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精選12篇)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1
大家好!
今天我將陪伴大家游覽廬山風景名勝區,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使您對廬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時歡迎您對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大家聽我念一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唐代大詩人蘇軾沒有揭開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就帶大家揭開廬山的面紗吧!
廬山位于九江市南邊,面積達302平方公里,共有99座山峰,這座山為什么叫廬山呢?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后來他們得道成仙,人去廬空,所以這座山叫廬山。廬山自古以來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廬山還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廬山因高,氣候寒冷,就是盛夏也只有16.7度,是著名的避暑勝地,而且廬山一年中一般都是大霧天。
廬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它的北面,有一條大河滾滾而下,就是中國的黃金水道----萬里長江,而它的東面和南面,是中國的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在地形上,它形成了一江一湖夾一山的格局。全山面積有三百多個平方公里,山體是呈橢圓形的,呈東北西南走向,并且全山由99座山峰組成,其中五老峰是廬山的代表山峰,但是它只是算比較險峻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它有不同的造型,并不是最高,廬山的最高峰為漢陽峰。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是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1996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還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下面大家自由活動,請大家在游覽過程中注意保護風景區的環境。
各位團友: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具有“廬山第一峽”之稱的廬山東林大峽谷景區。家喻戶曉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就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遍游廬山和神秘的廬山東林大峽谷后,在廬山東林大峽谷谷口的西林寺留下的千古絕句—《題西林壁》。
廬山東林大峽谷由臥云壟和剪刀峽兩大景區構成。景區起自廬山東林寺,西林寺,終于廬山旅游中心牯嶺街街心花園。全長約20xx年東晉慧遠大師南下尋覓宏-法寶地,至廬山東林大峽谷內,見其清雅寧靜,足以息心。于是筑龍泉精舍,后聚高僧、名士123人,種蓮結社,創立佛教“凈土宗”。在建立東林寺后,為感謝烏龍潭神龍的幫助,在慧遠大師倡導下“每年六月六廣大僧眾都要在烏龍潭雙疊瀑布下祭祀神龍,延續至今。廬山又稱為匡廬,周朝時,有位匡續隱士結廬修煉于—廬山東林大峽谷內,后成仙飛升而去,后人以其姓加所居之廬,故而得名匡廬,道教也因此認定此地為“道教第三十六福地”,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官方民間都要在匡續祠祭祀匡真君----和瘟先生,祈求平安幸福,健康長壽,形成一大習俗。晉代大詩人陶淵明自公元409-415在此結西廬而居六年,正是有了這六年的隱居生活為他以后創作《桃花源記》提供了原型。歷代文人墨客鐘情于東林大峽谷的秀美景色,給它留下了眾多不朽的千古名句。
剪刀峽景區由于據今約7000萬年前的燕山造山運動和第四紀冰川的挫磨,形成深邃的峽谷,形態呈彎曲狀槽谷,宛如剪刀。而且峽谷內又有雙瀑布似飛剪所以稱為剪刀峽。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靈。自古廬山因瀑布之多,之美而聞名天下。瀑布賦予廬山以雄奇秀麗的姿色,讓人心曠神怡,觀賞瀑布是游覽廬山的主要內容。景區內溪水長流,泉瀑交替,景致幽詭雄奇,谷內的山泉水從峽谷兩邊流向谷底形成一道道形態各異的瀑布。從而形成了廬山最大的瀑布群。而東林大峽谷的水量又為廬山眾峽谷之最,又是廬山唯一的一年四季可賞瀑布的景區。沿著山谷的山徑、石道可一路飽賞瀑布、潭水風光和豐富的植物,剪刀峽景區自古以來就籠罩著神秘的色彩,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領略其妙。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2
導游證考試網權威發布中文導游詞:江西九江廬山導游詞,更多中文導游詞相關信息請訪問第一范文網導游證考試頻道。
各位團友,你們好!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筑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后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為“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為上廬山的國內外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以后,又有人在廬山修筑數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__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 》,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并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余國的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多座。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3
各位朋友們:
廬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也是世界上較罕見的“世界文化景觀”和國家地質公園。她位于東經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間,她的山體是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至西南綿延約29公里,西北至東南寬達16公里,其山體面積有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達500平方公里。現分為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廬山(南麓)山南景區,廬山(西麓)山西景區,三個景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1996年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曾評價到:“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未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3.5億至2.8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廬山先后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1474米的大漢陽峰。