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精彩導游詞(精選3篇)
天壇精彩導游詞 篇1
親愛的游客們,你們好嗎?我是你們的導游,你們可以叫我劉導,我們今天所要參觀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明朝永樂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這作用于祭天的圣壇,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壇有外壇墻和內壇墻,北面是圓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圓地方。
現在我們正沿著天壇建筑的中軸線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墻,使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剛才所說的臺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而且現在這里也是一樣的,各位游客不妨體會一下這奇特的效果,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愿望。
也許您剛才就已經注意到了,天壇有非常多的柏樹,不錯,它就好像北京一個天然的氧吧。而在這許多古柏當中,有一株500余歲的檜柏,就是回音壁西墻外的這棵九龍柏。它的樹干紋理非常的奇特,布滿了溝壑,而且旋轉扭曲,好像9條蟠龍纏繞嬉戲,所以叫它九龍柏真是一點也不過分。請大家不要攀爬樹木,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一個神圣的地方,我們要保持寧靜的心態,
解放以后天壇不僅成了著名的旅游景點,而且還是北京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來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還不乏一些專門為了強身健體的老人們。
今天的游覽結束了,希望這次游覽能讓大家記住、在大家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回憶。
希望大家下次再來哦。
天壇精彩導游詞 篇2
大家好!我是邱林,我很榮幸擔任北京天壇的導游,有不懂的可以隨時來找我幫忙,現在我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庫,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為現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壇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這里也叫圜丘壇寢宮。殿內正面的圓形石臺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邊兩側的四個方形石臺上安放的則是八位祖先神主,還有東西配殿用來存放從祀神位。而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它是一座建筑藝術價值非常高的殿宇,總體呈圓形,下邊是高2。85米的圓形須彌座,為青白石筑成,有東南西三個方向的出陛,也就是臺階,而在南向出陛還有二龍戲珠的丹陛石。上邊是藍色筒瓦單檐攢尖鎏金寶頂。而在殿內還有八根檐柱和八根金柱,大殿上架沒有橫梁承托,全都是靠各類斗拱層層上疊來支撐,步步收縮,從而形成了精美的穹隆圓頂。這里邊還運用了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這組建筑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回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墻,圍墻建造的磨磚對縫,十分的平滑,是很好的聲音載體。
天壇精彩導游詞 篇3
大家好,我是這次旅游的導游,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導!
現在快到目的地--北京天壇,所以我先給大家將一些注意事項:“禮貌、衛生、秩序、眼看手勿動、禁止亂涂亂畫”這五點,記得哦!
乘客們,旅游景點已到,請大家有秩序的下車!現在我們來到了天壇的正門,這里是皇帝前來祭祀時進出的大門。現在,就讓我一一地為大家介紹吧!
天壇,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禱五谷豐收的地方。天壇不僅是中國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寶。
天壇東西長1700米,南北寬1600米,種面積為273萬平方米。天壇包括圜丘和祈谷二壇,圍墻分內外兩層,呈回字形。北圍墻為孤圓形,南圍墻與東西墻成直角相交,為方形。這種南方北圓,,通稱“天地墻”,象徽古代“天圓地方”之說。
以上就是天壇的故事,時間不早了,現在,大家自由參觀拍照吧!--轉眼間,我們的北京天壇一日游又結束了,大家有秩序的坐車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