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關導游詞作文1000字(通用7篇)
陽關導游詞作文1000字 篇1
一、洛陽市概況
1.洛陽簡介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是聯(lián)合國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麥加、洛陽、雅典)之一,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
一。 (配洛陽在中國地圖、河南省地圖上顯示的地圖)
洛陽城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謂“陽”,故名洛陽,又稱洛邑、雒陽、神都。[1]境內(nèi)山川縱橫,西靠秦嶺,東臨嵩岳,北依王屋山——太行山,又據(jù)黃河之險,南望伏牛山,自古便有“八關都邑,八面環(huán)山,五水繞洛城”的說法,因此得“河山拱戴,形勝甲于天下”之名,"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稱。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開始,先后有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等十三個正統(tǒng)王朝在洛陽建都,擁有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跨度最大的城市,"普天之下無二置,四海之內(nèi)無并雄"。先后100多個帝王在這里指點江山,因此有“千年帝都”之稱,與西安、南京、北京并列為中國四大古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定都的城市,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法定命名為神都的城市,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河圖洛書在此誕生,儒、釋、道、玄、理肇始于此。絲綢之路與隋唐大運河在此交匯,中國的國名便源自古
洛陽,國花牡丹因洛陽而聞名于世,被世人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陽是中國的特大城市之一,國務院首批享有地方立法權(quán)的13個較大的市之一,中國著名旅游目的地和文化圣地。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位居中部城市第五,非省會第一。
2.區(qū)劃洛陽轄6個區(qū)、1個縣級市、8個縣、:澗西區(qū)、西工區(qū)、老城區(qū)、瀍河回族區(qū)、洛龍區(qū)、伊濱區(qū)、吉利區(qū)、偃師市、孟津縣、新安縣、洛寧縣、宜陽縣、伊川縣、嵩縣、欒川縣、汝陽縣。洛陽下轄經(jīng)濟功能區(qū):伊濱區(qū)、洛陽新區(qū)(正廳級)、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獨立享有管轄權(quán))、國家洛陽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配洛陽城區(qū)圖,顯示出各個縣區(qū))
主城區(qū):澗西區(qū)、西工區(qū)、老城區(qū)、瀍河回族區(qū)、洛龍區(qū)、伊濱區(qū)、吉利區(qū)、伊濱區(qū)(開發(fā)區(qū))
環(huán)城轄區(qū):偃師市、孟津縣、新安縣、宜陽縣、伊川縣
遠郊轄區(qū):洛寧縣、嵩縣、欒川縣、汝陽縣
經(jīng)濟功能區(qū):洛陽市伊洛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洛陽市洛新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洛寧
縣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欒川縣旅游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嵩縣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
3.人口市統(tǒng)計局有關資料顯示,截至20xx年年底,我市總?cè)丝?88.5萬,常住人口659萬。
4.氣候洛陽位于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光照充足,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夏熱多雨,秋季溫和,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4.86℃,熱量分布因受地貌影響,各地差異較大。黃河、洛河、伊河等河谷地帶及其附近的丘陵和緩坡山地。洛陽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合牡丹花的生長,這也是洛陽牡丹名滿天下的原因。游洛陽的最佳季節(jié)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氣爽,登山賞菊。4月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天氣有些干燥,但可以欣賞無數(shù)牡丹爭芳斗艷的奇麗景象。
