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導游詞1000字(精選14篇)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1
大家好,我是這次你們游廬山的導游。我叫陳可心,大家可以叫我小可,也可以叫我陳導游。大家聽我念一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唐代大詩人蘇軾沒有揭開廬山的真面目,今天,我就帶大家揭開廬山的神秘面紗吧!
下面,我就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廬山。廬山位于九江市的南邊,面積320平方公里,總共有99座山峰,其中最高的山峰是漢陽峰,漢陽峰海拔 1474米。 這座山為什么叫作廬山呢?這里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呢:相傳在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結廬為舍,后來他們得道成仙,人去廬空,所以這座山叫作廬山。廬山自古以來有著“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名。廬山還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廬山因高,氣候寒冷,就是盛夏也只有16。7度,是著名的避暑勝地。而且廬山一般都是大霧天。
現在,我們就去看一看廬山的瀑布吧!廬山有22條瀑布,著名的又被大詩人李白描述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秀峰開先瀑布,它位于廬山的秀峰景區,而且廬山頂上有第一奇觀之稱的三疊泉瀑布,還有新開發的大口瀑布,九奇峰的彩虹瀑布……由于山中溝谷縱橫,雨水充沛,常常是“山中一夜雨,處處掛飛泉。”
看完了瀑布,接下來我們就去東林寺參觀一下吧!公園391年,佛教領袖慧遠建立了東林寺。東林寺是中國最早的寺廟園林。慧遠大師在廬山活動了36年,創建了凈土佛門,使廬山成為了中國南方的佛教中心。到了宋代,廬山上的寺廟多得達到了36座。經過了162019年的發展,廬山已經形成了一山兼具五教的罕見現象。
廬山1996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還是中國十六名山之一。請大家在游覽過程中注意保護風景區的環境。廬山永永遠遠地恭候各位的再次光臨,謝謝各位!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2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遠近聞名的廬山風景名勝區觀光。我是今天為你們服務的導游,我姓馬名穎瑤,大家可以叫我小瑤姐姐。不過要注意衛生哦!希望能給你們帶來美好的一天!
你們看!這就是世界聞名的廬山!美麗嗎?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介紹廬山!
廬山位于中國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頻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山,海拔1473。4米群峰間散布著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于世,素有國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
廬山不但素有國廬奇秀加天下的美譽,而且還是我國的明珠之一。
廬山水氣環繞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早晨,一層層郁濃的云霧覆蓋著廬山;一遍遍細幼的雨露灌溉著花草;一陣陣柔和的微風呼喚著各種小生命。青松在濃郁的云霧中,在細幼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風下,挺直而生。那郁郁蔥蔥的柏樹堅韌挺拔,就像我們的人格和意志。山間的水流又是那樣清澈就像我們的心靈。周圍的艷花給山間的水流織了個樸素的花環,綠樹倒映在水流之間,讓這座山披上了綠色的圍巾。就像進入了一個美麗的仙境。
既然我們來到了廬山,那旅客們,你們可知道廬山古有神仙之廬的傳說嗎?