廬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峰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間散布著山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形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22處著名瀑布,18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境。在長江、鄱陽湖環繞中的廬山,由于隨時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大量強冷曖濕氣流,使廬山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每逢盛夏的時節,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溫高達攝氏38至40度之時,山中的氣溫通常在攝氏20至28度之間徘徊,真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溫記錄是1966年8月18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溫記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可能是廬山自古就受到人類關愛原故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云。廬山的云和霧,姿態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秘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云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仿佛“山”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云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云、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圣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從此廬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風物,不僅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亦使廬山增添了許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傳,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帶著他的六位弟兄。來到了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蓋起了一間毛草屋,在這里參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經過修煉,終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這個消息傳出后,天下慕仙的人們紛紛來到這座山找匡俗兄弟們的仙蹤,就連時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來找。可是,很遺憾!他們都沒有找到匡俗兄弟們,只找到了匡俗兄弟們修煉時住過的毛草屋。從此后,人們就稱這座山“匡廬”,意為匡俗七兄弟結廬成仙的地方。
在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廬山稱為“敷淺原”。在《山海經》中,廬山名叫“天了都”、“天子障”。“廬山”的名子,最早是出自我國漢朝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這部書中。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第七》中這樣描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從此,廬山就成了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歷代來廬山修仙、求道、隱居的人就絡繹不絕。特別是自東漢明帝以來,佛教、道教、儒學、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文化體系相繼匯集廬山,依托廬山盡相發展,使廬山成了各宗教、各類文化理想的樂土。廬山亦相繼成了中國南北文化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各類文化、各種思想,在這里各抱廬山地勢、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先后使廬山成為古代中國山水詩田園詩的策源地、誕生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之一....。使佛教就象廬山的巨大山峰,道家好似廬山的飛泉流瀑,儒學有如廬山的奇巖....。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4
歡迎大家來到廬山五老峰!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李白曾三次來廬山,寫下吟誦廬山的詩篇達二十四首,其中有一半是贊詠五老峰的,他對五老峰情有獨鐘。
并筑“太白讀書堂”隱居于五老峰屏風疊。
多次在詩中表達出對五老峰的仰慕之情,寫下了“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
等著名詩句,另向他的好友盧虛舟介紹五老峰時說“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可謂豪情萬丈,用真心真水寄予了李白對廬山的無限深情。
并且在《李太白集》中留下了“予行天下,所覽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這段傳世之文,給了五老峰史詩般的評價。
李白是開元十三年(公元726年)二十六歲時,第一次離開能上能巴蜀,東游廬山的。
當時就寫下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望廬山香爐峰瀑布》之詩。
第二次是天寶四年(公元746年)四十六歲時,再游廬山。
這次他對廬山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喜愛上了五老峰,癡迷于道教,來往奔走在名山大川之間。
第三次是天寶末年,到至德初年(公元756年)五十六年時,李白偕妻子宗氏一起由此往南,經安徽后上廬山的,當時唐代道教十分盛行,宰相李林莆的女兒李騰農工和蔡侍郎的女兒蔡尋真,都在廬山修道,李白妻子也有此好,熱衷于道,全家人都有這個嗜好,李白寫詩曰:“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提攜訪神仙,從此煉金骨。
李白和妻子一同到廬山尋訪李騰空和蔡尋真,感慨賦詩曰:“多君相門女,學道愛神仙,素手掬秋靄,羅衣曳紫煙,一往屏風疊,乘尋騰空子,應到碧山家,水春云母碓,風掃石楠花。若戀幽居好,相邀尋紫霞。”意思是講,那我也可以和你一起修道,“巢云松”。
在這期間正好是“安史之亂”不久,唐玄宗逃至四川,永王李麟(玄宗十六子)奉詔起兵平亂。
天寶十五年大軍經過潯陽(九江),永王因愛慕李白的名聲,天次差人請李白,李白覺得“辟書三至,人輕禮重,嚴期迫節,難以固辭”,最后在僚佐韋子春,抗胡平亂的勸說下從軍,就在李白想為國家做點事情出力時。
這年的十二月份,李白興沖沖地離開了廬山,踏上了永王東征的樓船。
但好景不長戰爭很快演變成,永王李0與他哥哥肅宗李享爭壓皇位的戰爭,不久永王兵敗丹陽,李白逃至松山被俘,坐獄潯陽。
宣慰大使崔渙、御史中丞若思審問后,認定李白“罪薄可赦”但朝中不同意。判了個長期流放夜郎,后流放到白帝城時獲大赦。
