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陽明祠導游詞(通用4篇)
貴陽陽明祠導游詞 篇1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陽明祠,位于市東扶風山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20xx年),此祠是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0xx年)而建。 以后幾度重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筑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凡喜歡王明陽的人,已經是半個儒者。追尋陽明足跡的人,不能不來貴州。
頗有些武俠小說中的情景,陽明先生畢生所學,最終在隱居修煉中悟得精華,挾絕世武功,名震江湖。
當你步入撫風山陽明祠,立刻會被一種氣息包圍,這種氣息仿佛遠離都市,超越時空,宛如高天流云,浩渺煙波----仔細云感悟吧!
陽明祠,坐落在貴陽市區扶風山,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20xx年)與相鄰的尹道真祠,扶風寺共同組成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的扶風山風景區,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贊之為“插天一朵青芙蓉”。
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被貶謫為貴州龍場(今貴陽市修文縣)驛丞。在貴州三年中,他先后在修文龍崗書院和貴州文明書院講學。他逝世后,貴陽人為紀念他而修建該祠。祠內殿堂中,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坐像,兩側為先生手書:“壯思風飛沖情云上,和光春靄爽氣秋高”木刻對聯、殿堂外碑廊有王明陽先生手書”《矯亭記》和家書文稿及燕服畫像。此外還有清代學者莫友芝、何紹基等人游覽祠堂題詠的詩文及捐資修建人員名冊石刻,是貴陽市現存的碑刻精華,也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貴陽陽明祠導游詞 篇2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陽明祠,位于市東扶風山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此祠是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而建。 以后幾度重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筑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凡喜歡王明陽的.人,已經是半個儒者。追尋陽明足跡的人,不能不來貴州。
頗有些武俠小說中的情景,陽明先生畢生所學,最終在隱居修煉中悟得精華,挾絕世武功,名震江湖。
當你步入撫風山陽明祠,立刻會被一種氣息包圍,這種氣息仿佛遠離都市,超越時空,宛如高天流云,浩渺煙波----仔細云感悟吧!
陽明祠,坐落在貴陽市區扶風山,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與相鄰的尹道真祠,扶風寺共同組成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的扶風山風景區,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贊之為“插天一朵青芙蓉”。
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被貶謫為貴州龍場(今貴陽市修文縣)驛丞。在貴州三年中,他先后在修文龍崗書院和貴州文明書院講學。他逝世后,貴陽人為紀念他而修建該祠。祠內殿堂中,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坐像,兩側為先生手書:“壯思風飛沖情云上,和光春靄爽氣秋高”木刻對聯、殿堂外碑廊有王明陽先生手書”《矯亭記》和家書文稿及燕服畫像。此外還有清代學者莫友芝、何紹基等人游覽祠堂題詠的詩文及捐資修建人員名冊石刻,是貴陽市現存的碑刻精華,也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貴陽陽明祠導游詞 篇3
各位團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美麗的避暑之都——林城貴陽。我是大家本次旅游的導游,我叫王雪,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叫我小雪就好了,我旁邊的這位司機師傅呢,已經有20xx年的駕齡了,所以呢,他開車,大家可以非常的放心```呵呵。
好了,自我介紹完了,因為我還是第一次和大家見面,還不知道大家的名字呢,所謂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我們今天能坐在一起,不知道前世回眸了多少次了,所以,我能有幸知道大家的名字嗎?(等游客回答和介紹自己的名字)
