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范文大全 > 導(dǎo)游詞 > 導(dǎo)游詞范文 >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精選5篇)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

發(fā)布時間:2022-07-17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精選5篇)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 篇1

  鎮(zhèn)江城的標(biāo)志——金山。金山位于鎮(zhèn)江市區(qū)西北,占地150畝,是國家5A級三山風(fēng)景區(qū)之一。金山不高也不大,卻能聞名天下,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地勢獨特:金山原是長江之中的一個島嶼,號稱“江心一朵芙蓉”,原來上金山是要坐船的,隨著長江主航道北移,金山南岸江沙不斷堆積,金山與江南岸連成一片,人們就可以騎著毛驢上金山了;二是歷史悠久:是始建于1600多年前的東晉古剎;三是建筑精巧:金山廟宇依山而建,山寺掩映,渾然一體,整座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偉的寺廟。

  從山下看去之間蒼松翠柏掩映在樓閣之中,不見山體,因此金山有“寺裹山”之稱。四是民間傳說:《白蛇傳》水漫金山的傳說不僅為金山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也使得金山家喻戶曉;五是到過金山的名人很多:自唐代起就又很多名人留下了許多詩話,《岳傳》《西游記》《水滸傳》等名著都寫過金山。康熙和乾隆等帝王也都在金山留下了一批有價值的文物和傳說。

  江天禪寺俗稱金山寺,是中國佛教禪宗著名的千年古剎。東晉時叫澤心寺,唐法海挖金重新寺廟以后改叫金山寺。宋真宗有次做夢游覽金山寺,下詔賜名“龍游寺”,宋徽宗崇尚道教,將龍游寺改為“神霄玉清萬壽宮”?滴趸实塾斡[金山,見金山雄偉秀麗,江天一色,乘興親筆寫下了“江天一覽”四字,并賜名江天禪寺。金山寺是佛教禪宗四大叢林之一,清朝時與浙江舟山普陀寺、山西五臺山文殊寺、揚州大明寺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寺。金山寺還是水陸法會發(fā)源地之一。水陸法會又稱水陸道場,是中國佛教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種,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與金山寺。水陸法會在宋朝開始流傳,上至皇帝王公,下至平民百姓都會舉辦規(guī)模不等的水陸法會,超度水陸亡靈,普濟(jì)眾生。水陸法會集中國文化、藝術(shù)、以及儒道佛三家思想于一體,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現(xiàn)在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金山寺的山門。山門四柱三門,氣勢雄偉,三門并立,分別為空門、無相門、無作門,象征三解脫。正中高懸的寺額上書“江天禪寺”四字,是康熙皇帝親筆所寫。山門為明代風(fēng)格,飛檐起翹,斗拱精巧,山門前的一對大石獅子是明代石雕的精品。中國宮殿和民宅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大門朝南開,而金山寺的山門確是朝西開的,這是為什么呢?實際上這與金山寺的地理位置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前面已經(jīng)介紹過,金山原在江中,江水自西向東奔騰而下。游人站在島上向西忘去,能觀賞到“大江東去,群山西來”的壯麗景象。為了突出著如詩如畫的已經(jīng),增加金山寺的美麗,所以金山大門改朝西開。雖然現(xiàn)在在山下已經(jīng)不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不過不要緊,待我們一會兒登上山頂?shù)拇葔鬯廊豢梢砸姶嗣谰啊?/p>

  山門之后是天王殿,是一座單檐歇山頂清代古建筑,清同治年間由兩江總督曾國藩、兩淮鹽商出資重建。天王殿的三門含有智慧、慈悲、方便之意。正中供奉著彌勒佛,彌勒佛背后是韋馱像,兩旁供奉四大天王。

  經(jīng)過天王殿就到了金山寺的主體建筑——大雄寶殿了。金山大雄寶殿歷經(jīng)磨難,七次被毀八次重建。今天的大雄寶殿雖是后世重建,但其規(guī)格體量是金山寺建寺以來最大的。重檐歇山仿古式建筑,雕梁畫棟,黃墻紅柱,金色琉璃瓦,大理石欄桿,氣勢恢宏。飛檐角下有八只鈴鐺叮當(dāng)作響,意為祝愿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民幸福。大雄寶殿最具特色的是在正脊中央有兩面巨大的不銹鋼圓鏡,如果站在大雄寶殿后面的妙高臺上可以看到金山全景。繞大雄寶殿一圈,就可以看到大雄寶殿的壁上鑲有六扇檀香木雕圓窗,上面刻畫的是與佛教相關(guān)的歷史人物及傳說,分別是:東晉時期慧遠(yuǎn)大師與陶淵明的虎溪三笑,南北朝寶志和尚與梁武帝的傾心商談,唐代懶殘禪師對李陵的點化,鳥巢禪師與白居易的交往,宋代佛印和尚與蘇東坡的諧趣,道月大師為岳飛圓夢。其中三幅與金山寺有關(guān)。進(jìn)入大雄寶殿,大殿正中的三方佛端坐在蓮花座上。

  中間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左側(cè)是藥師佛,右側(cè)是阿彌陀佛。大殿兩旁是十八羅漢,在十八羅漢上方還有56尊小羅漢,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這就是金山寺方丈慈舟法師的奇思妙想,從500羅漢中選了56尊,供奉在圈棚內(nèi)。大殿正中上方是八角形藻井,四周圈柵上增設(shè)了一圈玻璃窗,即增加了大殿的采光,更洋溢著光明、祥和、莊嚴(yán)的佛國氣氛。三尊主佛背后是南海觀音壁塑圖,也就是民間常說的五十三參圖,講述的是善財童子學(xué)佛修行的過程。

  除了大雄寶殿拾級而上,平臺上就是藏經(jīng)樓。藏經(jīng)樓在寺院中軸線上,依山而建。底層為法堂,是和尚講經(jīng)的地方,上層是存放佛經(jīng)的地方,現(xiàn)金山共藏古代佛教典籍5大部。藏經(jīng)樓南面是妙高臺,也叫曬經(jīng)臺,為佛印法師當(dāng)年開山建造,上建有樓閣,是金山中秋賞月的好地方,梁紅玉擊鼓戰(zhàn)金山的故事也是發(fā)生在此處。夕照閣是金山觀賞晚霞西照的最佳位置,內(nèi)有乾隆南巡金山時的碑刻7塊,表達(dá)了對金山勝景的評價和如何繼承清室大業(yè)的決心。由夕照閣登山而上便到了觀音閣, 因閣中供奉觀音菩薩而得名。原來在閣內(nèi)存有金山四寶,即周宣王賞給北伐統(tǒng)帥遂啟祺的周鼎、諸葛亮所制銅鼓、蘇東坡打賭輸給佛印和尚的玉帶和文征明所繪《金山圖》,為保護(hù)文物,現(xiàn)已不公開展出。

  在金山頂峰有一石柱涼亭,名為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覽亭”。亭中石碑即為當(dāng)年康熙皇帝游覽金山時留下的。“江天一覽亭”亭名早就有,只是康熙重書而已,江天一覽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美學(xué)思想,因此亭名沿用至今。亭子在同治年間復(fù)建,兩江總督曾國藩將康熙所寫的“江天一覽”四字刻在石碑上,放在亭內(nèi)。這里是欣賞金山勝景、俯瞰鎮(zhèn)江全程風(fēng)景的最佳地點之一。

