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導游詞合集(通用3篇)
白云山導游詞合集 篇1
白云山地處南北地理氣候分界線,屬亞熱帶向暖溫帶氣候過渡區,年降雨量達1200毫米,雨水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8攝氏度,夏季最高氣候不超過26攝氏度。四季皆宜。
森林公園周圍公路縱橫交錯,距洛陽、南陽、三門峽、平頂山四市均在150—200公里之間。有三條主干線公路通過,可分別與嵩縣、洛陽、欒川、魯山、汝陽相連。距隴海線180公里,焦枝線最近點95公里,交通比較便利。乘洛陽-白云山的專線車4-5小時可到,嵩縣-白山的專線車2-3小時可達。
園內有三級專用公路與周圍相接,汽車可直達園內。園內現有部分林區4級公路,大部分旅游步道正在進一步加固完善,但各主要旅游點均可通行,特別陡的路段,兩邊設有欄桿扶手,或鑿成臺階,看起來很險,走起來很安全。每天有洛陽和嵩縣長途汽車直達公園。
洛陽的水席是不可不嘗的美食。在白云山可以品嘗地方風味農家飯,野韭菜、油烙饃、橡子涼粉、糊涂面條、山羊肉湯等都是當地特色佳肴。
園內基礎設施已初具規模,已建小樓兩座。在林間建有各式別有情趣的“小木屋”。有的外觀似歐式小別墅;有的特意在屋頂上蓋上茅草,似“農家小茅屋”。每個茅屋兩張床位,安靜而舒適。
此外還設有中型旅館、飯店、商店、小賣部。1995年建成森林旅游服務中心大樓和多種形式的小木屋別墅群、度假村、森林療養所等,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游人需要。
白云山導游詞合集 篇2
陜西白云山風景區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宗教旅游勝地,位于榆林市佳縣城南5公里處的黃河之濱。白云山為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嶺,山勢西北東南走向,雄踞滔滔黃河西岸,山上松柏蒼郁,重巖疊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飄繞其間,遠遠望去若隱若現,素以"關西名勝"聞名于世。這里山水相映,白云繚繞,松柏參天,廟宇林立,是全國著名風景名勝區。
景點分布:
白云山風景區主要景點有白云山、低頭牌坊、神路、五龍宮、真武大殿、玉皇閣、古戲臺、香爐寺、觀音閣等。
文化:
白云山道教音樂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白云山廟會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活動:
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真武祖師誕生日)、四月初八(真武祖師修煉得道之日)、九月初九(真武祖師飛天成仙之日),道觀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宗教活動,特別是四月初八的傳統廟會期間,每天有上萬輛車、十多萬人云集神山,趕廟會、看社戲、會親友、朝山攬勝、交流物資等。
白云山導游詞合集 篇3
云山錦繡,珠水悠悠……各位游客,大家好!人們常用“云山珠水”來贊譽廣州,“云山”指的就是素有“羊城第一秀”之稱的白云山風景區。俗話也說:“不登白云山,不算到廣州城”,歡迎大家來到白云山風景區。白云山風景區是一個圍繞白云山,以山水自然風光為主體的大型旅游景區。白云山坐落在廣州市東北部,總面積20.98平方公里,由30 多座山峰組成。主峰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最高峰。每當雨過天晴,朵朵白云繚繞在群峰之間,蔚為壯觀。曾有詩人形容為“名山無處不生云,此處白云獨占春”,“白云山”由此而得名。
白云山景色秀麗,從宋代以來,白云山的景泰僧歸、蒲澗濂泉、白云晚望、白云松濤、云山疊翠等多處景點入選歷代的“羊城八景”。如今的白云山是新羊城八景之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更由于它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綠化覆蓋率達95%以上,調節著城市的生態環境,故被譽為廣州市的“市肺”。現白云山每年接待游客20__萬人次以上;白云山風景名勝區的雕塑公園、麓湖公園、云溪生態公園等三個景區已免費向公眾開放。
白云山有著濃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山北黃婆洞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戰國已有名士出入,秦末隱士鄭安期在白云山采藥濟世,并在這里成仙而去;晉代葛洪曾在白云山講道、煉丹和贈醫施藥;南朝景泰禪師到白云山興建了最早的寺廟景泰寺,留下羊城舊八景之一的“景泰僧歸”;唐宋以來,文人墨客更是對其鐘愛有加,蘇軾、韓愈等詩人在此留下墨寶。解放后,老一輩革命家周恩來、董必武、郭沫若等也為白云山風景區留下不少墨跡瑰寶。
白云山風景區分為七個游覽區,從南到北分別是:麓湖游覽區、三臺嶺游覽區、鳴春谷游覽區、摩星嶺游覽區、明珠樓游覽區、飛鵝嶺游覽區、荷依嶺游覽區。景區內有三個全國之最的景點,它們是全國最大的園林式花園——云臺花園,全國最大的天然式鳥籠——鳴春谷,全國最大的主題式雕塑專類公園——雕塑公園。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我們只游覽其中的四個景點。接下來的時間,有興趣的朋友可前往全國最大的藝術主題公園、華南藝術殿堂——廣州雕塑公園,將會有更多的領悟和收獲。白云山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祝各位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