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通用28篇)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
每當我看見粽子,就會想起那個難忘的端午節。
每每想起在去年那個晚上,我激動地睡不著覺。我對姥姥說:“姥姥我想吃粽子了。”可姥姥說:“現在是晚上12:00啊,我現在沒有食材做不了啊!”我說:“姥姥我想了個好辦法咱們拿粘土做吧,”姥姥說:“好呀!”于是我們倆拿出來五彩繽紛的粘土,說完我們就開始了,姥姥先把白色的粘土揉成一個小三角形,再把綠色的粘土揉成葉子型,把它裹在上面,我和姥姥為了小粽子可愛,然后又在他的身上安了兩只小眼睛和一只小嘴巴,那櫻桃般可愛的小嘴巴,好像正沖著我和姥姥微笑呢。有的像鈴鐺、有的像小湯圓、有的還像小餃子、有的像小兔子、每一個都是那么的精致可愛。我們倆個做的特別特別的開心,夜晚的窗外一直回蕩著我們歡聲笑語。”那天晚上我們玩到星星都睡著了,才想起了困意。
第二天,天剛蒙蒙頭,天邊露出魚肚白了,我從床上跳起來,拿著昨晚和姥姥一起做的粽子給大家看,大家都說好看、漂亮,只聽姥姥大聲說粽子好啦,馬上吃粽子啦!我開心的像兔子一樣歡快地跑到姥姥的跟前,姥姥打開鍋蓋,我一看見粽子,哇塞!太香了,就在這時滿屋飄香著粽子香甜的味道,誰聞見誰流口水。
粽子因為開花而開心,樹因為長出了小葉子而開心,而我因為有個愛我的姥姥,愛我的家人而開心。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
當端午節那天,家家都會包粽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小時候,我就經常和姑奶一起包粽子。我們先把糯米泡好,再買來長長的粽葉,把泡好的米和棗放在粽葉上。姑奶用手巧妙地一裹,一個好看的粽子就誕生了。然后,姑奶把粽子放在鍋里煮,我就在旁邊焦急地等待著。一會兒,粽子出鍋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粽子從鍋里拿出來,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露出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棗,香糯可口,非常好吃。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原來這是我們的傳統民俗。我還了解到,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賽龍舟、飲雄黃酒、戴香包、懸艾草、掛鐘馗等習俗。還有一首關于端午節民俗的小詩:“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詳細描寫了端午節的民俗風情。端午節在很早以前是人們祭祀神龍的日子。后來,人們還巧妙地把遠古的風俗與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結合起來。傳說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縱身投入汩羅江。當時楚國人紛紛趕著劃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就是賽龍舟的起源。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尸體被魚吃掉,就用蘆葉包住米飯扔下江里,這就成了吃粽子的開端。
端午節乃中國重要傳統節日,綿綿數千里,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征,一種印記,一種情結,深深烙在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是永遠抹不掉的定海神針。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3
一年中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清明節、春節、七夕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端午節。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通過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包等活動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自己包粽子來吃。去年端午節的時候,我看到媽媽在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覺得很新奇,于是便向媽媽要求,教我怎么包粽子。
我和媽媽先一起把包粽子用的箬葉用清水洗干凈,再準備好做餡料需要用到的紅棗、花生和糯米。準備工作完成后,我們就開始包粽子了。我拿起一片箬葉,在媽媽的指導下,把箬葉圍起來,做成一個小口袋一樣的形狀。緊接著,我用勺子從旁邊的盆中舀出一勺泡好的糯米,放在箬葉里,又在糯米上放上幾顆紅棗和花生。而后,我又加入一勺糯米,用手壓緊,并學著媽媽的樣子努力地包出粽子的四個棱角。包粽子真的是個技術活,在包的過程中,我不是漏出了糯米,就是做不出棱角,好不容易做好了,但我做的粽子卻像個“大肚子將軍”,整個身子都是圓乎乎的,沒有棱角。在媽媽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地掌握了包粽子的訣竅,包出的粽子一個比一個成功。
包好后就開始上鍋蒸了,等待的時間總是漫長的,當我聞到從鍋中飄來的陣陣香氣,總想揭開鍋蓋看看熟了沒有。終于可以開始品嘗了,我拿起一個粽子,剝去粽葉,粘上甜甜的白糖,一口咬下去,覺得好吃極了。
去年的端午節,我跟媽媽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了自己的勞動果實,感覺快樂極了。今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端午節還能和去年一樣,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品嘗自己的勞動果實,過一個開心快樂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4