5交通概況
機場:洛陽北郊國際機場
鐵路:隴海鐵路(新亞歐大陸橋):洛陽火車站,洛陽東站鄭西高鐵(徐蘭客運專線):洛陽龍門站
焦柳鐵路(大湛通道):洛陽北站,關林站
蒙中鐵路(洛陽市洛寧縣)
軌道交通
洛陽軌道交通1號線:全長20.3公里,共設17座車站,其中3座
換乘站。1號線為一條東西方向的直徑線,西起谷水西,經(jīng)中州西路、武漢路、西苑路、牡丹廣場、延安路、中州中路、中州東路,至瀍東(中州東路與二廣高速交叉口東)。
洛陽軌道交通2號線:起點位于北環(huán)路紅山鄉(xiāng)楊冢村,之后沿北環(huán)路向東,到國花路向南,穿越隴海鐵路到洛陽站,再沿解放路向南,從牡丹橋側(cè)面穿越洛河到達隋唐城路,然后向西行至王城大道,再向南到牡丹大道,從景觀大道(興洛西街和興洛東街之間)向南到高鐵龍門站北廣場,最后向東進入伊濱區(qū)(終點),全長33.8公里。
陽關導游詞作文1000字 篇2
與絲綢之路的關系說到陽關,就不得不提它和絲綢之路的關系。絲綢之路開辟時,商隊從長安出發(fā),到敦煌進行補給后,再從兩個關口出發(fā),陽關就是其中一個。經(jīng)過陽關后,商隊穿過沙漠,到達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于闐,接著經(jīng)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到達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后,和從玉門關出發(fā)的商隊會合,再到塞琉西亞,最遠到達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區(qū)。陽關石碑及古董灘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等而得名。
《西關遺址考》謂古董灘是漢代以后陽關。但據(jù)清《甘肅新通志》及《敦煌縣志》認為紅山口即陽關。宋代以后,因與西方和陸路交通逐漸衰落,關遂廢圮。古董灘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漢代文物、如銅箭頭、古幣、石磨、陶盅而得名。在古董灘隨手撿到古代錢幣、兵器、裝飾品、陶片等并不稀奇,所以當?shù)厝擞小斑M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之說。沙灘上的古董為什么多呢?相傳唐天子為了和西域于闐國保持友好和睦關系,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于闐國王;实巯录薰,自然帶了好多嫁妝,金銀珠寶,應有盡有。送親隊伍帶著嫁妝,經(jīng)長途跋涉,來到了陽關,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關準備。不料,夜里狂風大作,黃沙四起,天黑地暗。這風一直刮了七天七夜。待風停沙住之后,城鎮(zhèn)、村莊、田園、送親的隊伍和嫁妝全部埋在沙丘下,從此,這里便荒蕪了。天長日久,大風刮起,流沙移動,沙丘下的東西露出地面,被人們拾揀。當?shù)厝嗽谶@里揀到過金馬駒和一把精致的將軍劍。這個傳說是野史還是正史,不得而知。
評價如今,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依靠這座墩墩山,遠近百里盡收眼底。墩墩臺處在陽關的制高點,它是陽關歷史唯一的實物見證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被當?shù)厝朔Q為“古董灘”。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兵器、裝飾品、陶片等古遺物,俯拾皆是。故當?shù)厝擞小斑M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之說。除此之外,這里還殘存部分房屋、農(nóng)田、渠道等遺址,當大風過后,這些遺址清晰可見,引人矚目。陽關,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歷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凄涼悲惋,寂寞荒涼。今日的陽關,不再是王維筆下“西出陽關無故人”凄涼委婉的代名詞,今天的陽關、已是柳綠花紅、林茂糧豐、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烽火臺高聳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長廊,漫步在長廊里,既可欣賞當代名人的詩詞書法,又可憑吊古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
陽關導游詞作文1000字 篇3
各位游客:
真是抱歉讓大家起個大早,但是,能避開熱情過度的大日頭,相信大家也會覺得值得。
