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游詞 > 導游詞范文 > 君山導游詞3篇

君山導游詞3篇

發布時間:2017-08-02

君山導游詞3篇

  各位朋友:

  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愛情島---君山公園參觀游覽,很榮幸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服務,我呢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江,大家可以叫我小江。剛才給大家介紹的君山公園,是以愛情而聞名的。這里所演繹的是一喜一悲的兩個愛情故事,待會兒請大家聽我細細的道來。我們君山公園,面積雖然只有全國國土面積的千萬分之一,也就是0.96平方公里,但是在唐朝達到鼎盛時,曾有36亭48廟5井4臺,可惜的是這些景點現在遺留的已經不多了,所以今天我們游覽的主要景點只有五個。說了這么多,我想問一下幾位啊,有誰能告訴我,君山的名由來嗎?(期待游客回答) 對!這個名的由來呢,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因為舜帝和二妃的愛情悲劇,以及偉大的詩人屈原寫的《湘君》《湘夫人》等壯麗的詩篇的影響,它從原來的洞庭山到湘山最后改名為君山。那么第二種說法呢,是說君山和帝王有關,史書上說軒轅黃帝就曾到君山鑄鼎煉丹,秦始皇來這里封山,漢武帝到君山來求仙酒,乾隆皇帝就到這里考他的臣子,所以被命名為君山。在大家右邊的就是滿山的茶樹了,大家也知道君山最早出名的并不是這些美麗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而是茶葉。接下來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右前方那些紅綠葉相間的樹木,那是我們岳陽市的市樹---杜英樹。它和別的樹木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嫩葉是紅色的,綠葉才是老葉,到冬天的時候,別的樹木的葉子都枯掉了,只有它越來越俏哦!那么旁邊的那一大片綠油油的呢,是洞庭湖里的水草蘆葦,今天大家來的時候啊,可能沒有感覺到八百里洞庭的壯闊,那是因為現在是枯水季節啊,這個君山島上最美的時候,是二三月份和八九月份,二三月間,遍山開滿山花,姹紫嫣紅。八九月的時候呢,洞庭湖的水都漲上來了,那么今天幾位開車進來的這條路呢,就會全部被淹掉,只有坐船才能進來了,到時從這里看過去就是一大片的水,煙波浩渺。雖然現在看不到這些景色,但是每個季節有每個季節的好處,像幾位今天來到我們君山公園,正好可以品嘗一下今年剛采下沒多久的新茶----貢品君山銀針啊!當然啦,要是各位到有空閑的時候,正好又碰上我們君山最美麗的時候 ,非常歡迎各位的再度來訪哦!

  (說話間,我們來到了洞庭廟前面)

  各位,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洞庭廟,這里面供奉的是洞庭龍王爺柳毅。它始建于唐朝,那么古廟呢在抗戰時被毀壞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1997年由“東方神人”侯希貴先生捐款與岳陽市建委共同修建而成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廟前的這個九龍引柱,上面的九條龍是保護洞庭龍王爺的,龍在古代是權力和富貴的象征,而九在個位數中是最大的,那么代表的是龍王爺的之尊。當然大家肯定會問柳毅是誰?他為什么被封為洞庭龍王爺呢?不知道幾位有沒有聽過“柳毅傳書”的故事呢?這個廟不僅僅是供奉著保護當地漁民的龍王爺,還因為它是小島上兩個愛情故事中的喜劇。在晚唐時期,書生柳毅赴長安趕考,不幸名落孫山。在回家的途中,遇到當時配嫁給涇陽龍王的第二個兒子的洞庭龍君的小女兒---三公主,小龍女嫁過去后,受到丈夫和婆婆的虐待,大冬天衣裳襤褸 在外面放羊,柳毅看見姑娘,生出憐愛之心,他上前去問道:“姑娘,這么冷的天,你為什么在外面牧羊,是不是有什么難言之隱,有什么我可以幫你嗎?”小龍女把自己的遭遇告訴了柳毅,并說希望能有人幫她傳書給她的父王,讓他來解救她。柳毅說:“這個忙我就可以給你幫,不過你是神,我是人,人神不能共通,我怎么進入到你的洞庭水府呢?”小龍女撕破了食指寫了一封血書,并從頭上拿下一根金簪,說:“你到洞庭湖中的一個湖心島上,島上有一個桔井,在桔井旁邊有一棵桔樹,你拿我的金簪到桔樹上敲三下,自然會有巡湖神把你接進去的。”當年的湖心島就是現在的君山公園,而當年的桔井就是待會兒我們要去看的柳毅井啦。那么小龍女被救后,幾經波折,她和柳毅成了夫妻,后來柳毅被封為洞庭龍王爺,成為當地漁民的保護神,為當地的漁民做過很多好事,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這里修了這個洞庭龍王廟,不知道大家對98年的洪水還有什么印象沒有,大家一定很想知道當年的水位漲到了現在的哪個位置,請大家隨我上臺階啊,大家都知道有句古語說“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當年水就沖到了這個雙龍浮雕的龍尾這里,就慢慢的退下去了,所以這個洪水呀,看到我們龍王爺就自動退回去了啊,呵呵!這個洞庭廟里面呢,是燒香拜佛的地方,大家自費自愿。要是沒什么興趣的話,我們就從這個羅漢廊走過去,佛家呢講究走路不走回頭路啊,請大家隨我來,俗語說佛有弟子三千羅漢五百,這個羅漢廊呢,就是和武漢的歸元寺設計差不多,不過我們這里呢,是根據大家今天來到這里的年齡,男虛女實,隨便從哪尊開始數,隨意從哪個方位都可以,數到與自己年齡相合的那尊,便是你的轉世羅漢,可以從中測出你的性格。雖然這里的沒有沒有武漢的大,不過各有各的特色。大家都可以數一下,然后隨我上樓一起去師傅那里拿屬于大家自己的性格牌。(從洞庭廟出來了)其實呢,我覺得啊,心誠則靈,對不?幾位心中有佛,佛肯定會眷顧大家的。

  (和游客在聊天中過到了希貴園)