據說,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跡,為朝廷所獲悉。于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說他成仙去了,自然是無稽之談。后來人們美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并說廬山這一名稱,所以廬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大祖趙匡胤脫匡字的忌諱,而改稱康山。
那彌漫的云霧為廬山增添了許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秘的色彩。這就是廬山。讓我們再次向廬山告別吧!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3
中國江西省北部名山,它是世界級名山,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偎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她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廬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名勝古跡遍布。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丹青墨跡和膾炙人口的篇章。蘇軾寫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廬山云霧;李白寫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秀峰馬尾瀑。廬山的名勝古跡還有:列中國四大書院之首的白鹿洞書院、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屯兵飲馬的小天池、憑欄可極目遠眺蜿蜒長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徑賞花的花徑、千年古樹三寶樹、觀鄱陽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種植物的植物園、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拋珠濺玉的三疊泉瀑布,被陸羽譽為天下第一泉的谷簾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隱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頂龍池水等等。
民間傳說,廬山乃“神仙之廬”,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周威烈王時,匡俗兄弟在廬山學道成仙;隨后,又傳說周武王時,道家方輔與老子李耳,騎著白色驢子入山煉丹,得道成仙;又傳說張天師的兩個高足弟子王長和趙升被派往廬山,管理道家這個六十九福地。
廬山神秘飄渺的云霧和人跡罕至的密林古洞,為這些神話傳說增加了魅力。不過,上述神仙方土,都沒有在廬山留下多少遺跡和詩文,講不出一個系統的故事,唯有“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在廬山和九江有較多的遺跡和一些詩文。
宋人白玉蟾在《授墨堂記》中說:呂洞賓在游歷廬山時遇上了“八仙”中的漢鐘離,授給呂洞賓丹訣,后來兩人一起成“仙”。《廬山志》也記載:唐咸通年間(860—874),呂洞賓在漫游江湖過廬山,遇五龍真君傳授他劍術。呂洞賓既得五龍君劍術和漢鐘離丹訣,便在廬山錦繡峰下的仙人洞內精心修煉。至今,仙人洞內的神龕里,仍奉有身佩寶劍,仙風道骨的呂洞賓塑像。
《九江府志》記載呂洞賓當過潯陽縣令。民間相傳:廬山有兩個妖精善使雙劍,劍峰指向潯陽城,城內瘟疫流行。呂洞賓征服了這兩個妖怪,將妖怪的寶劍收藏在一個寶匣中。妖孽既除,民可安生。呂洞賓親手寫了一個三尺多高的“壽”字,贈給九江人民,祝愿九江人民多福多壽呢。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4
大家好,我是廬山旅行社的導游,叫楊思靜。大家都知道廬山是世界自然文化景觀,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領略廬山的美麗風光和深厚的人文歷史吧。
人們都說廬山美,她的魅力是無與論比的。廬山的八大魅力就在: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鮮明的山地氣候;悠久燦爛的文化;“道釋同尊”的宗教;極為珍貴的科學價值;交相輝映的美景和引人入勝的世界圣地。
我們首先到達的是廬山植物園。這里有許多珍貴的物種,春天、夏天是一片蔥綠;秋天是黃的、火紅的;冬天是雪白的。秋天的楓葉最漂亮了。而冬天,樹上的冰亮晶晶的,也是非常的引人注目。我們接著走,去看看別的花草。大家看,這是仙人掌。別看它好像沒有刺,但手碰到它可能會出血呢。好了,現在大家在里面自由參觀,千萬不要亂來。快!大家快出來,集合了。我們去仙人洞看看。毛澤東主席的一句“天上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可謂是家喻戶曉了。仙人洞是一個石壁間的天然洞穴,高達7米,深14米,也叫“佛手巖”,像張開的佛手從天上往下罩著。石門上的一幅對聯:“仙蹤涉黃鶴,人事憶白蓮”,點明這里曾是道、佛兩家的圣地(白蓮是佛教的代稱)。