稍后我們將沿著張騫的足跡去探尋文人筆下那個讓人吟之傷懷的千年古陽關。我們的車正在向敦煌城的西南方向行進,景區(qū)距市區(qū)大約70公里,需要大約大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這一路上,各位會目不暇接地看到各種只有在沙漠戈壁中才能看見的戈壁奇觀。例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海市蜃樓,各種景色。對于陽關的歷史,各位恐怕已經(jīng)在來敦煌之前就已經(jīng)做足了功課。敦煌早期的繁盛的漢代,這要歸功于雄韜大略的漢武大帝,“列四郡·據(jù)兩關;就是他的手筆,陽關,玉門關其實就是中國最早的海關。陽關憑水為隘,據(jù)川當險,與玉門關南北呼應,再加上敦煌郡就構(gòu)成了一個能功易守的三角形,成為漢王朝防御西北游牧名族入侵的重要關隘,也是絲綢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等地的重要門戶。在寶石東來,絲綢西去的年代里,它為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發(fā)揮過著重要作用,所以”陽關大道“被譽為康莊大道,比喻有光前途的道路,后來繁殖通行便利的大路。所以便有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這樣的佳話。
很多朋友會問起陽關為什么會被稱之為陽關,說起來就要提到大家下一個要去的景點玉門關了,古時西域多出玉石,如和田玉,這些玉石出入中原,經(jīng)玉門驗關納稅放行,故稱玉門關,而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陽關位于玉門關之南,所以稱為陽關。我相信,每一個想起陽關,提到陽關即將奔赴陽關和到過陽關的人,都會吟誦”勸君更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千古絕唱。在很多人心中,陽關,不僅與浪跡天涯這個概念連在一起,有時候干脆就成了”一去不復還“的代名詞!他仿佛是一種地理上的極限,似乎一出陽關,便意味著人生的一種跨越:或住守邊疆,流放終生:或碧血黃沙,馬革裹尸!唐代詩人王維的這首《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歷稱千古絕句,經(jīng)配曲吟唱,如泣如訴,名《陽關三疊》更為千古絕唱,流芳百世。各位朋友現(xiàn)在在路旁看到的都是葡萄架,近年來,敦煌的經(jīng)濟作物以葡萄為主,這也被稱為中國第二個葡萄溝,從這里產(chǎn)的葡萄的品質(zhì)和規(guī)模不亞于吐魯番。
從陽關景區(qū)出來,我們將在陽關鎮(zhèn)的農(nóng)家園用中餐,可以在葡萄架下品味當?shù)氐霓r(nóng)家風味。在那里大家不僅能品嘗到鮮美的甘甜的葡萄,更能體驗一下親自采摘的樂趣。各位朋友大家眼前看到矗立在墩墩山上的烽火臺就是當年陽關遺留下的遺跡。感受一呼一吸之間,金戈鐵馬的悲壯,古道駝鈴的滄桑。而陽關烽燧南側(cè)的:古董灘”,版筑遺跡以及陶片遍地皆是,在設立圍欄之前,古器物如預期。陶片。古錢亦隨時可得,它又能向各位展示陽關大道昔日的輝煌。自古以來,陽關在人們心中,總是凄涼悲惋,寂寞荒涼。
然而,今天的陽關。已是柳綠花紅,林茂糧豐。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烽火臺高聳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長廊。游人們可以漫步在長廊里,即可欣賞當代名人的詩詞書法,又可憑吊陽關遺址,還可以遠眺綠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風光。好了陽關就要到了,我們做好準備下車,到了之后我們先跟講解員參觀博物館,參觀出來之后我們?nèi)タ催z址,整個參觀下來的時間大概二到二個半小時,好了我們準備下車。
陽關導游詞作文1000字 篇4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河南省會鄭州市參觀游覽。我叫劉齊,是鄭州天下旅行社的導游,這位是我們的司機鄒師傅。大家在鄭州旅游期間,將由我和鄒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愿您在鄭州度過一段美好而難忘的時光。
鄭州是河南省會,河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地處中華腹地、九州之中,她北臨滔滔黃河,西依巍巍嵩山,東、西接廣天邊際的黃淮平原,素有“雄峰中樞,空域險要”之稱。鄭州古屬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五王滅殷后,將其北管叔鮮封于此地,成為管國。秦滅六國后這里設縣屬三川郡。東漢時為管城。隋文帝開皇三年稱鄭州,這是鄭州稱號的開始。清代,鄭州升為直隸州。1923年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人大罷工革命運動后,被稱為“二七”名城。1948年10月22日鄭州解放后,設置鄭州市。1954年河南省會由開封遷至鄭州,鄭州成為省會城市。
全市轄區(qū)5區(qū)和郊區(qū)1區(qū)(上街區(qū))、5市、1縣,總面積7446.2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580萬,其中市區(qū)城市面積約130平方公里,市區(qū)人口約190萬。