提起端午節,大家都不陌生,對端午節的習俗與來歷也應該略知一二吧!但,一個地方一個風俗,有很多端午習俗大家都不知道,今天就由我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吧!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與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于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中國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等文學作品傳世。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揩記》與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的時候,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糯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萬水千山粽是情,糖餡肉餡啥都行。糯米沾著紅棗香,粽葉包著朋友情。”不管怎么說,聽完我的'介紹后,是不是又知道了很多端午節的知識呢?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便想起了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給自己的孩子用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系在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就口味而言,粽子陷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粽子以甜為主,南方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凸顯地方特色部分。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時,大陽重,人中天,古稱這一天為“天中節”,具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大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等。
畫額,端午節以雄黃涂抹小兒額頭的習俗,云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已》:“每至端午,白初一日起,取雄黃和酒灑之,用涂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涂抹他出,用意一致。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6
中國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中國人為什么要過端午節呢?這里有著不少的傳說,最著名的的就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與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與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始于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過端午節,中國各地有很多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懸鐘馗像:鐘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中國中部的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鐘馗與一個離奇傳聞有關,相傳中國唐代(618年-907年)的皇帝病中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而啖之,自稱鐘馗,醒后令畫家吳道子描成畫像,相貌兇殘丑陋,以為打鬼、驅邪、除祟之用。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7
我國是一個文化底蘊豐富的國家,其中也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吧!
為什么端午節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呢?那是因為我國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這天定為“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有很多民間習俗:大家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吃粽子。可口的粽子香飄滿屋。
另外,家里的小孩身上都要掛“五糖葫蘆”。我問媽媽:“為什么小孩都掛著‘五糖葫蘆’呢?”媽媽說:“為了祈求孩子們身體健康、平平安安。雖然這些只是習俗,但卻是我們家鄉的一種文化。”還有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草。我又問媽媽原因,媽媽回答說:“因為插上艾草蚊蟲就會遠離我們,讓家人都健健康康。”
此外,還有在小孩的脖子、胳膊、腿上接五色線,既美麗又富有節日氣氛,這一天也會舉行賽龍舟比賽,可熱鬧了。
端午節雖然只是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們增長了知識。愿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8
小時候,每當家里人將屋外曬的干粽葉收進來時,我就知道端午節快到了。我會數著日子等家里人用這粽葉包出香噴噴的粽子。
端午之前,母親會上街買最新鮮的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如:糯米、紅蜜棗等。有時候,家里還會包一些肉餡的粽子,但次數極少,好像打我記事以來就只吃過兩次。
端午到了,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和奶奶忙得不亦樂乎,她們可都是包粽子的行家,所以,包粽子的事兒由她們全權負責。
如果,她們包的是紅豆餡的粽子,她們會先將糯米、紅豆清洗干凈,然后將糯米和紅豆混合在一起,用粽葉包裹成一個個棱角分明的“三角形”。如果是肉餡的粽子,她們就會先將五花肉切碎然后與糯米混合。在媽媽和奶奶的巧手下,那些散落的粽葉和糯米不一會兒的功夫就成了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粽子。