廬山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周武王的時候,有一位方輔先生,同老子李耳一道,騎著白驢子,入山煉丹,三人也都“得到成仙”,山上只留下一座空廬。人們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成仙”的先生名輔,所以又稱為輔山。但是老子與武王并不在同一時期,這只是神話故事。
好了,這次的廬山之行到此結束了,歡迎大家再次來廬山旅游。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5
導游證考試網權威發布中文導游詞:江西九江廬山導游詞,更多中文導游詞相關信息請訪問第一范文網導游證考試頻道。
各位團友,你們好!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廬山的北山登山公路上。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廬山的概況。1949年新中國成立,建國伊始,政府就開始謀劃修筑廬山登山公路。1952年7月組成廬山登山公路修建工程處,這年冬天,這條公路正式開工。第二年(1953年)8月1日,這條長36公里的登山公路便正式通車。后來,人們稱這條公路為北山公路。北山公路盤山而進,有近四百處彎道,所以毛澤東在《登廬山》一詩中,有“躍上蔥蘢四百旋”之句,其實呀,這條公路的彎道只有399個彎,所以有人說,毛主席也是吹了一小點點牛的。這條公路廬山居民常稱之為“毛澤東路線”
1970年10月,廬山南部登山公路開工,第二年7月1日通車,人們把這條路稱作南山公路。南山公路的修成,為上廬山的國內外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以后,又有人在廬山修筑數條纜車道與公路。
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東經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29度41分,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北瀕一瀉千里的長江,南襟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剛柔相濟,素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唐代詩人李白便這樣贊美廬山:“予行天下,所游山水甚富,俊偉詭特,鮮有能過之者,真天下之壯觀也。”
廬山是一座地壘式斷塊山,外險內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種地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廬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間散布岡嶺26座,壑谷20條,巖洞16個,怪石22處。水流在河谷發育裂點,形成許多急流與瀑布,瀑布22處,溪澗18條,湖潭14處。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廬山奇特瑰麗的山水景觀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和旅游觀賞價值。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__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地處中國亞熱帶東部季風區域,面江臨湖,山高谷深,具有鮮明的山地氣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霧日191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溫度16.9攝氏度,夏季極端溫度32攝氏度。良好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使廬山成為世界的避暑勝地。
廬山地區早在六千年前,便有人類活動。長久以來,人們在這里創造了內涵豐富、影響深遠的廬山文化。傳為大禹時所作的《禹貢》及稍后的《山海經 》,均有廬山古稱的記載。公元前126年,司馬遷“南登廬山”,并將“廬山”載入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史記》。東晉淘淵明、謝靈運、宗炳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陸續來到廬山,進行了杰出的文化藝術創作,使廬山成為中國田園詩的誕生地、中國山水詩的策源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康有為、陳三立、胡適、徐志摩 、郭沫若等1500余位詩人相繼登山,寫詩4000余首,其中名篇佳作燦若珠璣。
廬山“道釋同尊”。公元四世紀,高僧慧遠在廬山建東林寺,首創觀像念佛的凈土法門,開創中國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國化的大趨勢;禪師竺道生在廬山精舍,開創“頓悟說”。天師張道陵,一度在廬山修練;道教禪師之一的陸修靜,在廬山建簡寂觀,編撰藏道經1200卷,奠定了“道藏”基礎,并創立了道教靈寶派。從公元四世紀至十三世紀,廬山宗教興盛,寺廟、道觀一度多至500處。1942年,世界佛教聯合大會在廬山召開。本世紀初,二十余國的教會匯集廬山。至今,廬山仍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廟、道觀多座。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6
廬山氣候溫適,夏天涼爽,冬天也不太冷,這是廬山又一優越條件。節令特色:春遲、夏短、秋早、冬長。廬山氣溫