當時他的心情角出籠的小鳥,吟出了“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
李白順江而下很快抵達潯陽,回到廬山,逗留時間不長,作了首《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的工詩,然后去南昌家中,從此李白再沒來廬山。
后人為紀念李白,在五老峰下建有青蓮谷草堂。
李白號青蓮居士。
功軾,蘇東坡游五老峰時,面對壯麗景色,追昔李白行蹤寫下了一首詩,“偶尋流水上崔嵬,五老蒼然一笑開,若見謫仙煩寄語,匡山白早歸來。”
傳說康熙做太子時,每次讀到謫仙詩“青天削出金芙蓉”時不其解,在下江南時傳程撓數百里,游至鄱陽湖上,一輪紅日從鄱陽湖升起,一抹金色的陽光撒在五老峰下,五老峰角一金色的睡蓮躺在萬傾碧波之上,康熙驚曰:“非到此不能為此語,不到此不知此語工了。”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5
大家好:
歡迎來到廬山,它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也是世界上較罕見的“世界文化景觀”和國家地質公園,
她位于東經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間,她的山體是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至西南綿延約29公里,西北至東南寬達16公里,其山體面積有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達500平方公里。現分為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廬山(南麓)山南景區,廬山(西麓)山西景區,三個景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1996年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曾評價到:“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未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3.5億至2.8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廬山先后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1474米的大漢陽峰。廬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峰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間散布著山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形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22處著名瀑布,18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境。在長江、鄱陽湖環繞中的廬山,由于隨時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大量強冷曖濕氣流,使廬山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
每逢盛夏的時節,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溫高達攝氏38至40度之時,山中的氣溫通常在攝氏20至28度之間徘徊,真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溫記錄是1966年8月18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溫記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可能是廬山自古就受到人類關愛原故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云。廬山的云和霧,姿態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秘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云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仿佛“山”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云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云、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圣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從此廬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風物,不僅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亦使廬山增添了許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傳,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帶著他的六位弟兄。來到了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蓋起了一間毛草屋,在這里參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經過修煉,終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這個消息傳出后,天下慕仙的人們紛紛來到這座山找匡俗兄弟們的仙蹤,就連時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來找。可是,很遺憾!他們都沒有找到匡俗兄弟們,只找到了匡俗兄弟們修煉時住過的毛草屋。從此后,人們就稱這座山“匡廬”,意為匡俗七兄弟結廬成仙的地方。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6
各位團友,你們好!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筑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后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為“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為上廬山的國內外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以后,又有人在廬山修筑數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xx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造了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7
大家好,歡迎光臨我們,我就是旅游屆最富有才華英俊瀟灑玉樹臨風風流倜儻高大威猛人稱山崩地裂水倒流鬼見愁美貌與智慧結合英雄與俠義化身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為司機師傅可以兩肋叉倒,為客人可以叉師傅兩刀,呵呵……跟大家開個玩笑啊,活躍一下我們車里的氣氛。我叫梁偉,是大家本次在廬山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梁,很高興在這茫茫人海中與大家相遇,我相信這是我們的緣分,俗話說的好百年修得同船度,咱們也是百年修得同車緣。既然大家在遇見我為大家服務,我一定會讓大家玩的開心、玩的盡興。希望我們的服務會給你們帶來,在家千日好、出門也不難的感覺……現在我以一首歌來開始我們的行程啦。大家請鼓起您的金掌、銀掌、仙人掌、為我小梁鼓鼓掌(唱歌)。待會兒就要上山嘍,山高路陡,各位親要小心哦!