  這個呢,是為了紀念侯希貴先生而修建的,里面是一些侯先生的相片,和媒體對他的評價,不知道幾位有沒有興趣進去參觀一下。前面的這個呢是侯希貴先生的雕像。來,這邊請,這個盆景園是按照宋代著名畫家米芾所畫的《洞庭秋月圖》所設計的,也是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洞庭秋月的所在地。那現在大家左邊的就是云夢亭,取自于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又因為洞庭湖原來被稱為云夢澤。大家前面的就是秋月橋了,這兩邊的池塘里到八月份里,就會有“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況了哦,不過看荷花最好的地方并不是在這里,而是岳陽團湖,那里是亞洲最大的人工采蓮基地。話又說回來了,這里原來呢,還有一些景點,像秋月井,秋月亭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前面我們還只游了君山上的一個主要景點,下面請大家隨我再去第二個人文景點---湘妃祠。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這個湘妃到底是哪個皇帝的老婆,讓后人來瞻仰她們呢?對!我說的是她們,所以這里面并不是供奉一個人,而是姐妹兩個。這個湘妃祠里的二妃是原始社會末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歷史的人物,堯帝的兩個女兒、舜帝的妃子。大家也知道原始社會實行的是禪讓制,當時的堯帝覺得舜很有才能,就想把自己的皇位禪讓給舜,為了對他進行三年的考察,也就是一年考察一次,于是呢,就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下嫁給了舜,當時的舜還不是皇帝,所以稱之為下嫁。那么舜呢在二妃的幫助下,順利的通過了考察期,并且成為上古時期最有作為的五帝之一。后來的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功德,便在這里修了這個湘妃祠,供奉她們。漢代的劉向就曾在《列女傳.母儀篇》里面推崇她們為第一0二妃,封她們為湘水神,淵德侯。這個湘妃祠它的人文歷史有四千多年了,是湖南最早的有據可查的祠建筑之一,也是島上最古老的建筑,當然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是1986年的時候在原有的基礎上修葺而成的。大家看到它的正門啊,上面寫著江南第一祠,為什么這么稱呼它呢?主要是它的第一進殿內有清代末期湖廣總督張之洞所寫的中國最長的對聯《君山湘妃祠聯》而得名的。大家再看湘妃祠這三個的旁邊有兩幅浮雕,左邊呢是犀牛望月,右邊則是五羊看日,那么這兩個雕刻在一起就體現的是日月同輝的意思,同時在古代牛和羊都是吉祥物的代名詞,所以刻在這里也是吉祥如意的意思。現在請大家隨我進里面去參觀,我們呢都從右邊進入,再從右邊下來,走右走右就是保佑的意思啊!這個就是剛才我給大家介紹的長聯,它全聯有四百,上聯和下聯各兩百。當然張之洞寫的呢是草書,大家若是有興趣,這個下面都有楷書版的,可以翻看一下。來我們這邊走,這幅畫呢最左邊的是堯帝,中間的是舜帝,后面就是二妃了,當然這幅畫呢也有它失真的地方,就是原始社會不可能有像現在堯帝所帶的這種皇冠,這個到秦始皇時才開始有的,對不?這個呢是第二進殿,里面供的是關羽的武像,左右兩邊是他的哼哈二將了。來請大家跟我從這邊上主殿,也就是淵德侯。大家先看一下殿下的這個浮雕---神獸四不像,它呢是龍頭蛇身狐瓜獅尾,傳說啊在堯帝的宮殿里面是有這個神獸四不像的,它能夠辨別忠奸,看見忠臣就伏伏貼貼,看見奸臣就撲上去咬死他,后來由于宮廷里發生戰亂,四不像在戰火中跑了后再也沒有回來過,人們把它刻在這里,就是希望它能夠重返人間,辨別是非。請大家進入到主殿的時候,男左女右的大步跨進去,為全家祈求平安,好嗎?我們從正門進,側門出啊。大家看到的這就是二妃的塑像,左右兩邊是她們的八個侍女。好啦,我們從這邊的側門下啊,在進來的時候我和大家講到秦始皇曾來君山封印,就與湘妃有關。當年秦始皇南巡來到洞庭湖的時候,狂風大作,他問左右兩邊的臣子,這島上供奉的哪路神仙,當旁邊的人和他說是舜帝的兩個妃子時,勃然在怒,說兩個女人在他面前還膽敢興風作浪,于是下令他的三千刑徒來到島上,把房子樹木全部都燒掉,可是風還是一樣的刮,雨也照下不誤,差點把始皇的船都掀翻,于是旁邊的臣子趙高給他出了個主意,讓秦始皇拿出他的玉璽印,到島上封印就會沒事了,可是等他印了四個玉璽印以后,情況并沒有得到好轉,最后他不得不下船來祭拜了二妃,船才可以繼續往前走。這就是秦始皇來君山封印的原因,島上現在還存有兩個玉璽印,是全國僅存的兩處有梵文體的石刻地方,只不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暫時不對外開放,我想過些時候就可以看到了啊,到時大家有空再來玩啦!

  (出門往右邊走,過特產店)

  剛才我和大家介紹的是湘妃祠,其實大家也許不知道,供奉二妃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在前面我和大家講到的島上的一個愛情悲劇,指的就是舜帝和二妃。現在大家先來看前面這些竹子,上面許多的斑斑點點,這就是君山三絕中的會流淚的竹子,另兩絕呢待會兒再給大家詳細介紹哦。這種竹子呢只在岳陽的君山和永州的九嶷山才有,相傳當年舜帝南巡,出去了很久一直沒有回去,二妃在家里久等還沒有見她們的夫君回來,就一路追隨來到岳陽的君山,剛到島上的時候就聽說舜帝去了永州的九嶷山,并交待讓她們不用跟去了,過不了多久就會回來的,可是幾天后,步兵神色慌張的告訴二妃,舜帝在九嶷山的時候和一條惡龍交戰,由于體力不支而身亡。二妃聽到報告后,異常悲痛,雙雙抱著竹子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投水自盡,舜帝和二妃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就以這樣的方式永別了,所以這就是他們的愛情悲劇。二妃的眼淚灑到竹子上就形成了這些斑斑點點,也就是有名的湘妃竹、斑竹。而且這個竹子的一個特點是把它遷移到別的地方去,不到一年就,斑點不會消失,而再把它遷回來的話,斑點也會回來了。對,這位朋友講得很對,這確實是與當地的土壤氣候和水份有很大的關系,從科學的角度來講,這是因為竹子還很小的時候,受到真菌的感染腐蝕形成的,說穿了就是這個竹子有病,但是與土壤有關,所以無法根治,這也是為什么把竹子遷到別地去就沒有斑點而成了普通竹子的原因。這種竹子呢一年發兩次筍,第一次是在四五月間,這個時候的幼竹長在母竹的四周,叫做“孝兒敬母”,第二次是在九月份中,這次的是母竹把幼竹包在中間,叫做“慈母護兒”。