廬山給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它的瀑布數量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此為廬山一奇。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美麗的廬山,是世界級名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風景區總面積382平方公里,山體面積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漢陽峰海拔1474米,東偎鄱陽湖,南靠南昌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雄奇險秀,剛柔并濟,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壯麗景觀。“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構成一幅充滿魅力的立體天然山水畫。歷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愛此山,世人贊美此山。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數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蘊育了廬山無比豐厚的內涵,使她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
從司馬遷“南登廬山”,到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壇巨匠登臨廬山,留下4000余首詩詞歌賦的文化名山的確立;從慧遠始建東林寺,開創“凈土法門”,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從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弘揚“理學”,到教育豐碑的構建;從“借得名山避世嘩”的隱居之廬,到上世紀初世界25個國家風格的廬山別墅群的興建;從胡先骕創建中國第一個亞熱帶山地植物園,到李四光“第四紀冰川”學說的創立;從20世紀中葉,到廬山作為政治名山地位的確立。
廬山的歷史遺跡,代表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處處閃爍著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光華,充分展示了廬山極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和美學價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國人民厚愛及世界的肯定,獲一系列殊榮:乃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區、全國風景名勝區先進單位、中國首批5A級旅游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全國衛生山、全國安全山、中華十大名山、世界遺產--我國第一處世界文化景觀,我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xx余種,鳥類170余種,獸類37種。山麓鄱陽湖候鳥保護區,是“鶴的王國”,有世界最大的白鶴群,被譽為中國的“第二座萬里長城”。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7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來到廬山游玩!我是你們的導游――唐導。現在我們已經到了廬山風景區的入口處。請大家在下車前檢查自己的隨身物品有無遺失,我們待會兒要排隊點名。
現在我們站在這座木橋上。大家請往下看,是不是萬丈深淵?深谷下云霧繚繞,神妙莫測。現在我們再眺望遠處連綿不斷地山巒,是否想起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呢?廬山位于中國江西省北部,面積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500平方公里,是一處不可多得的世界遺產。它的北部有波濤滾滾的長江,南有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大江、大湖、大山渾然一體,險峻與秀麗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邊走邊看,我們來到一個有趣的景點。看,那邊山崖上有一只縮頭的大烏龜,四腳只露出一點點,仿佛還可以看到腳上的小爪兒。怎么樣?是不是栩栩如生?穿過這個巖洞,看,那邊還有個巖洞,黑洞洞的。這個叫蝙蝠洞。相傳有個縣令抓捕一名殺人犯,一直沒有抓到,殺人犯逃進山中。當那個殺人犯鉆進這個洞時,驚出許多蝙蝠,追逃官兵根據蝙蝠盤旋的位置抓住了殺人犯,將他繩之以法。此洞因此得名。好,故事講到這里,口干舌燥。請大家品嘗一下這甘甜的井水吧!這是一口古井,據說是清朝乾隆年間打的,至今綿綿不斷。
最后,我們來到有名的三疊泉。三疊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一百五十五米。三疊泉每疊各有特色,一疊直垂,水從二十多米的背上一傾而二;二疊彎曲,直入潭中;站在第三疊抬頭仰望,三疊泉拋珠濺玉,宛如白鷺千片,上下爭飛,又如百副冰綃,抖騰長空,萬斛明珠,九天飛灑。游客們,你們一定會想起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吧!