粽子包完了,母親會在不同餡的粽子上做上不同的記號,然后放入大鍋中煮,由于家里人比較多,所以媽媽和奶奶每次都會做很多粽子。有時,家里那口鍋需要三鍋才夠。因為每次煮粽子都會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和姐姐會用僅剩的一些材料依葫蘆畫瓢的多做一些小粽子,但每次做的都不如母親和奶奶做的那樣美觀。
粽子煮好了,我們幾個小孩子一窩蜂的擁上去搶肉餡的粽子。很快,一鍋粽子被我們大大小小的十來個人“清理”的一干二凈。接著又煮了第二鍋,這一鍋是留著吃飯時吃的,而最后一鍋則是留著后幾天我們當零食吃的。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9
據歷史文獻記載,我國民間有吃粽子、劃龍船、喝雄黃酒、掛香袋、門上懸艾草等習俗。
這些節日習俗一直沿習至今。我們黃羊川鄉沒有大江大河,見不到劃龍舟的場面,代之而起的則是聚眾郊游,登山野炊等習俗。
吃粽子
粽子,又名角黍,簡稱粽子,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貯米燒煮而成。我們這里因不生產稻米,而恰逢 韭菜上市。所以家家戶戶都用韭菜作餡,夾雜雞蛋、豬油等配料作成包子,或用菜油煎餅,夾上煮熟的大米和紅棗,作成卷膏,不同地方作法也不盡相同。
喝雄黃酒,舊時,每逢端午,人們相聚,大都要喝雄黃酒,以避毒蟲、蚊蠅叮咬。我們黃羊川鄉大都以一種經糧食發酵,配以佐料作成酒醅子。一進夏季人們為了避暑,家家戶戶都要作一些甜醅子喝起來又香又甜,沁人心脾。現在隨著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不少人喝起了雄黃酒。
野外郊游
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紛紛攜家外出,聚集到周圍的名山名川處,共同郊游,聲勢頗為壯觀,屆時四周鄉鄰,或遠或近聚到一起舉辦大型的賽馬會,文藝匯演,集市貿易等活動這與南方的賽龍舟大體相近。生活富裕者,還會拉上整羊尋一處安逸地燒烤羊肉,使得香味回溢。
懸楊柳枝
黃羊川鄉楊樹成行,香草遍野,一到端午節,男女老少,身掛各式各樣用香草做的荷包等裝飾品,也有的在門框四周插上折來的楊樹枝或柳樹枝從避鬼神,驅逐瘴氣。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0
端午節的習俗大致有吃粽子、賽龍舟、桂香袋、飲雄黃酒、用雄黃蘸酒灑在額頭上畫王字、接女歸寧(這一天出嫁的女子都要回娘家),采百草、插艾蒲、系五彩線……各地往往不一。
“端陽節碌忙人,剝粽蘸糖當早茶。莧菜落油和片粉,面筑搗蒜拌黃瓜”。每當端午來臨人們便芬芬包粽子,賽龍舟喝米酒、插艾蒲、系五彩線,這便是我們鄖縣人民的風俗。
包粽子
包粽子嘍,包粽子嘍,我興奮的叫著,可老媽不讓我包,氣也,氣也。就憑著我這三寸不爛之舌不到兩分鐘就把老媽說的無言以對了。(不是吹的)老媽讓包了,我又不會包,又想放棄,莫不包上一兩個怎能體現端午日的氣氛呢?恒心突起堅持要包上一兩個,左手拿著一片竹葉,右手拿起大勺,怎樣包呢?要不偷偷窺探一下OK!悄悄瞄兩眼“Mygod,真簡單,偶會了”。再次拿到竹葉感到輕輕折疊成一個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葉中,再放上棗、花生、葡萄干,包好用線扎好放入鍋里渚一渚,經過一夜的沸騰,一個個香噴噴的大粽子便出此刻眼前,一聞,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讓我吃”。好詩,好詩,我在心中暗的想著,莫不嘗上一兩個大粽子怎樣對得起我的勞動成果。嗯,好吃。
賽龍舟
“賽龍舟,嘿咻……”聽那不是“龍頭”在叫嗎(帶頭),看五條長七、八米的龍船在江面上飛奔、騰舞,一條比一條勇猛,船長可坐12至18個槳水,一個帶頭的,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手持一支短漿,隨著鼓聲緩促為節拍,拼命的向前劃去。(我爸是槳手;三爹是帶頭的)帶頭人員雙手左右揮動大聲呼喊到:“劃龍船”,槳員人也跟著喊到:“嘿咻”,再加上岸上人山人海的觀眾,可想而知吶喊助威聲音有多大。
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一一介紹我們鄖縣的端午日了。
你把你們的端午日也告訴了吧,就這么定了!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1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2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個節日里,大家都要吃粽子,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現在我就來跟大家交流一下,關于端午節的由來。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后來遭小人陷害,流放到邊疆的苦寒之地。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首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回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3
端午節的簡介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于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端午節的來歷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4
今天下午放學回家,一進門便聞到一陣濃郁的清香。我問奶奶什么東西這么香?奶奶說是在包粽子,因為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說完便和我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奶奶對我說:“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不是都叫‘端午’的,有的地方稱為女兒節,有的地方稱為重五節……”在這一天要賽龍舟和吃粽子,這些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那端午有習俗嗎?”我迫不及待地問。
“當然有。”奶奶說:“端午也叫重五,所以都與‘五’有著緊緊的聯系。比如要系五種顏色的長命繩,要插‘五端’,還要吃‘五黃’。”
“長命繩有哪五種顏色?”我好奇地問。
奶奶說:“有紅、黃、藍、白、黑。”
“那五端呢?”我追問道。
“有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那五黃呢?”
