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初中導(dǎo)游詞(精選5篇)
三峽初中導(dǎo)游詞 篇1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dǎo)游--吳司。我將帶大家去游覽美麗的長江三峽,請跟我來吧!
朋友們,這里是巫峽。巫峽航道曲折幽深,云作衫,雨作裙,輕紗飄忽,把那秀美的山巒掩映在朦朧的幻影中,引動著人們浮想聯(lián)翩。峽中兩岸青山連綿,群峰如屏,江流曲折,幽深秀麗,宛如一條天然畫廊。峽兩岸為巫山十二峰,在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為俏麗,也最有名。
傳說,瑤池宮里住著西王母第二十三個女兒,名叫瑤姬,她聰慧美麗,心地善良,活潑開朗,耐不住宮中寂寞的生活。八月十五這一天,她邀請了十一姐妹,騰云駕霧,遨游四周。當(dāng)她們來到巫山時,被這里的美景迷住了,十二仙女早就厭倦了宮中寂寞的生活。久而久之,她們便化成十二座奇秀絕美的山峰,聳立在巫峽兩岸。這就是神女峰的傳說。游客朋友們,我們將游覽下一個景點-西陵峽。
朋友們,這里就是西陵峽,它得名于三峽明珠--宜昌市南津關(guān)口的西陵山。它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它全長一百余公里。峽谷內(nèi),灘多流急,以“險”出名,以“奇”著稱,“奇”、“險”化為西陵峽的壯美。整個峽區(qū)都是高山、峽谷、險灘、暗礁。峽中有峽,灘中有灘。大家玩得很開心吧!我們將游覽最后一個景點--瞿塘峽。
瞿塘峽全長8公里,西起奉節(jié)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zhèn),景色最為雄偉險峻。奔騰咆哮的長江,一進峽谷便遇上氣勢赫赫的夔門。游客朋友們注意喲,這夔門兩岸的山峰陡峭如壁,兩岸最高峰可達(dá)1000-1500米,摔下去就沒命了喲!這里峽深水急的江流,綿延不斷的山巒,構(gòu)成了一幅極為壯麗的畫卷。正如郭沫若《過瞿塘峽》一詩所說:“若言風(fēng)景異,三峽此為魁”。
這次游覽長江三峽到此結(jié)束了,游客朋友們,你們一定被這美麗的長江三峽迷住了吧!如果有機會,再讓我們一起細(xì)細(xì)游賞一番吧!拜拜!
三峽初中導(dǎo)游詞 篇2
話說長江源自青藏高原,千里迢迢流至東海,一路從容廣闊,直至三峽才盡顯其萬馬奔騰之如虹氣勢,游客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就是在巴東三峽的起點——白帝城。
說起白帝城,我想諸位并不陌生,首先是詩仙太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再者是劉備白帝城托孤: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一句句家喻戶曉的格言,為我們講述著白帝城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從東漢末年的金戈鐵馬到盛唐時期的琴棋書畫,白帝城記錄著歷史的傷痕與光澤,為我們展現(xiàn)了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民族。
游客朋友們,過了白帝城,我們現(xiàn)在就算正式進入三峽了,酈道元在三峽中講: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期間千二百里,雖乘奔東風(fēng),不以疾也。滾滾長江,從唐古拉山脈滔滔而來,一路無拘無束,至瞿塘峽,忽然兩岸連山,長江便從群山之山劈開一條峽谷,一時湍流直下,氣勢如虹,李白寫道: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正與酈道元的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想照應(yīng),充分表現(xiàn)了長江在三峽中水流迅速的特點。如今我們坐在游輪上,難以感受到那種沿訴阻絕的意境,但大家看水流拍在船上的浪花,絕非是小江小河中常有的。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正是三峽水電站,這是全世界最大的水電站,我想大家可能了解過,伊泰普水電站是全球最大的水電站,但就在前兩年,這一紀(jì)錄再次被炎黃子孫創(chuàng)造的奇跡超越了,1820億千瓦的電機與千億度的發(fā)電量都遙遙領(lǐng)先于全世界,這理應(yīng)是我們祖國的驕傲。
