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噴泉導游詞1000字(精選3篇)
大雁塔噴泉導游詞1000字 篇1
各位游客:
大家好!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俗話說,透過一個城市的滄桑 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和心理,在中國古都西安就是這樣一個可以了解我們民族歷史的城市,而我們今天要參觀的大雁塔及曲江風景區,它更是一個濃縮了古代大唐盛世的文化藝術之地。接下來讓我們一同前往大雁塔及曲江風景區游覽參觀。大雁塔及曲江風景區是曲江新區的文化坐標,是古城西安的標志性建設,他像一座豐碑見證了佛教在中國走上輝煌的歷史,大雁塔景區包括:大雁塔,大慈恩寺東西兩院,大雁塔南北廣場。大雁塔北廣場有全亞洲規模最大的音樂噴泉廣場,被形象的稱作是西安的客廳和西安的名片,大慈恩寺西院以雕塑的形式再現了鄉土氣息濃郁,地域色鮮明的陜西民俗風氣。大慈恩寺東院為大慈恩寺遺址公園,古樹參天風景如畫,游人如織。
大雁塔在建時高60米,5層,磚表土心,光盤梯。后塔心磚縫草木叢生,漸趨頹廢。經武則天長安年間、唐玄宗天寶年間、后唐長興年間幾次改造,大雁塔比原先長高了4。5米,還加了兩層。底層每邊長25米,基座為方形,邊長45米至48米,每層四面均有券門,塔內裝有樓梯。塔底層門楣上均有精美的線刻佛像,尤其是西門楣的釋迦牟尼佛說法圖,上刻當時廢殿建筑的寫真圖,傳為唐代大畫家閻立本的手筆,是研究后代佛教文化和建筑藝術的珍貴資料。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龕內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為唐代碑刻中的精品,是受國家保護的珍貴書法原刻,是研究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實物資料。完全可以這樣說,這座仿木結構的樓閣式方形磚塔,造型簡潔,氣勢雄偉,有顯著的民族特色和時代風格,是我國佛教建筑中的杰作。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游客們,大雁塔自建成至今,歷代名人都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佳句。杜甫有‘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的贊語,岑參有“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蹬道盤虛空”的名句。詩人氣勢磅礴的描寫與富于哲理的感嘆,常常在人們登塔時引起共鳴。
那么,我們今天的參觀游覽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大雁塔作為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種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佛教傳入中原地區,并融入華夏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筑。
大雁塔噴泉導游詞1000字 篇2
各位游客:
到西安游覽時,您一定想去看看大雁塔二這座唐代古塔是古城西安的獨特標志,古人曾留下“驅山晚照光明顯,雁塔晨鐘在城南”的詩句。作為關中八景之一的大雁塔高高聳立在西安市南郊慈恩寺內,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我國的佛教名塔之一。
大雁塔前身是著名的慈恩寺。慈恩寺初名無漏寺,到了唐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高宗李治做太子時,為追念死去的母親長孫皇后的恩德,下令在長安晉昌坊建造寺院,敕賜“慈恩”。它北面正對大明宮含元殿,占地26570平方米,周邊風景優美,為唐都長安最宏偉、最壯觀之佛教寺院。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走進慈恩寺和大雁塔游覽一番。
【慈恩寺—石獅子—鐘鼓樓—大雄寶殿—藏經樓】
我們先來看寺院山門前這對威武的石獅子。說來也怪,一般外域傳入我國的東西,總是先傳入實物,而后才有根據實物創作的藝術品。而獅子落戶我國,卻例外地先傳人獅子石刻藝術品,而后才有真獅子的出現。大家知道獅子是在東漢年間由波斯引入我國的,石獅子則是與佛教同時在兩漢之際已自印度傳入我國。獅子有護法避邪的作用,佛教認為“佛為人中獅子”,所以佛臺前常刻有獅子,稱護法獅子。慈恩寺大門口,有4尊石獅對稱地雄踞左右,里邊靠近大門的兩尊,不清楚雕造于何年何時。東側是雄獅,在戲弄腳下繡球。西側是雌獅,腳邊有一對小獅,稱為母子獅。看來這些獅子也按照人們的習慣,以男左女右的序列擺放了。靠外邊的兩尊獅子,東側一尊是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雕造,西側一尊是民國19年(公元1930年)雕造。這兩對石獅高度在1.7米以上,每尊重量至少也在250公斤以上。奇怪的是這兩尊八面威風石制實心的龐然大物,即使用手輕輕地拍打,也會發出似銅非鋼的金屬聲,清脆悅耳,十分動聽。各位游客,您能猜出這是什么原因嗎?
