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泉風景區導游詞
寶泉風景區導游詞篇2
寶泉旅游度假區位于兩省(河南、山西)三縣(輝縣、修武、陵川)交界處的輝縣市西四十公里處薄壁境內峪河出山口。北依太行,南眺黃河,峰奇壁峭,泉盈地靈。故名“寶泉”。薄壁鎮歷史悠久,因為在薄壁鎮有一處山崖,整個崖壁單薄的就像是一堵墻壁,因而這個地方就被人稱作薄壁鎮。
寶泉旅游度假區屬于典型的峽谷生態觀光景區,整個旅游度假區分為大西溝景區和小西溝景區兩大部分,總面積77.6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50米,森林覆蓋率達95%,是國家森林保護區,國家級重點生態公益林和太行獼猴保護區,年平均氣溫10度左右,氣候宜人,空氣清新。景區坐擁高峽平湖、雄奇峽谷、超高瀑群,猶如一幅鬼斧神工的峽谷畫卷,分布著雙龍瀑﹑見龍瀑﹑躍龍瀑﹑飛龍瀑﹑青苔瀑﹑川字瀑﹑疊瀑﹑三連瀑﹑龍浴湖瀑﹑珍珠簾瀑等十大瀑布,號稱豫北最大瀑布群。
景區內高山林立,峽谷萬丈,森林繁茂,水源充沛,澗潭、瀑布、涼亭密布,保留著讓人嘆為觀止的靈山秀水和原始美態。這里集雄、秀、奇、幽于一體,攬山、水、林、洞于一身,專家贊譽“貴在原始,美在天然”,人稱“中原小九寨”。
寶泉風景區是春江集團耗費巨資打造的旅游休閑度假區,整個景區重點突出壯麗的峽谷地貌、山水自然景觀,融入獨特的太行山水文化,未來將發展成為一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寶泉度假區處在太行山南部大轉彎地帶,太行山的地質地貌表現非常充分和突出,山水生態原始風貌保持較為完整,在當今講生態、講自然、講環保、講科學的社會氛圍下,度假區的生態文化是一大亮點,包括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這一點也是吸引大量游客到來的主要原因。寶泉度假區還有其他諸多文化,如白陘古道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工業文化、農耕文化等,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前景。
寶泉旅游度假區的西溝生態旅游區有個寶泉湖。它初建于1973年,寶泉湖最大流域面積538平方公里,湖面呈J字型,三面山岳鼎峙,中央峽谷逶迤,全長14華里,兩岸山勢陡峭,紅色崖壁形如斧削,形成一個巨大的U型大峽谷,山因水的纏繞更加巍峨俊秀,水因山的襯托更加柔美靈動。
寶泉湖建有寶泉蓄能電站。它是一項國家項目工程,總投資42.14億元,20xx年3月開工20xx年投入使用,該項目主要為解決河南電網日益突出的用電峰谷差問題,作為華中電網重要組成部分的河南電網,整個電站工程樞紐建筑包括上水庫、下水庫、輸水系統、地下澗群和開關站等幾部分組成,安裝4臺單機容量為300MW的可逆式水泵水輪機組,總裝機1200MW,年發電量20.10億度,目前承擔河南電力系統削峭填谷,事故備用,調頻等任務。
小西溝景區的第一個核心景點:游龍峽,有兩條游覽路線:一條是走水路,去游龍半島體驗各項水上娛樂設施,比如乘摩托艇體驗刺激,乘畫舫欣賞山水風景等;另外一條就是繼續前行到寶泉谷,天瀑谷,疊翠谷,飛虹谷去游覽。
第二個景點是絕壁天書圖。絕壁天書位于寶泉澗西側,又名益地圖,據文獻記載,瑤母千里迢迢來到中原,特向帝舜贈與“益地圖”,助其治理天下,廣開疆域。傳說瑤母從寶匣中拿出地圖,寶圖展開,金光四射,形成一絕壁天書。傳聞生活在這片太行山中的古人就是受到天書的啟發,便在巍巍太行中利用天然隘道,花費巨資巨勞開鑿出供東西出入之“八陘(從南往北分別是軹關陘、太行陘、白陘、滏口陘、井陘、飛狐陘、蒲陰陘、軍都陘)”之一的“白陘”,打開了寶泉與外界聯通的道路。
其他景點有迎客峰、臥佛嶺、峽灣碼頭、杏樹坪、劉伶醒酒臺、天書石、神龜戲水、祖孫石、桃花坪、蟬廟、七十二磨盤景觀墻、水上拓展區、親子游樂區、桃花奇扇圖、虛懷谷、桃花水徑、龍騰棧橋、情人洞、守望臺、奇石走廊、喜從天降石、接吻石、合歡林、千瀑谷又稱作“財運谷”、聚龍廣場、百磨水徑、明月水徑、翡翠海、金玉臺、 招寶石、玉石林、紅石苑、舜書石、猿人峰(天帝巖)、四方石、瑤池、玉溪水徑、躍龍瀑、青云梯、仙人洞、觀瀑亭、白鹿湖、飛龍瀑、獨占鰲頭、清水華蓋、飛虹橋、凌云臺、望云亭、凌風臺等等。
太行精神的由來。太行山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是開展游擊戰爭的天然戰場。抗日戰爭爆發后,一二九師進入太行山后,與太行區地方黨組織結合,發動廣大人民群眾,迅速開展了抗日游擊戰爭的新局面。太行山的游擊隊在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太行山的800萬勞苦大眾和廣大人民動員起來,每個城鎮和鄉村都出現了“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動人事跡。就這樣,一二九師同廣大人民群眾聯合在一起,在封閉落后和經濟基礎薄弱的太行山區堅持抗戰八年,并最終贏得了最后的勝利,而太行精神便在八年抗戰中孕育而成。
時至今日,太行精神已經演變成一種鍥而不舍,艱苦奮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現實精神。自古以來,紅色就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民族色彩,紅象征火,代表著一種蒸蒸日上,紅紅火火的美好生活。而大家站在由成百上千塊紅色太行山鋪墊而成的紅石苑上,寓意著腳踏實地,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