慢悠悠的向前走,有一種說不盡的舒暢。湖邊的柳樹嫩綠嫩綠的,它們紛紛垂下了長長的枝條,伸向平靜的湖面。一陣和煦的春風(fēng)拂來,柳枝隨風(fēng)搖擺,湖面蕩起漣漪。有樹自然也有草,柳樹旁邊的小草翠綠翠綠的,它們剛從地里探出頭來,正好奇的四處張望著,欣賞這美麗的風(fēng)景。
湖邊的桃花美極了,散發(fā)著陣陣誘人的花香。它們有的只開出兩三片花瓣;有的已經(jīng)完全開放了,露出了粉紅色的笑臉;有的`還是含苞欲放,緊緊地夾著自己的花瓣。桃紅柳綠,生機盎然,用來形容現(xiàn)在的蘇堤,真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
在領(lǐng)略了蘇堤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后,我們又參觀了蘇東坡紀念館。蘇東坡先生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他和杭州有著不解之緣,在杭州主持修建了蘇堤,并留下了三百多篇歌頌杭州的美麗詩篇。
從紀念館出來,我們沿著林間小道,繼續(xù)穿梭在美麗的風(fēng)景中,不知不覺間,勝利到達了目的地——杭州虎跑公園。這時候,我們才感覺到腿酸腳痛,但與一路上的風(fēng)景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