好,我帶大家已經參觀完畢,大家先欣賞,照相留念。待會兒另一位劉導過來帶大家繼續參觀廬山其他外圍景點和景德鎮,祝大家玩得開心,再見!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8
各位朋友們:
廬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也是世界上較罕見的“世界文化景觀”和國家地質公園。她位于東經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間,她的山體是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至西南綿延約29公里,西北至東南寬達16公里,其山體面積有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達500平方公里。現分為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廬山(南麓)山南景區,廬山(西麓)山西景區,三個景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1996年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曾評價到:“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未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3.5億至2.8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廬山先后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1474米的大漢陽峰。廬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峰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間散布著山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形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22處著名瀑布,18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境。在長江、鄱陽湖環繞中的廬山,由于隨時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大量強冷曖濕氣流,使廬山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每逢盛夏的時節,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溫高達攝氏38至40度之時,山中的氣溫通常在攝氏20至28度之間徘徊,真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溫記錄是1966年8月18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溫記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可能是廬山自古就受到人類關愛原故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云。廬山的云和霧,姿態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秘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云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仿佛“山”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云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云、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圣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從此廬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風物,不僅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亦使廬山增添了許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傳,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帶著他的六位弟兄。來到了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蓋起了一間毛草屋,在這里參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經過修煉,終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這個消息傳出后,天下慕仙的人們紛紛來到這座山找匡俗兄弟們的仙蹤,就連時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來找。可是,很遺憾!他們都沒有找到匡俗兄弟們,只找到了匡俗兄弟們修煉時住過的毛草屋。從此后,人們就稱這座山“匡廬”,意為匡俗七兄弟結廬成仙的地方。
