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館導游詞(通用5篇)
白公館導游詞 篇1
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至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峰監獄撤銷后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顯聲、許曉軒等二十余人外,還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劉國志、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后等三十人。 白公館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
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 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羅卜頭”等借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說《紅巖》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于此。 白公館是一處使后人緬懷英烈并為之扼腕嘆息的革命遺跡,去重慶旅游的朋友們絕不可錯過!
白公館導游詞 篇2
在生活中,在大世界里、景點非常之多,可最讓我留戀往返的還是那位于重慶的渣滓洞了。
那是暑假里一個陽光明媚的晌午,我隨著爸爸、媽媽來到了四大火爐之一的——重慶,我們抱著懷念的心情來到了著名的渣滓洞,來瞻仰革命先烈浴血奮斗的圣地。在熾烈的陽光照耀下我沒感到一絲的暖意,我們先走到了景區大門——欲春大門,我邁著沉重的腳步走進大門,一抬頭我就見到隔離區域,這是我看到許多的革命先烈躺在那里,因沒人照料而悲慘的死去,雕塑是那么的栩栩如生,這情景讓我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惡行更是憤怒不已。
再接著我來到了懲刑區,這里陳列著好似許多烈士為了保家衛國寧死不屈的雕像,每一尊雕像都讓我感到陣陣的心酸,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傳說中的審判區,這里原本是著名詩人杜甫先生后人的書房,后來被國民黨反動派強占下來,并改造成了監獄,而且是令人生畏的“黑獄”,這里的雕像全是革命烈士被嚴刑拷打并寧死不屈的一面,這告訴了我們共產黨先輩們的堅定信念,而國民黨反動派的丑陋的一面。
白公館導游詞 篇3
白公館是過去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白駒自詡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別墅”,把自己的別墅取名為“香山別墅”。1939年,戴笠在歌樂山下選址時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將它買下,改造為迫害革命者的監獄。
白公館和渣滓洞一并被人們稱作:“兩口活棺材”。但是他們又有所區別,白公館里關押的都是軍統認為“案情嚴重”的政治犯。譬如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將軍,“挺進報”作者陳然烈士,同濟大學校長周均實等等。
白公館導游詞 篇4
白公館位于重慶市沙坪壩區,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1939年軍統局將此改建為看守所關押政治犯。原一樓一底的十余間住房改為牢房,地下儲藏室改為地牢。1943年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白公館作為中美合作所第三招待所,關押人員被移往附近的渣滓洞。抗戰勝利后,白公館被作為特別看守所。1947年春,渣滓洞“人犯”又遷回白公館關押?谷諓蹏鴮㈩I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共產黨員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都曾被囚于此。
拙白公館位于重慶市,原是四川軍閥白駒的別墅,故名。1939 年國民黨軍統局將此地改建為監獄,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為第一監所。 監獄背靠歌樂山 ,四周高墻、電網密布,墻外制高點上有崗亭和碉堡。大門終年緊閉,只有側面開一小門與外界相通。獄內有牢房20間!“坠^位于重慶沙坪壩郊區,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谷諓蹏鴮㈩I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等皆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說《紅巖》便再現了監獄內部殘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黨人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
原白公館大門終日關閉,從側面一小門進出,原儲藏室改為地牢,原防空洞改為刑訊洞。在院內墻上寫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
白公館導游詞 篇5
白公館監獄舊址位于重慶沙坪壩區歌樂山,是一處使后人緬懷英烈并為之扼腕嘆息的革命遺跡。原為四川軍閥白駒的郊外別墅。白駒自詡是白居易的后代,就借用白居易的別號“香山居士”,把自己的別墅取名為“香山別墅”。1939年,戴笠在歌樂山下選址時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將它買下,改造為迫害革命者的監獄。它和渣滓洞一并被人們稱作“兩口活棺材”。但是它們又有所區別,白公館里關押的都是軍統認為“案情嚴重”的政治犯。
1938年起被國民黨特務機關當作秘密監獄?谷諓蹏鴮㈩I黃顯聲,同濟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小蘿卜頭”等皆是被囚禁于此。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于此。原防空洞改為刑訊洞。
1939年軍統特務頭子戴笠為審訊、關押的保密起見,將其選中為軍統局本部直屬看守所。原白公館大門終日關閉,從側面一小門進出,原儲藏室改為地牢,原防空洞改為刑訊洞。在院內墻上寫有“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等標語。
1943年“中美合作所”成立后,白公館曾改為來華美軍人員招待所,到1945年又作為特別看守所重新關人。
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同濟大學、國立吳淞商船?茖W校(今上海海事大學)校長周均時,愛國人士廖承志,共產黨員宋綺云,徐林俠夫婦及幼子(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小蘿卜頭)也守押在這里。最多時曾有二百多名“政治犯”被關押于此。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隨著他慢慢長大,父母親努力為他爭取到學習的機會,在獄中,一邊隨同黃顯聲將軍刻苦學習文化知識,一邊不斷幫助獄中難友秘密地傳遞情報和紙條。然而,在解放前夕,特務們殘忍地殺害了年僅八歲的小蘿卜頭。
至解放前夕,關押的除息峰監獄撤銷后轉移來的“政治犯”如黃以聲、許曉軒等二十余人外,還有重慶行轅二處第二看守所寄押的劉國鋕、周從化、周均時、張澤后等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