  (說話間來到二妃墓)

  這個全稱“虞帝二妃之墓”是清代兩江總督彭玉麟在清光緒七年的時候重修而題詞,那么朋友們肯定會問,小楊剛才和大家講到的二妃最后是投水自盡,又怎么可能有她們的墓呢?那么1971年的時候,君山公園的工作人員和岳陽市政府的人員對這個墓就進行了下挖,挖了大約三丈的時候就挖了一條長約七寸的空心金龍,大家也知道,在古代呢,龍和鳳作為陪葬品的話,只有帝王將相家才有資格這樣,從這點我們也可以或多或少的看出,這個墓呢真真假假還是有一些的.那么大家再看一下旁邊的這唯一的兩棵樹,凡是島上與愛情有關的地方就有這種樹,二妃墓這里有,柳毅井也有,但也只有這兩個地方才有哦,這個樹的名呢叫做木繡球,它呢是三月份開花,花期有一個月這久。開出一個個紅色的小球,十分漂亮,可惜的是今天大家來的時候,它已經謝了,不過沒關系,下次開花的時候一定通知幾位來觀賞好嗎?呵呵!

  好啦,幾位請隨我下這個臺階,我們一起去看下面的這個印心石屋,當然它呢只是一塊石碑而已啦!這個印心石屋呢是清道光皇帝為了嘉獎他的臣子陶澍的,陶澍呢是湖南安化人,他在家鄉勤奮讀書的屋子就叫印心石屋,后來他考中進士后,擔任兩江總督,為國家和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道光皇帝為了嘉獎他,親筆御書“印心石屋”匾賜給他。大家肯定會問,既然陶澍的家鄉是在湖南安化,為什么皇帝御賜的在這里呢?因為啊陶澍不盡是一個政客,而且是一位文人,他喜歡到處游山玩水,又因為他擔任兩江總督,所以這個石碑不止在他的家鄉安化有,更是把拓到了這個石碑上面,放置在君山島上了。大家也看到了這個上面呢,有一些斷裂的痕跡啊,這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破壞而成為了今天的這個樣子的。那么大家看了這么久肯定注意到了,石碑的左上角這里呢,比別的地方要光滑的多啦,這是因為大家都說這個道光皇帝的玉璽印,能給我們帶來好運,大家可以站在印鑒的正前方一米處,瞇著眼睛左轉三圈,右轉三圈,在沒有旁人的幫助下,能夠直接摸到這個玉璽印的話,您許的愿就一定能夠實現。大家可以過來試一下哦!

浙江桐廬桐君山七里揚帆導游詞
君山導游詞(2) | 返回目錄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桐君山·七里揚帆景區游覽,我是景區的講解員,姓Х,我們的游程大約為二小時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導游講解下,能夠玩得開心,游得盡興。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揚帆景區是一處綜合性的觀光游覽景區,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訪古尋幽,品中藥文化;另一部分是觀景游樂富春江七里揚帆。

  各位游客,一進大門,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瞇瞇看著我們的老人塑像,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掛藥葫蘆,后背箬葉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濟世救民的老中醫又回到了我們身邊。說起這位桐君老人,根據《方輿勝攬》記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時候,此山上長滿了許多的桐樹,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藥、煉丹,并在桐樹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為這位老人的醫術非常高明,經常給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當地人非常感謝他,請他留下姓名,永遠為他傳誦。當人們問他叫什么名的時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樹,人們根據他的這一示意,便把這座山稱為桐君山,這位老人稱為桐君老人,意指桐樹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鎮稱為桐廬鎮,取“桐樹下的草廬”之意。

  其實,桐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我國有文記載最早的一位對藥物學研究卓有成效的醫藥學者。據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名人大辭典》等記載:桐君,是黃帝時人,黃帝命巫彭采藥求道,止于桐廬縣東山(也就是現在的桐君山)桐樹下,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著有《桐君采藥錄》,太平興國二年的《太平御覽》之“藥部”篇載有桐君對30多種藥物的性味評判,可見桐君這位歷史人物是載之史冊的,在古時的醫壇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處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數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國中醫藥的鼻祖。歷代詩人、畫家都曾以桐君為題材吟詩作畫。如蘇軾、陸游、徐舫都寫有《桐君山詩》,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還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頤軒的五絕一首:“瀟灑桐廬郡,江山景物妍。問君君不語,指木是何年。”這首石刻,生動地記錄了700多年前詩人對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實感。

  【百草園】

  好,各位,在對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們前行可以看到,旁邊有一片開闊的園子,看似許多普通的雜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參差不齊地排著,偶爾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許你會把它當作一般的綠化草地,眼睛偶爾瞥過便罷了,其實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醫治病的良藥。大家請看,這個叫“馬蹄徑”專治膽囊炎、尿路結石、傳染性肝炎等;這個叫“闊葉十大功勞”專治胃腸炎、咽喉腫痛等;這個叫“枸骨”,專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這里還有專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毒蛇毒蟲咬傷等的藥材,大家所處其中,是否聞到了濃郁的中藥氣息呢?

