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紅豆峽導游詞(通用3篇)
太行山紅豆峽導游詞 篇1
紅豆峽是太行山大峽谷的主要景點,因峽內生長著成片珍稀樹種紅豆杉而得名,主峽長15公里,占地500余公頃。境內有陡峭的崖壁,像形的山石,潺潺的流水,壯麗的瀑布,珍稀的物種,奇特的石林,原始的植被,是一幽美的天然風景區。紅豆峽是獨有的情侶幽會之處,也是休閑、旅游、觀賞的絕住之地。紅豆峽北口狹窄,兩側懸崖峭壁高聳對峙,清澈的小溪緩緩向外流淌。沿著小溪逆水前行,峽谷腹地曲折婉蜒,轉過急彎,便是瀑布,瀑布分成兩股從高處跌人深潭,落差10米,寬5米,水流丁冬,清脆悅耳,這就是雙龍潭瀑布.
紅豆峽是龍泉峽的一條支峽。位于盤底樹西南的紫團山腳下。因峽內生長著成片珍稀樹種一一紅豆杉而得名。紅豆峽兩頭出口狹窄,腹地開闊,形似葫蘆。沿峽而進,兩側懸崖矗立,峰巔腹地怪石交錯,傍岸古寺及遺址猶存,瀑布懸掛,崖間泉眼點點,河谷流水潺潺,古木、珍稀樹種及各類植物遍布峽谷。遙遙30里長谷,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可謂30里峽谷30里畫廊。紅豆峽足一處天然植物園區。據植物學家考察初步認定:峽谷現長有330余種植物,其中稀有植物、觀賞品位較高的植物頗多。此環境、氣候、規模、品位均達天然植物園區標準,是休閑、旅游、觀賞和研究植物的佳地。尤其紅豆杉在此成片生長實屬罕見!
太行山紅豆峽導游詞 篇2
太行山大峽谷位于山西壺關縣東南部,西北距長治市45公里,距太原市250公里,東距河南省林州市30公里,旅游區面積93平方公里,林草覆蓋率74。9%,共有景觀400余處。是山西省重點建設的旅游區之一。
太行山大峽谷自然風光旅游區以五指峽之奇、龍泉峽之雄、王莽峽之秀、紫團洞之幽繪成了一幅壯麗畫卷。景區內四時之景異彩紛呈,春來鳥語花香,夏至萬花競嬌,秋日紅葉滿目,冬季堆銀掛玉。
景觀奇妙有趣,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奇百態的山石,甘甜可口的清泉,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蕩漾的深潭,雄偉壯觀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置身其間或拾階而上,時見濃蔭蔽日,溪水潺潺;時聞飛瀑瀉銀奔騰轟鳴,珍禽異獸飛鳴長嘯。
太行山紅豆峽導游詞 篇3
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林州市西側,屬于林州市石板巖鄉。南北長100華里,東西寬2.5華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
這里自然生態保持良好,植被完美,其植被覆蓋率為90%,森林覆蓋率80%,其中原始植被約占60%,旅游資源豐富,有“天然氧吧”之美譽。
大家看到四周斷崖高起,群峰崢嶸,陽剛勁露,臺壁交錯,峰、巒、臺、壁姿態萬千,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號稱“太行大峽谷”。太行大峽谷導游詞
太行大峽谷具有雄、險、奇、秀、幽、曠之特點,地質地貌類型齊全,生態植被優良,環境清新優美,保持著大自然的原始狀態。峰、巒、臺、壁、峽、澗、溪、谷,地質出露齊全,景觀呈現出豎向的多層性,構成三崖兩嶄一緩麓的豎向空間系列,一層斷崖一層綠帶,層次分明,樸實渾厚如版畫,是一座天然地質博物館。