鄭州交通便利,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京廣、隴海鐵路在此交匯,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最現(xiàn)代的貨運編組站;107和310國道在此交匯:由鄭州通往全省各地的高速公路網(wǎng)正在形成、現(xiàn)在游客走高速可直達北京。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中國第21個國際機場和十大機場之一。鄭州商貿(mào)發(fā)達,素有商城之稱,早在1992年,這里就爆發(fā)了轟動全國的“商戰(zhàn)”,今天的商戰(zhàn)更是好戲連臺。鄭州地上地下資源豐富,農(nóng)副產(chǎn)品繁多,工農(nóng)業(yè)發(fā)達,是國務院批準的歷史文化名城。
鄭州環(huán)境優(yōu)美,綠樹成蔭,素有綠城美譽。特別是近年來,鄭州加大拉城市建設的力度,城市品位不斷提高。鄭州新建拉濱河公園,紫荊廣場等大型綠地和廣場。鄭州旅游資源豐富,有嵩山風景名勝區(qū),那里有以少林工夫名揚天下的少林寺;有鄭州黃河游覽區(qū),是領略母親河神韻的好去處;有新鄭軒轅帝故里,是炎黃子孫尋根祭祖的好地方,還有大河村遺址,鄭韓故城,鞏義宋陵,打虎亭漢墓、石窟寺、杜甫故里等名勝古跡。鄭州旅游配套設施完善,各種星級飯店、各菜系餐廳、各種娛樂設施等等一應具全,夜生活也豐富多彩。
您旅游期間,將會得到周全高檔的服務、感受到中原人民的熱情、淳樸,更會了解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歡迎大家到鄭州旅游觀光。
洛陽介紹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歡迎光臨古都洛陽,F(xiàn)在向各位介紹一下洛陽市的概況。
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伊洛盆地北緣,因居古代城區(qū)洛水之陽而得名。它東扼虎牢,西據(jù)崤函,北依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向嵩、洛、伊、廛、澗四條河流蜿其間,自古就有河山控戴,形勝甲天下,且居天下之中的美譽。
如此險固的地理形勢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歷代帝王的理想的建都之所。根據(jù)歷年的考古發(fā)掘和大量翔實的歷史文獻驗證先后曾經(jīng)有夏、商、西周、東周、東漢、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等十三個朝代在此立國,時間長達1500多年。此外,又有8個朝代將其作為陪都。所以,洛陽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都發(fā)生在這里,有許多重要人物活動都在這里。因此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你必須來看洛陽。
即使在今天經(jīng)過歷史的沖刷,洛陽依然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名勝古跡。數(shù)量之多這里就無法歷數(shù)了,我們將在隨后的游覽過程中為大家一一講解。
洛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而且是舉足輕重的現(xiàn)代化工業(yè)城市和重要的科研基地,其工業(yè)與科技實力和外貿(mào)出口在河南省首屈一指。有第一拖拉機場,軸承廠等一批全國知名的大型企業(yè)和研究所;洛陽還有豐富的煤炭、鉬、黃金、鋁土等礦產(chǎn)資源和森林資源;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wǎng)絡、航空口岸及海關;還有全國規(guī)模較大的綜合性市場----關林商貿(mào)城;有享譽中外的歷史名酒杜康酒、唐三彩和洛陽水席;有甲天下的國色牡丹。每年四月的牡丹花會,曾吸引無數(shù)中外朋前來一睹盛況,大飽眼福。真可謂:花如海,人如潮,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如今,洛陽正借助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的強勁東風,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實施東引西進戰(zhàn)略,加快發(fā)展步伐---撤銷郊區(qū),調(diào)整區(qū)劃,拉大城市框架;配合創(chuàng)建國家優(yōu)秀旅游城市和文明城市,大搞基礎建設和內(nèi)外部環(huán)境整治;提出大旅游發(fā)展戰(zhàn)略,對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三大景點的周邊環(huán)境進行治理;做出為龍門石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負重加壓,背水一戰(zhàn)的果斷決策,經(jīng)過不懈努力,獲得圓滿在功;建設洛浦公園,營造優(yōu)美環(huán)境,再現(xiàn)當年洛浦秋風勝景......
