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景點導游詞(精選4篇)
鹽城景點導游詞 篇1
鹽城1983年撤地建市,下轄2市5縣3區,面積1.69萬平方公里,人口810萬。
歷史悠久,因鹽得名。西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鹽瀆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歷史。東晉安帝義熙7年(公元411年)時,因“環城皆鹽場”而更名為鹽城縣。境內海鹽遺跡眾多,市區建有串場河海鹽歷史文化景區,中國海鹽博物館于20__年11月建成開放。
資源豐富,生態獨特。全市耕地總面積1170萬畝,占全省的16.4%,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糧食、棉花、油料、家禽、生豬、水產品等大宗農產品的產量在13個省轄市中均居首位。東部海岸線長582公里,灘涂面積45萬公頃,是江蘇后備土地資源潛力最大的地區,沿海綜合開發前景廣闊。風力發電蘊藏能力達20__萬千瓦,大型風電場項目正在建設,部分風機已并網發電。建有麋鹿和珍禽(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聯合國人與自然生物圈成員。
革命老區,百河之城。皖南事變后,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鹽城成為華中抗戰中心,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戰斗和生活過,時有“陜北有延安、蘇北有鹽城”之說。目前,新四軍軍部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四軍紀念館是全國規模最大、資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軍紀念設施。鹽城市區地處蘇北里下河地區,水網密布,市區420平方公里規劃控制區范圍內有大小河流近百條,人稱“百河之城”。
崇文重教,民風淳樸。鹽城自古崇文重教、人文薈萃。古有“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和陸秀夫、施耐庵等,近現代有“二喬”(胡喬木和喬冠華)等著名人物。基礎教育扎實,職業教育發展較快,擁有49所大中專院校,每年培養3萬名大學生和8萬名技術工人。鹽城歷史上的人口來源主要來自于明清兩代的大規模移民,民風淳樸,勤勞好學,包容性強。
交通便捷,區位優越。鹽城交通便捷,3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新長鐵路鹽城站開通全國客貨運,鹽城南洋國際機場開通至首爾、香港、北京、廣州、昆明、哈爾濱等航線,大豐港開通至韓國、日本國際班輪航線,并被國家列為“兩岸三通”直航港口。鹽城成為江蘇唯一、全國第十家同時擁有海港、空港兩個一類開放口岸的地級市。
鹽城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期,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增長較快、結構優化、質量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20__年,在宏觀經濟形勢不斷發生變化、各種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的情況下,全市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3000美元。財政總收入突破200億元,達到216.1億元,實現兩年翻一番;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0.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在連續三年實現倍增的基礎上,接近10億美元,總量列蘇北第一;外貿出口總額21.7億美元,增長53%,增幅列全省第二。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15862元、6790元,均居蘇北前列。
鹽城旅游概要。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鹽城,位于長三角地區江蘇省東部,是“京滬東線”的重要節點,也是“北上海經濟區”成員。這里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交通便捷,有“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故鄉”美譽。
鹽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全國著名的'雜技之鄉、淮劇之鄉、煙花之鄉。全市現有星級旅游飯店58家,旅行社105家,擁有一批具有鹽城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如東臺發繡,濱海草柳編、建湖藕粉圓等。
鹽城擁有世界級品質的濕地生態旅游資源。沿海680多萬畝海涂濕地,是太平洋西海岸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原始生態保持最好的海岸型濕地,擁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野生丹頂鶴和麋鹿種群數的60%和33%生活在這里,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西部地處里下河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為典型的瀉湖型湖蕩濕地,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被人們譽為“金灘銀蕩”、“魚米之鄉”。鹽城還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海鹽文化資源,新四軍紀念館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和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市區串場河海鹽文化景區由經國務院批準、全國唯一展示海鹽文明的中國海鹽博物館、鹽鎮水街、水城、鹽瀆公園、東進路文化美食休閑街組成。全市現有景點40多個,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點1家,國家AAA級旅游景點4家、國家AA級旅游景點9家,國家水利風景區1個,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5個,國家級文保單位1家、省級文保單位1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1個。
