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起義紀念館導游詞
百色起義紀念館詳細記錄了關于右江革命根據地和百色起義的歷史,吸引了很多游客來參觀了解。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色起義紀念館導游詞,歡迎參考!
百色起義紀念館導游詞篇一
百色起義紀念館是自治區和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坐落在百色市迎龍山公園內,l999年12月11日建成并開館,占地6666平方米,建筑面積5500平方米,館藏文物4000件。“百色風雷”“革命英杰”等7個展廳再現了70多年前鄧小平在廣西右江少數民族地區領導的百色起義的壯烈歷史場面。
紀念館的展廳設計猶如“時光隧道”,展線迂回曲折,象征著百色起義革命前輩所走過的曲折而光輝的戰斗歷程。
6月,當時主政廣西的俞作柏、李明瑞有意與我黨合作。我黨抓住這一時機,于同年7月派鄧小平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化名鄧斌到廣西領導革命斗爭。同時,中央還派張云逸、陳豪人等一批同志到廣西工作。
9月,中共廣西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在鄧小平的領導和主持下,會議決定在廣西開展土地革命,武裝農民,推翻國民黨的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
鄧小平從當時廣西的實際出發,卓有成效地對俞、李開展統戰工作,成功地將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共1000多人的武裝掌握在我黨手中。
10月初,俞作柏、李明瑞反對蔣介石的行動失敗,廣西政局動蕩。鄧小平審時度勢,決定把工作重點從中心城市轉移到群眾基礎較好的廣西右江地區。同時向中央匯報了準備武裝起義、建立紅七軍和開辟右江革命根據地的計劃,并得到中央批準。
10月17日,鄧小平、張云逸率領已掌握在我黨手中的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和教導總隊1000多人從南寧出發,開赴百色,與韋拔群領導的農民武裝匯合。
鄧小平、張云逸率部到達百色后,立即著手起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粵東會館”是百色起義的指揮部,鄧小平和張云逸就住在這間小閣樓上。10月23日,鄧小平在百色召開中共廣西軍委會議,制定了武裝農民、發動群眾斗爭、加強士兵工作、撤換反動軍官、撲滅武裝的斗爭策略。
10月28日,張云逸以設宴為名,智擒廣西警備第三大隊大隊長熊鎬。接著,收繳了百色公署警察局、禁煙局及城鎮商團的槍支。
紀念館陳列的印刷機在起義前印刷了《十大政綱》等重要文件。它見證了起義前夜那緊張而忙碌的情景。
12月11日,百色起義勝利舉行,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光榮誕生。中央任命鄧小平任中共紅七軍前委書記、政委,張云逸任紅七軍軍長,陳豪人任政治部主任。
起義后的第二天,在恩隆縣平馬鎮召開了右江第一屆工農兵代表大會,宣布成立右江蘇維埃政府。
百色起義后,右江革命的浪潮洶涌澎湃。我黨在百色少數民族地區創建了一個擁有十幾個縣、5萬平方公里、l50萬人口、武裝力量達l萬多人的革命根據地。
1930年2月,紅七軍主力轉戰黔桂邊區,一直打到貴州的榕江縣城。5月,回師右江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鞏固紅色政權。
為了深入開展土地革命,鄧小平在東蘭縣實地調查研究并進行試點。5月,右江蘇維埃政府頒布了《土地法暫行條例》和《共耕條例》兩個重要文件。
右江蘇維埃政府非常重視文化教育工作,舉辦了多所勞動學校和夜校。同時,反對封建禮教,主張男女平等,戀愛自由。
紀念館陳列著鄧小平用過的馬鞭。1930年秋,鄧小平深入農村調查研究,離開時忘了拿馬鞭。農民黎愛廷發現后將馬鞭收好,希望能有機會親手交給鄧政委。后來敵人“圍剿”根據地,黎愛廷把馬鞭藏在自家泥墻的夾縫中,當敵人燒毀他家的房屋時,只有鄧小平用過的馬鞭被完好地保存下來。
1930年10月,紅七軍主力奉命北上,轉戰桂湘粵贛,歷時九個月,行程近萬里,大小戰斗100多次,終于到達江西于都縣橋頭圩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成為中央紅軍的一部分。
紅軍主力北上后,韋拔群和陳洪濤率領第21師在極其險惡的條件下,堅持右江革命斗爭。
1932年,韋拔群、陳洪濤犧牲后,黃舉平、黃松堅等右江革命志士轉戰右江兩岸和滇黔桂邊區,堅持紅旗不倒,直到1949年12月配合南下解放大軍解放整個右江地區。
紀念館還陳列著韋拔群在廣西農講所用過的時鐘、課鈴及其留下的筆跡。陳列的當年紅七軍戰士用過的隨身物品。
1931年4月29日,鄧小平以凝重的筆墨,寫下《紅七軍工作報告》,全面回顧和總結了紅七軍斗爭的經驗和教訓。
1990年11月20日,揮毫題詞:“百色起義的英雄業績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