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蓮花池導游詞(精選5篇)
古蓮花池導游詞 篇1
古蓮花池坐落在保定古城,它用那獨有的古香古色,各種經典的建筑,吸引了眾多游客。
走進古蓮花池,首先見到的就是一座假山,它由溝通南北兩塘的東渠環抱。山上怪石林立,從遠望去,有的似玲瓏寶塔,有的像仙鶴引頸,有的如猿猴掻耳,有的同駿馬奔馳。千奇百怪的形狀,讓我陶醉其中。
繞過假山,我來到了美麗的蓮花池。蓮花池很大,幾乎占了公園的四分之一。一片片荷葉挨挨擠擠,像一個個碧綠的大玉盤。池中的荷花更是千姿百態:有的剛剛結出花蕾,嫩綠嫩綠的;有的頂著粉紅色的花骨朵,含苞待放;有的綻開了一兩片花瓣,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嬌羞欲語;有的伸展花瓣,吐露嫩黃的花蕊,像一位美麗的少女,亭亭玉立。真可謂是“映日荷花別樣紅”!
古蓮花池不僅有美麗的風景,還有一個傳說故事:“蓮葉托桃”。它是園中亭頂的獨特造型。綠色翻卷的大蓮葉正中,拖著一只大紅桃。這一構制新奇而又自然。傳說八國聯軍進北京時,慈禧太后扮成村婦,連夜出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蓮池設計了“蓮葉托桃”亭頂樣式,諧“連夜脫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喪權辱國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過保定,看到“蓮葉托桃”惱羞成怒,當即傳旨殺了這個老匠人。
古蓮花池里還有舉世聞名的碑刻長廊、蓮池書院和一些建筑。古香古色的蓮花池,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為保定古城做出貢獻。
古蓮花池導游詞 篇2
保定古蓮池始建于金正大四年,原名“雪香園”,由于園內池塘中荷花茂盛,所以稱為古蓮花池。古蓮池占地24000平方米,是中國十大歷史名園之一,xx年被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蓮花池的始建者是蒙古軍事將領張柔,元代仍為私人苑囿,明代成為知府衙署,清代被辟為皇帝行宮后,經過進一步擴建,建成了占地100畝的蓮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萊”的美譽。雍正年間直隸總督李衛又在院內創辦了書院。1936年宋哲元主持河北省政務,恢復了蓮池書院,聘請高步瀛任教,第二年因盧溝橋事變,蓮池書院從此走完了輝煌的歷史。
古蓮花池現存建筑大部分是清代建筑,由于融合了中國江南和北方不同的造園藝術,形成北方園林的三湘七澤之趣,成為中國古代園林的典范,現存的主要建筑濯錦亭、水心亭、水東樓、藻詠亭、君子長生館、響琴、灑然亭、高芬軒環池而建,直隸圖書館、觀瀾亭、不如亭分散園中。池塘占據了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每到夏季,東塘芙蓉如面,粉紅嬌麗;西塘荷花如雪,淡雅清新。古蓮花池躋身中國十大歷史名園,不僅因為它7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巧奪天工的建筑藝術,更重要的是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
古蓮花池導游詞 篇3
古蓮花池位于市中心,歷史久遠,初建于唐上元年間。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張柔移鎮清苑(今保定),畫市井,定民居,建城郭,并役使大批自江南擄來的園林工匠,在此擴建園苑,引城西北雞距泉和一畝泉之水,種藕養荷,構筑亭榭,廣蓄走獸魚鳥,名曰雪香園,為其私家園林。因荷花繁茂,故明代稱為蓮花池。
總面積現存36畝,其中池水面積近12畝。明萬歷年間改建為水鑒公署。后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和修葺,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
以池中水心亭(臨漪亭)為中心風景點,君子長生館、藻詠廳、 觀瀾亭、濯錦亭、高芬軒、響琴榭等建筑和景點環池而設,各存典故。亭榭樓臺,布局嚴謹,登高環顧;水中芙蓉擁翠,荷花亭亭玉立,柳絲裊裊娜娜,小橋流水,湖光山色,是冀中平原上一顆古代園林明珠。園內設有蓮池書院。古蓮花池還以碑刻眾多而著稱,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近百通。
古蓮花池導游詞 篇4
古蓮花池是我國著名的古代園林之一。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假山,假門后面的牌坊上面寫著“古蓮花池”四個晶光耀眼的大字擺在正中間,好像在歡迎來到這里的客人。
大門的右邊,是一排黑色的石碑,石碑上的字都是各朝各代有名的書法家寫的。再往前走就能看見一座白色的九曲橋,通過九曲橋就來到了水中亭。亭子有8個角,每個角上都掛著一個可愛的風鈴,只要風婆婆輕輕一吹,小風鈴就會發出悅耳的聲音,亭子四周有6根柱子,都是連在一起的,旅游的人們可以坐在上面休息,也可以望著遠處的風景。
進到亭子里,發現亭子里面很寬敞,也很涼爽,亭子上有許多的圖案,結構非常精細,整個亭子多沒有一個釘子。這說明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站在水中亭望去,我看見了蓮花池里有許多荷葉和蓮花。從水中亭往后走有一個全國有名的藏書樓。
蓮花池美,水美,景美,我為我的家鄉擁有這么一出美景我感到非常驕傲。
古蓮花池導游詞 篇5
位于市中心,歷史久遠,初建于唐上元年間。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張柔移鎮清苑(今保定),畫市井,定民居,建城郭,并役使大批自江南擄來的園林工匠,在此擴建園苑,引城西北雞距泉和一畝泉之水,種藕養荷,構筑亭榭,廣蓄走獸魚鳥,名曰雪香園,為其私家園林。因荷花繁茂,故明代稱為蓮花池。
總面積現存36畝,其中池水面積近12畝。明萬歷年間改建為水鑒公署。后經明清兩代不斷擴建和修葺,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了著名的“蓮池十二景”。
以池中水心亭(臨漪亭)為中心風景點,君子長生館、藻詠廳、 觀瀾亭、濯錦亭、高芬軒、響琴榭等建筑和景點環池而設,各存典故。亭榭樓臺,布局嚴謹,登高環顧;水中芙蓉擁翠,荷花亭亭玉立,柳絲裊裊娜娜,小橋流水,湖光山色,是冀中平原上一顆古代園林明珠。園內設有蓮池書院。古蓮花池還以碑刻眾多而著稱,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刻近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