現(xiàn)在我們經(jīng)過的是大壩的五級排水系統(tǒng),這宏偉的機械,充分展現(xiàn)著水電站的博大氣勢,是我們?nèi)A夏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
朋友們,到了江陵,我們的三峽之旅就要告一段落了,在這次旅行中,我們既看到了自然的魅力,又欣賞到人類的智慧,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里,牢牢記住一句話——我住在中國,我的家鄉(xiāng)有三峽。
三峽初中導(dǎo)游詞 篇3
歡迎大家來到三峽旅游團,我們今天要去的是三峽中的巫峽,也就是古代漁人傳唱的“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現(xiàn)在是秋高氣爽的早晨,我們能看到兩岸的紅葉都蒙著一層薄薄的霜,林石間飄渺著隱隱霧氣,因而樹林更顯清幽,山澗則更為寂靜。雖然現(xiàn)在是深秋,但在多年前的此時,山谷中常回蕩著猿猴的鳴叫聲,接連不斷,凄涼哀婉,令人深感秋季的蕭瑟,因而有了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到了三峽,就不得不說這里的山,它有泰山的雄偉,黃山的奇峻,香山的秀麗。現(xiàn)在我們放眼望去。兩岸是連綿不斷的高山,靈巧地將太陽遮了起來,幽暗中山的輪廓若隱若現(xiàn)。據(jù)說只有在正午與午夜時分,才能看見太陽與月亮。在那極高的山峰之上,古樹參天怪石嶙峋。山澗之間拉下一條白緞,急流沖蕩而下,我們能感到臉上都蒙著一層水氣。在此青山綠水,叢林蒼翠之中,江上泛舟點點,別具一番詩情畫意。
三峽的水沒有西湖之靜,亦沒有長江的濁,卻變換多姿。夏天的時候,江河水漲,將一個個小山包與墨綠的江水連為一體。每當(dāng)此時,來往的船只都不能航行。但三峽水流之快是無人能比的。傳說古代帝王有急事宣召,便令人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夜晚就到了江陵。這其間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你乘千里快馬,駕飛騰的風(fēng),也趕不上三峽水流的速度。
若是在春天與冬天,這里又是另一番風(fēng)情,它不象桃花潭那般煙雨朦朧,確是白色急流不住地回旋,莽莽蒼蒼。碧綠的水潭映照著一草一木,悠悠地流淌。
在這樣的山水之中置身于三峽之中,我們每個人都回感到亦真亦幻,似處在一幅美倫美奐的名家山水畫中,思緒不斷起伏,不禁讓人吟起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這次三峽之旅就在古代文人對三峽的翩翩情思中結(jié)束。
三峽初中導(dǎo)游詞 篇4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代表海外旅行社歡迎大家來到夢里老家--車溪民俗旅游區(qū)觀光游覽。經(jīng)過長途跋涉,大家一路辛苦了。我叫_,是你們的導(dǎo)游,大家可以叫我小_這位是司機趙師傅,他開車多年,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乘坐他的車,大家盡可放心。如果有什么需求請盡管提出,我們會竭盡所能為您解決。愿我們的服務(wù)能夠讓大家渡過一段愉快美好的旅程。車溪毗鄰三峽,位于宜昌江南土城鄉(xiāng)境內(nèi),因其水車眾多而得名。溯溪而行,沿途有八大景區(qū):石仙谷、巴楚故土園、農(nóng)家博物館、臘梅峽、寶塔谷、天龍云窟、風(fēng)洞和忘憂谷。去過車溪的人,都把她當(dāng)作自己夢里的老家。這里山靈水秀,民風(fēng)古樸,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水乳交融。