朋友們,洛陽市委、市政府這些舉措,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日益明顯的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一個良好開端。相信不久的將來,洛陽定會以嶄新的姿態(tài)讓世人刮目相看,洛陽的明天會更加輝煌!
我的介紹完了,預祝朋友們今后幾天的洛陽之旅愉快!
陽關導游詞作文1000字 篇5
古木森森涵圣林——河南洛陽
黃河南岸的洛陽,位于隴海鐵路線與焦柳線的十字交叉點上。這里是九朝故都,有白馬寺、龍門石窟等重量級風景名勝。關林,就坐落在洛陽市南郊七里處。隨著關羽被皇家屢屢敕封,洛陽關林也曾多次更名。漢時,這里稱“關!,明代稱“關王冢廟”,清順治稱“關帝陵廟”,康熙時稱“關夫子冢廟”,至道光年間,“關林”一名問世后宣告塵埃落定。
在中國封建社會,百姓之墓稱墳,王侯之墓稱冢,皇帝之墓稱陵,圣人之墓才能稱林。武圣關羽與文圣孔子齊名,安放關羽首級的地方,當然名正言順地稱為“關林”了。
漢時,關林只有一堆封土。明神宗萬歷二十年(公元1592年),在關冢前立坊,萬歷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開始建廟,施地70畝為廟基,并植柏數(shù)百株。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擴建,始成規(guī)模。二十世紀末,關林管理委員會又征得撥款千余萬元,對廟址周邊百余戶民居實施拆遷,使整個關林面積達190余畝。
關林建筑風格與北京故宮相仿,沿中軸線排列著舞樓、山門、儀門、拜殿、文殿、武殿、春秋殿、石坊、碑亭、關羽古墓。
關林大門上方,懸“關林”金匾,朱漆大門上鑲嵌金黃乳釘,橫九行,豎九行,展示著帝王的高貴。大門東西兩側(cè),各有石坊一對,坊額題“允文允武”、“乃神乃圣”等。儀門上方,有慈嬉太后題匾“威揚六合”,意為關公的聲威遠揚東西南北上下六方。
關林文殿又稱大殿,高約二十米,面積七百余平方米,殿頂琉璃覆蓋,五脊飄逸。文殿內(nèi),關羽帝王像高達6米,關帝頭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著錦繡龍袍,鳳眼蠶眉,面貼赤金,端嚴正坐,兩側(cè)為關平、周倉、王甫、廖化等諸將,造像高大,栩栩如生。
武殿又稱二殿,殿中塑“關公怒視東吳戎裝坐像”,關羽身著綠袍,外露鎧甲,頭戴綸巾,雙眉緊蹙,怒視東南三國吳地,關帝兩側(cè),關平捧印,周倉持刀,
儀態(tài)逼真。
春秋殿又稱三殿,殿內(nèi)塑有關羽觀《春秋》及睡臥像。關林各殿正檐之上,高懸歷代皇帝御匾,成為一大景觀。
關林甬道兩旁,還有五虎堂、娘娘殿等附屬建筑。文殿兩側(cè)的東西長廊,珍藏展示東漢以來的五百余件珍貴文物,再現(xiàn)了九朝故都洛陽的古代文明,成為兩千年中原文化的縮影。
中軸線盡頭的關帝古林,呈八角形,高10米,占地250多平方米。墓前有康熙四十六年修筑的石墓門,題額“鐘靈處”,其聯(lián)曰:
神游上苑乘仙鶴,骨在天中隱睡龍。
另有高四米八石碑一通,上刻“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林”,乃道光三年(公元1821年)重刻。墓門有四個圓洞,到此祈拜的人們,有的把銅錢和硬幣投入其中,可聽到各類響聲,導游說,這是預兆祈禱靈驗的回音。
被譽為洛陽八景之一的“關林翠柏”,蒼翠剛勁,奇姿各異,足有八百株上下,郁郁蔥蔥的關林古柏,遮天蔽日,不僅多,而且長得奇。許多古柏,還讓洛陽人賦予了生命,賦予了靈性。
自1994年以來,洛陽關林精心策劃,成功舉辦了“東方文化尋根游暨中國洛陽關林國際朝圣大典”,之后逐步形成了一年一屆的“朝圣大典”定規(guī)。(文 朱正明)
陽關導游詞作文1000字 篇6
陽關,因坐落在玉門關之南而取名陽關。陽關,始建于漢武帝元鼎年間,在河西“列四郡、據(jù)兩關”,陽關即是兩關之一。陽關作為通往西域的門戶,又是絲綢之路南道的重要關隘,是古代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地。據(jù)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置陽關縣,唐代設壽昌縣。宋元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敦煌八景之一。