我真的好高興,大家能夠告訴我自己的名字,小雪真的好幸運啊。好了,我們大家回歸正題,今天呢,小雪要帶大家到一個非常利于修身養性的地方,呵呵,小雪先賣個關子,大家猜猜是什么地方,猜到有小禮品相送哦呵呵。(等游客猜)哎呀,大家真的好聰明哦。答對了,就是那里,就是那里,我們美麗的陽明祠。好了,小雪獻上小禮物給大家,那就是小雪自己繡的十字繡,有繡得不好的地方請大家多多指教哦。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這個不包括在團費里哦,呵呵。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陽明祠呢,位于市東扶風山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20xx年),此祠是為紀念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守仁(1472年一1520xx年)而建。 以后幾度重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筑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好了,現在我們到了陽明祠的大門了,來,我們一起抬頭看看吧```上面寫著“樓霞騰鏡”四個大字,是不是寫得很灑脫啊。它是貴州的一個書法家寫的,還沒查明是誰呢?好了,現在我們一起走到陽明祠里吧,最多5分鐘就到了哦,大家在堅持一下下。嘿咻嘿咻 嘿咻嘿咻 加油加油。
好了,達到目地地啦,來,我們一起邊參觀邊拍照邊聽我介紹吧```
陽明祠,坐落在貴陽市區扶風山,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20xx年)與相鄰的尹道真祠、扶風寺共同組成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的扶風山風景區,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贊之為“插天一朵青芙蓉”。
明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生于1472年,字伯安,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講學于浙江會稽陽明洞,故人稱“陽明先生”。明正德元年(1520xx年),王陽明先生任南京兵部主事,因觸怒當權宦官,被貶謫為貴州龍場(今貴陽市修文縣)驛丞。在貴州的三年中,王陽明先生先后在修文龍岡書院和貴陽文明書院講學,治學成名,門人眾多,影響甚大,至今在日本等東南亞國家仍有深遠影響。1520xx年陽明先生逝世后,貴陽人為紀念他而修建該祠。
祠內林木蔥蘢,根雕、盆景千姿百態,桂樹濃香四溢,碑刻甚多,曲徑回廊,清幽宜人。祠內現存有王陽明先生朝服線刻大像。日本東宮侍講文學博士三島毅贊揚王陽明先生的七言絕句:“憶昔陽明講學堂,震天動地活機藏。龍岡山上一輪月,仰見良知千古光”。另外,祠內左右兩壁還嵌有王陽明先生的《訓士四條》和《論語四條》木刻。
祠內殿堂中,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坐像,兩側為先生手書:“壯思風飛沖情云上,和光春靄爽氣秋高”木刻對聯。殿堂外碑廊有王陽明先生手書《矯亭記》和家書文稿及燕服畫像。此外,還有清代學者莫友芝、何紹基等人游覽祠堂題詠的詩文及捐資修建人員名冊石刻,是貴陽市現存的碑刻精華,也是極其珍貴的歷史文物。
現在呢,我們來到了充滿藝術氣氛的畫家書法家的天堂,大家可以欣賞一下我們的畫家書法家的作品呵呵。對了,那里就有一個畫家哦,讓小雪去問問他能不能現場給我們作幅畫。噓。(去問,然后回來)
恭喜大家哦,我們的畫家愿意為大家獻上一副“花開富貴圖”呵呵。......
好了,我們陽明祠一日游結束了,小雪好舍不得大家哦,大家一定一定要在來我們美麗的貴陽,在來看小雪哦,小雪在這里等著大家的到來```遇祝大家下一個旅程能夠開開心心的,安安全全的。小雪愛大家```拜拜```
貴陽陽明祠導游詞 篇4
陽明祠位于貴陽城東扶風山麓,始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陽明祠是三組古建筑的總稱,它包括陽明祠、尹道真祠、扶風寺三部分。三組古建筑共同組成環境清幽、景色秀麗的扶風山風景區,清代西南巨儒鄭珍曾贊之為“插天一朵青芙蓉”。
陽明祠是后人為了紀念明代著名的哲學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心學的創始人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1472年—1528年)而建立的祠堂。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現為省、市兩級文物保護單位。四合院結構,主體建筑為享堂(大殿),堂前有“正氣亭”、“桂花廳”與兩側游廊相通。享堂正中,塑有王陽明先生漢白玉雕坐像。祠內殿廊相接,林木蔥蘢,清幽宜人,詩文碑刻甚多,文物薈萃,引人注目。
陽明祠景區內路徑逶迤,古雅的明清建筑群與參天古柏、百年銀杏、丹桂、翠竹相輝成趣,更有為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學家王守仁、東漢貴州學者尹珍先生所設享堂,專奉二人漢白玉坐像,同時這里還飽藏歷代名人的詩作、書法以及一些珍貴的楹聯、碑刻、書畫史料,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聞名而至。在游廊及庭院中,有各種名貴的花卉及盆景,周圍辟有花圃、綠地、內設有石桌石凳,專供游人休閑娛樂,古樸的`建筑,優雅的環境猶如一幅恬靜的風景畫,休頭之余讓人品味,令人遐思,意境格外悠長。
陽明祠扶風寺以松巔閣為主體,辟有琴室、棋院、畫廊及茶坊、開展貴陽著名書畫展、貴州奇石展、千姿百態的木雕展等多項文化展覽,讓游客在休閑中豐富對貴州古文化的了解與學習。貴州著名學者尹道真于漢章帝和漢恒帝在位之際到中原學習進步文化,帶之予西南,是開創貴州先進文化之第一人。在其享堂設有生平石刻、貴州二十四名人展及清代大學士所題貴州第一名匾——“德兼教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