  各位,走過百草園,請大家往左邊看,停泊在江邊的小木船正拉起風帆準備啟航。這就是我們景區的另一部分—富春江·七里揚帆,過一會兒,我們將會登上帆船,去富春江中感受一下古景七里揚帆的樂趣。

  【牌坊前】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了一座牌坊前,這座牌坊是建于××年,上方寫有“藥祖之鄉”四,這是由廣州中醫學院教授羅元愷書寫的,牌坊前有二塊石碑,一方是已故的著名中醫葉橘泉先生書寫的“中藥鼻祖”碑,另一方上寫“源遠流長”是1989年前來參加桐廬華夏中藥節的國家醫藥總局的領導題寫的,意指桐君始創的中華醫藥科學源遠流長,希望桐君山這塊中華醫藥圣地發出更加奪目的光芒。

  各位,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登桐君山了,桐君山海拔只有67米,200多級臺階,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因為有了千年的桐君老人,使得桐君山在中醫藥文化上占有一席之地,被稱為是“藥祖圣地”。當然,此山除了具有濃厚的中藥文化外,還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美的環境、秀麗的風光,而被稱為“小金山、浮玉山”。清代康有為曾稱為“峨眉諸峰不及此奇”,梁啟超則稱之為“峨眉之一角”,由此可見,桐君山不僅風光旖旎,還是一方風水寶地。各位,在綠樹掩映叢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幢青磚灰瓦馬頭墻的徽派建筑吸引著我們前往,這就是我們登山前要去的第一處景點葉淺予故居——富春畫苑。

  【富春畫苑】

  各位,現在我們站在富春畫苑前了,這是我國當代畫家葉淺予先生生前居住的地方,背靠桐君山,面臨富春江,打開窗戶便是景,是一處絕好的吟詩會友之地。面積有466平方米,分上下二層,除了有畫室、展覽廳外,還有起居室、廚房、小餐廳等一應俱全。葉老的老宅原來在桐廬鎮上,后來在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本的飛機炸毀了,為了使他每年回故鄉,有一個居住、創作、會客的地方,1985年,桐廬縣政府、縣旅游局特地建造這座小樓供他居住。葉老對他的新居非常喜歡,取名為“富春畫苑”,這橫額上的“富春畫苑”四便是他親手所寫,在畫苑的兩側有一對龍虎門,葉老將左側題為“迎暉”,右側為“揖翠”。面對滔滔富春江,背朝嵯峨桐君山,的確是恰到好處。接下來,各位請隨我入內參觀。

  各位游客,正面墻上的這幅畫像就是葉淺予先生了,葉淺予先生1907年生于桐廬鎮,是中國集漫畫人物、舞蹈人物和山水畫于一身的大畫家,他早年的漫畫《王先生》曾在解放前二、三十年代名噪一時,在1929—1937年間的刊物上以長篇連載的漫畫形式刊登,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的小市民生活,在當時成為家喻戶曉的滑稽人物,后來《王先生》還出出版了專門的畫冊,并被拍攝成故事影片。葉老生前的作品很多,其中有一幅《富春山居新圖》更是令人稱絕,說起這幅畫,我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葉老畫這幅畫的起因。桐廬富春山水的美在歷史上就一直為文人墨客所傾倒,歷史上曾有1000多位詩人來過桐廬,留下了多首贊譽桐廬的詩,當然更有一些畫家也為富春山水所迷戀。元代被稱為“大癡道人”的黃公望便是其中一位,黃公望,姓黃,名公望,子久,一生喜愛山水,游遍名山大川,當他來到富春江畔時,被這里的山水所吸引,便選擇了富春江上風景最秀麗的一段,在江邊有一處叫做廟山塢(現江南龍門灣的釣魚島)的幽谷中結廬作畫,精心構思,畫出了一幅長7米,寬30多厘米的《富春山居圖》,此畫取景多遠浦近丘,荒村疏林,穿插山頭峰巒氣勢清秀,意境簡遠,被認為是我國繪畫藝術中的瑰寶。就是這樣一幅傳世佳作,在歷史上幾經流轉,到明萬歷年間(1573—1620年),此畫落到了江蘇宜興收藏家吳之炬手里,后又傳其子吳洪裕,吳洪裕把此畫比作王羲之的《蘭亭序》,特建造了一座“富春軒”來珍藏此畫。在吳洪裕臨死前,雙眼一直不肯閉上,家人展盡金銀財寶,都沒有效果,直至看到此畫,并已投進火中燃著,才閉上眼睛,放心離去。在他閉上雙眼之后,站在一旁的侄子趕忙從爐中搶出此畫,但畫已被毀成了二段,值得慶幸的是,雖然已是二段,但真跡還留在世上,卷首一段現珍藏在浙江省博物館內,卷尾一段在中國臺灣的故宮博物院。清朝王修玉曾有詩云:“今日已無黃子久,誰人能畫富春山?”帶著這樣一種惋惜之情,一直到了二十世紀,桐廬籍畫家葉淺予決定在其有生之年填補這個遺憾,既是為了讓富春山水的美為世人所知,同時也為了報答桐廬的養育之恩。他花了三年的時間,畫成了一幅《富春山居新圖》,這幅畫長32米,寬95厘米,拓展了原畫的內容,從杭州六和塔、錢塘江大橋開始,畫富陽、畫桐廬,一直畫到富春江上游的梅城,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畫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可謂攬富春山水于一處,集四季勝景于一卷。這幅畫的臨摩畫卷曾經在山上的“江天極目閣”里展示過。

  各位,介紹完這幅畫后,我們再來看一下左右櫥窗里展出的這些照片,都是葉老生前的照片,大約有40幅左右。與宋慶齡在一起的合影,有葉老在國外的照片,有與好友、學生和家人的合影,同時還展出了與葉老一生息息相關的三位女性的照片。這張是葉老和他的第一位夫人羅彩云的照片;這張是他和第二位夫人戴愛蓮的照片,她是一位芭蕾舞蹈演員;這位是王人美,是葉老的第三位夫人,是一位電影演員。

