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導(dǎo)游詞介紹(精選3篇)
香格里拉導(dǎo)游詞介紹 篇1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現(xiàn)在,各位已身臨其境,就要親眼看看我們迪慶了。首先,我要謝謝各位的光臨,并用藏語向各位貴賓表示歡迎:“香格里拉!”
一進入香格里拉,就仿佛進入一個童話世界。那里天空清澈湛藍,纖塵不染。一朵朵潔白的云兒在空中飄浮著,它們變化多端,時而像一大團棉花糖,時而又變成縷縷輕薄的白紗,如夢如幻般,仿佛一伸手就能觸到。在藍天下是一大片高原草甸,我去云南旅游時是去年初夏季節(jié),那是草甸最美的時候,一叢叢星星點點的野花點綴著蔥綠色的大草甸,各色野花在微風(fēng)中搖曳輕擺。更遠處那大大小小的牛群羊群正低著頭美滋滋地吃著美味的嫩草,遠遠望去,像是一幅生動的油畫。 最讓我驚嘆的卻是梅里雪山了,它有時籠罩在一層云霧之中,像是披上了一層薄紗若隱若現(xiàn)。突然一陣山風(fēng)吹過,云霧慢慢散開,白雪皚皚,奇石突兀的峰頂現(xiàn)出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山頂?shù)姆e雪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那景象真是壯觀極了!當(dāng)我們游玩一天之后,還可以來到熱情好客的藏民家做客,吃著脆脆甜甜的糍粑,喝著香噴噴的酥油茶,什么疲勞,高原反應(yīng)全拋到九霄云外去了。吃飽喝足之后我在歡快的歌聲中和"扎西","卓瑪"們一起跳起了喜慶的鍋莊舞。那種感覺真是美妙極了。
香格里拉意人人間仙境,世個桃源,人人向往,歡迎大家下次再來游覽。
香格里拉導(dǎo)游詞介紹 篇2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來,我懷著愉快的心情,以當(dāng)?shù)刂魅说纳矸荩瑲g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到我們迪慶旅游、參觀、考察,祝愿各位能在這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各位啟程來迪慶之前,一定已經(jīng)聽說我們中甸、迪慶的一些傳聞。要不然,各位怎么地不顧路途遙遠,翻山越令,跨江過河,跋涉千里,來迪慶觀光探奇呢?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現(xiàn)在,各位已身臨其境,就要親眼看看我們迪慶了。首先,我要謝謝各位的光臨,并用藏語向各位貴賓表示歡迎:“香格里拉!”
聽了我的藏語歡迎詞,您可能會感到莫名其妙,怎么地用這句洋涇浜來歡迎我們呢?且慢,這正是我要告訴各位的,“香格里拉”是我們藏族的語言,意思是“老朋友,您來了”!即高興地與您打招呼歡迎您,各位懂了這個意思,高興吧?讓我再說一遍“香格里拉”!“老朋友,您來了!歡迎您”!
然而“香格里拉”在英語里卻是另外的意思,“Shangri—la”即世外桃源。真是無巧不成書啊,我們的迪慶就是一個真正的Shangri—la,世外桃源,人間仙境!要弄清這點,還得從英語一詞Shangri—la的來源開始。1933年,英國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寫了一本小說《失去的地平線》(LOST HORIZON)。開始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威的英國外交官與他的三個朋友乘坐了一架被劫持的飛機往世界屋脊。
