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兒山導游詞(通用3篇)
望兒山導游詞 篇1
望兒山有慈母像、拜母亭、步母石、哺乳軒、望兒塔、拜母祠、報母泉、母恩池、念母祠、仙人橋、望兒山莊、母子橋、母愛界、風范園等十余處以母愛為主題的景觀。 至今,望兒山修建的慈母館是我國唯一的母親紀念館,國務委員陳慕華同志親自為慈母館世題字。每年中外游客拜母者絡繹不絕。賢達之士多以文孝母,為母立傳銘刻其中永久紀念。 “母愛世界”更為壯觀,它是望兒山景區體現母愛這一主旋律的標志。龐大的雕塑群,神采各異,栩栩如生,集中體現了人類母愛的博大。母親節倡導人們愛我母親、愛我家鄉、愛我祖國。營口市于1996年把望兒山定為市級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基地。楊貴之所撰。
望兒山導游詞 篇2
望兒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山,位于離父親的老家不是很遠的遼寧省營口市熊岳鎮東兩公里處,山峰陡立,平地拔起,高82米,海拔高106米,山頂有一藏式青磚塔,建于明末清初。遠看山勢雄偉,孤山聳立,氣勢磅礴;近看巖石奇特,形狀怪異,神韻生動。如一位母親佇立山頭日夜守望大海,盼望遠方的兒子歸來。望兒山是遼南名山,以美麗的母愛傳說得名,是以母愛為主題而名揚天下,營口市一級旅游景區。
關于熊岳望兒山的傳說很多,但再多主題一致。相傳很久之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灘。海邊一戶貧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貧苦的母親十分重視對孩子的培養,于是,她手里織網的梭子,白天跟著日頭走,晚上伴著月兒轉。她每天織網像大海里的波浪,一刻也沒有停歇的時候。織的網一張又一張,辛苦勞作。全都送到岸上賣了。換回的錢,不買吃,不買穿,全都給兒買書了。買的書,一本又一本,一箱又一箱,簡直把屋堆滿了。兒見母親買書不易,決心爭口氣。他拿起書,白天念,晚上讀;讀了寫,寫了讀。一天接一天,一月連一月,一年連一年,這年,朝廷舉行大考,選拔人才,兒子決定進京趕考。走時向日趨衰老的母親拜了又拜,一拜不忘母親養育之恩;二拜不辜負母親的希望,兒子說:“娘,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地考,一考完就回來,您就等著我的喜訊吧。”兒子乘海船赴京趕考去了。母親晝耕夜織,等待兒子歸來。但是,一直沒有兒子的音訊。母親著急了,就天天到海邊眺望。一年,兩年,三年……南飛的大雁秋天去了,春天又回了。母親的頭發都花白了,卻不見兒子的身影。七年,八年,九年……夏天的烈日火辣辣,冬天的寒風呼呼吹,母親的臉上布滿了皺紋,可她每天望見的仍然是煙波浩渺的大海,來去匆匆的船帆。可憐的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對著大海呼喚:“孩子呀,回來吧!娘想你,想你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年邁的母親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沒有盼到兒子歸來。
原來,他的兒子早在赴京趕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在母親佇立盼兒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海邊的人們,念念不忘這個千古悲劇,就給這座孤山起名叫望兒山。
望兒山就以這催人淚下美麗動人的慈母盼兒歸的傳說吸引了眾多孝敬兒女到這里朝圣拜母,游人雅士到這里尋幽探古,產生很多感懷,思念,掛牽……誠如一詩人石壁題詩所云——
懸崖絕壁望兒山,挺拔高聳入云端;
山下灑滿慈母淚,望兒故事代代傳。
望兒山景點山水林泉風光秀麗,果鄉古城相映成趣,是旅游療養度假可考慮的地方。
望兒山導游詞 篇3
今天是母親節,你可去看望了自己的老母親?
在遼寧省營口市,有一座20xx多年的古城——熊岳城。在熊岳城東那片碧綠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頂有一青磚古塔,遠遠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遠方,盼兒早早歸來,這座山就叫望兒山。
相傳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灘。海邊有一戶貧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母親為了供兒子讀書辛苦勞作,兒子決心苦學成才報答母恩。然后兒子乘海船赴京趕考。許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兒子的音訊。母親著急了,就天天到海邊眺望。一年,兩年,三年……母親的頭發都花白了,卻不見兒子的身影。母親一次又一次地對著大海呼喚:“孩子呀,回來吧!娘想你,想你呀……”年邁的母親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沒有盼到兒子歸來。
其實,他的兒子早在赴京趕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在母親佇立盼兒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讓母親灑下的淚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溫泉,滋潤出無數紅艷艷的蘋果;鄉親們被偉大的母愛感動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獨秀峰叫做“望兒山”,在山頂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館,好讓子孫后代緬懷母親的平凡而偉大的恩情。
歲月流逝,營口市的市民們至今還保留著敬母愛母的古風。
在每年五月“母親節”這天,都要開展各種敬母愛母活動。不少人還在慈母館內為自己的母親立碑銘志,以表達對母親的崇敬。
今天是母親節,你可去看望了自己的老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