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導(dǎo)游詞(通用3篇)
傣族的導(dǎo)游詞 篇1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到云南民族村觀光游覽。今天,各位來到云南,很難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覽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時間內(nèi)看到云南民族風情的縮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區(qū)8千米處的滇池之濱,占地1340畝,與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qū)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風情,音樂舞蹈,宗教文化為一體,容峻山秀水,玲瓏景致為一園。自1992年2月18開村以來,云南民族村已建成開放了傣,白,納西,佤等13個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個景點都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戀忘返。
各位朋友,一進大門我們看到的這個景致叫“白象迎賓”。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賓,就是一個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遠處那一座被碧水綠樹包圍著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讓我們先到傣家寨游覽。人們習慣上把居住在水邊的傣族稱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稱為旱傣,又根據(jù)服飾把元江河谷地區(qū)的傣族稱為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則以最具特色的水傣為主。 大家聽,傣家小卜哨,小卜冒們奏起了迎賓曲。
走進寨門,請大家沿著這條紅色小路參觀傣族村。右邊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還信仰原始宗教。在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樓里,供奉著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點。
請大家往左邊看,這便是傣家的竹樓。竹樓的形式為干欄式建筑。干欄式建筑常見于的南方地區(qū),其特點是涼爽防潮。請大家隨我上樓參觀。樓上右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廳外有涼臺。傣族認為自己的靈魂和家神都在臥室里,外人來了會打擾家神,攝走靈魂。所以傣家的臥室外人是不能進入的。竹樓的客廳內(nèi)置有火塘,內(nèi)有三腳架。在云南的少數(shù)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從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 下了竹樓往前走,一路上經(jīng)過工藝樓,風情樓,風味樓。
現(xiàn)在,在我們左邊的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樓就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
進入佛殿內(nèi),大家可能發(fā)覺她與我們常見的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宗教色彩,它把釋迦莫逆神化,而且認為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寺的佛像高大莊嚴,且數(shù)量多。而小乘佛教僅將其奉為始祖。因此其佛像與現(xiàn)實中的人相似,佛像也沒有那么多。所以大小乘佛教的佛殿格局也就不盡相同了。 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張除出家的僧尼外,還要有大批的居家教徒,在這點上,大乘佛教更居世俗化。小乘佛教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須出家,所以,云南傣族地區(qū)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廟里當一段時間的和尚,學習宗教和文化知識。
出了佛寺,我們看到路邊的這座別致的小塔廈,這是傣家的水井。傣族人民對水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在他們的心目中,水是十分圣潔的,因而對水井也就特別愛護。人民郵政曾發(fā)行過一套題“傣家建筑”的郵票,其中就有傣家的水井。水井對面是鐘亭和潑水亭,這些建筑都與傣族的一個十分有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潑水節(jié)有關(guān)。
潑水節(jié)是傣族家最隆重的節(jié)日,她是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jié)日。在傣歷六月中旬,身著盛裝的傣族姑娘們在歡樂的象腳鼓與芒鑼聲中,跳著柔媚的孔雀舞。其間,伴著婉轉(zhuǎn)的歌聲,水也將悄然灑落在你的衣服上。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先前已經(jīng)看到的白塔。 繞過白塔,經(jīng)過一道木板橋,我們就出了傣族村。 不知不覺中,整個民族村目前已經(jīng)建成的12個村寨已經(jīng)參觀完畢了。今天的參觀,使我們飽覽了一次云南民族文化大展示。在短暫的時間里,我們接觸了眾多的云南少數(shù)民族。既大致了解了云南各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生活,又從中窺見了我們祖先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足跡。 云南民族村計劃建造26個村寨,等新的村寨建起來時,歡迎您再來。
傣族的導(dǎo)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傣族,我國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傣族通常喜歡聚居在大河流域、壩區(qū)和熱帶地區(qū)。我國傣族人口約150萬,絕大多數(shù)的傣族都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
全世界的傣族現(xiàn)有人口約5000萬,雖然國內(nèi)屬于少數(shù),但學術(shù)上認為,傣族先民我國云南西南傣族聚居區(qū),東南亞各國傣族都來源于此。而居住在國外的傣族主要分布于泰國(約3000萬人)、緬甸、柬埔寨、老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歷史上傣族以泰國北部和緬甸為核心建有佛教國家——焚香國。后經(jīng)歷史演變,這個國家已不復(fù)存在,傣族散居于我國西南一帶和各個東南亞半島國家。
傣語屬漢藏語系中的壯侗語族,有德宏方言和西雙版納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使用文字略有不同,傣文可分為傣仂文(西雙版納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繃文和金平傣文(又稱傣端文)4種。4種傣文都來源于古印度字母。
中華民族系列郵票——傣族傣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shù)民族,自古以來傣族先民就繁衍生息在西南部。
建國后,據(jù)考古工作者在云南省滇池、景洪、勐臘、孟連等地和其他省、區(qū)發(fā)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堆積,以及近年來在泰國班清、北碧、黎府等地出土的大量石器、青銅器等歷史文物證明,遠古傣語各族的先民就生息在川南、黔西南、桂、滇東以西至伊洛瓦底江上游,沿至印度曼尼坡廣闊的弧形地帶,即我國云南、廣西大部,四川、貴州一部和老撾、泰國北部、緬甸、印度阿薩姆廣大區(qū)域,后漸向西南遷徒。他們是最早栽培稻谷和使用犁耕的民族。