  慈壽塔位于金山西北峰,是金山寺的象征,也是鎮(zhèn)江市的象征。慈壽塔歷史悠久,最早建于齊梁時期,后來被毀。唐朝時再建,并建成了雙塔,命名為“薦慈塔”、“薦壽塔”。宋朝時宰相曾布為薦其母再次重建,明初雙塔倒塌,并又一次重建,始稱慈壽塔。清太平天國時慈壽塔毀于戰(zhàn)火,光緒年間金山寺隱儒法師在兩江總督劉坤一的幫助下歷時五年終于將塔重新建成。慈壽塔玲瓏、秀麗、挺拔,矗立于金山的最高處,和整個金山以及金山寺完美結(jié)合,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慈壽塔塔高36米,磚木結(jié)構(gòu),七級八面,塔內(nèi)有旋式木梯,可登塔遠(yuǎn)眺。每層四面有門,門外走廊相連,遠(yuǎn)眺四周面面有景,風(fēng)光各異。向東可望長江之中雄秀的焦山和險固的北固山;向南可覽城市風(fēng)光和南山俊峰;向西可看浩浩蕩蕩的大江東去;向北可見瓜州古渡和古城揚州。王安石曾有詩描寫慈壽塔景:數(shù)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fēng)。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慈壽塔的外墻上刻有天地同庚四個大字,是光緒年間湖南一位八歲兒童李遠(yuǎn)安寫下的。這是金山寺的僧人們借“天地同庚”來預(yù)示著金山寺與天地同在,香火永遠(yuǎn)興旺,再者祝福今天的人們都能健康長壽。常有導(dǎo)游將此塔與慈禧過壽聯(lián)系起來,其實并無此事。

  芙蓉樓位于金山西側(cè)塔影湖畔,與金山互為對景,是欣賞金山全景最好的地方。始建于東晉時期,依山傍水別致典雅,登樓遠(yuǎn)望,鎮(zhèn)江錦繡風(fēng)貌盡收眼底。現(xiàn)在的芙蓉樓是92年重建,為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頂,灰瓦紅柱粉墻,秀麗壯美。二樓西面高懸著92年視察鎮(zhèn)江時寫的“芙蓉樓”三個金光大字,全樓陳設(shè)明式家具,典雅古樸。金山之所以能蜚聲古今、名揚中外,不僅因為它秀美的自然景觀更重要的是因為唐代詩人王昌齡在此吟成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即《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天下第一泉”中泠泉原與金山同在長江之中,清朝時隨金山一起登陸。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受到山石的阻擋,水勢曲折流轉(zhuǎn),形成三個水曲,分為南、中、北三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泠,因此稱“中泠泉”。中泠泉上岸之后曾一度迷失,后清末鎮(zhèn)江知府王仁堪到金山尋訪古跡時發(fā)現(xiàn),又在池周圍建起石欄,修筑亭榭,并在池壁上題寫“天下第一泉”五個大字。唐代名士劉伯芻把此泉評為“天下第一”,從此聞名于天下。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 篇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歡迎來到鎮(zhèn)江,我是大家此次行程的導(dǎo)游,大家叫我或者x導(dǎo)都可以,坐在我旁邊的是我們的司機x師傅,x師傅已經(jīng)有了多年的駕駛經(jīng)驗,因此,在旅途的安全上大家大可放心,今天就由我們兩個為您的旅途鋪平道路。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今天就由我來為您講述歷史文化名城市鎮(zhèn)江的故事。

  鎮(zhèn)江雄踞在我國兩大黃金水道的十字交匯之處,京滬鐵路貫穿東西,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是一座天造地設(shè),鬼斧神工的著名古城,可謂“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素有“城市山林”之稱。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擁有一個國家重點風(fēng)景名勝區(qū),“三山風(fēng)景區(qū)”。 兩個國家森林公園和四個國家4A級風(fēng)景區(qū)。而今天呢,我們首站為您安排的就是金山風(fēng)景區(qū),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金山。

  金山位于鎮(zhèn)江市的西北,山高44米,繞山一周約520米。它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島,隨著滄桑變遷,由于長江在流向變動中多次沖擊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長江,泥沙把金山與陸地聯(lián)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雛形,F(xiàn)在的金山風(fēng)景區(qū)由金山寺,天下第一泉,塔影湖,百花洲,鏡天園等組成。金山的建筑十分有特色,它的廟宇是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輝映,渾然一體,再加上慈壽塔高高地聳立在金山之上,給人拔地而起的感覺,山是一座廟,廟是一座山,所以金山以“寺裹山”而著稱。

  我們現(xiàn)在來到了金山寺山門,大家朝正方看:它是一個四柱三門結(jié)構(gòu),山門上懸掛著一塊“江天禪寺”的橫匾。它始建于東晉,以前叫“澤心寺”,唐朝以來人們一直習(xí)慣簡稱它為金山寺。金山寺是江南著名的寺廟,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shù)萬人,在佛教禪宗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是中國有名的古剎。清代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歷代高僧輩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歷史中,總共有81位方丈。正印證了“天下名山高僧多”這句話。現(xiàn)在,金山寺是全國重點寺廟,是歷史文化名城鎮(zhèn)江的標(biāo)志。

  大家可能知道,我國的寺廟布局,大多是在中軸線上前后排列著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等。而金山寺的建設(shè)則具有獨特的風(fēng)格,寺廟依山而造,殿宇廳堂,幢幢相銜,亭臺樓閣,層層相接,從山麓到山頂,一層層殿閣,一座座樓臺,將金山密密地包裹起來,山與寺渾然一體,構(gòu)成一組殿閣參差,丹渾碧映金碧輝煌的古寺廟建筑群,形成了一種“寺裹山”的奇特風(fēng)貌,這種奇特的建筑,集中體現(xiàn)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藝術(shù)精華和主要特征。為此北京萬壽山的“佛香閣”、承德的避暑山莊“天宇咸暢”(即金山亭)、揚州的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點?上в捎诨馂(zāi)和戰(zhàn)爭的破壞,使其歷代屢經(jīng)興廢。尤其是1948年的一次大火,將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等200多間主要建筑化為灰燼。

  我國寺廟的山門一般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門卻是朝西的。據(jù)“神話”傳說,金山寺的大門原來是朝南的,因為朝著南天門,得罪了玉皇大帝,使金山門口經(jīng)常轟轟作響,屢遭火焚,以后就將山門改朝西開。其實是國為金山原聳立于江心,大江自西向東奔流,游人在寺門了望,才能充分觀賞到“大江東去,群山西來”的半麗景色。這與歷史水文地理有關(guān),同時這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筑師別具匠心的精美設(shè)計藝術(shù)。

  金山寺還是水陸法會的發(fā)源地之一,水陸法會又稱水陸道場,是中國佛教法事中最為隆重的一種。水陸法會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于金山寺。法會的內(nèi)容主要是誦經(jīng)設(shè)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據(jù)佛教史籍記載,南朝時的梁武帝親自在金山寺修設(shè)水陸法會,用以超度水陸一切亡靈,普濟(jì)眾生。水陸法會在宋朝時開始廣泛流傳,影響極大,上至皇帝,太后,下至平民百姓,都舉辦規(guī)模不等的水陸法會。水陸法會會場的布置,念誦的經(jīng)典,人數(shù),牌抽的規(guī)定和進(jìn)行的程序都有一定的講究。殿堂上還要懸掛水陸畫像。水陸畫像集中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于一體,體現(xiàn)了佛,道,儒等各家的思想。源于金山寺的水陸法會儀式,經(jīng)文,水陸畫以及有關(guān)的石窟塑像,壁畫都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好了,各位游客,下面就請跟隨我進(jìn)入山門,到天王殿里面去看看。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 篇3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話故事可謂家喻戶曉,許多人正是從水漫金山開始認(rèn)識金山、了解鎮(zhèn)江的。金山位于鎮(zhèn)江市的西北,海拔44米,繞山一周約520米。它原是屹立在長江中的一個島嶼,號稱“江心一朵芙蓉”。唐朝詩人張祜(hù)的詩句“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就是當(dāng)時金山的寫照。后來滄桑變遷,長江改道,光緒年間金山逐漸與南岸相連,“騎驢上金山”風(fēng)行一時,成為清末民初朝山觀光者的一種奇妙享受。現(xiàn)在的金山,整個景區(qū)共有30余處景點和古跡,每一處都有一段動人的神話和傳說: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紅玉擊鼓抗金兵,岳飛金山寺詳夢等等,令人回味無窮。