在飛行過程中,汽油燒盡,最后被迫降落在一個冰天雪地的銀裝世界之中。他們知道確切的位置,彈盡糧絕,走投無路。在絕望時刻,他們遇上進山挖黃連、貝母的藏族人。這些好心的藏族人見他們身處絕境,便接濟他們,領(lǐng)他們來到家中,使他們有了安身之處,他們脫離險境,來到了藏民的居住地,第二天醒來,睜眼四看,驚奇的發(fā)現(xiàn),這是個多么美麗神奇的世外桃源啊!——雪山環(huán)抱、土地肥沃、陽光明媚、民風(fēng)淳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藏民的幫助下,他們踏上歸程。當(dāng)他們再想回來看看時,卻再也無法找到確切地點了,只記得他們經(jīng)常聽到藏民說的一句話:“香格里拉”。《失去的地平線》——書中就把這個地方叫做“香格里拉”。并對這個地方的環(huán)境作了精彩的描寫:中國西南部藏區(qū)是一個永恒、和平、寧靜之地。那里有四面雪山環(huán)繞的草原,陽光燦爛,空氣新鮮,有高深莫測的活佛,神圣靜謐的湖水,輝煌神秘的寺廟,淳樸善良的康巴藏族。一切都如人們夢想中的伊甸園,生命在此可以得到永生……
此書出世,轟動世界,吸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英語詞典里于是有了香格里拉(Shangri—la)一詞。
多少年來,香格里拉一直是許多欠,尤其是西方世界的人們所神往的“世外桃源”,無數(shù)探險家在中國藏區(qū)、印度、尼泊爾等地苦苦尋覓這神秘之地,經(jīng)歷了半個多世紀,這上謎終于解開了,經(jīng)過多方調(diào)查,充分證實,《失去的地平線》——書中所創(chuàng)的“香格里拉一詞系迪慶藏語“老朋友,您來了”的意思。也引申“通往圣潔之地”,“心中的菩薩”之意。
現(xiàn)在我就把真正的香格里拉——迪慶介紹給各位。
迪慶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西北邊與自治區(qū)為鄰,全州面積23870平方公里,包括中甸、維西、德欽三個縣,居住有藏、傈僳、漢、白、彝、回、普米、功、怒等民族。
迪慶藏族自治州處于國家級三江并流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腹心地帶,三江占兩江,雪山占七成,形成三江并流風(fēng)景區(qū)的主體。
迪慶州府中甸縣距昆明640多公里。迪慶州是云南省的制高點,境內(nèi)有許多高聳入云的大山,著名的有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為藏傳佛教的朝覲圣地,位居藏區(qū)八大神山之首。其余高峰有環(huán)立于卡格博峰周圍的太子十三峰,太子雪山海拔5396米,白茫雪山海拔5137米,其余海拔在4500米以上的高峰還有10多座。
在雪山環(huán)繞之間,頒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草甸和壩了,這是迪慶各族人民生息繁衍的地方。這里土地肥沃,水草豐美,牛羊駿馬成群,特別是中甸縣的小大中甸,真有“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風(fēng)光。五月的中甸草原,碧綠的草地和山坡上的杜鵑花、格桑花和數(shù)不盡的各種小花爭相怒放,姹紫嫣紅,爭奇斗妍,宛如一塊塊色彩斑斕的大地毯,駿馬奔馳,牛羊滾滾,雄鷹翱翔,牧人在白云在藍天下唱起牧歌,揮動長鞭,這就是人間仙境的生活,一幅活生生的美麗圖畫。
在雪山環(huán)抱之間,在草甸中間或邊緣,鑲嵌著一面大鏡子——星羅棋布的天然湖泊。迪慶著名的風(fēng)景湖泊有碧塔海、納帕海、屬都海等。這些神圣靜謐的湖泊,照映雪山森林、藍天白云,引來牧人畜群,挽留各種飛禽走獸,成為人與自然共存共榮的樂園。
在群山環(huán)抱間,在草甸或山坡上,這里的各族人民建立起一個個村寨:藏族的厚墻、大蓋頂、寬走廊的土掌房,彝族、傈僳、怒族、納西族的木楞房,以及漢族的四合院,白族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都顯得特色鮮明,引人注目。
