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園導游詞(精選10篇)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1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于中山三路校場北面的紅花崗,建于1954年,以紀念1920___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陵園分陵區和園區兩部分。
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葉劍英元帥墓、英雄廣場等。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面石壁鐫刻著周恩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8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松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艷,莊嚴肅穆。
墓道的北端是廣州起義紀念碑,其造型別具一格,寓意深刻。碑四周刻有廣州起義戰斗場面的浮雕。園區的“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人工湖、拱橋散落在綠樹紅花之中,晨觀旭日于烈士墓包處噴薄而出,瑰麗非常,因而“紅陵旭日”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1986年又被廣州市政府評為“廣州市十佳旅游景點”之一。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2
春天,萬物復蘇,處處洋溢著生機與活力,這正是踏青勵志的好時機,因此,學校組織我們去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進行掃墓瞻仰活動。
一到那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漆大門,非常氣派。大門石壁上刻著周恩來總理題寫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幾個大字,氣魄雄偉。進入大門是寬闊的廣場,道路兩旁滿是五顏六色的鮮花和蒼松翠柏。走到盡頭,可以看見一座巨大的雕像,上面刻著一只大手,緊握著一個三角形的柱形物體,雕像底部刻著許多戰士正浴血奮斗的情景。
我們在雕像下面舉行了許多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先唱了隊歌,依次出了國旗、隊旗、校旗。在鮮艷的旗幟下,學生代表上臺做了精彩的演講。郭校長和大隊輔導員江麗老師分別進行了語重心長的講話,教導我們要永遠緬懷先烈,努力學習,振興中華。聽了他們的講話,我的腦海浮現出一幅幅先烈們冒著槍淋彈雨,英勇殺敵的情景。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江麗老師的帶領下,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莊嚴的宣誓,“時刻準備著!”我們的誓言響徹云霄。最后,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學生代表們獻上了花圈,全體師生把潔白的小花輕輕放在雕像下面,以表達對先烈們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通過此次活動,我懂得了新中國的誕生是無數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無數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弘揚先烈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不撓、勇于犧牲的精神,努力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這里,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楊子榮烈士陵園位于海林市區東山,1993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4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列為紀念建筑物重點管理單位,每年前來瞻仰、祭掃、拜謁的人達十余萬人次。
楊子榮烈士陵園從1947年2月至今,經過六次遷建、擴建,目前已初具規模,占地8.5萬平方米,分紀念館區、烈士墓區、游樂園區、植物園區四個部分。在紀念館的前院,矗立著楊子榮烈士的漢白玉雕像,像高3.1米,象征著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1歲。
紀念館建筑面積為450平方米,有六個展廳,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30多件,有關林海雪原剿匪事跡的畫像、照片、展品130余件,威虎山山區模擬沙盤一架,全面介紹了楊子榮的英雄事跡和傳奇故事。
由紀念館后院拾級而上,131級臺階直通墓地,寓含英雄為開創百年大業而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兩側蒼松翠柏,四季常青,象征烈士英靈千秋永駐萬古流芳。
烈士墓區占地4500平方米,矗立正中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10米,碑座有三層石欄,碑的背面刻有解放戰爭中在林海雪原犧牲的42位烈士的名字,碑的后面并列著楊子榮、馬路天烈士墓。
游樂園區占地一萬平方米,內設滑梯、籃球場、爬桿、秋千等體育鍛煉和娛樂設施,是供游人休息、市民晨練的場所。植物園區占地7.1萬平方米,植有十幾種耐寒樹木,突出了東北園林的特點。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4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于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占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后為紀念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
12月11日,由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領導的廣州起義,經過了3天英勇戰斗后失敗了。敵人在廣州屠殺了起義軍民5700余人,部分烈士遺骸叢葬于紅花崗。廣州起義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單獨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1962年7月被廣東省人大會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列為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國紅色之旅百個經典旅游景區之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被市委、市政府、市精神文明辦評為廣州市"十佳旅游景點"之一。