  由于受到歷史環(huán)境和地理條件的影響,金山形成了獨特的五大特色,下面給大家一一介紹:

  一、獨特的地理位置:金山原是大海之中的一座孤島,最早人們?nèi)ソ鹕揭纱。隨著滄桑變遷,長江在流向變動中多次沖擊金山北岸的瓜洲,使瓜洲塌入長江,泥沙把金山與陸地聯(lián)成一片,形成了金山的雛形。

  二、濃郁的歷史文化:金山寺建于東晉,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原名澤心寺,亦稱龍游寺。到了唐朝,有個名叫法海的禪師在此開山得金,重建古剎,便更名為金山寺。

  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金山從唐代起就馳名中外,歷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許多詩話。不僅如此,帝王巡游也經(jīng)常會來到金山,使得金山擁有一批價值非凡的文化遺存。

  四、精巧的寺院建筑:金山建筑精巧,廟宇依山而建,山和寺相互輝映,渾然一體,再加上慈壽塔高高地聳立在金山之上,給人拔地而起的感覺。山是一座廟,廟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寺裹山”著稱于世。這種奇特的建筑,集中體現(xiàn)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建筑的藝術(shù)精華和主要特征。為此北京萬壽山的“佛香閣”、承德的避暑山莊金山亭、揚州瘦西湖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點。

  五、悠久的佛教文化:金山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設(shè)立了極其莊嚴(yán)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jīng)設(shè)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shù)萬人,在佛教禪宗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是中國有名的古剎。清代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歷代高僧輩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歷史中,總共有81位方丈。正印證了“天下名山高僧多”這句話,F(xiàn)在,金山寺是全國重點寺廟。

  山門

  中國在地球的北半球,太陽在我們的南面,為了增加采光和取暖,一般的民宅大門是朝南開的,寺廟的山門一般也都是朝南的,而金山寺卻不同,它的山門是朝西開的。這是為什么呢?相傳原來在金山寺剛建成的時候,金山寺的山門也是朝南開的,但是寺廟屢遭火災(zāi),山門口也經(jīng)常聽到驚天動地的轟鳴聲,當(dāng)時金山寺的方丈請了一位云游和尚前來卜算,這位和尚繞金山走了一圈后,對方丈說:“金山寺的山門朝南直接對著天上的南天門,這樣就得罪了玉皇大帝,所以金山寺才會常遭火災(zāi)。”方丈聽了這話后,連忙叫人將山門改為朝西。

  其實這只是傳說而已,真正的原因與當(dāng)時金山獨特的地理位置有關(guān)系,以前金山是長江中的小島,江水自西向東奔騰而下,游人站在島上向西望去,能領(lǐng)略雄渾壯麗的大江風(fēng)景,取“大江東去,群山西來”地美景。為了突出這樣的意境,所以金山寺的山門就朝西開了。

  寺廟的大門一般是三門并列,所以稱為三門殿,習(xí)慣上稱為三門或山門。三門并列是有寓意的,它象征著“三解脫門”。三門中間的是空門,為出家人所過,從此一切皆空;左邊無相門,為乞丐等人所過;右邊無愿門,稱凡門,我們這些凡人從此經(jīng)過,會消除一切煩惱。三解脫門被佛教稱為入涅盤之門,山門氣象森嚴(yán),兩只明代石獅雄踞兩旁。

  山門上懸掛著一塊“江天禪寺”的橫匾,這是清康熙皇帝來金山游玩時親筆題寫的,他見金山雄偉壯麗,江天一色,立即乘興親筆寫下“江天一覽”四個大字,并賜寺名“江天禪寺”。自唐以來,人們統(tǒng)稱金山寺,它最初建于東晉,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原名澤心寺。唐代法海和尚在山中挖出黃金,重修寺廟后改稱為金山寺。金山寺歷史上規(guī)模宏大,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余人,參禪的僧侶有萬人之多,在佛教禪宗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清代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歷代高僧輩出,在建寺后的1600多年的歷史中,總共有81位方丈。正印證了“天下名山高僧多”這句話。

  金山寺是中國佛教誦經(jīng)設(shè)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fā)源地,水陸法會又稱水陸道場,是中國佛教法事中最為隆重的一種。水陸法會起源于南北朝初期,最初形成于金山寺。法會的內(nèi)容主要是誦經(jīng)設(shè)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

  天王殿

  天王殿是一座單檐歇山頂?shù)那宕沤ㄖ,明正統(tǒng)年間建,清同治八年重建,正面墻上刻有趙樸初題寫的“東晉古剎”四個大字。中間供奉的是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背后是佛門的護(hù)法神韋馱,兩側(cè)是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右側(cè)第一個南方增長天王手持無鞘的寶劍,可想其鋒利無比,故名“風(fēng)”,第二個東方持國天王手捧無弦琵琶在調(diào)呢,又名“調(diào)”;左側(cè)的北方多聞天王手撐無骨的傘,隨時掌控著雨,所以稱“雨”;還有一個西方廣目天王全身纏龍,但此龍從頭到尾都無爪,一切順利,取名“順”。漢化后其手持的寶器寓意著“風(fēng)調(diào)雨順”,暗示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文革”中四大天王像被全部砸毀,后來修復(fù)。佛龕內(nèi)的大肚彌勒笑迎四方嘉賓,兩旁的楹聯(lián)是“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親相近,怎不滿腔歡喜;世間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雄寶殿

  走出天王殿,迎面這座重檐歇山頂大殿,就是“大雄寶殿”,它由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殿名。“大雄”是對釋迦牟尼的尊稱,它的意思是大智大勇,能鎮(zhèn)伏邪魔。大雄寶殿歷經(jīng)磨難,七毀八建,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大雄寶殿于1989年10月建成,總面積800平方米,是金山寺歷史上最高最大的大雄寶殿。黃墻紅柱,金色的琉璃屋面,白石柱礎(chǔ)欄桿,使整個大殿既有北方寺廟雄渾富麗的氣勢,又兼有南方園林精美雅致的風(fēng)格,顯得格外巍峨壯麗,金碧輝煌。

  大雄寶殿正面屋脊上有“佛日增輝”四個大字,后面寫著“國道遐昌”,飛檐角下有八只鈴佩叮當(dāng)作響,意為祝愿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民幸福。

