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導游詞:天壇(精選5篇)
北京導游詞:天壇 篇1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首先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天壇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古代皇家祭祀性建筑群,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及祈雨的地方.天壇完工于公元1420xx年,位于紫禁城的東南方向,全園占地273公頃,是紫禁城面積的4倍。在中軸線上有三組非常重要的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是圜丘壇、皇穹宇及祈年殿。另外,園中西側有齋宮等建筑,全園遍植古松、莊嚴肅穆,是一處非常理想的祭祀場所。
在明代,天壇初建之時,實行天地合祭,不僅祭天,而且祭地,其位置便是今天祈年殿所在的祈谷壇上。后來,在京城的北面設地壇,專門祭地,又在祈年殿的南側修建了圜丘壇及皇穹宇,專門祭天,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格局及規模。192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壇也未能幸免于難。侵略者在此胡作非為,盜走并破壞無數珍貴文物,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最后一個在這里祭天的人是竊國大盜袁世凱,但天不隨人愿,袁某只做了83帝癮便一命歸西了。解放后,國家多次撥款重修天壇,但不再是為了祭天,而是為了給世人、給世界留下一份遺產。
1998年天壇被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遺產目錄。
北京導游詞:天壇 篇2
大家好!
我叫任,是您這次天壇之行的導游。此刻我們的車正在去天壇的路上,我簡單介紹一下天壇。
天壇位于北京的南端,是明清兩代祭祀天地之神,祈求豐收的地方。它以其嚴謹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結構和宏偉的建筑裝飾,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精致、最美麗的古建筑群。天壇不僅是中國古代建筑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
好了,我們已經到達天壇公園了。請跟我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祈禱大廳。寺廟高33米,直徑24.2米,是北京過去最高的建筑之一。1751年,重建了新年祈禱廳,并更換了藍瓦金屋頂。1887年8月24日,雷雨來襲,祈年殿不幸被擊中燒毀。因為山毛櫸柱是檀香,香味飄幾里!
接下來,我們來到天壇南半部的圓丘壇。它建于1530年,面朝南,被紅色的宮墻環繞。子墻內有一扇大門,每扇大門上都鐫刻著滿漢全席的大門。在中央的地方,是禮拜平臺(也叫禮拜平臺),也就是穹頂平臺。
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自從進入天壇后,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尤其是在南北軸線和建筑附近,古柏參天,樹冠相連,使得祭壇非常莊嚴。
好了,我的介紹到此結束,大家可以自由參觀這里。
北京導游詞:天壇 篇3
各位親愛的旅客朋友們:你們好!我叫欽宸永,是你們這次天壇之旅的總導游,大家可以叫我欽導,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
天壇位于北京天橋南大街,永定門內東側。始建于明成祖永樂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占地273萬平方米,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祭祀性建筑群。它規模宏偉、富麗堂皇,天壇不僅在中國建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筑藝術的珍貴遺產。天壇以五大奇建筑而聞名中外:一為祈年殿,俗稱無梁殿;二為回音壁;三為三音石;四為對話石;五為圓丘壇,即祭天臺。
天壇的主要建筑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里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它是一座三重檐的圓形大殿,高38米,直徑3272米,寶頂鎏金,碧藍琉璃瓦蓋頂。
回音壁,是皇穹宇院的四周一道高372米、厚9米、直徑615米的賀形圍墻。墻身為灰城磚砌成,磨磚對縫,光滑嚴密。若兩人分別站在東西內墻根,一人靠墻向北小聲說話,聲音就會沿著墻壁傳到另一端,好像打電話一樣,對方聽得一清二楚,由此又名傳音墻。
圓丘:坊石用九這個陽數來表現天象。同時,它又建筑得特別高大,登上圓丘舉目四望,只能望見遠處蔚藍色的天空,四周有白古欞星門矗立著,腳下一片青白色石面,仿佛置身于太虛之中,更增加了天的感受。
旅客朋友們,我們這次天壇之旅到這里就要結束了,很希望下次還能和大家見面。
北京導游詞:天壇 篇4
北京天壇地處原北京外城的東南部。位于故宮正南偏東的城南,正陽門外東側。始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這個建筑綜合體是帝王祭天的場所,它創造了一個象征性的聯系,來加強孔子的社會的等級制度。總面積為273公頃。是明清兩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1961年,國務院公布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20xx年,北京天壇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帝祭天建筑。
北京天壇占地272萬平方米,整個面積比紫禁城(故宮)還大些,有兩重垣墻,形成內外壇,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圜丘建造在南北縱軸上。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墻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筑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祈年殿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初名“大祀殿”,是一個矩形大殿。
祈年殿高38。2米,直徑24。2米,里面分別寓意四季、十二月、十二時辰以及周天星宿,是古代明堂式建筑僅存的一列,也是天壇的主要建筑。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每年冬至在臺上舉行“祀天大典”,欲稱祭天臺。回音壁是天壇的圓形圍墻。因墻體堅硬光滑,所以是聲波的良好反射體,又因圓周曲率精確,聲波可沿墻內面連續反射,向前傳播。
北京導游詞:天壇 篇5
游客們好!目前,我們位于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些朋友已經猜到我們下一個景點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街以東。占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南邊是天壇,東邊是太陽壇,西邊是月亮壇,其中天壇最耀眼。天壇建于明朝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年間重修。明清兩朝皇帝朝拜皇帝、祈求五谷豐收的地方。
同時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筑的巔峰之作,這個驚艷的杰作已經全部用木頭完成了。天壇的另一個奇妙之處是它美妙的回聲。當你站在中心尖叫時,你會聽到來自地層深處明亮而深沉的回聲。這個聲音似乎來自地心和天空,所以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神秘的名字“天心石”。故宮周圍有一堵0.9米厚的墻。你站在一端,對著墻低語。電話那頭的人只要把耳朵貼在墻上就能聽得很清楚,有立體聲效果。這就是神奇的“回音壁”。這證明500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應用聲學原理。
游客們,此刻請參觀一個小時,然后在門廳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