首先,我要問大家一個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個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爐生紫煙,要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大家知道這兩首詩,寫的是哪里嗎?“廬山”,答對了,沒錯,就是我們廬山,友友們確實厲害!‘不識廬山真面目’已經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詞語了,接下來我們就要去揭開廬山的神秘面紗,你們準備好了嗎?下面我將為大家一一揭曉。
廬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地處長江南岸,鄱陽湖西北,南接星子,北鄰。廬山雖然沒有列入“五岳”之列,卻又“廬岳”之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封得),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贊譽。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他的《廬山草堂記》中,贊嘆它是“匡廬奇秀家天下上”。廬山的山體呢,呈長橢圓形,從高空鳥瞰,仿佛一個腎臟,山勢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長約20公里,寬約16公里,總面積約300平方米,廬山由99座山峰組成,最高峰為漢陽峰,海拔1474米,那么廬山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6000萬年以前,這一地區是汪洋大海,經歷了一場“燕山運動”的造山運動,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摸樣,又在200萬年前,又經歷了第四紀冰川。
簡單的說,就是地殼運動,褶皺隆起,斷裂上升而成,地質史上稱之為“地壘式斷塊山”。那么廬山,是屬于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和宜人,也許大家都知道這樣一個常識:地勢每升高1000m,溫度會降低6度左右,而廬山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這樣的氣候就形成了廬山:春天遲、秋天早,夏天短、冬天長的特點。年平均氣溫11度,歷史上最高溫32度,最低溫,—16度,在炎熱的夏天,廬山相對于山腳下的南昌南京武漢等幾個火爐來講,是一片熱海中的清涼島嶼。因此,廬山是有名的避暑勝地。
后面的游客快跟上哦,馬上就到了第一個景點錦繡谷。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采擷花卉、草藥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據說是他游覽即興之作。沿錦繡谷傍絕壁懸崖修筑的石級便道游覽,可謂“路盤松頂上,穿云破霧出。天風拂衣襟,縹緲一身輕。”谷中千巖競秀,萬壑回縈;斷崖天成,石林挺秀,峭壁峰壑如雄獅長嘯,如猛虎躍澗,似捷猿攀登,似仙翁盤坐,栩栩如生。一路景色如錦繡畫卷,令人陶醉。
一直向前走,你馬上就會看到第二座山峰。沒錯,它就是傳說中的五老峰。因為地處廬山東南,因山的絕頂被埡口所斷,分成并列的五個山峰,仰望儼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們便把這原出一山的五個山峰統稱為“五老峰”。它根連鄱湖,峰尖觸天,海拔1436米,雖高度略低于大漢陽峰,但其雄奇卻有過之而無不及,為全山形勢最雄偉奇險之勝景。唐朝大詩人李白曾在這里留下一首千古絕唱:“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很美吧?
還有漢陽峰,仙人洞,龍首崖,秀峰等等,各有特色,小心地滑哦。有山必有水。來到廬山,當然少不了廬山瀑布,這可是聞名中外的哩!
