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徽州古城導游詞(通用3篇)
歙縣徽州古城導游詞 篇1
出棠樾牌坊群,車行約十多分鐘,便抵達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歙縣位于杭州、千島湖、黃山、九華山旅游線的中心點,徽杭、屯蕪公路在此交會,皖贛鐵路穿越而過。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麗。境內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園林、長亭、古橋、石坊、古塔到處可見,猶如一座氣勢恢宏的歷史博物館。主要景點有:太白樓、新安碑園、許國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紀念館等。
太白樓位于太平古橋西側,為黃山至千島湖途中必經之地。該樓為雙層樓閣,挑梁飛檐,為典型徽派建筑,樓內陳列有歷代碑刻,古墨跡拓片,古今名人楹聯佳名。相傳,唐天寶年間,詩人李白尋訪歙縣隱士許宣平,結果在練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為紀念此事,便在李白飲酒的地方建起了這座太白樓。游客登樓可以飽覽城西山光水色、古橋塔影。
新安碑園緊鄰太白樓,此景區將碑園與園林溶為一體,整個建筑依山就勢,多式花墻、漏窗、洞門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處立亭,洼處蓄池,竹影婆娑,為徽州私家花園的風格,其園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樓有水,雖然咫尺之地,卻是博大胸懷,饒有山野情趣。
許國石坊聳立于縣城鬧市中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明萬歷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而立。許國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進士,為嘉靖、隆慶、萬歷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欄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噸的大塊石料,且全部為質地堅硬的青色茶園石,雕飾鏤刻精美細膩,圖案錯落有致,疏朗多姿。成雙結隊的彩鳳珍禽,翱翔雕梁之間,一個個飛龍走獸,揚威于畫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獅,神態各異,體現出徽派石雕獨特的表現手法。
現存的南樵樓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風格,特別是其中的“排柵柱”,乃正宗宋代“營造法”,今已很難見到。東樵樓又名陽和門,原名鐘樓,建于明弘治年間,為重檐式的雙層樓閣。這兩座樵樓咫尺相望。
歡迎你們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我是小導游鄭晗,我會給大家帶來旅途的快樂,讓您無怨無悔!準備好了嗎?請隨我來吧!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歙縣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物產豐富,在歷史上有“東南鄒魯”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和藝術之鄉。現在,我們走在古城的西門,你們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甕城。古城有內外城門和護城墻,兩旁原有徽式的小肆,現在我們還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走完甕城,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樓,俗稱二十四根柱。傳說古時候,有位知府,為了鎮制不吉利的山勢,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這幢皇式樓閣。為了區別于皇城城樓,特地少造了兩根柱子,只豎立二十六根。
誰知被人告狀說是與皇帝分庭抗禮,結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這幢構造獨特的古譙樓是歙縣博物館的館址。再往前走就是徽州府府堂,你們現在看到的也許是一些廢墟。這是歙縣為保護徽州文化生態而開發的一個重要工程,就是在原來府衙地址上進行修復,恢復徽州文化古貌。這里將會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又一個旅游亮點。你們看!徽州府府堂的右方矗立著一座譙樓,叫陽和門,紅石城墻,古樸典雅。走過陽和門,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氣勢磅礴的許國石坊,許國石坊建于明朝,南北長11.54米,東西寬6.77米,高11.4米。如此規模宏大、呈八腳結構的牌坊舉世無雙。坊主許國是三朝重臣。因平定云南邊境叛亂有功,受到了“加恩眷酬”,回到老家歙縣,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
據說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當時徽州四腳牌樓林立,許國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腳牌坊,無法體現他的官。
歙縣徽州古城導游詞 篇2
各位旅客:
歡迎你們來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我是小導游鄭晗,我會給大家帶來旅途的快樂,讓您無怨無悔!準備好了嗎?請隨我來吧!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歙縣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物產豐富,在歷史上有“東南鄒魯”的美譽,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和藝術之鄉。現在,我們走在古城的西門,你們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甕城。古城有內外城門和護城墻,兩旁原有徽式的小肆,現在我們還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走完甕城,出現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樓,俗稱二十四根柱。傳說古時候,有位知府,為了鎮制不吉利的山勢,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這幢皇式樓閣。為了區別于皇城城樓,特地少造了兩根柱子,只豎立二十六根。
誰知被人告狀說是與皇帝分庭抗禮,結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這幢構造獨特的'古譙樓是歙縣博物館的館址。再往前走就是徽州府府堂,你們現在看到的也許是一些廢墟。這是歙縣為保護徽州文化生態而開發的一個重要工程,就是在原來府衙地址上進行修復,恢復徽州文化古貌。這里將會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又一個旅游亮點。你們看!徽州府府堂的右方矗立著一座譙樓,叫陽和門,紅石城墻,古樸典雅。走過陽和門,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氣勢磅礴的許國石坊,許國石坊建于明朝,南北長11。54米,東西寬6。77米,高11。4米。如此規模宏大、呈八腳結構的牌坊舉世無雙。坊主許國是三朝重臣。因平定云南邊境叛亂有功,受到了“加恩眷酬”,回到老家歙縣,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
歙縣徽州古城導游詞 篇3
各位游客,我們現在繼續往前走,不遠處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讀書的崇一學堂了,后修建為陶行知紀念館。新建的部分與老館銜接,仿徽派建筑,給人以情的熏陶,美的享受,行的啟迪,力的源泉。一進大門,宏偉典雅,風格獨特的瞻仰廳展現在你的眼前。“萬世師表”匾額,金光燦燦,是宋慶齡手跡。陶行知書寫的對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終生恪守的人生真諦。正中“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瀟灑飄逸,剛勁有力,是對陶行知先生的譽稱。紀念館里陳列著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跡的圖片、報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題字,陳設保持著原來的樣子,令人肅然起敬!好了游客們,現在我們去今天的最后一個景點—魚梁壩。魚梁壩是新安江水系中最大的滾水石壩,長138米,底寬27米,頂寬6米,高5米,條石砌筑,被古建筑專家譽為“江南都江堰”,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魚梁壩始建于唐代,歷代維修,現今的大壩是在清康熙年間重修的基礎上于20__年修復竣工的。“魚梁夕照”為古歙八景之一。魚梁古街位于大壩東岸,作為古徽州的重要水路碼頭,當時商賈云集,店鋪林立,依河蜿蜒1000米,街道狀如魚鱗,又叫“魚鱗街”。接下來大家自由拍照參觀吧,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