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柳子廟導游詞(精選3篇)
永州柳子廟導游詞 篇1
永州柳子廟位于湘南,與廣西毗鄰。這是一處歷史悠久、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景勝眾多,古跡昭昭。說起永州,人們首先會想到柳宗元。柳宗元(公元773-820xx年),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改革失敗遭貶至永州謫居20xx年,寫下了《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同時因心系民眾而廣受百姓愛戴。永州雖有勝景恐亦在閨中人不識,但柳宗元在永州寫下那么多關于永州的華文詩賦,為永州傳播聲名作出了貢獻。柳子廟就是永州人民為紀念他而筑建的。
柳子廟座落在永州瀟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南宋始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重建。柳子廟占地面積達20xx多平方米,磚木結構,面對愚溪,背靠青山。廟門上鐫有柳子廟三字石刻,兩邊有聯。進入大門可見廟為三進三開,首先一座雙檐八柱戲臺。后行至二進中殿,再后為三進,是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
歷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尋愚溪謁柳子廟》等堪稱文物珍品。正殿后墻的石碑,亦是三絕碑,碑文為韓愈所撰,由蘇軾書寫,內容卻是頌揚柳宗元的事跡,此碑首句為“荔枝丹兮焦黃”,故又名荔枝碑。
永州柳子廟導游詞 篇2
柳子廟是柳子景區的核心景點。公元820xx年,永州人民為紀念唐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文學家永州司馬柳宗元而建。
柳子廟坐落在永州瀟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南宋始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皆有重建。
柳子廟占地面積達20xx多平方米,磚木結構,面對愚溪,背靠青山。廟門上鐫有柳子廟三字石刻,兩邊有聯。進入大門可見廟為三進三開,首先一座雙檐八柱戲臺。后行至二進中殿,再后為三進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歷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尋愚溪謁柳子廟》等堪稱文物珍品。正殿后墻的石碑,亦是“三絕碑”,碑文為韓愈所撰,由蘇軾書寫,內容卻是頌揚柳宗元的事跡,此碑首句為“荔枝丹兮焦黃”,故又名“荔枝碑”。
柳宗元(公元773-820xx年),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改革失敗遭貶至永州謫居20xx年,寫下了《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同時因心系民眾而廣受百姓愛戴。永州雖有勝景恐亦在閨中人不識,但柳宗元在永州寫下那么多關于永州的華文詩賦,為永州傳播聲名作出了貢獻。
永州柳子廟導游詞 篇3
柳子廟是柳子景區的核心景點。公元814年,永州人民為紀念唐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文學家永州司馬柳宗元而建。
柳子廟坐落在永州瀟水之西的`柳子街上,始建于北宋仁宗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南宋始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清朝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皆有重建。
柳子廟占地面積達20__多平方米,磚木結構,面對愚溪,背靠青山。廟門上鐫有柳子廟三字石刻,兩邊有聯。進入大門可見廟為三進三開,首先一座雙檐八柱戲臺。后行至二進中殿,再后為三進正殿,殿中有柳宗元塑像供人祭祀。歷代碑碣甚多,其中《荔子碑》、《捕蛇歌》、《尋愚溪謁柳子廟》等堪稱文物珍品。正殿后墻的石碑,亦是“三絕碑”,碑文為韓愈所撰,由蘇軾書寫,內容卻是頌揚柳宗元的事跡,此碑首句為“荔枝丹兮焦黃”,故又名“荔枝碑”。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唐代著名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改革失敗遭貶至永州謫居10年,寫下了《永州八記》、《江雪》、《捕蛇者說》等大量詩文,同時因心系民眾而廣受百姓愛戴。永州雖有勝景恐亦在閨中人不識,但柳宗元在永州寫下那么多關于永州的華文詩賦,為永州傳播聲名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