“有黃瓜、黃魚、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每個地方的五黃都根據地域的不同而略有不同”奶奶耐心地回答我提出的一個又一個問題。
我感嘆道:端午節的學問真不少!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5
端午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據說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的“端”和“初”的意思相同,“午”是“五”的意思,“端午”就是“初五”。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抱石投汨羅江自殺。當時人們劃船去尋救屈原,演變成了現在的賽龍舟。因為沒找到屈原的尸體,人們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到江里,讓魚蝦吃,它們就不會咬屈原了。現在成了吃粽子的風俗。
端午節的風俗南北不同。我們北方雖然沒有賽龍舟的風俗,但也有我們的習慣。就拿我們家來說吧,今天一大早老爺就從河里提回來一桶水,讓我們洗頭洗臉,說是可以消災祛病。姥姥煮了雞蛋和蒜,媽媽買了粽子和糖糕。爸爸在門上插了一束艾葉,他說這樣可以辟邪。姥姥還給我戴上了她做的香囊和五彩手鏈。
我們一家人邊吃飯邊看電視。電視上介紹各地過端午節風俗的節目,使我大開眼界。看來,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6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著奶奶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里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后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卷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后我們往里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粽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粽子包上再系上。經過這番忙活后我們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系緊不能太松,太松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松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我就辦過這事,把奶奶搞的哭笑不得。)千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么松,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粽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后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粽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仿佛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粽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粽子了……”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7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在杭州人眼中可算是一個大節日。白天,人們劃船、賽龍舟,傍晚,家家戶戶趕做起粽子來,還準備了一桌豐盛的菜肴。一到夜晚,人們便團聚一起,吃著粽子,聊著家常,好不熱鬧。是什么原因讓人們這么重視端午節呢?那還得從一段傳說講起。
相傳古時候,一位名叫屈原的人看到自己的祖國被欺凌,心如刀絞,肩負使命身處險境,卻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受盡凌辱卻堅守自己的名節,在走投無路之時于是便投河自盡。屈原死后,百姓們痛苦萬分。漁夫們紛紛帶上自己的工具去捕撈屈原的尸身,有些人則往河中扔糯米團等食物,以防他的尸體被魚吞噬。之后,每當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想到愛國的屈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他。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做糯米團的事情以及吃粽子的習俗被保留了下來。制作粽子看似十分簡單,但每一個步驟卻極其講究。首先得將粽子葉清洗干凈,并且將它折出一個角,圍成一個圓錐狀的凹槽,絕不能有空襲,再將淘好的浸滿醬汁的米倒入粽葉中,在米過半時放入一塊肉。之后用糯米將粽葉填滿,并用紅繩將粽子包裹嚴實。呈現出一個有四個棱角的小綠塔。最后,將在制作完成的粽子放入水中煮熟,過了一段時間,粽葉的清香便慢慢溢滿房間的每個角落。
除了吃粽子,劃龍舟也是精彩的節目之一,人們用劃船的方式,來驅趕那些食肉的魚群,為此,每當這時候,各地的人們還會舉行劃龍舟的比賽呢!劃龍舟這個習俗已經深深融入了江南百姓生活中。
端午節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是用不同的方式來寄托了對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以及愛國情懷。端午節就這樣,在人們的歡笑與實踐中,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8
端午節那天中午,我們剛吃完粽子,爸爸就領著我去澄海看賽龍舟。走在往澄海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一個問題——端午節是有哪些傳統風俗?