在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廬山稱為“敷淺原”。在《山海經》中,廬山名叫“天了都”、“天子障”。“廬山”的名子,最早是出自我國漢朝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這部書中。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第七》中這樣描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從此,廬山就成了這座山的大名了。
自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后,歷代來廬山修仙、求道、隱居的人就絡繹不絕。特別是自東漢明帝以來,佛教、道教、儒學、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文化體系相繼匯集廬山,依托廬山盡相發展,使廬山成了各宗教、各類文化理想的樂土。廬山亦相繼成了中國南北文化及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心。各類文化、各種思想,在這里各抱廬山地勢、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先后使廬山成為古代中國山水詩田園詩的策源地、誕生地,中國山水畫的發祥地之一....。使佛教就象廬山的巨大山峰,道家好似廬山的飛泉流瀑,儒學有如廬山的奇巖....。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9
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博物,有很多的名勝古跡。
每當我看到介紹廬山風光的影片時,就讓我回想起去年的暑假,我,爸爸,媽媽和哥哥一家人自己開車到廬山游玩時的情景。廬山是一座世界地質公園,它那里風景優美,有太多太多的美景,讓我沉醉其間,但是三疊泉留給我的印象是最深的。
來到廬山的第二天早上,我們吃完早餐就去游覽廬山著名的景點之一——三疊泉。三疊泉自古就被譽為“廬山之魂”,遠眺猶如飄雪拖練般從空中飛瀉而下,多么雄奇,多么壯觀。我們沿著陡峭山階一路往下走,一共走了一千多級階梯才來到泉水的底部。站在三疊泉的底部,一面聽著泉水嘩啦啦的聲音,一面盡情享受那清涼清澈的泉水飛濺到我們身上,真的無比舒暢啊!盡管大家都有些累,一個個臉色通紅,汗水和泉水打濕了衣服,但是大家都感到這里真值得一游啊!
我們又沿著崎嶇不平的石階慢慢爬上山頂,站在山巔,觀廬山瀑布,我不由吟誦起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作:《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見許多游人在瀑布下的小河里玩得不亦樂乎,我也忍不住想去涼快一下。我爬過一塊塊與我一樣高的石頭,摸到了那清澈冰涼的泉水邊,于是我摞起褲管脫下鞋在水中悠然行走。的確,那清涼的泉水與瀑布是廬山獨一無二的美景。
短暫而難忘的廬山游很快結束了。在回程路上,遠望秀麗蔥蘢的廬山,我又想起了蘇軾的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廬山的幾天,我感受到了祖國美麗的自然風光。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10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到的就是廬山牯嶺鎮的中心公園,這里是牯嶺街的標志,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牯嶺---這座山城。
牯嶺,廬山的中心。三面環山,一面臨谷,海拔1164米,方圓466公里,是一座桃仙境般的山城。牯嶺原名牯牛嶺,因嶺形如一頭牯牛而得名。19世紀末,英國傳教士李德立入山,租用了牯牛嶺的長沖,在這里興建住宅別墅,逐步開發,并按其氣候清涼的特點,據英文ling的音譯,把牯牛嶺簡稱為牯嶺。
這座鐘靈毓秀的山城,以牯牛嶺為界分為東西兩谷,地勢平坦,峰巒蔥蘢,溪流潺潺。青松、丹楓遮天蔽日。近千幢風格各異的各國別墅依山就勢而筑,高低錯落,瀟灑雅致,點綴在萬綠叢中,與周圍環境十分和諧,為國內少有的高山建筑景觀。
解放后東西谷均辟為療、休養,旅游接待區。療養院、休養所、賓館、飯店星羅棋布,接待山游客。山同城最繁華的地方是牯嶺街。這條自東向西略成弧形的半面街道,蜿蜒牯牛嶺西麓,依山而建。商店、旅社、餐廳、書店、酒樓、車站、咖啡廳、舞廳、商場等服務設施均掩映在綠蔭叢中,形成天街云市般的山鎮。這里不僅是廬山政治、經濟、文化、旅游接待和療、休養的服務中心,而且是通往各景區、景點的交通樞紐。位牯嶺街中心的街心公園,辟建1954年,后197年重修。公園南背牯牛嶺,北臨剪刀峽,傍嶺臨谷壘壩筑土而成,面積為5000平方米。20__年又擴建5000平方米。公園呈三角形。園內曲徑小道,蘑菇亭昂然。茂林嬌花,芳草萋萋。園中央筑有一個半月形大花壇,壇上安放著一頭臥即待起的石牛。石牛由數塊巨石鑲嵌而成,約高2米,長4米。造型生動,融合雕鑿、圓雕、浮雕等技法,具有抽象的神韻,使一頭強勁有力的牯牛借石質而生。基座上鐫有現代書法家啟功題寫的“牯嶺”二字。這頭石牛表達了鮮明的主題,是牯嶺的象征。
如今盛夏時節,避暑消夏的游人云集這里,清晨看日出,午間戲碧水,傍晚觀夕陽。待明月高懸時,漫步在林間小道上,欣賞那松濤、清泉匯成的美妙交響樂。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11