鹽城景點導游詞 篇2
鹽城,東臨黃海,面積1.5萬平方公里,人口815萬,具有2100多年的長久歷史,生態環境精美,文化底蘊豐富,交通便捷,以“東方濕地、水綠鹽城”而馳名。
鹽城歷史長久,人文薈萃。自漢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縣以來,2100多年歷史,給古老的鹽阜大地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鹽城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宋臣相陸秀夫、明代馳名書法家宋曹的故鄉,是全國馳名的雜技之鄉、淮劇之鄉、煙花之鄉,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鹽城依舊我國重要的革命老區之一,曾有“西有延安,東有鹽城”之說,擁有全國規模最大、資料最全、最具代表性的新四軍紀念設施。
鹽城生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涂面積683萬畝,占江蘇省灘涂總面積的75,全國的1/7。灘涂濕地擁有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愛護區、一個在建的中華鱘自然愛護區和一個國內面積最大的岸外沙洲東沙。這個地點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鶴舞鹿鳴,一派原始生態風光,是近百種國家一、二類愛護動物和近千種動植物棲息生長地,世界野生丹頂鶴和麋鹿種群數的60和25生活在這個地點,被列入世界重點濕地愛護區。鹽城西部地處里下河地區腹地,大縱湖、九龍口、馬家蕩等湖泊水域面積近百平方公里。這個地點物產豐饒,風景如畫,民風渾厚,民俗文化淵遠流長、豐富多彩,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被人們譽為“金灘銀蕩”、“魚米之鄉”。
目前,鹽城正積極規劃建設鹽城濕地生態國家公園,打造“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濕地公園、亞洲東部最佳的生態旅游樂園”。鹽城旅游將以鮮亮主題形象、較高資源品位、奇特景觀形態、巨大生態效應和較強旅游吸引功效迎接五湖四海賓朋。
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好看的鹽城、開放的鹽城歡迎您!
鹽城景點導游詞 篇3
鹽城,隸屬于江蘇省,地處中國東部沿海中部,江蘇省中部,位于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鹽城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市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2.85萬人;其中市轄區面積4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萬人。
鹽城東臨黃海,南與南通接壤,西南與揚州、泰州為鄰,西北與淮安相連,北隔灌河和連云港市相望。全市地勢平坦,河渠縱橫,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鹽城是江蘇沿海地區新興的'工商業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
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的海岸線、最大的沿海灘涂、最廣的海域面積,同時也是丹頂鶴的家園、麋鹿的故鄉,在沿海灘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頂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
鹽城大多數人口是歷朝江南移民后裔,因而民俗文化屬于傳統的江南文化范疇。鹽城也是淮劇主要的發源地。
鹽城景點導游詞 篇4
你們好!歡迎來到我們美麗的鹽城旅游,我是本次的導游:顧慧佳,下面由我為大家來解說 : 我們鹽城是個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景如畫的城市 。 它東臨黃海,面積有 1.5 萬平方公里,人口有 815 萬,具有 2100 多年的悠久歷史,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交通便利,以“東方濕地、水綠鹽城”而文明。鹽城自漢武帝元狩 4 年,也就是公元前 119 年建縣以來, 2100 多年的歷史給它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如:施公遺蹤—施耐庵紀念館;西溪古韻—泰山寺;鐵軍豐碑—新四軍紀念館……我們鹽城還是《水滸傳》作者施耐庵 。 宋臣相陸秀夫、明代著名書法家宋曹的故鄉呢!
我們鹽城生態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沿海灘涂面積 683 萬畝,占江蘇省灘涂總面積的 75 ,全國的 1/7 呢,灘涂濕地擁有丹頂鶴、麋鹿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海天相接,草木茂盛,鶴舞鹿鳴,被人們譽為:“金灘銀蕩”、“魚米之鄉”。
這兒的鹽景也十分迷人。在藍天云下,大海之邊,一眼望不到邊的鹽池中,結滿了鹽花。它們亮晶晶的,如同瓊瑤脂玉、珍珠粒、水晶塊、玻璃片。
其實,我們這最有名的,還是那些土特產了!有柔軟豐滿、甜而不膩、桂香滿口的藕粉圓子;有湯清味濃,色澤美觀,鮮嫩可口的白燉鯔魚;有肉質細嫩、味醇濃郁,醉氣惹人的大縱湖醉蟹;有柔如云、白如雪,上口香甜的大糕。
雜技之鄉,淮劇之鄉,煙花之鄉,開放美麗的鹽城歡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