  殿前有七級臺階,佛稱是走上七級佛陀達(dá)到最高境界。進(jìn)入大殿,正中三尊金身佛像并列而坐,佛像身高4.8米,端坐在蓮花座上,慈眉善目,儀態(tài)安詳。中間供奉的是釋迎牟尼佛,右手食指上指,大拇指下指,告知人們天地全在她的掌控之中,祭拜一下,保天保地。在其左側(cè)的是老年人祭拜的,右側(cè)的是中青年人祭拜的。他的左側(cè)是藥師佛,右側(cè)是阿彌陀佛。這三座佛民間稱為“橫三世佛”。釋迦牟尼是佛教始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在三尊大佛蓮花座錢還有24位天兵天將。大殿兩旁站立十八羅漢,形象高大,栩栩如生。其中左后方有一羅漢,滿面笑容,雙手拉開腹部,只見他腹中有個菩薩端坐其中。我們都知出家人是不喝酒不吃肉的,這位就是濟(jì)公的師傅,他既喝酒又吃肉,別的和尚都指責(zé)他,他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不信,你看。”這就是見證,其實,不管做人做菩薩,在于心誠,而不在于形式咋樣?左右閣樓上坐著56天尊,據(jù)說有56個羅漢,是從500多個羅漢中精挑細(xì)選出來的,正如從全國人民中挑選出部分人大代表在中央周圍傳達(dá)旨意。大殿正中上方是八角形藻井,四周天花上繪有兩條彩龍。我們再來看背面,“五十三參”海島圖,正中為觀音菩薩,觀音分滴水觀音、送子觀音、平安觀音。這里的是平安觀音。她站在鰲頭上,控制了鰲頭。聽說,鰲是東海里的一個大怪物,常常在東海里興風(fēng)作浪,搞得民不聊生,是平安觀音制服了鰲。成語“獨占鰲頭”興許就源于此處吧。左為善財童子,右為龍女,左前方文殊菩薩騎著青獅,右前方普賢菩薩跨著白象,正上方地藏王菩薩坐騎揭諦獸,正中頂上為如來佛,四大天王分布下方左右。海島上下四周,分布著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被善財童子參拜過的53位菩薩的彩塑。這些佛像是根據(jù)佛教《華嚴(yán)經(jīng)》的善財五十三參的傳說來塑造和布局的,這個海島圖表現(xiàn)了學(xué)佛修行的過程。透出了佛國的莊嚴(yán)氣氛。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金山寺中的德云比丘,以及金山寺海島也在其中。來到這里,我們仿佛進(jìn)入了一個美妙的佛國世界。

  為了使偌大墻面不顯得呆板,便以“窗”來裝飾。從實用性講,這種窗起不了透氣、透風(fēng)、透光等任何作用,所以在古建筑上稱“盲窗”。這種看上去實用的“窗”實是一種虛設(shè),在園林藝術(shù)上稱之為“化實為虛”,這種“化實為虛”實是金山大殿設(shè)計的高妙處,因而博得行家稱道。這六扇香樟木(香樟有氣味蟲不蛀)窗為鏤空窗雕(前兩塊,后四塊),畫面與佛教有關(guān)。

  (1)南北朝“寶志與蕭衍傾心長談”:梁武帝蕭衍非常信佛。當(dāng)時高僧寶志大和尚對佛學(xué)有相當(dāng)研究,蕭衍為了能長時與寶志在一起談經(jīng)論佛,就讓寶志住在宮內(nèi),有時甚至長夜徹談,因而疏遠(yuǎn)了皇后娘娘郗氏。娘娘起了恨意,但又不便說,因此郁悶,不久便去世了。死后墮為蟒蛇,每天為小蟲咬嚙,痛苦萬分。有一天,梁武帝做了一個噩夢,說皇后來到宮中向梁武帝求救。醒后武帝向?qū)氈竟垎柮摽嗟姆椒,公囑以禮佛懺悔,因此,武帝親制慈悲道場懺法,禮請僧眾舉行懺禮,并做了水陸道場,感動在忉利天的皇后,在空中言謝而去。

  (2)宋代“道月與岳飛圓夢”:正當(dāng)岳飛抗金取得節(jié)節(jié)勝利時,宋高宗聽信秦檜讒言,連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飛回京。岳飛途經(jīng)鎮(zhèn)江,到金山寺拜望好友道月方丈。待禪房坐定后兩人寒喧了一番,道月問道:“元帥這幾日可曾遇到意外事?”岳飛答:“我昨晚夢見兩只犬抱頭而言,不知此夢何意,更不知此番回京兇吉如何。”道月聽了,心中一驚,心想:“兩犬當(dāng)中加一個言字,不是一個‘獄’字嗎?”勸其不要回京。 岳飛沒有聽信,回到京城果遭毒手,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殺害在風(fēng)波亭。臨刑前岳飛仰天長嘆:“悔不聽道月之言!”為此,有人將此密告秦檜,秦檜大怒,立即派何立等人到金山寺捉拿道月。當(dāng)何立晝夜兼程趕到金山寺時,道月正在登臺說法,臺下人頭如云,道月說法完后便坐化了。何立看到嚇的臉色慘白,立即回京城。將所見向秦檜敘述,秦檜聽了目瞪口呆,何立又說:“鎮(zhèn)江金山寺西面朝北,有一排一字排開的七座小山峰,這是金山寺的風(fēng)水寶地,它能使金山寺歷代出高僧,現(xiàn)在的高僧就是道月,他能未卜先知。”秦檜聽了咬牙切齒的說:“我要把這七座山峰都削平,叫金山寺永世出不了高僧,以解我心頭之恨。”這七座小山峰就這樣被削平了。后人在原址上建了一座七峰閣,以補七峰之缺?上У氖沁@座有紀(jì)念意義的七峰閣,毀于清咸豐年間的兵火。到了光緒年間,金山寺的方丈隱儒大和尚集資重建七峰閣,不幸又毀于1948年大火。所幸后人在這里建了一座亭,取名“七峰亭”,紀(jì)念民族英雄岳飛與他的好友道月禪師。

  (3)宋代“東坡輸玉帶”:有一次蘇東坡去拜見佛印,佛印正在坐禪,禪堂是無虛座。佛印見蘇東坡說:“這里無坐。”東坡說:“借大師四大做禪床。”佛印說:“老僧有一問,若答得,即與四大為禪床,若答不得,請留下玉帶。”東坡隨即解下腰間的玉帶置在案上說:“請大師問。”佛印問:“老僧四大本空,五蘊非有,你向何處坐?”東坡一時給問住了,頓時無語對答,佛印隨即召小僧,并大聲說:“留此玉帶為金山寺鎮(zhèn)山之寶。”東坡只好點頭同意。佛印出于禮貌回贈一件衲裙。這畫面上的小僧人手上拿的就是蘇東坡的玉帶。

  (4)唐代“鳥窠(ke)禪師與白居易交往”:白居易被貶到杭州任刺史。有一次白居易去拜訪鳥窠禪師。鳥窠禪師在杭州秦望山,居于山勢險峻的一棵大松樹上。白居易看到了便問:“你在上面不感到危險嗎?”鳥窠說:“我坐在上面看起來危險,其實一點兒都不危險,而你在下面看起來不危險,其實非常危險。”白居易疑惑地問:“我有什么危險?”鳥窠說:“薪火相交,識性不停,得非險乎?”也就是說,你被貶到這里心情一定不愉快,如再有不測,那后果不是非常危險嗎?白居易聽了一楞。鳥窠接著說:“要想改變這種命運,必須修得佛法大義。”白居易問:“何為佛法大義?”鳥窠說:“諸惡莫作,從善行事。”白居易不以為然地說:“此話是老生常談,就連三歲毛孩都知這個道理。”鳥窠笑著說:“不錯!就連三歲毛孩都知這個道理,而八十老翁為什么行不得呢?”白居易一聽悟出了道理,便對著鳥窠禪師長拜而去。

