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翠湖公園導(dǎo)游詞(通用3篇)
昆明翠湖公園導(dǎo)游詞 篇1
翠湖公園位于昆明市區(qū)的螺峰山下,五華山西麓,云南大學(xué)正門對面,原名菜海子。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個湖灣,后來因水位下降而成為一汪清湖。亦因湖東北曾有九個出水泉眼,又名"九龍池"。翠湖水光瀲滟,綠樹成蔭,樓現(xiàn)波心,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昆明城內(nèi)的一顆綠寶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稱。
翠湖公園內(nèi)縱貫?zāi)媳钡氖侨畹,?834年云貴總督阮元撥款所筑。直通東西的是唐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冬天有成千上萬只北方飛來的紅嘴鷗在翠湖越冬,嬉鬧戲水,爭搶食餌,給翠湖增添了無限的情趣。這是由于昆明四季溫暖如春,適合海鷗過冬,加之昆明人視鷗如友,愛護海鷗,昆明市政府也規(guī)定不準捕捉海鷗,不準放爆竹驚嚇海鷗。這樣,紅嘴鷗與昆明人結(jié)下了"朋友"之情,每年11月份,它們就飛來昆明過冬,第二年3-4月,它們又離開昆明飛往我國東北及西伯利亞等地。
每當(dāng)這時,逛翠湖賞海鷗便會成為昆明人以及許多外地游客的一大樂趣。冬春時節(jié),上萬只紅嘴鷗云集翠湖,成千上萬的人投食喂鷗,成為春城一大景觀。
“翠湖”面積21公頃,水面就占了15公頃。兩道長長柳堤呈“+”字交匯于園心,把全湖分而為四。南北橫堤叫“阮堤”、是道光年間云南總督阮元仿西湖“蘇堤”美韻修筑,東西縱堤叫“唐堤”,于民國年間修建。兩堤交接處,是湖心小島,以湖心亭為主軸,構(gòu)成中心游區(qū)。湖心亭又叫“碧漪亭”,亭閣外型美觀,飛檐黃瓦,點綴著翠湖春色,亭內(nèi)有前后兩個內(nèi)院,為各種展覽舉辦之地。
湖心亭西側(cè)有建于嘉慶年間的蓮華禪院和放生池,是有名的“濠上觀魚”處,如今禪院變?yōu)橛嗡噷m,“放生池”成了一座水上園林;西北角有“來爽樓”,設(shè)有流冰場;西南角是“葫蘆島”;棕櫚挺拔,東南角有一個由三個半島連成的大花園為“水月軒”花木繁盛;東北角有“知春亭”,逢節(jié)便有人聚此對唱山歌,別有一番情趣。如今的翠湖之美,又增添了雪白的紅嘴鷗,從頭年11月到次年3月,成群地從遙遠的北方飛到這兒過冬,一年一度,從不間斷!按浜^鷗”已成為昆明最熱門的景觀之一。
昆明翠湖公園導(dǎo)游詞 篇2
我們一下飛機,就感覺一陣陣清涼撲面而來,不知不覺已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住在一個公園叫“翠湖”的岸邊上!
走進翠湖公園有一個大池塘,池塘里開著粉紅色和雪白色的荷花。風(fēng)輕輕吹拂,荷花搖動著,走近一看,池塘里還有小魚,它們“東跑西躥”好像在捉迷藏。有孩子們跑來跑去,老人們有的散步、跳舞、做操、打拳,有的在涼亭里拉“二胡”,有的在公園里大聲朗讀英語,有的背著音箱在公園里盡情的唱歌,仿佛在開一個盛大的“音樂會”。
我聽我爸爸的一位同事講起,夏天結(jié)束后,到了冬天,冬天的翠湖還是一個歡樂、熱鬧的公園。冬天紅嘴鷗就會從“西伯利亞”飛到昆明的翠湖。紅嘴鷗在翠湖公園“飛來飛去”它們非常喜歡這個四季如春的地方。每當(dāng)紅嘴鷗從“西伯利亞”飛來的時候,“成千上萬”的人來這兒觀賞紅嘴鷗,人們把公園擠得“水泄不通”!給它們喂吃食物,紅嘴鷗也樂得開心的“自由自在”飛翔,成了“翠湖”公園一道美麗的景象!
昆明翠湖公園導(dǎo)游詞 篇3
翠湖公園內(nèi)縱貫?zāi)媳钡氖侨畹蹋?834年云貴總督阮元撥款所筑。直通東西的是唐堤,1919年由時任孫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國聯(lián)軍總司令的唐繼堯撥款所筑。兩道長堤,分湖為四。堤畔植柳,湖內(nèi)種荷,荷柳相映,清翠秀麗。兩道長堤將翠湖分成五片景區(qū)--湖心島景區(qū)以湖心亭和觀魚樓等清代建筑為主;東南面是水月軒和金魚島;東北面是竹林島和九龍池;南邊是葫蘆島和九曲橋;西邊是海心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冬天有成千上萬只北方飛來的紅嘴鷗在翠湖越冬,嬉鬧戲水,爭搶食餌,給翠湖增添了無限的情趣。這是由于昆明四季溫暖如春,適合海鷗過冬,加之昆明人視鷗如友,愛護海鷗,昆明市政府也規(guī)定不準捕捉海鷗,不準放爆竹驚嚇海鷗。這樣,紅嘴鷗與昆明人結(jié)下了"朋友"之情,每年11月份,它們就飛來昆明過冬,第二年3-4月,它們又離開昆明飛往我國東北及西伯利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