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導游詞(精選6篇)
烏魯木齊導游詞 篇1
烏魯木齊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全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中國西部橋頭堡和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她地處亞歐大陸中心,天山山脈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全市轄7區1縣(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頭屯河區、達坂城區、米東區、烏魯木齊縣),總面積1.42萬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61.88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烏魯木齊市位于亞歐大陸腹地,地處北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地處東經86°37'33"- 88°58'24",北緯42°45'32"- 44°08'00"。面積:全市面積按新區劃調整后為1421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365.88平方千米。海拔5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地處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與東段的結合部,東、南、西三面環山,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為準噶爾盆地南緣。海拔680-920米,市區平均海拔800米。有烏魯木齊河、頭屯河、白楊河、柴窩堡湖等水系,烏魯木齊河自西南向北斜貫市區。
烏魯木齊市位于新疆中部,轄區東以恰克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線與吐魯番市接壤;西以頭屯河與昌吉市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礦區,突出部分折向東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溝以東與托克遜縣相連。在夏澤格山脊線3以南與和碩縣毗連;西南與和靜縣為鄰;北部沿博格達山脊與吉木薩爾縣、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自然資源】儲量豐富。烏魯木齊東有吐哈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準東油田,西有克拉瑪依油田。地下煤炭儲量在百億噸以上,可采煤層總厚度80米,素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稱。湖鹽、芒硝、石膏、油頁巖、銅、錳、鐵礦也有很大儲量。擁有耕地5.4萬公頃、牧草場60萬公頃、野生草原植物300余種、可養殖水面1604公頃。熱力、風力資源極為豐富,擁有我國西部最大的風力發電廠。
【旅游資源】獨具特色。烏魯木齊地勢起伏劇烈,氣候差異顯著,有險峻的冰峰峽谷、出露完整的地質刻面、規模宏大的化石產地,是高山探險、滑冰滑雪、沙海獵奇、科學考察等活動的極好場所。從巍巍天山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之間,依次分布著高山冰雪景觀、高山亞高山草甸草原景觀、山地森林景觀、山地草原景觀、山麓荒漠景觀、沙漠景觀。千變萬化的垂直自然景觀為科學考察和旅游觀光提供了豐富的內容。烏魯木齊市區有著名的紅山、鑒湖、閱微草堂等“八景”,市郊有南山風景區、天山天池等旅游勝地。
【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居住在烏魯木齊的眾多民族,團結和睦,共建家園,創造了多姿多彩、富有神奇魅力的民族文化。他們的民族風俗、宗教文化、建筑風貌、節日慶典、服飾裝束、工藝土產、風味佳肴、娛樂習俗等構成了濃郁多姿的民族風情,獨特的賽馬、叼羊、姑娘追、達瓦孜表演、阿肯彈唱等民族文體活動以及邊疆民族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對異國他鄉的游客深具魅力。
【人口結構】