  (5)唐代“懶殘禪師對李泌點化”:相傳,唐朝宰相李泌曾向懶殘禪師請教他的前程如何?因李泌為人兇殘,懶殘有心點化他,便在火盆中揀了一塊只有半邊熟了的芋頭給他吃,李泌大為不解。懶殘說:“你雖是宰相,大魚大肉能保證以后天天吃到嗎?這雖是半生半熟的東西,老百姓卻能天天吃。”李泌不解的問:“這是為什么?”懶殘說:“你雖是宰相掌握殺生大權(quán),但你的生死卻掌握在皇帝手里,這就是古人常說的‘伴君如伴虎’,想想不后怕嗎?所以那大魚大肉你能吃得安嗎?老百姓雖是淡茶粗飯卻能吃得安。”李泌說:“依你怎么辦?”。懶殘說:“1.少言,禍從口出,故君旁勿多言;2.修心,在位如想修得正身,還鄉(xiāng)后就得積德行善。”為此,李泌悟出了懶殘禪師話的意思。因聽從“君旁勿多言”所以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漠?dāng)了十年宰相;因“修心”對佛教產(chǎn)生了興趣,在佛的感召下改邪歸正,修得了正身,還鄉(xiāng)后又為鄉(xiāng)里做了很多善事。

  (6)東晉“慧遠(yuǎn)、陶淵明、陸修靜‘虎溪三笑’”: 據(jù)傳,慧遠(yuǎn)法師來廬山東林寺后,“影不出山,跡不出俗”,一心修行,連送客也未曾過虎溪橋,若是過了橋,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一天,慧遠(yuǎn)送陶淵明與陸修靜,三人攜手邊走邊談,越談越開心,不覺過了石橋,誰知沒走幾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們這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視仰天大笑,惜別分手。這就是廣為流傳的文苑佳話“虎溪三笑”的故事。三人中,慧遠(yuǎn)代表佛教,陶淵明代表儒教,陸修靜代表道教,“虎溪三笑”的故事生動地反映了當(dāng)時儒、佛、道三教合流,和諧相處的情形。

  從大雄寶殿的后門出來,爬上幾級臺階,到了更高處。在此處看到了大雄寶殿的背后中間,有個圓圓的鏡子,里面有山有水有寺廟……這是金山寺的開光寶鏡,是一個直徑為99公分的凹面鏡,純銅的,用這個鏡子把光聚焦起再照到開光佛像的眼光、口光、耳光、鼻光,這樣的佛像才有名氣,最后灑上圣水,這就是所謂的開光。所以每次都用這個鏡子來開光,稱它為佛光寶鏡。全國寺廟林立,但能開光的只有金山。大多的寺廟是大門是南北方向的,而金山寺是門坐東朝西,面向太陽升起的方向,開光便是由此而來吧。在寶鏡的下方有五個大字:“度一切苦厄” 金山寺是保一世的平安,全世界的唯一,其余的寺廟保一時平安。

  藏經(jīng)樓

  原藏經(jīng)樓1948年毀于大火,現(xiàn)在的藏經(jīng)樓是1944年建成的。藏經(jīng)樓依山而建,為歇山頂式仿古建筑,共有4層,高21米,面積1200平方米,底層為法堂,是和尚講經(jīng)說法的地方,上層是存放佛教經(jīng)典的地方。1994年,經(jīng)國務(wù)院宗教事務(wù)局批準(zhǔn), 辦起了金山佛學(xué)院,由慈舟法師出任院長,金山佛學(xué)院培養(yǎng)了不少佛學(xué)人才。

  夕照閣

  請大家隨我從大殿后側(cè)登山,進(jìn)入夕照閣。夕照閣內(nèi)存在清代乾隆南巡駐蹕金山留下來的七塊御碑,現(xiàn)今保存完好。石碑記載內(nèi)容大都是乾隆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對金山勝景的評價和如何繼承清室大業(yè)的決心。這些石碑引來了許多文人、專家、學(xué)者的拜訪贊嘆。乾隆在這里不僅留下了“御碑”,而且留下了一個頗有趣味的傳聞。相傳,雍正一生無子,到了五十多歲時,皇后才生下一女,為此悶悶不樂。忽聽到陳閣老夫人也是這天分娩,生下一男,便降旨陳家?guī)ё舆M(jìn)宮。過了好久,陳家接回的竟是一女嬰。陳夫人嚇得一命歸西,陳閣老一氣之下到金山寺當(dāng)了和尚。平日里裝瘋賣傻,無人知道他的身世,乾隆繼位后,有一天乳母向他說起身世,乾隆如聞驚雷,發(fā)誓要找到自己生父。乾隆在京城聽說生父在金山寺為僧,于是下江南到了金山寺,一次又一次查訪都毫無結(jié)果;氐搅司┏牵髞砣槟附o他出了一個點子。就在乾隆第六次到金山時,打聽到全寺共有僧人四百四十八名,就命人縫制四百四十八件袈裟,由他親自賜給每個僧人,可是最后一件袈裟無人接收。乾隆便問剛繼任的方丈。方丈說:“還有一個瘋和尚,蓬頭垢面,所以沒有讓他出來迎圣駕。”乾隆聽了半信半疑,就去查看,只見一個小禪房里一個老和尚坐在蒲團(tuán)上,方丈告訴乾隆:“這老和尚名‘八乂(叉)’,乾隆看到床前一雙鞋又是倒置放著,心想這個老和尚果然瘋癲,就沒有降罪。結(jié)束南巡回到宮中,乾隆將此事向乳母講起,乳母大驚說:“這‘八’疊起來不就是一個‘父’字嗎?鞋兒倒置不是在說‘孩兒到此’(江浙方言“鞋”讀“孩”)嗎?這不是在告訴你他就是你父親嗎?”這么一解乾隆恍然大悟,立即派快馬去接父親來京,只可惜,他已不辭而別。

  觀音閣

  觀賞了乾隆的御碑,由夕照閣上行至觀音閣(閣中供奉觀音),去參觀四寶室。室內(nèi)珍藏著金山的鎮(zhèn)山四寶:“周鼎、銅鼓、玉帶和金山圖”。先請各位來看“周鼎”:這是2700多年前,周宣王獎給北伐統(tǒng)帥遂啟棋的青銅器,因而全稱“周朝遂啟棋大鼎”。1884年湖北漢陽葉志光贈給金山寺收藏。接著看“東漢銅鼓”:這是清代鎮(zhèn)江知府魁元贈給金山寺的。相傳為諸葛亮所創(chuàng)制,正面可作戰(zhàn)鼓,反面能做炊具,民間稱之為“諸葛鼓”。然后再請欣賞“東坡玉帶”:相傳是宋朝蘇東坡與佛印和尚打賭輸給金山寺的,帶上綴系著長方形、圓形、心形等形狀不同的白色玉片。玉帶雖經(jīng)900余年,仍然光潔如鑒。最后請大家觀賞《金山圖》:它是由“明四家”之一文徵明所繪。畫中江水蒼茫,金山中流,左有文做明的題詩,后有歷代名人的題跋。

  妙高臺

  妙高臺又名曬經(jīng)臺,“妙高”是梵語,意為高不可攀的海國仙山,這里原始妙高峰,有一個小平臺,幾經(jīng)興廢。這里歷來是中秋賞月的佳處,傳說蘇東坡的著名詞作《水調(diào)歌頭》就是在此地有感而發(fā)的。