廬山瀑布有許多以“龍”字為名,如;“臥龍潭”, “神龍潭”,“黃龍潭”等。距廬山牯嶺約10多里處的重巖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這就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后四方游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于這里層巖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層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潭旁建有“觀瀑亭”。在潭中還有一巨石橫列,站在石上可東望鄱陽湖。
哈哈,終于到我們的核心景點三疊泉。三疊泉位于xx市廬山東南九疊谷,經環廬山旅游公路可達,距xx市26公里。它集險峰怪石、飛瀑流泉為一體,屬于山丘型旅游地。同時,三疊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
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上級如飄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
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副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如果是暮春初夏多雨季節,飛瀑如發怒的玉龍,沖破青天,凌空飛下,雷聲轟鳴,令人嘆為觀之。相傳,宋紹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發現,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鑰,樵者得之人共傳”的詩句。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進行旅游開發,20xx年11月經國家林業局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
廬山還有很多好看的景點,我就不一一介紹了,你們自己去好好看看吧。還有幾點事情要再次提醒你們注意。除了剛才提到的,廬山相對濕度很大,所以廬山比較潮濕,一切的生活物品都必須從山下運上來,吃飯和住宿的條件肯定不如城市里那么豐富,那么豪華,那么在座的朋友當中有特殊要求的,請告訴我,我會盡我所能解決。第二,廬山景區公路比較窄,也是為了游客的安全,18座以上中巴車不能進入,并且對車的數量進行限制,由此促成了車子少,客人多的局面,特別在旅游旺季和黃金周有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一到停車場就有車來接我們,可能會等一會二車。第三,景區內道路崎嶇,狹窄,懸崖峭壁比較多,請大家一定要記住,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別要照看自己的小孩,不要讓他們亂跑,只有安全才能玩得開心!第四,請大家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要愛護,保護好他,不要隨意攀枝花草樹木和亂扔垃圾,還有一點,景區內嚴禁吸煙在景區內有專門定點吸煙的地方,一定要記住,抓住了會被罰款的。
這次介紹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小梁在這里祝大家玩得開心,晚的愉快,不要想我哦!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8
大家好,我是帶領你們游覽廬山的導游晏夢真,大家就稱我為晏導或小晏,請大家多多關照。
今天我們的行程包括廬山的三疊泉和白鹿洞書院,請大家跟隨我的腳步游覽美麗的廬山。廬山位于九江以南,聳立在長江中下游平原與鄱陽湖。自東向南延伸25公里,寬約15公里,它并不像泰山、黃山那樣高大雄偉,它的聞名在于它美麗的景色。
好了,我們已經來到了大名鼎鼎的白鹿洞書院。這里被稱作“廬山國學”名揚天下。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在這里講學,大家請看,這棟房子就是朱熹講學的場所,朱熹以“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學理念教誨學生,教風嚴謹,當時在白鹿洞書院培育出大批國家棟梁之材,白鹿洞書院因此名揚天下,來求學的學子絡驛不絕。為何取名白鹿洞書院呢?唐朝的大詩人李勃曾在此隱居,飼養一白鹿,這只白鹿很聰明,能幫助人干活,不過由于人類的大量捕殺,白鹿已瀕臨滅絕了。
游完了白鹿洞書院,我們下一站要到舉世無雙的三疊泉了。走上林間小道,欣賞著周圍的森林霧所環繞,如神來之筆。可真正的精華還在后頭呢!大家跟好隊伍向三疊泉出發。三疊泉到了,大家抬頭往上看,三疊泉有三股瀑布,上面一股垂直,往下分流作兩股,瀑布如銀色的水流傾瀉而下,水珠飛花碎玉般亂濺開來。響聲好似萬馬奔騰,雄獅怒吼,壯觀極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中描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就是指這兒。要是在暮春初夏或多雨季節來就更好看了,那時候,瀑布如同發怒的玉龍,沖破青天,凌空飛下,更為壯觀。
今天的游覽到此結束,廬山的美景遠遠不止這些,下次歡迎你們再次到廬山游玩,細品廬山的美麗景色。
廬山的地形成因是斷裂隙起的斷塊山,周圍斷層頗多,特別是東南部和西北部,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斷層規模較大,由于這種斷層塊構造而形成的山體,故多奇峰峻嶺,懸崖峭壁,千姿百態,有的渾圓如華蓋,有的綿延似長城;有的高摩天穹,有的俯瞰波濤,有的象船航巷海,有的如龜行大地,雄偉狀觀、氣象萬千。山地的周圍則滿布著斷崖峭壁,峙谷幽深;但從牯嶺街至漢陽峰及其他山峰的相對高度卻不大,走伏較小,谷地寬廣,形成“外陡里平”的奇特地形,極便于旅游。
廬山被譽為世界地質公園,其中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x地層剖面。迄今為止,在廬山共發現一百余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跡,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巖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征的歷史記錄。與歐洲阿爾卑斯地區及北美地區第四紀冰川活動特征有許多相似之處廬山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x地層剖面。
廬山處于亞熱帶濕潤季風區,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宜人,盛夏季節是高懸于長江中下游“熱海中”的“涼島”。廬山的年降水量可達1950-20xx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則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溫差大,云霧多,千姿百態,變幻無窮。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9