  葉老生前除了愛好繪畫創作外,還有一個嗜好:就是收集石頭,特別是家鄉的石頭。一次,他的第二位夫人戴愛蓮女士來游桐廬,回北京時,葉老興高采烈地把從富春江邊撿來的兩塊石頭作為禮物叫她帶回去。當然,在這里,我們也有幸可以看到葉老生前所收集的一些石頭。

  現在,請大家隨我一起去葉淺予先生的陵園。各位游客,這是葉老的半身塑像,在塑像后是當代畫家黃茵子先生的悼念碑刻。葉老非常熱愛自己的故鄉,他生前曾說過:故鄉是他生命的根,身心歡樂的根,藝術源泉的根。的確,富春江的山水不僅造化了桐廬,也孕育了桐廬人與生俱來的靈氣,所以也使得畫壇宗師將這種靈氣變為靈感,創作了那么多不朽的巨作。葉老是1995年病逝于北京的,根據他的遺愿,將他的骨灰葬在畫苑旁,讓富春江的水流,讓桐君山的山風日日陪伴這位老人。

  【三方石碑】

  各位游客,參觀完葉老故居后,我們可以看到有三方石碑立于兩側,這一塊是已故的當地老中醫洪燧卿先生在桐廬縣舉辦的首屆華夏中藥節時自創自書的碑文,洪老先生當時已是73歲,他生前最大的愿望便是能將此文鐫刻成碑立于桐君山,以表達他對桐君老人、對中國中藥文化的熱愛,現在,他的愿望終于實現了;這一塊是1982年9月,日本櫻美林大學友好訪問團一行25人來到桐廬,在參觀完桐君山后,團長石川忠久教授即興而作的一首詩,短短幾句話概括了桐君山這處名勝古跡的變遷發展,由王璋書寫;這一塊是由四組簽名碑組成,簽名者都是來過桐君山的醫藥界、書畫界的和中國知名中醫學院的一些著名人士。

  【桐蔭問道亭】

  經過了幾級臺階,我們可以在石亭內小憩一下。這座亭名叫桐蔭問道亭,是為了紀念當年在桐樹蔭下,桐君老人為百姓看病,談論養生之道的地方。亭內有兩方石碑,左邊的這塊是宋代學士楊時做的一首《登桐君山》詩,內容是:翠崖千尺崎方高,樓殿翠飛壓巨濤。檻外回峰自連著,只因潭下有靈鰲。右邊這塊鐫刻著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的一篇《啟孫若裘書》。

  各位游客,經過64級陡的臺階后,我們可以看到前方石壁上的一首明代詩人孫綱的《桐君》詩:以桐為姓以廬名,世世代代是隱居。奪得一江風月處,至今不許別人分。這首詩原來刻于桐君山沿江的石壁上,浙江省博物館還藏有此詩的拓片。

  【四方藥局】

  經過了200多級石階,到現在基本上已到了桐君山頂了,首先可以看到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樓閣式建筑,飛檐翹角掩映在樹木叢中,這就是四方藥局。“四方藥局”是指四川的桐君閣制藥廠、杭州的胡慶余堂、杭州第二中藥廠、杭州民生藥廠四大藥廠聯合在此設點銷售,意指這里是中藥文化的發源地,弘揚國藥文化,濟世救民。在四方藥局的門前是一對“龜鶴同春”銅像,鶴頭龜身,栩栩如生,高1.999米,因鑄造于1999年,故選此高度,重888公斤,龜體上有13塊龜片,刻有13種不同書體的“壽”,這是預祝各位健康長壽。

  【桐君塔】

  各位,走出四方藥局,前面一座白塔吸引著我們前往,這便是桐君白塔。這是一座高20米的七級實心塔,最早建于什么年間沒有考證,只是據《桐廬縣志》記載,宋景宗元年(公元1260年)曾修過這個塔,明朝、清朝也曾幾次修葺過它,現在我們看到的是1980年政府又重新修飾了這座白塔。以前桐廬縣城內有三座古塔,呈等邊三角形互相呼應,其余兩座已在文革時被毀,現在僅剩下這一座,成為了桐君山、也是桐廬縣城一處標志性景觀。

  在白塔的右邊是一口重4000公斤的“百令鐘”,是由四川桐君閣制藥廠為尋訪藥祖而送來的,每到除夕之夜或者新年的第一天,此鐘便會敲108下,意指去除人類的108個煩惱。每當鐘聲敲響之時,方圓百里都能聽到,人們互相祝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君山晨鐘”,成為一處勝景。大家如有興趣的話,也可去敲一下,保佑家人安康。

  【四望亭】

  聽著鐘聲,各位請隨我到“四望亭”去看看。四望是指:“東望白云深,西來天目遠。南攀雙臺月,北溯錢江潮。”這里是遠眺富春江與天目溪兩江匯合的最佳位置,請大家眺望一下,腳下清流縈繞,四周層巒疊嶂,清澈的天目溪水流到此處與富春江匯合,黃綠分明,交匯處泛起了白沫,好似中間鑲嵌著一條銀帶,這一景致般在春末夏初時比較常見。再往前看,富春江開闊而深邃,難怪唐朝詩人吳融寫道:“天下有水亦有山,富春山水非人寰。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詩中意境也不過如此吧?