陽關,始建于漢武帝“列四郡、據(jù)兩關”時期,陽關在古代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里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fā)達的火燒溝文化。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漢王朝為抵抗匈奴對邊疆的騷擾,經(jīng)營西域,在河西走廊設置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時建立了陽關和玉門關。 陽關建于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jīng)關隘。自西漢以來,許多王朝都把這里作為軍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將士曾在這里戌守征戰(zhàn);多少商賈、僧侶、使臣、游客曾在這里驗證出關;又有多少文人騷客面對陽關,感嘆萬千,寫下不朽詩篇。高僧玄奘從印度取經(jīng)回國,就是走絲路南道,東入陽關返回長安的。 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fā)。洪峰過后,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隋唐時期廢棄后,慢慢荒蕪,只剩下被稱為“陽關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于大漠戈壁之上。
陽關導游詞作文1000字 篇7
沙灘上的古董之所以多,相傳唐天子為了和西域于闐國保持友好和睦關系,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于闐國王。皇帝下嫁公主,自然帶了好多嫁妝,金銀珠寶,應有盡有。送親隊伍帶著嫁妝,經(jīng)長途跋涉,來到了陽關,便在此地歇息休整,做好出關準備。不料,夜里狂風大作,黃沙四起,天黑地暗。這風一直刮了七天七夜。待風停沙住之后,城鎮(zhèn)、村莊、田園、送親的隊伍和嫁妝全部埋在沙丘下,從此,這里便荒蕪了。天長日久,大風刮起,流沙移動,沙丘下的東西露出地面,被人們拾揀。當?shù)厝嗽谶@里揀到過金馬駒和一把精致的將軍劍。這個傳說是野史還是正史,不得而知。
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shù)十里即有烽燧墩臺,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cè)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漢代烽燧遺址,聳立在墩墩山上,依靠這座墩墩山,遠近百里盡收眼底。墩墩臺處在陽關的制高點,它是陽關歷史唯一的實物見證在山南面,有一片望不到頭的大沙灘,被當?shù)厝朔Q為“古董灘”。這里流沙茫茫,一道道錯落起伏的沙丘從東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間,為礫石平地。漢唐陶片、鐵磚、瓦塊、兵器、裝飾品、陶片等古遺物,俯拾皆是。故當?shù)厝擞小斑M了古董灘,空手不回還”之說。
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說到陽關,就不得不提它和絲綢之路的關系。絲綢之路開辟時,商隊從長安出發(fā),到敦煌進行補給后,再從兩個關口出發(fā),陽關就是其中一個。經(jīng)過陽關后,商隊穿過沙漠,到達鄯善(今新疆若羌),再到于闐,接著經(jīng)過蔥嶺(今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到達安息(今伊朗高原和兩河流域)后,和從玉門關出發(fā)的商隊會合,再到塞琉西亞,最遠到達土耳其南部和埃及地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