公元1世紀,漢朝史籍《史記》、《漢書》就已有關(guān)于傣族先民的記載,稱其為“滇越”、“撣”或“擅”、“僚”或“鳩僚”;唐宋時期,稱其為“金齒”、“黑齒”、“花蠻”、“白衣”等;元明時期,稱其為“白夷”、“百夷”、“伯夷”等。傣族的支系有“傣那”、“傣雅”、“傣繃”等,新成立后,根據(jù)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名為傣族。
傣族先民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漢朝稱“滇越”、“撣”。魏晉以后,有“金齒”、“白衣”、“擺夷”等多種他稱,但自稱是“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
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shè)置益州郡,傣族地區(qū)屬益州郡管轄。公元69年,傣族地區(qū)屬永昌郡。至明清兩代,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實行廢除世襲土司,改由臨時官員(即流官)統(tǒng)治的“改土歸流”政策起,傣族地區(qū)漸歸朝廷直接統(tǒng)治。民國時期在傣族地區(qū)成立了縣,設(shè)置了局。
傣族有千余年的老傣文文獻,有古老的貝葉經(jīng)。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和公歷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歷的639年為傣歷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歷年,月卻是陰歷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每隔三年的九月為閏月,這種歷法現(xiàn)仍通用于泰緬等地。
傣族人民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敘事長詩。敘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并與桑洛》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chǎn)。
傣劇傣劇是云南獨具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戲曲劇種之一,流傳于盈江、瑞麗、隴川、梁河等縣及保山部分傣族聚居區(qū)。
傣劇發(fā)源于有一定人物情節(jié)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jīng)講唱,后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shù)營養(yǎng),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組織了德宏歷史上第一個傣戲班。不久,傣劇流傳到德宏其他地區(qū),德宏十個土司衙門先后建立傣戲班,建造戲樓。與此同時,傣劇從土司衙門擴散到民間,涌現(xiàn)出大量民間傣劇表演組織。新建立后,傣劇有了新的發(fā)展。1960年第一個專業(yè)演出團體潞西縣傣劇團成立,1962年擴建為德宏州傣劇團。
1962年,《娥并與桑洛》參加西南區(qū)少數(shù)民族戲劇觀摩演出引起轟動,被譽為“東南亞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劇團這樣的專業(yè)團體以外,較大的傣族村寮幾乎都有業(yè)余演出隊伍。目前傣劇基本上只為老年人所喜愛,年輕人因為聽不懂而對其沒有多大興趣。傣劇在傳承方面的困難日益凸現(xiàn)。
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nèi)容主要模擬當?shù)爻R姷膭游锏幕顒樱诖嘶A(chǔ)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于孔雀優(yōu)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于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潑水節(jié)(傣歷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節(jié)期在傣歷六月,相當于公歷4月。潑水節(jié)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后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后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jié)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tǒng)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筑。竹樓近似方形,以數(shù)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墻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yǎng)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lǐng)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發(fā)、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征。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擺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制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云南西雙版納特產(chǎn),唐代就遠銷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xiàn)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qū)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chǎn)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qū)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游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本次對于傣族的導(dǎo)游就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
傣族的導(dǎo)游詞 篇3
大家好,我是導(dǎo)游,今天我要帶大家參觀的是傣族竹樓。這是傣族人居住的地方。也算得上是比較有名的建筑吧。
這個竹樓的構(gòu)造非常的好,首先呢它是雙層結(jié)構(gòu),第一層是用來關(guān)家禽的。第二層是用來居住的,傣族人非常友好,你可以參觀他們的居住的地方。但是有一點你需要注意,你不能擅自參觀傣族人的居住臥室。因為這是地方的習俗,外人擅自參觀臥室,是代表著不吉利。只有不是外人,或者這家主人同意你參觀,你才能去參觀他們的臥室。其次,這個竹樓外面圍了一圈的竹籬笆。除去蓋房子的地方,剩下的就是用來種植花草樹木的。在閑暇的時候你可以去打理一下花園,摘一些果子。
其次這個竹樓的優(yōu)點非常的多。第一是空氣會很清新,首先是因為房子本來就是用竹子建的。竹子是所有植物中凈化空氣最好的一種植物。然后呢院子里也有很多的植物。第二是因為竹樓是依水而建的。在這里獲得水源是食物也非常的方便。第三水的濕氣通過竹子的凈化,在竹樓里會非常的涼爽,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說過,他曾經(jīng)旅游的時候在這里住過一次。然后非常的舒適,比開空調(diào)好多了。在竹樓里,呆一會,就會忘記這里是亞熱地帶,屬于非常炎熱的地方。特別是在早上的時候,你所看到的風景美不勝收。會令你久久不愿意離開。
然后關(guān)于竹樓有一個習俗,那就是一家人建竹樓全村人幫忙。建好竹樓后,會有一個儀式。非常的隆重。和我們所過的春節(jié)不相上下。傣族人還要請贊哈來演唱。
這就是關(guān)于傣家竹樓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