廬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也是世界上較罕見的“世界文化景觀”和國家地質公園,廬山導游詞。她位于東經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間,她的山體是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至西南綿延約29公里,西北至東南寬達16公里,其山體面積有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達500平方公里。現分為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廬山(南麓)山南景區,廬山(西麓)山西景區,三個景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1996年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曾評價到:“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未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3.5億至2.8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廬山先后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1474米的大漢陽峰。廬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峰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間散布著山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形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22處著名瀑布,18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境。在長江、鄱陽湖環繞中的廬山,由于隨時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大量強冷曖濕氣流,使廬山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導游詞《廬山導游詞》。每逢盛夏的時節,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溫高達攝氏38至40度之時,山中的氣溫通常在攝氏20至28度之間徘徊,真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溫記錄是1966年8月18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溫記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可能是廬山自古就受到人類關愛原故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云。廬山的云和霧,姿態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秘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云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仿佛“山”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云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云、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圣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從此廬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風物,不僅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亦使廬山增添了許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傳,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帶著他的六位弟兄。來到了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蓋起了一間毛草屋,在這里參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經過修煉,終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這個消息傳出后,天下慕仙的人們紛紛來到這座山找匡俗兄弟們的仙蹤,就連時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來找。可是,很遺憾!他們都沒有找到匡俗兄弟們,只找到了匡俗兄弟們修煉時住過的毛草屋。從此后,人們就稱這座山“匡廬”,意為匡俗七兄弟結廬成仙的地方。
在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廬山稱為“敷淺原”。在《山海經》中,廬山名叫“天了都”、“天子障”。“廬山”的名子,最早是出自我國漢朝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這部書中。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第七》中這樣描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從此,廬山就成了這座山的大名了。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大家旅途辛苦了!古語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接下來由我給大家做個介紹,今天為各位朋友開車的這位師傅是我們旅行社派出資深的司機(——)師傅。好,現在我給大家做個自我介紹,我是朋友們這次江西(廬山或南昌)之旅的導游,我姓胡,大家叫我小胡就行。大家的這次江西(廬山)之旅就由我陪同大家度過。希望這次的江西(廬山)之旅能給大家留下美好的記憶(回憶)。正所謂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既然大家到了江西,就要對江西有所了解,那就先由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江西的概況。
江西省位于中國的東南部,長江中下游交接處的南岸。因唐代屬江南西道管轄而得名“江西”。
又因贛江系境內最大河流,故簡稱“贛”。
全省面積16.69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土地面積的1.7%,其中山地及高丘占60%,平原及盆地占30%,水面占30%,俗稱’ 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江西省界輪廓呈樹葉形,南北長約620公里,東西寬490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內側丘陵廣亙,中北部平原坦蕩,整個地勢由外及里從南向北漸次向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傾,開成了一個向北開口的大盆地。江西氣候四季比較分明。春秋季較短,冬夏季較長。年平均溫度為16.9度到19.7度。年降水量為1341.4---1934.4mm。具有亞熱帶濕潤氣候特色。江西現有人口4100萬。其中漢族占99.93%,其余為回畬、苗、壯、滿、瑤等少數民族。其中畬族構成了群居規模。