這里具有四個典型地層,即:前震旦系雜巖構成活化地臺褶皺基底;震旦系石英砂巖形成多級剝蝕臺階,呈陡崖三角面或谷坡,為活化地臺蓋層最下層;寒武系砂頁巖和泥灰巖,形成山腰剝蝕面,呈丘陵緩坡外貌,為地臺蓋中層;奧陶紀灰巖呈陡峻峰叢,為地臺蓋層上層。這四個典型地層構成了一個下部“褶皺基底”,上部為地臺蓋層的典型“活化地臺”,構成表現為斷層崖高起,形成典型的北雄風光。這種典型的地形地貌珍貴且不可再生,其典型性、珍惜性和不可替代性,值得進一步研究。
我們景區內現在開放的有王相巖、桃花谷、太行平湖、仙峽峪四大景點。太行大峽谷導游詞我們這次的行程安排是這樣的:
魯班壑
大家注意,在我們的左邊山頭上,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壑口,這便是聞名遠近的魯班壑,也是古代山前通往石板巖鄉和山西平順縣的惟一通道。魯班壑寬110米,高200余米,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在太行隧道未修通以前,石板巖鄉的老百姓要想到縣城,只能肩挑手提爬過這1000多米高的壑口,非常艱難。
建國初,石板巖鄉供銷社的同志們,就是靠一條扁擔,把山里人需要的食鹽、煤油等生活用品挑到山里來,再把山里的特產一擔擔的挑出去,這里就是當時聞名全國供銷系統的“扁擔精神”的發祥地。
關于魯班塹有這樣一個傳說:著名工匠師傅魯班到林濾山伐木,看到山高難越,行走艱難,想劈開大山,便掄起手中神斧,結果只在山頂上砍了一個塹口。在望口東側的山塹上,有一只全手指印的明顯痕跡,據說是魯班搬巨石留下的手印。
王相巖景區
游客們,現在我們要去的景點是王相巖。
之所以叫王相巖,是因為一個國王和一個宰相的故事。王,是商朝的第22個國王武丁。相,是指奴隸宰相傅說。
武丁繼位前,父親小乙讓他到距離殷都百余里的西部林慮山(今河南林州石板巖)一帶,和平民一起生活,增長才干。武丁在此學會了一套生產勞動的本領,還和奴隸傅說交了朋友。傅說自幼聰明,雖出身奴隸,但勤于苦學,非常關心天下大事。武丁被送到林慮山后,很快就和傅說交上了朋友。傅說感到武丁雖是商王的兒子,卻沒有貴族的傲姿,不僅能和平民和睦相處,而且還肯同自己這樣的奴隸交朋友,所以很贊賞武丁。武丁在和傅說相處期間,學到不少知識。后來,武丁做了商王,用三年不語的計謀,把傅說請進殷都王宮,拜為宰相。博說竭盡文韜武略之才華,三年工夫,就輔佐武丁把朝政治理的秩序井然,使商王朝達到鼎盛時期,史稱“殷道復興”。后人為了紀念這一奴隸出身的宰相,把其住過的地方,稱“王相巖”。
現在我們到達的地方就是王相巖景區的入口。大家可以拍照留影。
王相巖景區的地形很獨特。它東臨溪水,西依懸崖,左右兩側峭壁環繞,形成了一個閉合性極強的圍谷,與巖嶄屏開的朱雀峰相迎,暗合中國古代風水學"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模式,吸引了歷代名人雅土來此修身隱居。(邊說邊指出周圍的山勢、方位)
商代國國王武丁和奴隸出身的宰相傅說都曾在此居住生活;東漢名士夏馥因"黨錮之禍",曾在這里隱居避難;明代河北道人趙得秀曾在這里修身養性,居山不舍;清代兵部督捕右侍郎許三禮曾在這里修筑別墅安度晚年。現代旅游專家學者以王相巖之雄,王相九峰之秀,登山道路之險,山間景觀之奇,稱之為“太行之魂”。
這里山勢陡峭,大家一會兒上山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好,我們上山吧。
王相巖植被繁茂,奇珍滿山,蛾耳櫟、遼東櫟、麻櫟、黃花木遍布溝谷,無邊無際的叢林中生長著連翹、何首烏、元胡、柴胡、靈芝等各種中草藥。生長在峽谷懸崖峭壁的何首烏,每年長玉米粒那么大,拳頭大的一塊要長二百多年,生長在王相巖潮濕山地枯樹根上的靈芝,有的生長了千余年。
沿途介紹各個小景點:蕩魂橋,棧道、森林浴廊、仰天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