以20xx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3112559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xx年11月1日零時的20818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30725人,增長49.51%。年平均增長率為4.10%。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610775人,占51.75%%;女性人口為1501784人,占48.25%。全市人口中,漢族人口2331654人,占總人口的74.91%,各少數民族人口780905人,占總人口的25.09%。
烏魯木齊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個。除漢族外,世居的少數民族有維吾爾、回、哈薩克、滿、錫伯、蒙古、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烏孜別克、俄羅斯、達斡爾等族。烏魯木齊市有少數民族49個,總人口311.03萬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口徑)。
【歷史沿革】
“烏魯木齊”為古準噶爾語,意為“優美的牧場”。早在20xx多年前,這里就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鎮。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烏魯木齊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匯點,中原與西域經濟文化的融合處。古往今來,許多志士文人都曾駐足烏魯木齊,留下了“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水間”和“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一批描繪烏魯木齊美好景觀的名篇佳作,使烏魯木齊聞名遐邇。在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明中,烏魯木齊作為祖國西北屯墾戍邊的屏障,為發展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建設邊疆、鞏固邊疆、維護祖國統一做出過重要貢獻。
720xx年,在庭州設北庭都護府,輪臺駐軍增加。據《新唐書.吐蕃傳》記載:“輪臺、伊吾屯田,禾菽相望”。在輪臺生活過3年的邊塞詩人岑參,寫過“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的詩句。
771年,唐朝政府又在輪臺設置“靜塞軍”,駐守這一戰略要地。
烏魯木齊大規模開發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烏魯木齊筑土駐軍。清政府鼓勵屯墾,減輕糧賦,烏魯木齊農業、商業、手工業一度有較快的發展,成為“繁華富庶,甲于關外”的地方。為適應人口增長、屯墾及商業貿易的需要,清軍先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今南門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此為烏魯木齊城池的雛形;之后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將舊土城向北擴展,達到周長五里四分。竣工時,乾隆命名曰“迪化”。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迪化城西另筑新城鞏寧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烏魯木齊同知改為迪化州知州,改烏魯木齊參贊大臣為烏魯木齊都統,陜甘總督奏準將馬里坤道移駐迪化州鞏寧城。于是鞏寧城也就成為當時清王朝在烏魯木齊的軍政統治中心。
光緒十年(1884年),清廷決定設立甘肅新疆省,定迪化為省會。從此迪化成為新疆的政治中心。翌年,升迪化直隸州為迪化府,增設迪化縣為附郭首縣。
民國2年(),將鎮迪道尹改為觀察使,并同時撤銷迪化府,保留迪化縣。
民國20xx年(1940年)成立迪化市政府委員會。
民國34年(1945年)11月1日,迪化正式設市并成立市政府;同時將市區劃分為一、二、三、四、五區,迪化縣隸屬迪化專員公署,轄6個鄉,2個牧區及達坂城鎮。區以下設保甲組織。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17日,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重新劃分建立7個區,54個街公所。在郊區建立農民協會,并在土地改革的基礎上成立3個鄉,至此,城鄉各級人民政府初步建立。