  各位游客,到了這里,大家一定會問,為什么到現在桐君山的主人也沒有看到,接下來,我們就去拜訪一下中藥鼻祖——桐君老人。

  【桐君祠】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桐君祠”,正上方匾額“桐君祠”這三個是由著名畫家葉淺予先生寫的。這座祠堂是為了紀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祠內正面塑像就是桐君了,四周的雕塑群像共分兩部分:前面兩組為第一部分,根據史料中記載而塑的“指桐為名”、“桐蔭問道”的史實;第二部分是以歷史年代為順序,塑出卓有成效的華夏中醫藥大師。他們依次是創“望、聞、問、切”四診法的扁鵲,“醫圣”張仲景,他的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的醫療原則。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精通內、外、婦、小兒、針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手術,被后人稱為“外科鼻祖”并且制作“麻沸散”的華陀,晉代修道煉丹的抱樸子葛洪,唐代“藥王”孫思邈,宋代針灸學家王維一,明代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最后一位是我國最早的一位杰出的解剖學家王清任。看了這組塑像大家就很清楚桐君在中藥史中的地位了吧。同時,我們還可以在祠堂內看到有一方碑文,是南宋樞密院參知政事樓鑰撰文的《桐廬縣桐君祠記》,這篇文章應當時邑尉之請,為修葺一新的桐君祠勒石而作的碑記,距今已有800余年歷史,全文不到,不但記敘了桐君的來歷,隱姓埋名的行醫濟醫的史跡,還描寫了桐君山秀麗的風光。

  【古石刻】

  各位游客,桐君山因地處兩江交匯、風光獨特的絕佳位置,一時引來無數人們前往,除了一般布衣之外,還有文人、官宦之人,因此,在桐君山的沿江石壁上留下許多關于桐君山的摩崖石刻。接下來,請大家隨我去看一下在位于半山腰的一處古石刻。這是一方古石刻。古時登桐君山很艱難,既沒有道路,更無石級,宋進嘉熙年間,一位姓趙的縣官組織民眾鑿山路,后來民眾又資助財物才鋪了石級。這方石刻的前半部分記載了這一史實,后半部分記載了百年后元朝張久可第二次開路的史實。張久可(也有人稱可久),伯遠,號小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曾在桐廬任典吏,官小職卑,仕途上很不得志,于是放懷詩酒,浪跡江湖,他專寫散曲,留存作品850余首,為元代散曲作家中傳世作品最多的一位,對后來明清曲壇影響很大。

  各位,在后山下山途中還可看到一塊石碑,是南京中醫學院教授吳貽谷撰文并書寫的“贊桐君”,碑文僅用了80個,高度概括和頌揚了中藥鼻祖桐君在山上結廬煉丹、行醫采藥的功績。再往前行大家請隨我去看一下張可久的另一方石刻。這一方石刻和山上的記事石刻一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雖然年代久遠,但仍然清晰可辨,兩方石刻說明了散曲家張可久曾兩次登臨桐君山。

  接下來,我們將到達桐君山游覽的最后一處景點——“桐君亭”。這是為紀念桐君老人而建造的,亭高5米,造型舒展別致,結構精巧,顯得古樸、典雅、莊重。亭子門楣上的“桐君亭”匾額,氣韻生動,神采飛揚,是原軍事醫學院教授、80高齡的范行準揮寫的。亭內這方青石碑刻高200厘米,寬90厘米,碑石陽面“藥祖圣地”四個大剛勁有力,文筆流暢,氣勢雄偉,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當代著名中醫大師董建華手筆。

  好,各位,桐君山的游覽就到此了,接下來我們要去游覽本景區的第二部分——富春江七里揚帆,在游完山后,再玩水,感覺一下身在富春江,坐在小船上,品一杯清茶,揚起風帆觀兩岸風光的趣味。

  【富春江七里揚帆】

  各位游客,參觀完桐君山,拜訪過中藥鼻祖后,我們就要登上停泊在江邊的小木船,去真切地體味一下富春江上看兩岸風光,觀桐廬古鎮風情的感覺。

  各位,小船已拉起風帆,就要起航了,悠悠富春江水帶著我們將此行的游覽推向高潮。富春江,全長110公里,是中國除了長江、桂林漓江之外的第三大山水風光帶,“山青、水清、史悠、境幽”構成其獨特的山水人文環境,是國務院于1982年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四十四個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上游新安江發源于安徽省休寧縣的六股尖,其中一段在1959年時修建新安江水電站蓄水而成為了一個大水庫,也就是現在的千島湖,中游段從梅城至蕭山的聞家堰,下游是錢塘江,經杭州灣流入東海。整個這條江以桐廬至梅城這一段風光最為秀麗,歷史上從古至今文人墨客都是被這段江面的美景所傾倒,尤其以唐、宋詩人為最多,如李白、謝靈運、陸游、范仲淹、李清照等,所以我們這條旅游線在以前也被人們稱為浙西唐詩之路旅游線,現在它又成為浙西名山名水黃金旅游線上的一個亮點。

  清代詩人吳嗣綰有詩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各位游客,作為今人的我們能夠在這樣詩般的意境中飽覽這奇山異水,也不失為會享受生活了。好,各位,請往這邊看,這就是天目溪和富春江的水流交匯處,桐君山就是處于這樣一個兩江匯合的地方,整座不高的山體遠望就象浮在水面上一樣,如翠玉浮水,所以,也難怪人們稱它為“浮玉山”了。在天目溪上還有一座懸索橋,以前這里是一個重要的水運港口,往來船只很多,從桐廬縣城到桐君山要靠擺渡才可以來往,為了解決桐廬市民能夠更方便地去桐君山,在1995年,由桐廬旅游公司投資500萬元,建造了這座懸索橋。橋長220米,寬僅3.5米,是一座人行橋,每到傍晚這里便聚集了很多人,人們在此可以乘乘涼、吹吹江風,也可以到桐君山上的茶室去品一杯香茗。

  各位游客,我們的船依然在前行,在這里,大家一定會問,這里為什么稱“七里揚帆”呢?這是因為過去富春江上游七里瀧一帶灘多水急,舟楫經過此地,都要在此等候東風的來臨,以借風力上行。每當東風一起,千帆競發,梢公的號子響徹云天。七十里的路程,借助東風仿佛只走了七里一樣,所以有“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之說,當然,這“七里”只是一個象征性的用詞而已,主要是指這一帶行舟之困難。1968年,在七里瀧口建造了富春江水電站,險灘變平湖,帆船也漸漸被機動船所代替,“七里揚帆”景觀也隨之消失了。為了使這一古景觀再現,1997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經過精心籌劃,投資600余萬元于1999年5月1日正式推出了“七里揚帆”景觀,使富春江上當年的勝景在絕跡了三十年后,又重現昔日的風采。