車溪自然景觀奇特秀麗,在3公里長的微型峽谷里,至今還保存有第四紀(jì)冰川時期遺存下來,屬世界罕見的古生臘梅群落3000多畝,被譽為“三峽植物奇觀”。天龍云窟是車溪自然景觀精品,特別是蓮花洞內(nèi)天然形成的蓮花瓣,堪稱“三峽一絕”。車溪歷史文化積淀豐厚,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磨合區(qū),為了展示昔日土家風(fēng)情,恢復(fù)了巴楚故土園景區(qū),推出了三峽地區(qū)第一個農(nóng)家博物館,置存紙坊、磨坊、酒坊、陶坊、水車和農(nóng)事生產(chǎn)、生活器具。您可見識“竹子變成紙、泥巴變成陶、苞谷變成酒”的全過程,還可以一試身手,親生感受勞作之美。無盡的鄉(xiāng)土氣息如清泉般滋潤您的心田,叩開您的心扉,讓您跨越時空,回到那古老的年代。走進車溪,就走進了一個恍若仙境的世外桃源。
走進車溪,就走進了一段逝去的歲月。
走進車溪,就走進了夢幻幽幽的老家。 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今天主要參觀農(nóng)家博物館,看看車溪的風(fēng)土民情;再到天龍云窟欣賞車溪的自然美景。首先我們來到的是農(nóng)家博物館,這里以“家”的形式,以“農(nóng)”為題材,反映土家文化,是全省第一家以反映農(nóng)村日常生活起居、農(nóng)耕稼作情節(jié)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全省第一家由民間社會團體自行籌辦的博物館,因而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欣賞與歷史研究價值。
車溪文化是巴楚文化的聚合,她博大精深,源遠(yuǎn)流長。千禧之年,在此修建“農(nóng)家博物館”,意在濃縮這厚重如山、純樸如水的巴楚風(fēng)情,挖掘、整理、保護和發(fā)展車溪文化。
留住一段歲月,定格一段歷史,是我們的使命與責(zé)任。車溪先民幾千年的生息繁衍,留給后輩子孫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農(nóng)家博物館”以獨特新奇的命題,完整地、原汁原味地將車溪先民生產(chǎn)生活的歷史和燦爛的車溪文化收集整理展現(xiàn)在您的眼前,再現(xiàn)昔時畫面,給您最貼切、最真實的視感。
“農(nóng)家博物館”依照早期車溪人居所樣式而建,陳設(shè)車溪先民勞耕稼作和生活起居的用品。鄉(xiāng)土故情,永遠(yuǎn)是人類抒情的主題。再回夢里老家,體味濃厚山野鄉(xiāng)土氣息,是潮流也是期盼!
思完鄉(xiāng)土之情現(xiàn)在我們來到美輪美奐的是天龍云窟。
天龍云窟是車溪自然風(fēng)光的絕品,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中藥寶庫。在1000多個平方米的范圍內(nèi),分布有100多種植物,其中各類中藥材占了三分之一以上。
眼前的景觀叫小小水簾洞,“小小水簾洞”因洞口上方一排流水如珠簾懸掛而得名。洞外有巨大的天龍騰空而起,叱咤風(fēng)云。在小小水簾洞竟也是藏龍之地,一條地龍張牙舞爪,搖手?jǐn)[尾,片片鱗甲發(fā)出青光,似在呼應(yīng)洞外天龍。繞過地龍,可見并成一排的七股水滴如珍珠般散落在石幔之上,叮咚作響,人稱“七弦琴”。近旁的坡上遍布人形石樁,這就是羅漢林。這里的羅漢,有人數(shù)過之后,說有500個,也有人說有800個,高矮胖瘦,站坐行臥,神態(tài)各異,活生生一幅羅漢圖。
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便是期盼已久的蓮花洞了。蓮花洞洞口有股泉水非常奇特,它常年不斷,常年保持水量不變。經(jīng)過地質(zhì)部門化驗,它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元素,是一種高鍶低鈉的天然優(yōu)質(zhì)礦泉水,人稱“八功德水”。洞內(nèi)有許多個深黃色的形狀似蓮花瓣的東西,還有許多呈梯形分布的小水潭,這就是全國罕見的地質(zhì)奇觀――蓮花潭。它實際上是一種化學(xué)沉積物,蓮花瓣的形成在100萬年前就開始了。幽深的蓮花潭,一層層像大寨梯田一般,井然有序。“田里”盛滿綠水,深淺不一,淺則尺許,深達(dá)丈余,每層“梯田”,田坎由天然鐘乳石砌成,呈深黃色,田坎造型似蓮花瓣,小型花瓣約七八米,大型花瓣有二三十米,無論從下往上看還是從上往下看,極像千瓣蓮花。令人嘆為觀止。