1954年2月1日,迪化正式恢復使用原名烏魯木齊。
后國務院批復同意將昌吉回族自治州米泉市并入烏魯木齊市,撤銷米泉市和烏魯木齊市東山區,設立烏魯木齊市米東區。
烏魯木齊市氣候概況
屬中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春秋兩季較短,冬夏兩季較長,晝夜溫差大。年平均降水量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氣溫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為-15.2℃。極端氣溫最高47.8℃,最低-41.5℃。
烏魯木齊深處大陸腹地,屬于中溫帶大陸干旱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溫差大,寒暑變化劇烈;降水少,且隨高度垂直遞增;冬季寒冷漫長,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溫層出現。每年6至10月是烏魯木齊旅游的黃金季節,因為這段時間花木爭艷,瓜果溢香。
【春】烏魯木齊春天來得遲,北郊一帶3月26日步入春天;市區要晚兩個星期,到4月8日春天來臨;南郊還要遲十幾天,4月20日左右山前才見綠波。每年從6月上旬起,烏魯木齊之春自北而南相繼結束。春雨占全年降水的40%左右,對春播及旱地作物十分有利。
【夏】夏季的烏魯木齊城郊山區山花爛漫,市區林帶郁郁蔥蔥;北郊的夏季,6月4日到9月21日整整90天;城區從6月23日到8月24日,才62天;而南山牧場卻沒有真正的夏天,春秋相連。烏魯木齊位于亞歐大陸腹地,遠離海洋,氣候干燥,盡管夏日炎炎,卻熱而不悶,而且晝夜溫差大,烏魯木齊城區夏季平均氣溫為23℃,是旅游、避暑的勝地。
【秋】烏魯木齊的秋天從8月24日開始。北部平原推遲10天,入秋后,天氣環境比較穩定,天氣不冷不熱,溫和宜人。秋季是收獲的季節,天山南北的瓜果匯集在烏魯木齊。9月下旬以后,冷空氣頻頻襲來,氣溫下降迅速。10月份晝夜溫差增大。“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句民謠正是烏魯木齊深秋氣候的生動寫照。
烏魯木齊導游詞 篇2
烏魯木齊南山,泛指位于烏魯本齊南部,北天山的喀拉烏成山北麓的廣大山區。這里,雪峰高聳,山巒起伏,林木蔥郁,花草遍地,水泉淙淙,景色迷人。尤其是山區自西向東平
行分布的數十條大小溝谷,既是優良的天然牧場,也是避暑游覽的勝地。其中較著名的去處有東、西白楊溝,后峽,甘溝,燈草溝,水西溝,廟兒溝和板房溝等。
由(烏魯木齊)庫(庫爾勒)公路縱貫烏魯木齊河流域。沿公路南行,是游覽南山較理想方便的路線。沿途自下而上,可以一覽在地理學中被稱為天山垂直帶的各種絢麗風光。
南山的其他幾處溝谷,景色也各有千秋。"菊花臺"是隱居開山深處的"天然大花園",曾接待過許多中外貴賓。每逢喜慶節日,這里還是哈薩克族牧民舉行賽馬、摔跤、姑娘追、阿肯彈唱會等民間娛樂活動的場所。
烏魯木齊導游詞 篇3
紅山位居烏魯木齊市區中心,烏魯木齊河東岸,像一條巨龍東西橫臥。高昂的龍頭伸向河中,懸崖峭壁,氣勢雄偉。山高海拔910.6米,山體巍峨,美麗壯觀。因西端斷崖呈褐紅色,故稱紅山。它以其顯要的位置和奇特的山勢,被古人視為"神山"。
峰頭有一座8米多高的九級青灰色實心磚塔,與對面雅瑪里克山的磚塔遙相對峙,統稱"鎮龍塔"。據文獻記載,1785年和1786年連續兩年烏魯木齊河洪水泛濫,當時迷信的人們認為這是瑤池飛來的兩條惡龍變成紅山和妖魔山(雅瑪里克山)作怪。并說這兩座山即將合攏,烏魯木齊就要變成一片汪洋澤國了。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烏魯木齊都統尚安便在紅山和雅瑪里克山各建一座寶塔,以鎮惡龍。紅山寶塔歷經200多年風雨剝蝕,至今依然完好無損地矗立在紅山懸崖頂峰。 昔日的紅山,荒山禿嶺。1958年起,烏魯木齊市各族軍民鑿石換土,修渠引水,植樹造林,架橋鋪路,建造園林景觀。年復一年,把紅山裝點成了一座美麗的公園。1985年5月正式開放。如今到處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道路通暢,溪水潺潺,景點錯落有致,給人以"不出城廓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感受。公園面積870畝。園內有"塔映斜陽"、"虎頭赤壁"、"古樓攬星"、"臣龍噴泉"、"石碑英烈"、"雙迎賓"、"佛廟云煙"、"吉壇遙祭"、"紅山瀑布"、"林中棧道"、"奇妙生肖"、"太白崖洞"、"千木崢嶸"等十幾個頗具古典傳說色彩又含現代英姿的風景點。