爸爸笑瞇瞇地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很為國家著想,苦勸楚王要治理好國家和與鄰國相好,但楚王不聽,他十分憂憤投江自盡。楚國老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清正的大夫,于是用竹葉將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希望魚群吃米而不吃屈原的尸身。漸漸地,吃粽子就演變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聽完爸爸的一席話,我茅塞頓開。
不一會兒,我們到達了目的地,只見通往江岸的條條道路,人們潮水般地涌向江邊。這時,時針指向二點正,"蹦"一聲槍響,十八條龍船從上游魚貫而下。頓時,鑼鼓聲、鞭炮聲、歡呼聲譜成一曲雄壯的交響樂。"加油,加油……"競賽到了緊要關頭,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黃隊加油,黃隊加油……"的吶喊聲。原來是黃隊有點落后了,它的啦啦隊在為它鼓氣。黃隊的鼓點更緊了,哨聲更急了,黃船迎著浪花拼命地向前沖。最后,黃船得了冠軍。
船隊的團結奮斗精神鼓舞了廣大觀眾,岸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聲。哇,賽龍舟真刺激,這又是端午節的另一個傳統風俗。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開心又有收獲。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19
清晨,我剛在睡夢中醒來,就有一陣陣的香味撲鼻而來,我細細的聞了聞,原來是粽葉的味道。是的,今天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我迅速的穿好衣服,奔向了家里的廚房,哇,那一個個用粽葉裹著的飽滿的粽子,那三角的形狀,好看極了。我迫不及待的拆開了一個,那黏黏的糯米,雖然只有沒有放什么多余的材料,就是最原始的味道,還是非常的好吃。正當我吃在興頭上的時候,我的好朋友嬌嬌喊我一起去看賽龍舟。賽龍舟是我們這里每年都會有的競技,是人們娛樂的一個方式,更重要的是為了紀念屈原。當我們來到比賽的現場的時候,那真是人山人海啊,氣氛高漲,一聲聲“加油,加油,加油。”如雷貫耳,我看到了兩隊的隊員都在很賣力的劃著,很有默契的配合著,兩隊的速度差不多,都在飛速的前進著。忽然,身穿藍色衣服的那隊,一個猛劃,超越了紅色衣服的那隊,成功取得了勝利。
這個端午節,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關于端午節的來歷,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屈原的故事。趁著爸爸放假的時間,我纏著爸爸給我講端午節的故事。爸爸的興致看來很高,他把握抱在腿上,摟著我,慢慢地給我講起了屈原的故事。
傳說,屈原投汨羅江后,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
聽爸爸講完故事,我對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的習俗有了很清晰的印象。今天,我要好好享受這美味的粽子,看看電視里劃龍舟的熱鬧場面,好開心哦!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1
昨天,我坐車回家,突然看到灰橋哪邊有一條龍船,心想一定是端午節又到了。回到家里,我把這事告訴爸爸,爸爸說:“好呀,明天正好是雙休日,我帶你去看賽龍舟。”我聽完高興的差點暈倒。
今天一早,我們帶上自己包的粽子,就向三垟出發。三垟是溫州的濕地,哪里河網縱橫,每年都有許多龍舟在哪里竟賽,可熱鬧了。在路上,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原來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祭奠日。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國君非常昏庸,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國家也已處于四面楚歌的境地。為了挽救國家,屈原向君王提出了許多治國的良策,但是君王一點也聽不進去,屈原不想當亡國奴,就在汨羅江投河自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吃粽子和劃龍船的習俗。
當我們到了三垟的時侯,河岸邊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各河道上也正有許多龍船向這兒靠攏,比賽馬上就要開始了,運動員們都在磨拳檫掌,躍躍欲試。第一輪上場的是紅、黃、黑、白四艘龍船,我看中白船,我要為他鼓勁。這時一聲槍響,突然龍鼓齊鳴,號聲連天,四艘龍船像箭一般射出,岸邊的觀眾沸騰了,我也為白船開始亡命地鼓勁:“加油、加油、白船加油。”比賽結束了,雖然我看中的白船只得了第二名,心里有點遺憾,但我還是為他們能在落后的情況下咬緊牙關,堅持到底的精神所感動。我覺得今天的端午節過的真夠味。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2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在潮汕大地,這是一個節味很濃的日子。在我們家,也一直保留著一些潮汕傳統的習俗。
吃粽
端午節這天,我們全家大小都會吃粽子。由于包粽子的工序比較多,所以我們一般都是到店里買現成的潮汕本地的粽子。下面盤中的這兩個粽子就是我中午吃的。一個是咸香的,一個清甜的。
除了吃粽子,潮汕端午節還有吃梔粽的習俗。梔粽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梔子搗碎后浸泡去渣,將黃色液體滲入蒲姜堿液,再滲入糯米粉漿中,攪勻后放入竹箕蒸熟而成的。蒸熟后呈黃色,吃時可紗線切割成小片,醮粉糖吃,有健胃去濕之功效。下面盤中的就是梔粽。
插艾草,洗艾澡
在端午節這天,我媽會買來很多的艾草。一些用于掛在門的兩邊,一些則用于煮湯供全家人沐浴用。
有句民諺是這樣說的,“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潮汕地區,很多家庭都還保留著在端午節掛艾葉辟邪的傳統習俗。
每年的端午節,媽媽都會把買來的艾草切段洗凈后煮湯,由于我們家里人多,媽媽都要煮上好幾鍋艾草湯。據說用艾草湯來沐浴,能驅邪祛病,對身體大有好處。每次沐浴之后,能感覺都通體舒暢,神清氣爽。所以,從小時候到現在,每年的端午節,我都會洗“艾草澡”。呵呵!現在我就能聞到自己身上的艾草香氣呢!