陵園由陵、園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筑包括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拱形的陵墓。墓旁蒼松翠柏,紅花吐艷。還有辛亥革命紅花崗四烈士墓及葉劍英墓等,陵園東部建有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以及血祭軒轅亭,有朱德、董必武、葉劍英等的題吟。西南有廣東歷史博物館。陵園坐落在崗地湖畔,紀念性建筑物和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在一片青山綠水之中點綴以碑亭橋榭,在遍地紅花的坡地中交織著石道幽徑,整個陵園風景秀麗,1963年和1986年兩次均以"紅陵旭日"入選"羊城八景"。每年舉辦菊展、迎春花市、燈會等活動,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整個陵園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錯落有致,平日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每逢節假日,尤其在清明節前后,廣大的青少年會到這里舉行掃墓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每當清晨,紅日從墓后冉冉升起時,霞光流溢,綠草閃動著金色的光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護著這片大地。"紅陵旭日"已被列為新羊城八景之一。
紀念碑東面是圓形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直徑43米,高6.2米,封土上鋪青草。這種鐵線草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象征著烈士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圍墻,為花崗石砌成。墻體中鑲嵌著40多根白云石欄桿,每根欄桿均鎮坐著一只仰天歡笑的石獅子。墓冢正面一塊特大的青石板上鐫刻著朱德題書的"廣州公社烈士之墓"八個大字,是陵墓的主碑。
1987年十二月十一日廣州人民政府在墓冢東面的墻上鐫刻上《廣州起義碑記》。陵園東面,坐落著一個八角湖心亭,亭上懸掛著董必武題書的"血祭軒轅"牌匾。這是為紀念廣州起義后被俘就義,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陳鐵軍、周文雍兩位烈士而修建的紀念亭。湖心亭的東面還有兩座規模較大的紀念亭:一座是為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為中國人民獻出生命的150名朝鮮戰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誼亭;另一座是為當年參與廣州起義被殺害的蘇聯駐德副領事及館員而修建的中蘇血誼亭。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5
為了讓祖國的大好河山,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去打仗,戰士們犧牲了。他們是英雄,是偉大的人。
我和媽媽買了許多束白菊花,來到了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探望英雄。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很大的雕像,一只強而有力的手緊握一把槍,下面有著英勇作戰的戰士的雕塑畫。
往前走,我們來到一個烈士之墓。看著烈士墓,我好像看到當年戰士們辛苦作戰的情景,不禁說到:“戰士們,你們好偉大啊。你們英勇作戰換回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們用鮮血染紅了國旗與紅領巾,紅領巾里面有著你們功勞。”我被感動到哭了,一滴滴的眼淚流了下來,滴到了地上。我對媽媽說:“媽媽,給我一束白菊花吧。”媽媽把手中的白菊花遞了一束給我,我用手拿著,獻到烈士之墓的前面,然后敬了一個隊禮。
烈士不怕苦累,為國家勇于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尊敬與學習。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6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于中山三路校場北面的紅花崗,建于1954年,以紀念1927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陵園分陵區和園區兩部分。
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葉劍英元帥墓、英雄廣場等。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面石壁鐫刻著周總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8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松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艷,莊嚴肅穆。
墓道的北端是廣州起義紀念碑,其造型別具一格,寓意深刻。紀念碑正面鐫刻著漆金碑名,碑四周刻有廣州起義戰斗場面的浮雕。園區的“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人工湖、拱橋散落在綠樹紅花之中,晨觀旭日于烈士墓包處噴薄而出,瑰麗非常,因而“紅陵旭日”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1986年又被廣州市政府評為“廣州市十佳旅游景點”之一。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7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于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占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后為紀念1920___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主體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封土。現有景點和游樂場所16處,集紀念、游覽、科普于一園。
墓道兩旁有20個大花壇,四季鮮花不斷;墓上密鋪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園東部有中朝人民血誼亭和中蘇人民血誼亭。
園中人工湖還有湖心紀念亭,橫匾上書"血祭軒轅",為董必武所題。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面積18萬平方米。1920___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發動了廣州起義,后失敗,死難烈士5700多人,都埋于此。為紀念革命先烈,1957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興建了大型陵園,大門石壁上刻周題寫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氣魄雄偉。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8