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我們的車溪之旅就到此結(jié)束了。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我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最后希望這次的游覽能給你們留下一個美好難忘的回憶,在此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感謝。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再見。
三峽初中導(dǎo)游詞 篇5
大寧河小三峽即為有名的巫山小三峽。大寧河發(fā)祥于陜西省平利縣的中南山,流經(jīng)重山峻嶺和大小峽谷,一路包容百川清流,穿過巫溪、巫山之間的云崖險峰,注入巫峽西口的 浩浩長江。大寧河千姿百態(tài),神秘莫測,從前長期隱匿無聲,近年因為我國 游覽事業(yè)的發(fā)展,它初露真容,即一舉成名。有人贊揚它“不是三峽,勝似 三峽”,“神矣絕矣,嘆為觀止矣”。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跟滴翠峽的統(tǒng)稱,它是大寧河景致的精髓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城,全長約60公里。
龍門峽 從巫山縣逆水而上,第一個峽谷就是龍門峽,峽長約3公里,峽口猶如瞿塘峽中的“夔門”,峽口兩岸峭壁巍峨入云,峰峰絕對,形若一扇扇鐵門,雄奇壯觀,故有“小夔門”之稱。進峽后,兩岸峰巒矗立,絕壁摩天,懸崖上翠竹垂蘿,搖曳多姿。河?xùn)|巖壁上,有一清泉汩汩流入河中,人稱“龍門泉”;河西絕壁上可見一方方的石孔,有序地延長300余公里直到黑水河,這些石孔即為古棧道的陳跡。diyifanwen.com
鐵棺峽 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了。這里山回水轉(zhuǎn),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里,這里兩岸危峰兀立,構(gòu)成一組組自然雕塑,個個妙不可言。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漫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jīng)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如同正欲出洞的猛虎;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樣子容貌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后腿還在山外。
于是人們就給它們分辨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此外在河?xùn)|岸離水面四五米高的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玄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據(jù)考這“鐵棺”乃是戰(zhàn)國時代巴人的懸棺,其并非鐵鑄,僅因其色類似而言。目前懸棺群保留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里的荊州壩,那里有24具黑棺。
滴翠峽 持續(xù)前往就是小三峽中最長、最迷人的滴翠峽。滴翠峽長約20公里,峽中鐘乳石遍布,石石滴 水,處處蒼翠,故名滴翠峽。峽中有座宏大的赤壁山陡破河岸,其通體赤黃生輝,小木船從其腳下經(jīng)由,猶如偉人足旁的螞蟻,這就是寧河十二景之一的“赤壁摩天”;赤紅色崖壁上掛滿蓮花般鐘乳石的就是“紅屏翠蓮”;那豎立江心的“關(guān)門巖”恰似巨扉鎖關(guān),使船無路可行,緊逼巖前卻見大門開啟一縫,然剛擠過門縫,回首一看大門又合了起來,真令人驚疑。
大寧河小三峽以峰秀、景幽、灘險、石美為其特點。久居大都市的旅游者定會覺得八怪七喇,宛如旅行在神話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