  各位,舟行水上只見兩岸小鎮高樓林立,間或還有一處飛檐翹角半隱半露,既富現代氣息又不失古樸,偶爾鐘樓的整點報時聲傳來,余音裊裊,這就是桐廬鎮。桐廬鎮歷史悠久,鎮上建于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的開元街便是昔日桐廬繁華的歷史見證。總面積6平方公里,目前全鎮人口大約10萬,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特的氣候條件,成就了獨特的小鎮風情。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境內多丘陵山地,兩條江流過,形成了冬暖夏涼的江南小氣候,夏季更是一處清涼的避暑勝地。

  各位游客,現在映入眼簾的是臨江的一條綠色長帶,這就是緊連縣城的江濱公園,東西長1800米,寬25米,總面積近百畝,這里原來是一片淤積的荒灘,而現在則成了桐廬市民最喜愛的地方。夜晚,坐在江邊,聊聊天,聽聽音樂,看江面上漁船點點,兩岸萬家燈火,一幅祥和的氣氛,與古桐廬鎮隔江相對的便是桐廬縣城的新城區,我們可以看到,新城區新氣象,無論是布局,還是建筑風格,都是按照統一的規劃,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是桐廬縣城最繁華的中心地帶。

  船行到此,可以看到就在前方有兩座大橋,遠一點的叫富春江大橋,也稱富春江一橋;眼前這座叫富春江二橋,因一頭連著桐廬鎮的繁華商業街迎春街,故也稱迎春橋。這兩座大橋飛架在富春江上,為富春江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稱此景為“雙橋入畫”。

  桐廬從三國東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開始設縣,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長期以來,盡管桐廬人民一代又一代做著各種各樣的美夢,但還是改變不了“一江隔南北,兩岸長相嘆”的局面。1991年10月,富春江上的第一座大橋—富春江大橋的建成終于結束了富春江自古無橋梁的歷史。富春江一橋,總投資2150萬元,全長812米,橋面通行車道寬10米,終于圓了人們可以“走”著來往的夢想。眼前的這座富春江二橋建于1996年,全長1021米,寬15米,是兩岸人民現在來往的一座生活用橋。

  好,各位游客,過了兩橋以后,我們的眼前頓時一亮,一排青翠的山巒如屏風般聳立江邊,這就是“十里排門山”。相傳,排門山從前叫牛山,山中有一大石窟,里面藏有仙界的十八頭一尺八寸長的金牛,玉皇大帝為了防止凡人去偷金牛,即命霹靂大仙把牛山劈成陡崖峭壁,使凡人無法辨認石門的位置,因山勢如同城內街道的排門,后人就把牛山稱為排門山了。

  各位游客,我們的游程主要是以兩橋為中心,到排門山掉轉船頭回到桐君山碼頭,所以,在此請各位坐穩,我們要掉轉船頭了。現在,我再給大家介紹一下桐廬的特產。桐廬因此處浙西山區,除了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外,山珍野味也很多,有野生的蕨菜、黃花菜、青筍干、山核桃,還有最富盛名的高山雪水云綠茶、苦丁茶,以及近幾年來出口量非常大的烤薯、鐘山豆腐干等。富春江里的野生魚更是鮮美無比,江中有80多種魚,除了平常大家常吃的一些魚外,最具特色的當屬鰣魚和子陵魚了。鰣魚是每年4、5月份的時候從海里沿錢塘江游到富春江產卵,全身呈白色,每當漁人用網捉到此魚的時候,它不會向其它的魚兒一樣亂跳,而是一動不動,生怕損壞了它的鱗片,所以也叫惜鱗魚,這種魚在烹煮的時候鱗片不用刮掉,適宜清蒸,遺憾的是在1958年富春江水電站的建成后,水位上升使得水體溫度有所變化,現在這種魚已很難得一見了。另外還有一種叫“子陵魚”,身體細長不足3厘米,每年7—9月份成群結隊沿江至子陵灘一帶聚集,當地人認為它們是在朝拜嚴子陵,故得“子陵魚”之名,此魚肉嫩鮮美,獨具風味,可紅燒,可作羹,是上好的一道佳肴,所以,也難怪當年毛澤東在勸柳亞子先生回國參加建設工作時寫道:“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各位游客,桐君山·七里揚帆只是我們桐廬眾多景點中的一處,接下來,我將把桐廬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山、水、林、洞風光片放給大家看,各位可一邊品茶,一邊欣賞。

君山島導游詞
君山導游詞(3) | 返回目錄

  君山,古稱洞庭山,洞庭湖由此而得名。唐代詩人劉禹錫用“白銀盤里一青螺”來形容君山。君山上有舜帝的二妃墓,秦始皇的封山印,柳毅傳書的傳書亭和柳毅井,呂洞賓的朗吟亭,漢武帝的酒香亭等。 

  君山在岳陽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是一座面積不足100公頃的小島。原名洞府山,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傳說這座“洞庭山浮于水上,其下有金堂數百間,玉女居之,四時聞金石絲竹之聲,砌于山頂”。這浪漫神話傳說,不足為信。后因舜帝的兩個妃子娥皇、女英葬于此,屈原在《九歌》中稱之為湘君和湘夫人,故后人將此山改名為君山。 

  君山,由七十二峰組成,峰峰靈秀,“煙波不動景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 螺青黛鏡中心。”這靈景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那神奇美妙的傳說,更引人遐想。棄舟登山,可先謁“舜帝二妃之墓。”墓兩邊的石刻對聯是:“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諸斑淚一人。”這“淚一人”典出:虞舜南巡,崩于蒼梧,他的兩個愛妃娥皇和女尋夫來到洞府山,忽聞噩耗,悲痛萬分,遂攀竹痛哭,淚血滴在竹子上,竟成斑竹。二妃因悲慟而死于君山并葬此。

  從二妃墓翻過一道山梁,走不遠。就到了“柳毅井”。唐代李朝威寫的《柳毅傳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西山有楊么寨,相傳是南宋初年洞庭湖農民起義軍領袖楊么兵營的遺址。從此出走,便到酒香山。傳說山上有美酒,喝了能成仙。想長生不老的漢武帝聽說后,便派文士欒巴到君山求酒。酒求回后,便被東方朔俞喝了,后來鬧出一場笑話。

  君山地形獨特,為洞庭湖中最大島嶼,島上歷有36亭,48廟、秦始皇的封山印,漢武帝的“射蛟臺”等珍貴文物遺址。君山銀針荼葉譽滿中外,唐代以來就列為貢品。汨羅江畔有屈子祠、杜甫墓等。此外,景區還有慈氏塔、襟代文廟、魯錄墓、黃蓋湖、三國古戰場等名勝古跡。

君山導游詞3篇 相關內容:
  • 君山導游詞(精選23篇)

    連心石八百里伏牛山百草為藥,古時候山下的村民們大多是以采藥為生。傳說山下村里有一對夫婦為人心地善良,經常施藥救人。有一次夫婦倆人帶著小孩一起上山采藥,突然天降暴雨,山洪就爆發,洪水沖走了孩子。...