步入造型新穎的園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勁有力的石雕,石雕上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上面刻有王恩茂同志"前人綠化,后人幸福"題詞。它記載著烏魯木齊市各族軍民幾十年來團結奮斗、綠化紅山的不朽業績。再往前,是碧波蕩漾的清水湖。湖中橋、亭設置相得益彰。岸邊桃柳扶搖,倒映水中,勝似江南。微波漣漪中,葉葉小舟,對對情侶,輕搖槳,慢漂游,別有情趣。湖北岸,斷崖峭壁,紅山瀑布飛流直下,有奮然沖破萬頃煙波之勢。瀑布寬9米,落差18米,流量12立方米/秒。水簾內還有開形狀各異的幾孔山洞,洞內石猴火眼金睛,流光閃爍,是一座以假亂真的水簾洞。
沿彼上行,一條寬闊筆直的臺階直通山巔遠眺樓。330多級四米多寬的臺階用紅色沙巖條石鋪砌。兩側大葉榆成蔭,坡面丁香、榆時梅、玫瑰等花頻頻送香。寶塔、憩亭、樂亭掩映在綠樹叢中宛如漂浮在綠色波濤之上,大有林中棧道的意境。登上遠眺樓,又是一重天。南門大紅柱上一幅楹聯:"高層逼云霄邊城宏圖收眼底,舉目看天池雪山美景留心中。"真實地反映了登樓的感受。極目遠眺,天山橫亙,峰嶺逶迤,博格達冰峰云蒸霞蔚,立蒼穹。俯首市區條條街道,綠濃花艷,人車如流,一派繁華景象。"虎頭赤壁"是中世紀地殼變動形成的斷崖,猶如怒吼的猛虎昂首向前。清代文人紀曉崗詩云:"縹緲靈山行不到,年年只拜虎頭峰。"虎頭峰就是紅山嘴。須晴日,夕陽西照,整個峰巒紅光四射,宛如神話中的寶光出現,又似瑤池仙境巧移紅山,此乃烏魯木齊八大景之一--"塔映斜陽"。
從紅山塔拾級而下,林則徐的漢白玉全身雕像出現在眼前。林則徐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近代史上-外來侵略的杰出英雄。1840年的炮聲,揭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領導這場反侵略斗爭的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在國家社稷遭受危難的時刻,林則徐不顧個人的福禍得失,發動禁煙運動,號召民眾抵抗外國侵略者,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不朽的貢獻。1842年,林則徐遭受打擊,被革職充軍新疆,但他堅決要求抵御外辱,維護祖國統一的決心誓死不改。在新疆期間,他為促進邊疆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許多有益的事。凝望雕像,林公緊鎖雙眉,沉思時勢,穆而立,仿佛在給我們傾訴一個民族的苦難歷程,并諄諄告誡我們要牢記歷史教訓,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在雕像的側面刻著林則徐的詩句:"任狂歌,醉臥紅山嘴,風勁處,酒鱗起"。
沿山路溫步,但見樹木千姿百態,碧綠成蔭,花草遍地。園中綠化面積58公頃,綠人覆蓋率達97.46%。昔日的荒山禿嶺,如今是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的佳景。當年詩人肖雄的詠"花從內地旨移栽,半畏寒多不肯開"的時代已成歷史。 紅山的古廟群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99)前后,原有大佛寺,玉皇廟,地藏廟等。每逢廟會,各廟全都開放,酬神演戲,大辦祭祀,善男信女朝供不絕。可惜這此古跡解放前被焚毀。為保護文物,增加景觀,后在紅山上恢復了"大佛寺"。寺院內大雄寶殿、藏經閣高大雄偉,金碧輝煌,尊尊佛像栩栩如生。殿前左右廂房周圍綠蔭環抱,花草繁茂,環境幽靜。當您需要小憩時,綠樹叢中的"龍泉閣"正歡迎您的光臨。這是一座中西合璧,裝飾雅致的接待室。室外池邊太湖石形態怪異,平臺懸空,上豎一飛來亭。但見青石雕龍昂首岸邊,口噴清泉,在曲池中回旋激浪。漢白玉雕少婦汲水,神態可掬。池水盈溢,水流數十米,呈三級瀑布自空而下,水聲嘩然,銀珠飛迸,遠遠望去似朵朵盛開的雪蓮花,煞是好看。小憩閣中,品嘗濃香噴鼻的清茶、甘甜香脆的瓜果,欣賞山水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如果你真的流連忘返,那么龍泉閣下,綠蔭叢中,一座清新曲典雅,集吃、住、游為一體的園中賓館鹿溪苑正恭候您的光臨。紅山,目睹了烏魯木齊的滄桑巨變,又以獨特的風景、優美的環境,笑迎著千千萬萬游人。它將以更美、更誘人的英姿,張開雙臂迎接中外佳賓光臨。紅山公園美景
烏魯木齊導游詞 篇4
01
菊花臺