我們迪慶,正如《失去的地平線》所述,江河為池,峽谷狹窄而深長。迪慶州,三江并流據(jù)其二,金沙江、瀾滄江從青藏高原滾滾而來;在橫斷山區(qū)橫沖直撞,裂岸穿石,造成了眾多峽谷;許多地方,兩岸同仁谷緊貼,急流險灘相連,無石不怪,無水不怒,險象球生,真是“有峽無路鳥難飛,猴子爬巖掉眼淚”。
在迪慶德欽縣的瀾滄江沿岸,您可以看到歐亞板塊和印度板塊碰撞的地質(zhì)景觀,您可以看到“十里不同天,萬物在一山”,由立體氣候產(chǎn)生的立體植物、珍稀動物、名貴花卉、名貴藥材等。
香格里拉意人人間仙境,世個桃源,人人向往,于是世界上旅游界的有識之士便把世界上建得最好的酒店——五星級酒店稱為香格里拉大酒店
香格里拉導(dǎo)游詞介紹 篇3
赤土仙人洞位于香格里拉格縣咱那格拉村境內(nèi),距縣城80公里。此洞是香格里拉縣境內(nèi)至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溶洞之一。洞口高約10余米,洞深尚未探明,目前可順利前行2—3公里。進了洞口,可見高大的絕壁,絕壁上有一個形似房宇的洞口,據(jù)說此洞與大洞的下洞相連,迂回曲折,鉆行7天方能到達另一個洞口,游人難以探行此洞,往往只在大洞內(nèi)游覽。大洞前洞內(nèi)并不陰暗,相反十分寬敞,可容納數(shù)百人。
洞內(nèi)景觀有天然“彌勒佛像”,天然“神碗神泉”和天然“背負經(jīng)書的石馬”,所謂彌勒佛像,實為石臺上的一座鐘乳石,形態(tài)酷似彌勒佛,所以人們以彌勒佛像而敬之。佛像旁有形似水碗的一個水坊,洞頂下垂的石筍尖上有泉水滴入“碗”內(nèi),人們把這水稱為“神泉”,以飲用此水來祈求吉祥安康。洞廳右側(cè)石窟內(nèi)的一塊白石又肖似白馬,呈背負經(jīng)書翹首遙望的情狀。洞廳中央有一線坑,坑內(nèi)有一塊多棱角的青石,若用這青石錘擊淺坑,會有轟鳴聲回蕩大洞甚至山谷,藏民們在天旱時常到洞內(nèi)敲擊求雨,以這個“石鼓”為神靈之物。
進入第二層洞的路徑需小心攀援而行,這里的鐘乳石已發(fā)育成形,故而潔白透明。這里還有寬約10米的大裂谷,深不見底,令人毛骨悚然。上面有一獨木橋可過,沿木梯攀援至第三層洞。進了第三層洞,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那些奇形怪狀的鐘乳石比前面的更為豐富多彩。這里有一個狀如嬰兒的乳石,被百姓當(dāng)成求子的神娃。石娃旁又有一個有兩個孔心相連的石樽,水從孔中流出,頗有靈氣,青年男女常在此占卜愛情之兆。
赤土仙人洞之名充滿了宗教色彩,充滿了藏傳佛教色彩。洞外有一寺廟,原屬藏傳佛教噶瑪噶舉派一高僧的別墅。廟后古木參天,還有長五十多米的巨型瑪尼堆。石堆由許多塊大小不一的片石維砌而成,上面刻著六字真言和咒語。廟內(nèi)有釋迦牟尼佛像和其他一些神祗偶像。仙人洞口有一只天然造就的腳印,相傳這是-的足跡,藏民們以此為神圣之物,在周圍刻滿藏文。
關(guān)于赤土仙人洞的來歷,還有一個充滿藏傳佛教色彩的傳說。古時候,噶瑪巴-周游康南藏區(qū)傳教,到格咱赤土山時,仿佛聽到山間有鼓鑼之聲,他坐下求卜,得知此處有未開門的仙人洞,有奇珍異寶,聽到鼓樂聲的人就是有緣之人。噶瑪巴-由此想方設(shè)法開啟洞門,以拋哈達擇開門之處,幾次拋出皆不如意,就讓徒弟喜洛桑波來拋,徒弟將哈達拋到懸崖中間,令-十分滿意,就教授他開仙門的佛法并封他為洞主。喜洛桑波在洞外巖下念了三年三月三天的經(jīng),燒了千次香,便開始鑿石開洞門,歷經(jīng)三個月,洞門仍不開,他按捺不住,使猛力推開了洞門,洞內(nèi)的珍寶因還沒到緣定的日子,提前3天被開了門,便紛紛往外飛散。信佛的人們聞訊趕來,在洞前跳起鍋莊舞,留住了一些珍寶和菩薩。這個日子也就成為仙人洞開洞節(jié)日。
許多年來,每逢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二月十五日,中旬、得榮、鄉(xiāng)城、稻城等地的藏民不惜遠道來朝拜赤土仙人洞,并在此舉行歌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