  • 君山導游詞(精選21篇)

    民間傳說古時山下有一個叫春女的孝媳,公公、婆母身染重疾,久治不愈,聽說老君靈驗,便登山拜老君求醫。在向老君祈禱的過程中,孝媳許愿說只要雙親病愈,愿舍去自己的性命來報答神靈。...

  • 君山導游詞(通用14篇)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南3公里處,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歸隱修煉,并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為老君山,沿襲至今。...

  • 君山導游詞(通用17篇)

    曬人場最近處這座山峰,峰頂平坦,四周陡峭。峰頂松樹成林,郁郁蔥蔥,取名叫曬人場,傳說是大地上原來沒有人,道德天尊請來洪鈞老祖捏造泥人,曬干以后撒向十方凈土,大地上才有了人。...

  • 君山導游詞(精選9篇)

    老君山,位于洛陽市西南方約150公里處,是伏牛山脈的主峰,相傳是道教始祖李耳(著名的老子)的歸隱修煉之地,北魏時在山中建廟紀念,唐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受到皇封,修建鐵頂老君廟,明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頒賜老君山道經詔諭,封...

  • 君山導游詞(精選12篇)

    太上老君剛回太清仙境,王母娘娘也從這里經過,并且一眼看中了華室山,王母落下云頭一看太上老君已插劍為號,便心生一計,急忙脫下繡鞋,往山上一放,撥出老君的寶劍,往繡鞋上一插,回靈霄寶殿去了。...

  • 君山導游詞(精選18篇)

    太上老君像體驗點:感受道教文化歷史淵源。老君山是一塊神奇的地方,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修煉成仙,功成名就之后,玉皇大帝親駕相迎。第四項:天然氧吧老君山空氣清新,每立方厘米空氣中含16萬個負氧離子,如同天然氧吧。...

  • 君山導游詞

    各位朋友:早上好!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愛情島---君山公園參觀游覽,很榮幸今天由我來為大家服務,我呢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江,大家可以叫我小江。剛才給大家介紹的君山公園,是以愛情而聞名的。...

  • 君山導游詞十篇

    太上老君是中國道教的創始人,傳說太上老君在洛南縣巡檢鎮的老君仙洞中修煉成仙,故老君山成為“中國道教之源”。由于中國是一個具有數千年道教傳統的國家,道家文化,以先秦時代哲學家老子為其創始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 君山導游詞十篇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游李佳,大家此次的老君山旅游,有我陪同大家。如果大家旅途中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訴我,我會盡力幫助大家。祝大家玩的開心,游的舒心。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洛陽。...

  • 君山導游詞(通用31篇)

    太上老君剛回太清仙境,王母娘娘也從這里經過,并且一眼看中了華室山,王母落下云頭一看太上老君已插劍為號,便心生一計,急忙脫下繡鞋,往山上一放,撥出老君的寶劍,往繡鞋上一插,回靈霄寶殿去了。...

  • 君山導游詞(通用28篇)

    連心石八百里伏牛山百草為藥,古時候山下的村民們大多是以采藥為生。傳說山下村里有一對夫婦為人心地善良,經常施藥救人。有一次夫婦倆人帶著小孩一起上山采藥,突然天降暴雨,山洪就爆發,洪水沖走了孩子。...

  • 君山導游詞(精選25篇)

    老君山,山名,中國很多地方都有老君山,而且大都跟老子相關,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河南洛陽老君山、陜西省商洛市老君山、河北懷來老君山、四川屏山縣老君山、云南麗江老君山、四川新津老君山、湖北紅安老君山、甘肅武山老君山。...

  • 君山導游詞(通用20篇)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城南3公里處,是秦嶺余脈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00米,原名景室山。后因西周朝“守藏室史”李耳到此歸隱修煉,并被道教尊為太上老君而被唐太宗易名為“老君山”,沿襲至今。...

  • 君山導游詞(精選23篇)

    連心石八百里伏牛山百草為藥,古時候山下的村民們大多是以采藥為生。傳說山下村里有一對夫婦為人心地善良,經常施藥救人。有一次夫婦倆人帶著小孩一起上山采藥,突然天降暴雨,山洪就爆發,洪水沖走了孩子。...

  • 導游詞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日本最新乱码视频 | 国产91在线精品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片软件 | 91在线观看网站 | 在线亚洲高清揄拍自拍一品区 | 国产91极品福利手机观看 | 五月天婷婷色综合 | 国产真实愉拍系列在线视频 | 久久久亚洲热 | 亚洲va综合va国产va中文 |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国产蜜臀一区二区打屁股调教 | 日产乱码区别免费必看 | 老色鬼视频77777av | 99视频内射三四 | 成熟人妻换XXXX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 麻豆视频精品 | GOGOGO免费高清日本TV | 久久精品黄 | 亚洲私人无码综合久久网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 | 脱了美女内裤猛烈啪啪爽 | 欧美污视频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 |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永久免费的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 国产综合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污视频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你懂的网址 | 亚洲av熟妇高潮30p | 黄页在线观看视频 | 久久久网页 |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 | 美国黄色小视频 | 中文字幕日本在线观看 | 久久系列 | 成人你懂的 | 97国产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