  此外,據(jù)傳“梁紅玉擊鼓戰(zhàn)金山”的故事也發(fā)生在這里。金山原來在江心,雖不高,但山勢險峻,是江防要地。公元1130年南宋名將韓世忠用四千水兵將幾萬入侵的金兵圍困在金山附近,梁夫人登上妙高臺親擂戰(zhàn)鼓,鼓氣助陣,大破金兀術(shù)部眾。

  我們往右看,見到了不同顏色的瓦:黃、綠、紅、灰、黑的,與之對應(yīng)的是金木水火土,黃的琉璃瓦是皇家建筑的標(biāo)志,是寺廟中最高級別的。

  楞伽(qie)臺

  “楞伽”是印度語,意為“不可住”,或說是大海中遠(yuǎn)不可達(dá)、高不可攀的一座大山。自下而上需經(jīng)三重樓閣,每上一層,疑無去路,洞門一開,豁然有級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錯落,往往令人迷其所在。大家要迂回曲折,才能到達(dá)樓頂,真有“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臺頂有兩間寬敞的休息廳,陳列著許多古代紅木家俱、名人書畫,廳外有走廊、平臺。平臺中央有座玲瓏的四面方亭,因亭內(nèi)曾放置過蘇東坡遺留下來的雪浪石而取名為“雪浪亭”。據(jù)說是蘇東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寫《楞伽佛經(jīng)》,故又稱書經(jīng)樓。

  留云亭

  留云亭是金山視覺最為開闊之處。傳說當(dāng)年康熙皇帝陪其母游覽金山來到這里,看到大江東去,水天一色的壯景,情不自禁地說:“這里可謂江天一覽。”官員們?yōu)榱擞懟实蹥g心,恭請圣上題詞。當(dāng)康熙寫到“江天一”時,提筆忘字,忽然寫不下去了。其中有一大臣見此情狀,立即跪奏:“臣今見駕。”康熙聽見“臣今見”,恍然大悟,隨筆寫出“覽”字。因為“覽”字繁體正是由“臣、今、見”三個單字組成,這位大臣巧妙地用拆字法提醒了康熙,十分機靈。雖然這是傳說,但這四個字的確不是一氣呵成。大家看,這“江天一”三字要比“覽”字大些。因康熙御筆“江天一覽”碑在亭內(nèi),故留云亭又稱為“江天一覽亭”。

  龍井

  從“江山一覽”下來之后,我們看到一口井,上面寫有“龍井”二字,原來是當(dāng)年法海擄掠許仙進(jìn)金山寺,逼他當(dāng)和尚,白娘子無奈之下用法術(shù),就是從此井發(fā)洪水,水漫金山。一口井,水從何來,能源源不斷,傳說是此井通往東海龍王那兒,才得有水漫金山之說。

  佛印山房

  從留云亭北走不遠(yuǎn),便到了佛印山房。這里是宋代著名法師佛印的住處。他學(xué)識高超,最終成為金山和焦山兩座寺廟的住持大方丈,蘇東坡與佛印是青年時期的好朋友,兩人經(jīng)常在這里吟詩作畫。

  七峰亭

  七峰亭,又名七峰閣。古代因有七座小山突起,名七峰嶺。后削山建閣,故以七峰閣而名。位于金山西側(cè)的金鰲嶺上。

  古仙人洞

  沿七峰亭北面彎曲石級路向下,有一洞深6.6米,依山洞建筑一座半亭,這是道教遺跡。傳說仙人呂洞賓曾在這里觀望江面,所以叫仙人洞。

  慈壽塔

  慈壽塔矗立于金山的西北峰,塔高30米,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齊梁,唐宋有雙塔。一名“薦慈塔”、另一名“薦壽塔”。明初,雙塔倒坍。雙塔倒坍后,在光緒年間重建現(xiàn)塔,適逢慈禧60壽辰,取名慈壽塔。塔為磚木結(jié)構(gòu),八面七級,內(nèi)有旋式木梯,外有欄桿相倚,面面有景,層層風(fēng)光各異。

  慈壽塔外花墻上,刻有“天地同庚”四個大字,這四個大字是清代光緒年間湖南一位八歲兒童李遠(yuǎn)安所寫。傳說,當(dāng)時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壽辰。為了賀壽,兩江總督劉坤一特地進(jìn)京朝見慈禧,獻(xiàn)媚道:“老佛爺六十大壽,卑官沒有什么厚禮,只是在江南鎮(zhèn)江金山造了一座寶塔,取名慈壽塔,祝您長壽萬歲。”慈禧心想,這寶塔標(biāo)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巔,實在非同一般壽禮,不由漸露喜色。便問劉坤一:“你祝我長壽,看我能 活多大?“劉坤一聽卻張口結(jié)舌,一時無言以對。心想無論說多說少,都會招來殺頭之罪。正在左右為難的時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從身后很敏捷地遞給他一張小紙條,他一看如獲至寶,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來是“天地同庚”四個大字,便喜笑顏開,大大獎賞了劉坤一。后來這四字便被刻于慈壽塔下。

  古法海洞

  法海洞又名裴公洞,位于金山塔西下側(cè)的懸崖上,相傳是法海和尚裴頭陀苦修之處。據(jù)說法海是唐朝宰相裴休之子,裴休篤信佛教,便送子出家,取名法海。

  他尊重父意,立志向往佛學(xué),他初來,山上寺宇荒廢,荊棘叢生,還有蟒蛇為害。后來,他把原來盤踞巖洞中的一條白蟒斗敗,驅(qū)蟒入海后便住在洞中。法海在此苦修,并開山種田、艱苦振寺,為創(chuàng)建金山寺歷經(jīng)了千辛萬苦。法海是開山祖師,為了創(chuàng)建金山寺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然而,在《白蛇傳》中的“水漫金山寺”的神話故事中,卻把法海說成是阻礙破壞一對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和美滿婚姻的罪魁禍?zhǔn)祝钤馐廊俗l責(zé)。其實,歷史上的法海是一位有德行的高僧。

  白龍洞

  在法海洞北,玉帶橋畔有一個白龍洞,洞內(nèi)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漢白玉雕像。傳說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藥店伙計許仙結(jié)成恩愛夫妻,和尚法海認(rèn)為,這是觸犯天規(guī),將許仙誆騙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調(diào)來蝦兵蟹將,水漫金山寺。后來,許仙由白龍洞趕到杭州與白娘子斷橋相會。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話故事。

  朝陽洞

  白龍洞的上方是朝陽洞,這個洞又名日照巖,洞頂?shù)膽規(guī)r上刻有“日照巖”三字。這里是金山觀日出最佳處。

  玉帶橋

  玉帶橋位于白龍洞前,長16米,白色大理石砌成。傳說這是蘇東坡與佛印打賭輸了玉帶,佛印如獲至寶,常給人看?吹娜硕嗔,又恐怕?lián)p壞、于是就請人仿照王帶的式樣建造了這座橋,供人欣賞。

  御碼頭

  當(dāng)初金山還孤立在大江之中時,人們由此登陸上岸。御碼頭共有十三級臺階,兩邊是漢白玉石欄。清朝康熙、乾隆南巡時,多次來金山,都由此碼頭上岸,所以稱“御碼頭”。在御碼頭旁,有蘇東坡的“釣魚臺”。

  金泉橋

  這是一座為了溝通金山寺與天下第一泉而新建的三孔拱形花崗巖石橋,橋長20米,寬10米,橋上蓋有長方敞亭,便于大家休息、攝影和觀賞水中荷花。

  云根島

  它原為江中一組天然錯綜的奇石,又名云根石、石排山、筆架山和三島。島上建有一座正方形攢尖頂小亭,名為“云根風(fēng)月亭”。島側(cè)有東晉文學(xué)家郭璞的衣冠冢。

