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墻導游詞怎么寫(通用3篇)
西安城墻導游詞怎么寫 篇1
各位游客:
中國有數百個古城墻,其中北京,南京,西安的古城墻規模最大,但北京,南京古城墻卻遭到破壞或嚴重破壞,始建于公元1370年西安古城墻至今仍保持完好。日本帝皇訪問西安,把“世界第八奇跡”秦兵馬俑坑不能,他們登上了600年前的西門高塔建起來的,嘗到了古城墻雄偉的外觀。請跟著我去參觀西安的古城墻。
對于參觀者來說,這些日子我們已經在車庫里欣賞日落,在古城墻的黎明時分,色彩斑斕,古老深邃。現在我們來到墻腳,請到城墻游覽。
你一定想知道城墻的真正含義是什么。 “城墻”一詞最初來源于“城市”一詞。“城市”據“說文”解釋,拼音貸款人物“勝”,“盛”滿足于人,所以“城”這個詞的本義是人民和國家周圍的土壤,導致城墻正義。被譽為中華民族的“長城之都”的骨干,也是這座城墻的意思。后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這個詞也包含了對當今城市的解讀。 “城市”最早出現在金文中周代,從形態上看到了古城墻軍事用途的實體化體現。墻的軍事角色是保護私有制,在意識形態,墻體尺寸和宗族制度
嚴格反映。顯然,統治者是創造墻壁,用它來保護自己,保羅。現在我們看到西安的城墻,是中國最有名的建筑史之一。它從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頒布詔書修城啟動,至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竣工,歷時8年,在隋唐都城在皇城建筑擴張的基礎上,經過歷次修繕,基本上保持了完整的封建社會建筑外觀的墻壁,體現了中國古代防御技術的突出成就。
同行的游客,那么西安城墻到底要多少呢。它的結構是怎樣的?據測算,西安城墻周長11.9公里,東墻2590米,西墻2631.2米,南墻3441.6米,北墻3241米。這樣的規模在國內外是比較少見的。
我們看到在城鎮的四個守衛門外面建起的城墻被稱為甕。所謂的骨灰盒,一旦進入內部就意味著敵人,就是四面八方的巴比肯墻,如瓶裝,無法逃脫。翁城還在鎮上建了一個后衛,叫做山羊馬。古門啟封了規定的時間,關門后未回城可以一起抱著他的羊,在俄克拉荷馬城和現代城市公園區駕車趕羊,等待開門市。西安城市在晚清已經被徹底摧毀。記得1986年在西安市安定門外(西蒙)巴比肯以北約17.5米處的地方發現了羊角城北側的俄克拉荷馬城,
長5.5米,寬2.4米。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翁城側門修復了羊城麻城,墻長198米,高9.5米。
西安城墻導游詞怎么寫 篇2
西安城墻,是古都西安的標志性景觀。現存的城墻建于明朝初年,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城墻。城墻總周長約14公里,是在唐代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包括護城河、角樓等一系列設施。
目前西安城墻共有八處可以登城,分別是:東門(長樂門)、南門(永寧門)、西門(安定門)、北門(安遠門)、含光門、文昌門、和平門、尚德門,游客可以就近登城。其中南門是西安城的迎賓門,也是游客選擇最多登城的一個門。
除了步行,在城墻上騎自行車是一種很不錯的游覽方式,在騎行中,你會有一種時光穿越的感覺。目前在東、南、西、北等四門都有租借自行車服務,騎行結束后在上述任一門都可以返還自行車(景區規定會有變化,建議租借時再咨詢確定)。同時這四個門還提供觀光車環繞服務,你可以乘坐觀光電動車,在城墻上繞城一圈,全程約50分鐘。
在西安城墻游覽,還有機會觀賞到一些特有的演出活動,如仿古開城儀式展演、城墻民俗展演,演出地點都在南門,具體演出時間可參照網站或電話咨詢。
敵臺明代擴建后的西安城墻,每隔120米修敵臺一座,突出在城墻之外,頂與城墻面平,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置的。敵臺之間距離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于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城墻上共有敵臺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正樓(城樓)、箭樓、閘樓冷兵器時代武器落后,城門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這里是守城者苦心經營的防御重點。西安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分別有正樓、箭樓、閘樓三重城樓。閘樓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橋;箭樓在中,正面和兩側設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樓在最里面,是城的正門。角樓西安城墻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臺。除西南角是圓形(可能是為了保持唐皇城轉角原狀)外,其它的角臺都是方形的。角臺上修有比敵臺更為高大的“角樓”,表明了這里在戰爭中的重要地位。
西安城墻導游詞怎么寫 篇3
西安城墻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隋、唐都皇城的遺存,歷經八年擴建而成的,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而又保存完整的古代城池建筑,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西安城墻建筑型制宏偉,功能設計周密,矩形城池,墻體全長13.74公里,南、北垣稍長于東、西垣。每隔120米有一座12米x20米的突出部,稱“敵臺”,全城共98座敵臺;每座敵臺上建有屯兵敵樓1座。城四隅各建角樓1座。東、西、南、北垣各建有城門1座,各門外均建有護門甕城,甕城上建有城樓、箭樓各1座。甕城外臨內側護城河岸,建有控制“吊橋”的閘樓(亦稱譙樓)1座。孔廟(即“碑林”)旁側城頂建有魁星樓1座。
城墻頂面以三層大磚墁砌,稱“海墁”。海墁外沿建垛墻,全城共有垛口5984個,內沿建“女兒墻”。城垣內面建有登城馬道和供排水用的“溜水槽”等。西安明城墻歷經六百年的風雨剝蝕和人為破壞,損壞嚴重。1983年省、市人民政府成立西安環城建設委員會,開始對西安城墻及護城河、環城林進行全面整修。按照規劃,將逐步恢復這一古城墻的舊有風貌。
西安古城墻包括護城河、吊橋、閘樓、箭樓、正樓、角樓、敵樓、女兒墻、垛口等一系列軍事設施,構成嚴密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游覽西安古城墻,對形象具體地了解古代戰爭、城市建設及建筑藝術都很有意義。城門名稱由來:西安城墻從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城門發生種.種變化。細數這些城門的名稱來歷,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城的沉浮喪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