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國寺導游詞
保國寺位于寧波北郊,寺院的大殿始建于東漢,重建于北宋時期,已有千年歷史,是江南地區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構建筑。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保國寺導游詞,歡迎參考!
保國寺導游詞篇1
保國寺歷史悠久,創于東漢,建于唐代,興于北宋,現存大殿即為北宋祥符六年(1020xx年)所重建,是江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筑,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為江南一絕的古建筑瑰寶。保國寺內殿宇古老素樸,園林綠樹繁花,是一個罕見的文化、生態完美交融的旅游園區。它坐落在寧波市江北區靈山山腰,自南向北分布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堂和藏經樓,兩側有鐘樓和鼓樓連接其他建筑,錯落有致,大殿前有水池,池水清澈,四季不涸。寺內大殿為北宋時期的建筑,在中國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靈山寺是保國寺的前身。保國寺位于的山叫靈山,相傳在東漢世祖時,驃騎將軍張意和他的兒子中書郎張齊芳隱居此山。此山又名驃騎山。《四明談助》記載“山之西,峰聯,聳如馬鞍,又名‘馬鞍山’乃府治后鎮山也”。“山以漢時驃騎將軍張意隱居于此,又名驃騎山。山脈東南至夾田橋,東北直至鄞之江北岸青墩,為府治后托。”靈山與鄮山共為鄞邑東外護。《吳越春秋》有記載:東漢時高級將領驃騎將軍張意(地位僅次于大將軍,為漢代高級武官,正二品)還曾被派“以水軍討伐東甌”(見《太平御覽》引《東觀漢紀》佚文)。他們死后,其宅舍便被建成了寺院,名為靈山寺。現存的驃騎山、驃騎將軍廟、驃基坪(保國寺東圍墻外900平方米,古木參天)、驃騎井泉,足以說明人們對父子倆隱居于此的一種歷史痕跡紀念。唐武宗李炎會昌五年(845),詔毀佛寺。靈山寺被毀。
會昌六年李炎死,李忱(宣宗)繼位,大中元年(847)四月又恢復佛寺。根據現在的考證,除了寺志,更應該獲取最原始資料。《宋元四明六志》中的《寶慶四明志》和《延祐四明志》,對保國寺的建置定于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其他資料又佐證了這一點。如與保國寺同時賜名的還有京城的“護國寺”。其中的歷史情景在于:唐僖宗李儇(862—888)在咸通十四年(873)由宦官擁立即位,時年十二,佛法的力量一時難以重振,卻遭遇災旱連年,黃巢、王仙芝等農民大起義屢屢爆發。廣明元年,唐僖宗正好18歲。黃巢起義軍逼近長安,令唐僖宗膽戰心驚之余,唐僖宗乞求突然獲得一種潛在的護國力量,于是有意賜名“保國寺”。 但雍正碑又有記載寺院恢復的時間“如從宋治平二年(1064),上溯二百十四年,應為唐李忱(宣宗)大中四年(850)。大家都知道,保國寺的開山鼻祖是可恭。可恭是國寧寺和尚,國寧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而可恭上長安興復靈山寺之征決不是在廣明元年當年完成的,當在廣明元年之前,是廣明元年九月才回到明州的。所以恢復建靈山寺應有一個歷史過程,雍正碑的記載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這樣說,可恭有意恢復靈山寺可從851年算起。至于可恭哪一年帶上刺史的奏請,偕檀越許標等人,尋往長安,我們不得而知。他們途經關東(注:漢、唐定都在今陜西,稱函谷關或潼關以東地區為關東),時值關東大旱。可恭“跪誦蓮典,未終,霖雨大澍,禾黍旆穗,民氣獲蘇。有司奏狀,遂得召見”。可恭以恢復靈山寺為請求,僖宗答應了,并要求可恭在長安弘福寺(唐僧玄奘取經歸來之所,高僧宿集)講五大部經,約有三個月之久,又講詰朝綸章,法譽大振。于是唐僖宗非常高興,敕“保國”之額并賜可恭紫衣袈裟一襲,允許其還山建寺。這里就產生了一個時間段。
可恭回到明州的時間正好是唐廣明元年秋九月。隨后便“庀材鳩工,重新殿宇,營構有槐林之柱,罘罳絕布網之塵,巧奪公輸,功侔造化。”而同年十一月黃巢起義軍還是占領了長安,逼唐僖宗逃亡入蜀。“保國”兩字最終沒有給唐僖宗帶來保佑。
寺內藏品
寺內共17個展室,全年對外開放,有二十世紀科學技術的重大發明與發現展、歷代觀音造像藝術展、國際友誼禮品展、明州婚俗廳、青銅器陳列館、欽賜龍藏、磚屏石刻、寧式家具、中學生書畫廊等。游客可撞鐘、擊鼓、龍洗游藝。
藏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放在明州婚俗廳里最顯眼的“寧波花轎”。舊時姑娘出嫁坐花轎,而寧波花轎規格最高,這頂金彩炫目、華麗高貴、八抬八扶的寧波花轎上飾精雕妝金吉慶故事人物300多個,轎全高2.9米,共11層,每層雕刻手法各異,精細,耗時萬工,故稱“萬工轎”,花轎抬起,眾多雕像個個晃動。“我是花轎抬來的”這句話自然成為往日媳婦們的豪語。
在國際友誼珍品館里,你還可以看到一些難得一見的珍品。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在頻繁的國際交往中,各國領導人、官方、民間組織和知名人士饋贈給我國領導人、政府和群眾團體大量的珍貴禮品,有岡比亞政府贈送的木雕子母鹿、日本政府送的七寶燒雙鶴盤……這些禮品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誼的象征,是歷史的見證,同時概括地反映了各國的民族特點、文化傳統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供我們擴大眼界、瞭望世界,從中獲得教益和借鑒。
在青銅器陳列館,陳列有鑄于同治十二年的青銅孔廟禮器和銅佛像。孔廟禮器有16只青銅編鐘、14塊編磬、2只特鐘以及象尊、牛尊、簋、爵杯等。編鐘看似大小一樣,其實厚薄不同,敲起來每只聲音不同,編磬亦然。佛、菩薩等大小不一,造型各異,分別代表了各時期的風格和特色。
保國寺內共有十七個展室,全天候對外開放。除了建筑本身,重要的文物展品有欽賜龍藏、佛像陳列、青銅禮器、磚雕石刻、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千工床、萬工轎等。占地七二.四七公頃的靈山六景(共分保國寺、靈龍泉、青幛亭、望海尖、梅林、涵秀潭六大景區)以自然山林為主,生態環境好,古樹名木多,綠化覆蓋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人們旅游、娛樂、休閑的理想場所,是寧波對外開放最早的旅游景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