走進寺院是兩座小樓,東邊是鐘樓,里邊懸掛有明代嘉靖年間鑄造的一口鐵鐘,重15噸。西邊是鼓樓,樓里存有一面大鼓。長久以來,人們都把“雁塔晨鐘’作為關中八景之一,廣為流傳。但以往人們都以為“雁塔晨鐘”是指西安小雁塔的鐘,其實此景指的是大雁塔,因為大雁塔這口鐘重3萬斤,是在大慈恩寺內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十月鑄造的,比小雁塔那口鐘搬入寺內的時間早100多年,上面還鑄有“雁塔晨鐘”銘文。 大雄寶殿后是藏經樓,存有《藏文大藏經》等重要經典。樓下是講堂,為佛教徒講經說法之處,供奉阿彌陀佛銅像一尊,高1米多。殿內珍藏玄奘親手供奉的佛座一件,還有唐代青響石四大天王像座一塊。此石為藍田玉山所產青石,敲之鏘鏘有聲,清脆悅耳。
【大雁塔得名來歷—玄奘與寺塔—大雁塔建筑及文物】
各位游客,我們走出藏經樓,就能看到壯觀雄偉的大雁塔。看到這座唐代建筑,你們一定會又感嘆又好奇吧?首先一個問題就是此塔為何要以大雁命名呢?...第 一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按照印度佛教傳說,當初佛教有大乘與小乘兩派,小乘佛教不忌葷腥。有一天,正是菩薩布施日,一座小乘寺院的和尚卻買不到肉下飯。這時天空中一群大雁飛過,一個和尚望著雁群自言自語:“今日增房無肉吃,大慈大悲的菩薩一定不會忘記這是什么日子。”話音未落,領頭的大雁便折翅墜地。于是全寺和尚大驚失色,認為這定是菩薩顯靈。他們就在大雁墜地處建造石塔,并戒絕葷腥,改信大乘佛教。因此,佛塔又稱大雁塔。
到了大雁塔,人們自然會想起唐代名僧玄奘,他是慈恩寺內的第一任住持方丈。相傳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著名高僧玄奘大師為安置他從西域帶回來的經書、佛像、舍利,奏請高宗允許,在慈恩寺西院,敕建了大雁塔。當年三月動工,玄奘親自監造,一年建成。
大雁塔噴泉導游詞1000字 篇3
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由玄奘法師親自設計建造,親自搬土運磚,歷時兩年終于建成。最初的雁塔為五層,高180尺,后來毀壞嚴重,到武則天時改建為七層,人們常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大概由此而來,大雁塔造型簡潔,氣勢宏偉,是我國佛教藝術中的杰作。塔內建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塔南門東西兩側的磚龕內鑲嵌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寫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記》碑。兩碑都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書寫,被稱為“二圣三絕碑”。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玄奘三藏院”,它是一組仿唐建筑群,全院由西院的光明堂、中院的大遍覺堂和東院的般若堂三部分組成,將玄奘大師的輝煌一生分為兩個階段,三個不同層面的向世人展示,西院的光明堂展示的是大師出生到四十歲取經回國的經歷和動人事跡,稱為“參學求法階段”,東院般若堂的內容是玄奘大師取經東歸受唐王朝的隆重歡迎和勵志譯經、傳法、弘法直到圓寂,稱為“譯經弘法階段”,中間的大遍覺堂,則以更深層次的內涵表現了“玄奘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的宗教背景。
【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曲江海洋館—寒窯——胡亥墓】
大雁塔自古以來就是曲江之地,下面我們就去參觀曲江旅游區的其它幾個著名景點。
首先我們去大雁塔北廣場參觀,這是一個以突出大雁塔、大慈恩寺以及大唐文化的主題廣場,于20___年建成,由噴泉水景區,大唐盛世浮雕景區,大唐東西步行街,唐詩園林區等組成,內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現已成為了西安的“城市會客廳”和“城市名片”。
下面我們來到了大唐芙蓉園,它是在唐代芙蓉園遺址上修建的,完全仿照了唐代皇家園林的建筑形式,于20___年建成并對游人開放,占地面積1000畝,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內有紫云樓、鳳鳴九天歌劇院、陸羽茶社、仕女館等等許多的仿唐建筑群,擁有全球最大的水幕電影,是我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大唐文化與風貌的主題公園,被譽為“盛唐主題天下第一園”。在曲江旅游區,我們可以參觀到曲江海洋館,它是西部最大的海洋館,占地90畝,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主要由海豚表演館、海洋科普館、熱帶雨林館、海底隧道和水下大觀園等部分組成。我們還可以參觀到傳說中薛平貴與王寶川愛情故事的發生地寒窯以及以平民身份埋葬的秦二世胡亥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