  芙蓉樓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到了金山的著名景點芙蓉樓。芙蓉樓,又名千秋樓,坐落在靠近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濱,始建于東晉,為東晉刺史王恭所建,距今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后毀于戰(zhàn)亂。為再展芙蓉樓的雄姿,鎮(zhèn)江市于1992年9月重新建成了芙蓉樓,親自揮筆為該樓題匾。

  芙蓉樓是一座重檐歇山式仿古建筑,高約19米,臨湖而立,與慈壽塔隔湖相映。樓閣規(guī)模宏大,座落寬敞;身居樓中,八面有聲,四面有景,鎮(zhèn)江城的山容、水態(tài),旖旎風(fēng)光一覽無余;近可看清澈噴突的泉水和波光粼粼的湖面;遠(yuǎn)可望浩蕩奔流的長江和峰巒疊嶂的群山。

  一樓,有六扇銀杏木的大屏風(fēng),西側(cè)刻有《重建芙蓉樓記》,東面是一幅《芙蓉話雨》圖,屏風(fēng)兩側(cè)的墻上,貼有兩幅唐三彩陶板壁畫,左為《水芙蓉圖》,右為《木芙蓉圖》。二樓是接待國賓的場所,樓口門廳高懸的一只大紅宮燈照亮著墻上的一幅壁畫《平明送客圖》,這幅畫表現(xiàn)了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不朽名作的詩境。

  天下第一泉

  游金山的人都喜歡到“天下第一泉”喝茶,這里泉水澄澈,沁人心脾,值得稱奇的是把中冷泉的水注入杯中,可高出杯口二三分而不溢出,故有“盈杯不溢”之說。唐代著名學(xué)問家劉伯芻把此泉評為“天下第一”,從此中冷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中冷泉原在江心,自金山與陸地相連后,泉址也到了岸上,因水勢曲折將水流分為三冷(即南冷、中冷、北冷),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冷泉”。

  文宗閣

  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曾以收藏《四庫全書》而聲噪中華大地的文宗閣。文宗閣始建于1779年。最初建閣的起因是為了保存好乾隆皇帝賞賜金山行宮的一部《古今圖書集成》。藏書閣建成后,乾隆皇帝非常高興,親自賜名并親筆題字“文宗閣”,取的是“尊崇祖上傳書”之意,同時賜“江山永秀”匾額懸掛于閣內(nèi)。

  1781年12月,就在文宗閣建成的第三年,由乾隆皇帝親自組織,云集了當(dāng)時全天下數(shù)千名杰出人才,耗費十年時間編著的《四庫全書》第一部終于抄寫完畢并裝璜進(jìn)呈。所謂“四庫”是指按照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方法,對古今存世的所有圖書進(jìn)行收錄、篩選、編纂。而這經(jīng)、史、子、集四部則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一部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它共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匯集了從先秦到清朝前期的歷代主要典籍,包括哲學(xué)、史學(xué)、文學(xué)、藝術(shù)和科學(xué)技術(shù)等各個領(lǐng)域,每套總字?jǐn)?shù)達(dá)9億,相當(dāng)于同時期法國狄德羅主編《百科全書》44倍,并且所有文稿均是“雇覓書手繕寫”的手抄本,雖由數(shù)千人抄寫,但筆筆不茍,如出一人。為保存這部規(guī)模浩大,駭世驚俗的官修叢書,乾隆特意在北方修建了文津、文源、文淵、文溯四閣,稱北四閣。1782年再設(shè)“南三閣”,分別是鎮(zhèn)江金山寺的文宗閣、揚州大觀堂的文匯閣、杭州圣因寺行宮的文瀾閣。自此,鎮(zhèn)江金山寺的文宗閣以書顯閣,名播天下。

  遺憾的是,文宗閣并沒有逃脫中國眾多藏書樓命運多舛的魔咒。1853年,一把戰(zhàn)火將文宗閣與《四庫全書》全部燒為灰燼。150年里,重修文宗閣成為多少文人志士畢生的夢想。20xx年,在鎮(zhèn)江市政府全力支持下,重生的文宗閣終于在眾目期盼中拉開了神秘的面紗。

  復(fù)建的文宗閣基本遵循原閣的圖紙建造,總建筑面積1286㎡,坐北朝南,四合院形式,藏書樓是閣的主體,硬山頂重樓式,二層中有一夾層,所以樓外觀為兩層,而實際為三層。當(dāng)我們漫步閣中,亭閣相映,草木蔥郁,書香伴著花香,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手握書卷,憑欄小讀當(dāng)真是一件令所有讀書人向往的快事。

  《四庫全書》,一部中華傳統(tǒng)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一部承載了幾乎中國古代全部學(xué)科源頭和血脈的鴻篇巨著,一部中國乃至東方讀書人安身立命夢寐以求的無價典籍,在被珍藏于樓閣之中時,它已不再只是一部叢書,它是作為中華智慧的結(jié)晶,作為中華文明的象征,作為中華民族的根基珍藏在那里。而庋藏了《四庫全文》的文宗閣,也不再只是一座藏書樓,它已然是文人學(xué)子心中的一座圣殿,是鎮(zhèn)江乃至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坐標(biāo),是在廣闊土地上播散文明火種的一座豐碑。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 篇4

  金山風(fēng)景區(qū)是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于鎮(zhèn)江市區(qū)西北部,北回歸線以北。有44米高, 520米周長,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宋朝沈括的"樓臺兩岸水相連,江南江北鏡里天"的詩句,就是對當(dāng)年金山的寫照。金山佛寺建筑風(fēng)格獨特,依山而造,殿字廳堂,亭臺樓閣,椽木棟接,相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于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使整個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gòu)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fēng)貌。

  進(jìn)入山門是天王殿,這是一座單檐歇山的宮殿式建筑,當(dāng)中供著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兩側(cè)是四大天王,亦稱四大金剛。天王殿后是重檐歇山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大殿正中是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3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羅漢,左右閣樓上坐著56天尊。3尊大佛的背面塑有海島。海島的上下四周,分布著大小不一,形態(tài)各異的善財童子參拜53位菩薩的塑像。

  大殿兩側(cè)的廂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處。

  從大殿后側(cè)登山進(jìn)入夕照閣,閣內(nèi)保存著7塊乾隆御碑,由夕照閣上行至觀音閣,內(nèi)有四寶室,陳列著金山的鎮(zhèn)山四寶——周鼎、銅鼓、玉帶和金山圖。

  觀音閣南與妙高臺、楞伽臺,北與慈壽塔、法海洞椽接棟連,碧映丹輝。由楞伽臺循級北登,可至金山的頂峰留云亭,亭內(nèi)有康熙帝御筆“江天一覽”石碑,故此亭亦稱江天一覽亭。留云亭西北,有紀(jì)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鰲山下有一個古仙人洞,這是道教的遺跡。

  由觀音閣往北,可登慈壽塔,此塔初建于齊梁,距今已1400余年。金山過去曾有雙塔,已廢,現(xiàn)存此塔系清光緒二十六年()重建。塔身為木結(jié)構(gòu),七級,有梯可上下,每層均圍以走廊和護(hù)欄。

  從慈壽塔往北至法海洞,這是金山寺開山祖師裴頭陀——法海禪師的苦修之處,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帶橋旁有一白龍洞,根據(jù)神話傳說,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沿白龍洞向右上行不遠(yuǎn)至朝陽洞,此洞又名日照巖。洞頂?shù)膽規(guī)r上鐫有“日照巖”三字。每當(dāng)日出之際,這一帶石壁迎著朝陽金光四射,水天盡赤,蔚為奇觀,是金山觀日出的最佳去處。巖壁上所刻“朝陽洞”三個大字系明代滕謐所書。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 篇5