行政區域:全省轄11個設區市(南昌,九江,萍鄉,景德鎮,鷹潭,新余,上饒,宜春,撫州,吉安,贛州)省會設在南昌市。江西歷史悠久,向以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享有“物華天寶,人杰地靈”之譽。是名符其實的“江南昌盛之地”和“文章禮儀之邦”。農業中的糧油木竹茶果,手工業中的冶金,制瓷,造船,文化中的名人書院宗教等,都在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
江西是個富有革命斗爭傳統的省份,特別是在現代民族解放革命戰爭中,曾做出過巨大貢獻和犧牲而載入史冊。中國共產黨老一輩的革命家和領導人有多數都曾在江西從事過多年的革命活動,組織領導了著名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八一南昌起義、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瑞金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據地,粉碎過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圍剿,舉行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江西的革命根據地(簡稱蘇區或老區),從面積到人口,都占了全省一半以上。江西為革命犧牲的烈士達二十五萬人,占了全國烈士總人數的1/6。
礦產資源:在全世界已知的167種礦產中,江西就有140多種。在實現工業生產的礦產中,鎢銅鈾鉭鈮稀土,被譽為江西的“五朵金花”。
,轉載請保留此標記,謝謝!
水資源:全省有水資源167萬公頃,占全國淡水總面積的9.34%。全省河川逕流總量居全國第二位。全省大小河流2400多條,總長8400公里,贛江、撫河、信河、修水、饒河為我省五大河。贛江為我省第一大河,全長751公里,自南向北流經全剩
森林資源:全省森林覆蓋率居全國第二位,是世界上典型的中亞熱帶植物王國。
旅游資源:我省旅游資源數量多,分布廣,類型全,品位高,現有對外開放的風景名勝區(點)400余處。其中廬山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八處(廬山,三青山,井岡山,龍虎山,三百山,仙女湖,龜峰,梅嶺,騰王閣)。江西旅游資源特色是:絕特山水、紅色搖籃、陶瓷藝術和宗教文化。江西已夠成紅色文化名山瓷都文化,名山道教文化等三條旅游精品線路為主干的全省旅游網絡。
好,給大家介紹完江西的基本情況,就得給大家說說我們廬山山下的這個魅力城市---九江。九江市位于長江中下游南岸,與緗鄂皖三省毗鄰,是江西省的北大門和唯一沿江開放城市。現轄一市(瑞昌市)、兩區(潯陽區和廬山區)、九縣(星子、都昌、永修、德安、武寧、修水、湖口、九江、彭澤)和廬山風景名勝管理局。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人口432萬,城區33平方公里,人口46萬。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11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江西廬山景區參觀游覽。我是此次江西廬山景區的導游員小趙,我很榮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游覽,下面將由我來為大家講解江西廬山景區。
廬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也是世界上較罕見的“世界文化景觀”和“世界地質公園”。她位于東經 115 度 52 分至 116 度零 8 分,北緯 29 度 26 分到 29 度 41 分之間,她的山體是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至西南綿延約 29 公里,西北至東南寬達 16 公里,山體總面積有 302 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達 500 平方公里。現分為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廬山(南麓)山南景區,廬山(西麓)山西景區,三個景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 1996 年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曾評價到:“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期,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末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 3.5 億至 2.8 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 2 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1.4 億年至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和新生代第三紀的時候,廬山先后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 1474 米的大漢陽峰。廬山在海拔700 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 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 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峰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字的山峰就有 170 多座,山中群峰間散布著山嶺 26 座,峽谷 20 條,巖洞16 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 700 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形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 22 處著名瀑布,18 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境。在長江、鄱陽湖環繞中的廬山,由于隨時能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大量強冷曖濕氣流,廬山便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 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 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每逢盛夏的時節,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溫高達攝氏 38 至 40 度之時,山中的氣溫通常在攝氏 20 至28 度之間徘徊,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溫記錄是 1966 年 8 月 18 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溫紀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美美的自然環境,可能是廬山古往今來倍受人類關愛緣故一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云。