陽光明媚的一個夏季,太陽像大火球一般炙烤著大地。狗熱得吐出長長的舌頭,知了熱得連叫“知了,知了”,人若是不進空調房,也要一大瓶冰鎮可口可樂。經推薦,爸爸單位的叔叔阿姨組團,和我們一家一起去江西廬山這座避暑山莊避暑。
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我們終于來到了九江火車站。我們一個個背著旅行包,高高興興地下了火車。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九江市的白玉蘭酒店吃早餐。吃完早餐后,我們要乘車上廬山了。一條彎彎曲曲的水泥路由山腳下伸向遠處,高高的山上像一條銀白色的玉龍向上騰飛似的。大約半小時后,我們來到了牯嶺鎮。到達賓館時,我們放下行李在賓館,然后坐著旅游觀光車,去美廬別墅參觀。參觀出來后,我們決定先回到賓館,稍作休息,再去黃龍潭那邊。我們沿著小路向前走,不一會兒,便聽見嘩啦嘩啦的流水聲,原來是從黃龍潭發出的流水聲。走近一看,潭水從二十多米處傾瀉而下,形成一道小瀑布。瀑布的水花像一位位體形嬌健的跳水運動員一樣從高處跳下,真是壯觀。附近還有一個烏龍潭。據導游說:“黃龍潭與烏龍潭的水有區別,黃龍潭是好運潭,而烏龍潭是倒霉潭。”呀,真有趣。
前面不遠就是三寶樹了。走到三寶樹下一看,這三棵寶樹真的是太大了。我們出于好奇,試著要幾個人手拉手才能夠把一棵樹圍過。喲!要七個人才能將一棵樹圍過。這真不愧是廬山的鎮山之寶,像三位壯士在保衛著廬山。
廬山的霧可出名了。這不,第二天早上,我們在五老峰看到了廬山 的霧。轉眼間,云霧從五老峰后飄來,猶如仙女的飄帶,又像孫悟空的筋斗云……我享受著這美景,好像身臨“仙境”的感覺。
廬山真的美極了。要想大飽眼福的話,建議你親臨其境感受一下吧!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12
廬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也是世界上較罕見的“世界文化景觀”和國家地質公園,廬山導游詞。她位于東經115度52分至116度零8分,北緯29度26分到29度41分之間,她的山體是東北、西南走向。東北至西南綿延約29公里,西北至東南寬達16公里,其山體面積有302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地帶面積達500平方公里。現分為廬山(山上)牯嶺景區、廬山(南麓)山南景區,廬山(西麓)山西景區,三個景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1996年將廬山以“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曾評價到:“廬山的歷史遺跡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相聯的文化景觀。”
廬山是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山,廬山早在十八億年以前的“前震旦紀”時,就開始在江南古陸上隆起。在距今六億至四億年間的古生代寒武紀和志留紀的整個時期,廬山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志留紀未期,廬山逐漸得以抬升。在距今3.5億至2.8億年間的古生代石炭紀時期,廬山又隨著江南古陸的下沉,再度變成了海洋中的孤島和暗礁。至2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中期,廬山又得以緩慢抬升......。
在距今六千多萬年的中生代白堊紀時期,廬山先后受“燕山造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造山運動”的多次強烈影響,突兀而出,呈現出地壘式斷塊隆起,生成了一山飛峙的壯觀秀姿。
廬山是一座典型的地壘式斷塊山。廬山的山體最高點,是海拔1474米的大漢陽峰。廬山在海拔700米左右的高度是一個分界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地域,群峰各自分頂而立;在海拔700米以下基本上是懸崖峭壁的地貌,尤其以東南及西北地區較為典型。山中具有峰巒、谷地、坡地、河流、湖泊、懸崖、絕谷等多種地貌。自古廬山有名子的山峰就有170多座,山中群峰間散布著山嶺26座,峽谷20條,巖洞16個之多。廬山的山中河流流水多在海拔700米左右的河谷地質斷裂點處,形成急流和瀑布。廬山之中有22處著名瀑布,18條溪澗。
襟江面湖,山高谷深的獨有地貌,造就了非凡的氣候環境。在長江、鄱陽湖環繞中的廬山,由于隨時得到長江、鄱陽湖送來的大量強冷曖濕氣流,使廬山成了多霧多雨的地方。這里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它年平均降水達1900多毫米,年平均有霧的日子也達191天,山中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導游詞《廬山導游詞》。每逢盛夏的時節,在廬山山下各地氣溫高達攝氏38至40度之時,山中的氣溫通常在攝氏20至28度之間徘徊,真是一個“清涼世界”。在近百年間,廬山最高氣溫記錄是1966年8月18日出現的攝氏32度,而冬季最低氣溫記錄是1970年1月5日出現的零下攝氏16.8度....舒適的氣候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可能是廬山自古就受到人類關愛原故吧!。
匡廬奇秀甲天下,然而廬山之奇卻莫若云。廬山的云和霧,姿態萬千、變幻莫測,是廬山神奇神秘之源...,人們方才低頭談笑間還是云開天現,此刻回頭之時卻又云綣霧迷,仿佛“山”活了....,廬山就是這樣一座充滿動感秀美的山。