除了吃粽子,插艾草,洗艾澡,潮汕還有一個主要習俗,那就是賽龍舟。不過由于賽龍舟的地方都是在農村,交通不是很方便,所以我沒有去看。呵呵!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3
端午節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歷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里,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尸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4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為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了然。
賽龍舟開始了,每只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沖,每一只龍舟下面都都綁著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斬下扔進水里。每只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1號領先,不一會兒8號又追上了。
突然,劃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只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劃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著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
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仿佛龍群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后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后面,然后沖線了!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5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6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沒錯今天就是端午節。關于端午節,你們對它了解過什么?
說道端午節啊,人們總不會忘了吃粽子與賽龍舟,可是它們的由來,知道的人卻寥寥無幾。將讓我來告訴你吧:在古時候,有一位楚國的官員叫做屈原,等一下,這不是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思美人》里的主角之一嗎?沒錯,就是他,相傳他為了楚國,整天忙上忙下的,他一心想著報國,可卻空有一腔熱血,他已經無力回天、他便投湖自盡了。這事傳了出去,許多百姓過來扔一個東西,沒錯,它就是粽子,我心里就想:太浪費了吧。傳說湖里有一個妖怪,專吃人肉,為了防止屈原的尸體不被吃。所就扔粽子。賽龍舟這個其實我也不知道,不過我猜測,跟屈原脫不干系,我想,是為了嚇唬,河里的妖怪,所以才賽龍舟的。
說了這么多關于端午的習俗,再給你們講一講端午的趣事吧:上一年端午,區里舉行兒童端午比賽,我就琢磨著要不要去參加,可我看到獎品,立馬改變了主意了,我走進比賽門口,就看見5個區里的學霸,我心想:這咋整,這不出來丟人嗎?當比賽開始,我就看見了第一個環節“包粽子”哈哈哈,我包粽子的功夫雖然只是菜寫,可是我會包啊,我向四周瞧了瞧,果然沒人會,我就包到比賽結束,包了五個粽子,他們有些人連一個都搞不出來。接著道了第二個環節“紙造船過江”,哎呦喂,這不存心讓我拿第一的節奏。很快比賽結束了,公布了第一名居然不是我,額,被打臉了,還好我是第二,不然就睡著覺了。
最后,祝大家端午快,咦!端午不是用來祭奠屈原的,還快樂,算了,祝大家假期快樂。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7
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不僅僅因為它能吃粽子和綠豆糕,更因為它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懷念。
大家知道嗎:每年是端午節。這可是我們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干干凈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個小常識大家要知道哦!
對了,訴大家一首關于端午節的兒歌,要看仔細哦!“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水下喜洋洋。”怎么樣,好聽嗎?
端午節還有許多活動,主要活動有兩個,分別是:賽龍舟、吃粽子。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的民族地區很廣,有漢、壯、布衣、侗、土家、仡佬等。
我喜歡端午節,因為我愛吃粽子。呵呵!你們喜不喜歡端午節呢?
關于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 篇28
今日是端午節,我早早地起了床,要去姥姥家吃菜角和糖糕。
在別的地方,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而我們家鄉的習俗是吃菜角和糖糕。
來到姥姥家,姥姥已經把餡弄好了,餡是粉條、韭菜、雞蛋和油過豆腐等做成的,就像餃子餡。開始包菜角的時候,我留心觀察姥姥是怎樣包菜角的:姥姥先把面和好,我發現姥姥和面和平時不一樣,這次是姥姥把開水倒入面盆中和面,姥姥說這是燙面。呵呵,我又解決了生活中的一個小問號。包菜角的過程和包餃子差不多,形狀也很相像,菜角只是比餃子大了一些。可是菜角不是煮的,而是油炸的,吃到嘴里噴噴香。
炸完菜角,姥姥又開始炸糖糕了。糖糕的形狀圓圓的,里面的餡是白糖,咬一口,滿嘴流糖,我最喜歡吃了。
這個端午節的收獲可真不少,我不僅僅學到了許多知識,并且我還吃了一個名副其實“西瓜肚”。你的端午節過得怎樣樣呢?快來和我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