它位于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甘溝鄉,是一處典型的天然草原牧場,歷年來都吸引了無數的游客。每年的四月至十月份,這里會開滿野菊花,芳草襲人,場景非常美麗,非常適合拍照,讓人感覺異常唯美。
02
水磨溝公園
它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磨溝區水磨溝路,是烏魯木齊市最大的公園,觀賞價值非常高。水磨溝公園不僅面積很大,環境很美,而且還含有很多人文古跡和娛樂項目,非常值得大家一去。
0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它位于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西北路,屬于新疆的省級博物館,展示了新疆的歷史和各民族的民族風情。這里的展品非常具有新疆特色,很有著名的樓蘭美女古尸,建筑也是非常具有特點,是一處不可錯過的旅游景點。
04
烏魯木齊植物園
它位于烏魯木齊市新市區北京中路,這里還有很多個植物的專類園,屬于國家級風景區,也是烏魯木齊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周圍的交通也是十分便利。這里能夠明顯的突出地區特色,也是一處不錯的旅游景點。
05
博格達峰
它位于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是東部天山第一高峰,大部分為冰雪覆蓋,景色非常壯觀。這里山上還有雪蓮,它們的適應能力驚人,而且還有其他多種藥材,資源非常豐富,值得大家一去。
06
烏魯木齊人民公園
它位于烏魯木齊沙依巴克區友好南路,歷史悠久。這里不僅含有很多娛樂設施,可以在這里盡情的玩耍,尤其是滑冰非常好玩,每年也都會舉辦冰雕省會和滑冰運動,非常熱鬧,值得大家一去。
07
一號冰川
它位于烏魯木齊市烏魯木齊縣天格爾山,但由于一號冰川因為水源保護,已經不讓進入,但在路邊欣賞雪景和冰瀑,也是一種格外的享受,冰川很美,看到的水也是億萬年前的水,自然的神奇可在此見證。
烏魯木齊導游詞 篇5
天山野生動物園也稱為博格達南麓野生動物園,位于達坂城區原天山牧場二隊,東臨烏拉泊牧場、西至白楊溝村、南距吐烏大高速公路約1公里、距離烏魯木齊市區25公里,北到柳木湖,占地63.12平方公里。
天山野生動物園有69種1147只動物,其中主要有高山草食動物6種145只、荒漠草食動物9種168只、鳥類45種275只、15只虎、15只獅子、14只豹、21只狼、23只熊、200只猴、2只白虎等。為保障肉食動物能有充足食物,天山野生動物園還飼養了1600只羊、20__只雞、1000只兔子。
天山野生動物園所處的地理位置內野生動物眾多,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北山羊、盤羊、普氏野馬、黑鸛和大鴇;二級保護動物有棕熊、馬鹿、灰鶴等。園區內主要放養以新疆荒漠動物為主的野生動物62種,共計上萬余頭只。
天山野生動物園展館有虎館、獅館、豹館、熊館、猴島、白虎館、大象館、河馬館、長頸鹿館、斑馬館、猩猩館、科普館、旅游商店、兒童樂園、旅游賓館等。
烏魯木齊導游詞 篇6
烏魯木齊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簡稱烏市,是新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新歐亞大陸橋中國西段的橋頭堡,地處亞洲大陸地理中心。它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西部和東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鄰,東南部與吐魯番地區交界。
烏魯木齊居住著漢、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等47個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藝術、風情習俗,構成了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觀,獨特的服飾和賽馬、叼羊、姑娘追、達瓦孜表演、阿爾肯彈唱等民族文化活動以及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對異國他鄉的游客頗具吸引力。
烏魯木齊環山帶水,沃野廣袤,古老的烏魯木齊河自南向北,從市區穿過。城東是海拔5400多米的博格達峰,晶瑩閃光,極為壯觀;城南有雄偉壯麗的天山山脈,峰巒疊嶂,雪峰皚皚,氣象萬千;城西有充滿神話色彩的妖魔山;城正中有紅山,小巧而陡峭,狀如飛來之物。山頂有一座九級磚塔,稱鎮龍塔,高聳入云,映襯著遠處的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