位于海林市區東山之巔約7萬平方米的松林中。1970年7月,為紀念在解放戰爭時期,剿匪戰斗中犧牲的偵察英雄楊子榮等烈士而建。楊子榮為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原型。楊子榮烈士紀念館位于牡丹江市所屬的海林市東山烈士陵園的青松翠柏之中,是為了紀念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烈士而建。1981年4月5日正式開放。烈士紀念館陳列著烈士生平事跡的圖片及遺物等。紀念館的后山坡是烈士陵園,園中聳立著烈士紀念碑,碑高8.1米,象征著“八·一”建軍節,紀念碑正面是書法家鄒文秀書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碑后鐫刻著楊子榮、馬路天、高波及楊子榮的165位戰友的英名。碑為花崗巖砌成,石廊鐵索環繞,莊嚴肅穆,碑后20米處是楊子榮烈士陵墓,墓前碑石用花崗巖鑿制而成,高3.1米,象征著楊子榮烈士犧牲時31歲。
“紀念”、“教育”“旅游”是陵園的三大功能,緬懷先烈、激勵后人是陵園辦園的主基調。陵園每年除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外,還十分注重以紀念墓地和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承載的革命歷史英雄事跡和子榮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開展緬懷先烈,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游活動,把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整合起來,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化娛樂之中。每年清明節,全市中小學師生上萬人來陵園祭掃烈士墓,向烈士敬獻花圈、花籃寄托哀思。每年“三八”、“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節日,陵園都為群眾免費開放,中小學生在這里舉辦賽詩、講演等活動;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團員、青年在這里舉行入團宣誓;黨員在這里重溫入黨誓詞;駐軍(警)部隊在這里進行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等。
楊子榮紀念館內設置的多媒體觸摸屏,可供觀眾隨時點播“迎來春色換人間”,“誓把反動派一掃光”等現代京劇選段和講述楊子榮傳奇故事。聲像影視廳隨時向觀眾播放《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影視片,充分展示楊子榮在影視中的英雄形象。陵園還組成楊子榮英雄事跡報告團,經常到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小學和駐軍(警)部隊等地作專題報告,用英雄事跡教育人、鼓舞人,起到“英雄血沃林海,我輩振興中華”的教育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楊子榮烈士陵園紅色旅游景區接待人數達30余萬人次以上。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9
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九個燙金大字。經過花壇,是長長的臺階,這些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里到處都是柏樹、桂花、杜鵑、方竹(看著是圓的,但用手摸卻是方的)、松、杉等。到處是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我們首先來到紀念堂。
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吊唁大廳。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墻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柜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游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當有人向烈士們敬獻花圈時,瞻仰大廳就會響起哀樂聲。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照片。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沒有照片,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當我們看到那一張張年輕的臉龐,心里對他們不禁肅然起敬,他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這些犧牲的革命烈士大都是二十多歲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瞻仰大廳后為吊唁大廳。吊唁大廳四周墻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范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在這些革命英雄的名字前,我們的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面對那一排排的名字,我們放輕了自己的腳步,心里有說不出的難受,我們強忍住淚水,靜靜地一步一步地從這些寫滿英雄名字的墻前面走過。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三萬多人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里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以前在書本上學到的、了解到的都是一些理性的知識,今天當我們真正親眼看到這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覺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參觀這些革命景點,多受受教育。這次的黨員活動,真是太有意義了。
烈士陵園導游詞 篇10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于中山三路校場北面的紅花崗,建于1954年,以紀念1927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陵園分陵區和園區兩部分。
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葉劍英元帥墓、英雄廣場等。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面石壁鐫刻著周總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8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松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艷,莊嚴肅穆。
墓道的北端是廣州起義紀念碑,其造型別具一格,寓意深刻。紀念碑正面鐫刻著鄧爺爺手書的漆金碑名,碑四周刻有廣州起義戰斗場面的浮雕。園區的“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人工湖、拱橋散落在綠樹紅花之中,晨觀旭日于烈士墓包處噴薄而出,瑰麗非常,因而“紅陵旭日”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1986年又被廣州市政府評為“廣州市十佳旅游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