廬山的云和霧,姿態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秘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云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山仿佛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云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云、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圣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從廬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風物中,無意間流動的自然界靈感,不僅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亦使廬山增添了許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傳,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帶著他的六位弟兄。來到了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蓋起了一間毛草屋,他們在這里參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經過修煉,終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這個消息傳出后,天下慕仙的人們紛紛來到這座山找匡俗兄弟們的仙蹤,就連時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來找。可是,很遺憾!他們都沒有找到匡俗兄弟們,只找到了匡俗兄弟們修煉時住過的毛草屋。從此后,人們就稱這座山“匡廬”,意思就是:這里是匡俗七兄弟結廬成仙的地方。
在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廬山稱為“敷淺原”。在《山海經》中,廬山名叫“天之都”、“天子障”。“廬山”這個名字,最早是出自我國漢朝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這部書中。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第七》中這樣描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從此,廬山就成了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歷代來廬山修仙、求道、隱居的人就絡繹不絕。特別是自東漢明帝以來,佛教、道教、儒學、天主教、伊斯蘭教等文化體系相繼匯集廬山,他們紛紛依托廬山來競相發展,使廬山成了各宗教、各類文化的理想樂土。這樣也造就了廬山,讓它得以相繼成為中國南北文化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各類文化、各種思想,在這里各抱廬山地勢、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先后使廬山成為古代中國山水詩田園詩的策源地、誕生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之一。廬山的巨大山峰就像佛教一樣,道家好似廬山的飛泉流瀑,儒學有如廬山的奇巖。天賦廬山的豐富自然資源,(森林覆蓋率達 76.6%。高等植物近 3000 種,昆蟲20__ 余種,鳥類 170 余種,獸類37 種。)與深厚底蘊的各大文化,宗教共處一山,歷經各文化領域中先輩們的辛勤開拓和發展,讓廬山沉淀了人類歷史上許多深厚的自然及文化情感。廬山變成了一部浩浩天成的天書。
這里層巒迭嶂、峽深谷幽,飛瀑懸泉,和大江、大湖、渾然一體,集“奇、秀、雄、險”于一身。早在唐宋之際,就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山”。
廬山是中國歷代鴻儒云集、群賢畢至的文化圣山。自漢以來的二千多年間,司馬遷、陶淵明、謝靈運、王羲之、慧遠、李白、白居易、歐陽修、蘇東坡、黃庭堅、王安石、朱熹、陸游、岳飛、王陽明、唐伯虎、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等一千多位歷代名人相繼登臨廬山,他們給廬山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賦文章、書畫作品、著作。使廬山成為“南墜廬山當書案”的“天下論文”之地。
廬山的神奇、神秘和神圣,是由瀑布流泉、山石、地質、氣象、植物、江湖、別墅、人文等許多因素的離變聚合,而共同營造的。這里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是人清心養性的好地方,整個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分作兩條旅游線路,一線、二線。
一線主要景點有小天池、牯嶺、花徑、錦繡谷---仙人洞、大天池---龍首崖、烏龍潭---黃龍潭---三寶樹---黃龍寺---賜經亭---蘆林湖、廬山博物館、廬山會址、美廬(近代別墅群)等。
二線主要景點有含鄱口、廬山植物園、五老峰、三疊泉等。
各條線路的景象、風光神韻不同,真能讓您感受到“不識廬山真面目”的神趣。
關于江西廬山景區的介紹就為大家講到這里,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下,按照計劃的時間回到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廬山導游詞范文1500字 篇12
各位團友,你們好!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筑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后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為“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為上廬山的國內外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以后,又有人在廬山修筑數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著名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__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最高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造了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并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余國的__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__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多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