  金山自古名稱很多,古人把揚子江比作香水海,把這座山比作《華嚴(yán)經(jīng)》里的七金山,所以叫作金山。而宋代王存著的《九域志》中則有另一說法:唐代高僧法海云游來此,為子修復(fù)寺廟,每日在山間披荊斬棘,一日挖到黃金。地方官李奇上反皇帝,皇帝敕令將黃金交法海作修復(fù)寺廟之用,并名山為金山。此外,金山還曾叫過澤心山、浮玉山、獲茯山、龍游山、紫金山等。而金山的名則與金山寺有關(guān),金山寺巧妙地依山而建,富有獨特的建筑風(fēng)格,殿宇后堂幢幢相銜,亭臺樓閣層層相接,山體與寺廟渾然一體,構(gòu)成一組櫞摩棟接,丹輝碧映的古建筑群,景色壯觀,氣勢雄偉,形成“寺裹山”的獨特風(fēng)貌。宋休以來,京流傳著“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的評語

  金山又有“神話山”之稱,山上每一個古跡都有迷人的神話、傳說和故事。中國有名的古典神話故事《白蛇傳》中“水漫金山寺”,就源出于此,民間流傳甚廣,為這座名城增添了十分迷人的色彩。小說《說岳全傳》中的岳飛到過的金山古跡“七峰亭”,景色宜人。章回小說《水滸》中“張順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潤州城(即今鎮(zhèn)江城)”一回對金山瑰奇風(fēng)景,作了細(xì)膩生動的描寫。清代皇帝康熙、乾隆多次南巡,駐蹕金山,留下不少“御制”文物,有關(guān)乾隆在金山的民間故事傳說甚多,使金山更負(fù)盛名。歷代詩人、書法家、名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張祜、孫魴、蘇東坡、王安石、沈拓、范仲淹、趙孟等登臨觀景,留下了許許多多珍貴的遺跡和膾炙人口的題詠。唐代起,國際友人登山游覽者絡(luò)繹不絕。明代日本畫僧雪舟等楊居住金山兩年半時間,繪有《大唐揚子江心金山龍游禪寺之圖》等有關(guān)金山的畫卷,現(xiàn)保存在寺廟。

  金山這座青螺般的小山,卻包孕著許多風(fēng)流往事,具有無限的魅力,吸引了無數(shù)中外騷客和游人。有人說“到了鎮(zhèn)江不去金山,等于沒到過鎮(zhèn)江”,此話自有一番道理,當(dāng)你游覽金山之后,便會明白其中的奧妙。

  白龍洞在金山西北山腳下玉帶橋旁。相傳唐朝武則天的侄孫靈坦來到金山,在這洞里打坐參禪,白蟒就避走了,毒氣也沒有了。白龍就是指這條白蟒。

  現(xiàn)在洞內(nèi)塑有白娘娘、小青青兩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許。據(jù)民間傳說,此洞與《白蛇傳》“水漫金山寺”密切相關(guān)。白娘子、小青青呼東海之水,跟金山寺高僧法海相爭,救自已的丈夫許仙。許仙被關(guān)在寺內(nèi),聞外面戰(zhàn)鼓震響,看到女娘子帶身孕力戰(zhàn),心急如焚?词貜R門的小僧十分同情,放許仙從白龍洞跑到杭州與妻子在西湖斷橋相會。

  這個洞有一條石縫,一人可進(jìn)去達(dá)數(shù)丈深,再往前進(jìn)洞即變小,人不能進(jìn)去,恐怕只能白蛇可進(jìn)了,不然為何稱白龍洞呢?

金山寺的導(dǎo)游詞(精選5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金山導(dǎo)游詞(精選5篇)

    There are many places of interest in Jinshan. The exquisite and beautifulcishou pagoda stands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in the northwest of Jinshanmountain, 30 meters high....

  • 陽江金山公園導(dǎo)游詞(通用3篇)

    金山森林公園位于陽江市區(qū)東北郊區(qū),毗鄰市體育館,總面積為721.4公頃,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極為方便,金山路把公園分為南北兩個功能不同的園區(qū),公園西有體育路。...

  • 金山導(dǎo)游詞(精選6篇)

    Jinshan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city, 44 meters high, 520 metersaround, three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city center. In ancient times, Jinshanwas an island standing in the middle stream of the Yangtze River....

  • 陽江金山公園導(dǎo)游詞(精選8篇)

    金山森林公園位于陽江市區(qū)東北郊區(qū),毗鄰市體育館,總面積為721.4公頃,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極為方便,金山路把公園分為南北兩個功能不同的園區(qū),公園西有體育路。...

  • 金山導(dǎo)游詞(精選13篇)

    Dear tourists, when you come to Zhenjiang, the first choice must beJinshan. Because Jinshan is not only unique in terrain, but also known as alotus in the middle of the river....

  • 陽江金山公園導(dǎo)游詞

    金山森林公園位于陽江市區(qū)東北郊區(qū),毗鄰市體育館,總面積為721.4公頃,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極為方便,金山路把公園分為南北兩個功能不同的園區(qū),公園西有體育路。...

  • 鎮(zhèn)江金山導(dǎo)游詞參考(精選7篇)

    金山位于市區(qū)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與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為南北來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鎮(zhèn)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而聞名,被稱為“江心...

  • 關(guān)于鎮(zhèn)江金山的導(dǎo)游詞(通用4篇)

    金山名勝古跡甚多,俯拾皆是。玲瓏秀麗的慈壽塔立于金山西北山巔之上,高30米,和整個金山及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處,仿佛把這座山都拔高了。磚木結(jié)構(gòu)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層八面都有走廊和欄桿,八面通風(fēng),面面有景,層層風(fēng)光不一樣,宋代...

  • 鎮(zhèn)江金山導(dǎo)游詞(通用7篇)

    金山位于市區(qū)西北,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與瓜洲、西津渡成犄角之勢,為南北來往要道,久以“卒然天立鎮(zhèn)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而聞名,被稱為“江心...

  • 關(guān)于鎮(zhèn)江金山的導(dǎo)游詞(通用5篇)

    各位游客:來到鎮(zhèn)江,首選的景點必定是金山。因為金山不僅地勢獨特,“萬川東注,一島中立”,號稱“江心一朵芙蓉”,更重要的是山上建筑精巧,山和寺相互輝映,渾然一體,山是一座廟,廟是一座山,山因寺得名,寺為山增色,因而以“金山...

  • 導(dǎo)游詞范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日批 | 国产中日韩久久久噜噜久久 |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精品 |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7奇米 | 欧美DODK巨大黑人 | 午夜av影视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毛片av在线 | 亚洲同人在线播放 | 少妇高潮无遮挡毛片免费播放 |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 公交车掀开奶罩边躁狠狠躁视频 | 精品不卡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youjizz丰满熟妇 | 48久久国产精品性色aⅴ人妻 |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在线不卡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网站 | 91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永久免费视频 | 日韩爆操| 99久久国产露脸精品吞精 | 多人运动免费观看不用登录 | 一卡二卡久久 | brazzershd肉感大屁股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久软件 | 69免费网站| 第一页在线 | 日韩综合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华液 | 国产丰满麻豆VⅠDE0SEX | A三级三级成人网站在线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综合 |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国模私拍xvideos | 91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 | 特及毛片| av激情小说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