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搭導游詞(通用3篇)
廣州搭導游詞 篇1
廣州塔是廣州地標,包括發射天線在內,塔高達600米,為國內第一高塔。所以可以自上而下俯瞰廣州美景。其頭尾相當,腰身玲瓏細長,又有“小蠻腰”的俗稱。這里晚上會亮燈,即使不游塔,也可來此拍攝外觀,用以留念。
廣州塔從下到上,分為A-E一共5個功能區,塔基部分也就是A區為介紹廣州歷史、文化、經濟和旅游景點等展示功能,并設置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塔冠部分也就是E區,設置餐飲、娛樂功能及觀景平臺。
廣州塔的娛樂項目有高空橫向“摩天輪”,“速降體驗”的極限項目以及4D影院,除外其還有很多其它景點,比如珠江攝影觀景平臺、488攝影觀景平臺、白云/星光觀光大廳、減振系統游覽廳、蜘蛛俠棧道,大部分都是以觀景攝影為主。
廣州的套票有很多種,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購買,目前基礎門票白云星光觀光門票還是大部分游客選擇最多的,當然如果你想要體驗摩天輪或者蜘蛛俠棧道等。都可以選擇想應的套票。會比較合算。
推薦3點半到達電視塔,然后排隊安檢買票,這樣一般4點半-5點可以上到電視塔頂,就可以看日落的廣州了,然后可以欣賞拍攝夜景,這樣從3點半開始的行程, 基本可以看到白天、傍晚、夜晚的廣州全景,比較全面。夏天去電視塔的話由于晝夜長短不同(夏天的夜景比較晚),往后推兩小時即可,并且晚上7點-8點是電視塔人最少的時候,錯開人群也會比較舒服。
珠江攝影觀景平臺:A區,位于2樓,觀景平臺占地廣,依江而建,視野獨特廣闊,是拍攝城市中軸線的絕佳之處,也是與廣州塔攝影留念的好地方,一般可以在此和塔拍照留念。
3D及4D影院:B區,位于17樓至22樓,4D影院的感受非常立體,且椅子可以上下前后左右跟著劇情在相應情況搖擺,能最大限度地保證了觀影效果和身臨其境的逼真感受。
蜘蛛俠棧道:D區,位于33樓至62樓,它是世界最長的螺旋式空中云梯,旋轉而上的全透明鏤空玻璃地板,帶來如蜘蛛人般漫步高空的神奇體驗,能從不同角度細細品味廣州美景,一般完成項目全程(走完1024級階梯)需45-60分鐘。
白云/星空觀光大廳:E區,位于107、108樓,是廣州塔室內觀光的最高點,白云星光觀光門票指的就是這個觀光大廳了,兩個觀光大廳分別以白云和星空為主題,在這,城市新中軸線和廣闊珠江可以盡收眼底。每層都設有一處全透明鋼化玻璃構造的“懸空走廊”,可凌空觀景,觀光層內還設置有世界最高的空中郵局以及廣州塔紀念品售賣專柜,你可選購各色各樣的特色紀念品和寄送廣州塔明信片,在高空郵寄出你對親朋好友的祝福。
減振系統游覽廳:E區,位于109、110層,它為你揭秘600米的廣州塔如何抵抗強風和避震,對科技及知識敢興趣的可以看下。
摩天輪:E區,它是世界最高的橫向摩天輪。由16個透明水晶球艙組成,緩緩流轉,在高處坐摩天輪,在很多小女生眼里是很浪漫的事情吧,很多人還在此求婚。
廣州搭導游詞 篇2
光孝寺位于廣東省廣州光孝路北端。據《光孝寺志》載,初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于此,世稱虞苑。虞翻在園里講學并種了許多頻婆樹和苛子樹,亦叫“苛林”。虞翻死后,施宅為寺,名曰:“制止寺”。光孝寺的歷史源遠流長。民諺說:“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彼轮吩俏鳚h初年南越王趙佗的玄孫趙建德故宅。寺名曾幾次更改,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干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干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賜“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此后,歷代相傳,成為一方名勝。“光孝菩提”是宋代“羊城八景”之一。
光孝寺是廣州市歷史最悠久、占地面積最大的佛教寺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廣州市五大叢林(光孝、六榕、華林、海幢、大佛寺)之一,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
該寺最初是西漢南越王趙佗之孫趙建德的府邸。三國時期吳國騎都尉虞翻因忠諫而觸怒吳王孫權被貶廣州,遂在此處修建住宅并講學,虞死后家人將其住宅捐施佛門改成為廟宇,取名“制止寺”。到了東晉,印度名僧曇摩耶舍來穗傳播佛教,在此修建了一座五間的大雄寶殿,改寺名為“王苑朝廷寺”,又叫“王園寺”。初唐時改名為“法性老”。南宋初年又改名為“報恩廣孝寺”,之后又將“廣”字改為“光”字,遂定名“報恩廣孝禪寺”,簡稱“光孝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算來有850多年的歷史了。
光孝寺建筑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于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臥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這對于研究我國佛教史、廣東歷史,以及認識人民群眾的創造力量,具有重要的價值。198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該寺由宗教部門管理。
廣州搭導游詞 篇3
大家眼前的石牌坊由琢磨過的青石精雕細刻而成,工藝堪稱一絕。牌坊上"敕封昭顯"、"曠典"、"殊恩"、"龍章"、"鳳詔"為當年清光緒皇帝御筆親書。解放前,盡管久晴不雨,牌坊上每隔十五分鐘便有一滴晶瑩的小水點滴下來,神奇莫測,令昔日的游人香客贊嘆不已。為什么牌坊題字要皇帝御筆親書呢?相傳在咸豐四年,匪寇攻陷縣城,鄉民打著賓公旗幟,集眾抗匪,收復縣城。光緒六年,皇帝降旨,敕加封號,造"敕封昭顯"石牌坊。
通過牌坊左轉,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是正果寺。正果寺,建于南宋慶元三年(1193年),明朝成化年間重建,經歷清嘉慶二十二年、光緒三年兩次重修,現保存建筑面積750平方米,是一座三進三棟,抬梁式、硬山頂、歇山頂兼并的古建筑物。
正果寺最大的特點是精湛的建筑裝飾藝術,整座建筑古色古香,巍峨壯麗,尤以三托:"蓮花托、燕子托、龍鳳托";三雕"石雕、木雕、浮雕"著稱于世,充分體現了明清時代嶺南民間古建筑藝術的風格特點。
請各位往上看,整座建筑裝飾得最華麗,最引人注目的是屋頂脊飾。脊飾在明亮的藍天襯托下,色彩斑斕,富麗堂皇,具有濃烈的民間藝術韻味。你們看,那蹲伏在屋沿垂脊上一對陶塑獅子,全身青綠色,大眼圓睜,張口翹尾,就像要凌空而下,氣勢雄偉。把獅子裝飾放在垂脊上,帶有避邪保平安的寓意。屋頂正中的橫脊上,有以唐僧四師徒西方取經為故事體裁的脊飾。這種獨特的裝飾,廣東人稱為花脊。花脊分上下兩層,下層以石雕做脊基,上層為二龍戲珠的陶塑。現在請跟我入寺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