廬山云奇,廬山的霧迷,廬山的雨也富有詩情畫意。在朦朧的霧中,廬山的雨亦朦朧...,正是如此多變多幻的云、霧、雨之間相互襯映變化,讓廬山演化出許多圣賢追尋多時的真趣靈境。
從此廬山中的奇峰、怪石、瀑泉、壑谷,等自然風物,不僅孕育滋養了廬山豐富深厚的歷史文化,亦使廬山增添了許多神奇、神秘和神圣。
相傳,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時候,有一位姓匡名俗的人,帶著他的六位弟兄。來到了這座山中,用山上的毛草蓋起了一間毛草屋,在這里參悟修仙。匡俗七兄弟,經過修煉,終于得道全部成仙而去了。這個消息傳出后,天下慕仙的人們紛紛來到這座山找匡俗兄弟們的仙蹤,就連時下的周文王、周威烈王也先后派了人來找。可是,很遺憾!他們都沒有找到匡俗兄弟們,只找到了匡俗兄弟們修煉時住過的毛草屋。從此后,人們就稱這座山“匡廬”,意為匡俗七兄弟結廬成仙的地方。
在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廬山稱為“敷淺原”。在《山海經》中,廬山名叫“天了都”、“天子障”。“廬山”的名子,最早是出自我國漢朝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這部書中。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第七》中這樣描述:余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從此,廬山就成了這座山的大名了。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13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廬山。我的名字叫姜云沙,是九江景觀旅行社的導游。我的電話號碼是:__________x。在旅游的過程遇到什么問題都可以給電話我。
今天我帶領大家游覽的地方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廬山風景名勝區。
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還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誕生地。
在上山之前,我想問一下大家,在你們心目中,廬山是怎樣一座山呢?風景名山?文化名山?避暑名山?剛剛大家所說的呢,都對,但又都不對,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廬山是一座集風景名山,避暑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教育名山,政治名山,建筑名山于一體的山,這么多的名山都集合在一座山上,這在全國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
自古以來有許多詩人、名人寫了許多名詩來贊美廬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有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些燴炙人口的名詩,相信大家都能背得來。
大家知道廬山的名字是怎么來得嗎?我來說個故事吧。
傳說,在古代的周朝,有個名叫匡俗的人,在廬山刻苦學道求仙。周天子聽說了他的事跡后,多次請他出山幫忙治理國家,而匡俗卻都藏到深山里躲起來不去。后來,這個人不知怎么就無影無蹤了,人們都傳說他去做神仙了。后人便稱匡俗所住的地方為“神仙之廬”,所以叫“廬山”。
廬山主要風景名勝有五老峰、三疊泉、含鄱口、蘆林湖、大天池、花徑、如琴湖、錦繡谷、仙人洞、小天池、東林寺、白鹿洞書院、廬山植物園、廬山博物院等。
今天我們主要游覽的是東林寺,白鹿洞書院,那么下面就由我來帶領大家一一領略吧!讓我們在游玩中深刻體會廬山的美吧!!
廬山導游詞1000字 篇14
你好,每個人。我是帶您去廬山的導游閆夢珍。大家都叫我燕刀或小燕。請多關照。
今天,我們的行程包括廬山三疊紀泉和白龍洞書院。請跟隨我的腳步游覽美麗的廬山。廬山位于九江之南,位于長江中下游的平原和鄱陽湖上。它從東到南綿延25公里,寬約15公里。它不像泰山和黃山那樣高大雄偉。它以美麗的風景而聞名。
嗯,我們來到了著名的白龍書院。它被稱為“廬山漢學”,聞名于世。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在此講學。看,這所房子就是朱熹演講的地方。朱熹的教學理念是“查事、知事、修身、舉家、治國、平天下”。他的教學風格嚴謹。當時,白龍書院培育了大量的民族棟梁。為此,白龍書院開發了大量的民族支柱材料。來這里學習的學生在世界各地都很有名,他們繼續前進。為什么叫白龍洞書院?唐代大詩人李波曾在這里隱居,養了一只白鹿。白鹿非常聰明,能幫助人們工作。然而,由于人類的大量殺戮,白鹿正處于滅絕的邊緣。
在白龍書院游泳后,我們將前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三疊紀春季下一站。走在林間小路上,欣賞周圍的森林霧,如神之筆。但真正的精髓尚未到來。跟隨你的隊伍出發去尋找三疊紀的春天。當三疊紀的春天來臨時,每個人抬頭看到三疊紀的春天有三個瀑布。上面一條是垂直的,下面一條被分成兩條小溪。瀑布如銀水瀉下,水滴如玉石碎塊飛濺。聲音像一匹奔騰的駿馬,雄獅怒吼著,氣勢磅礴。李白的《望麓山瀑》描述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銀河落九天”的意思。最好是在早春、初夏或雨季。那時,瀑布像一條憤怒的玉龍,沖破藍天,飛入天空,更加壯觀。
在今天的游覽結束時,廬山的美景遠不止于此。歡迎您下次再來廬山旅游,欣賞廬山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