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讀書筆記4篇
《教室里也有春天》小學教師讀書筆記一
嫩綠的底色作為封面主色調,黑色的線條描畫出一個天真美麗的小女孩頭枕著雙手,愜意的躺在一片茂盛的草地上,右側開滿了各種鮮花,她那黑黑的大大的眼睛充滿著憧憬,微揚的嘴角寫滿了滿足與快樂。這就是我最近正在閱讀的《教室里也有春天》的封面。終于明白,吸引我選擇閱讀這本書的不僅僅是那抹充滿無限清新的綠,更源于它那富有詩意的書名。
中國臺灣李玲惠校長所撰寫的《教室里也有春天》是一部推薦給班主任閱讀的書籍。作班主任的,如果對班級的學生經營不好,似一盤散沙,無戰斗力可言;如果經營的好,擰成一股繩,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書中介紹的班級經營十二心招,無論是“自然”、“用心”、“溝通”、“欣賞”、還是“了解”等等,看似平凡卻直接有效。“班級經營答客問”中的實例,“班級經營教戰守策”中精彩生動的情節和中肯切要的分析和建議,處處顯示出教育者的執著自在與堅定自信。
讀了“第一心招:自然——面對現實你就贏”,思緒把我拉回了從前。97年9月,我步入了教育領域的大門,來到了三里學校。面對新的環境,很多都想不通。想不通為什么有那么多老師,放棄了中午休息時間,還在教室里批改學生的作業。想不通為什么地上有紙屑,有那么多老師會主動彎腰撿起來。想不通孩子見到老師怎么都那么有禮貌,上學說“老師好”,放學說“老師再見”……
我知道,我的角色變化了,從師范生轉變為一名新教師。我需要盡快融入學校的環境,適應教學節奏,與孩子、家長搭建溝通的橋梁。XX年來,許多想不通的事,都讓我收獲了很多很多……
讀了“第二心招:用心——可辛苦不必心苦”有感,“因為用心,老師對學生可以產生難以估算的影響力;因為用心,老師可能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因為用心,在體力消耗之時,自有非凡的成就感。雖然辛苦,心卻一點兒也不苦。”“無私的教育愛如同春風吹拂,當滿園桃李花開,又豈是幸福二可以比擬!”
有人說過“教師是一個甘苦相伴的職業”。老師的苦,在于勞心傷神:一節節課堂教學,教師要認認真真地設計、編寫教案;一次次人生教育,教師要循循善誘、孜孜教誨;一本本作業,教師要頁頁展開、細細批閱;一個個疑問,教師要苦苦思索、耐心解答;一個個家庭,教師要戶戶聯系、溝通教育……這就是教師之苦!這種苦,常人難以體驗,只有為師者,方有心得,才有體驗!
在教育中,除了這番苦,還有一種獨有的、無法替代的甜——幸福!當我們置身三尺講臺,雙眼觸及那一片充滿純真、信賴和期待的目光時,一份神圣的責任感、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每當看到學生前進的步伐,聆聽到學生頓悟的心聲,面對學生感激的眼神,我們的心中便會激蕩起幸福的漣漪。這就是我們的幸福啊!我們幸福的源泉多是來自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教師的真情回報。所以,我們的辛苦和幸福是能劃等號的,沒有學生,也就不會有我們的幸福,我們的幸福是學生給的。做一名教師,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沐浴在幸福教育的燦爛陽光下。
讀了“第三心招:了解——了解是溝通之鑰”有感,“師生溝通是建立師生關系、改進班級經營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溝通就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只有更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這是很多教師的切身感受。為此,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總是想方設法與學生進行溝通,進而去理解、幫助和教育學生。與 “尖子生”巧妙溝通,鼓勵他們迎難而上;與 “后進生”巧妙溝通,幫助他們改掉缺點;與“中等生”巧妙溝通,激勵他們更上一層樓;與“調皮學生”巧妙溝通,為他們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
只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學生的世界,去體會學生的心情,去思考學生的一切,就能走進學生的心靈。通過溝通,學生能認識到老師對他們教育要求的正確性,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并且表現在自己的實際行動里。因此,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離不開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
讀了“第四心招:“溝通——傾聽理解中互動”感受到,很多時候,我們常常醉心于自己滔滔不絕的講演,特別是當了班主任,要維持基本生活環境,塑造良好的學習常規。除了要教學工作、批改作業,還要上課常規、教室衛生、各項比賽、檢查等,無不需要班主任花時間與精力去經營,深怕學生發生意外情況。因此就免不了 “嘮叨”幾句,有時幾句為了強調就一下子變成了幾十句,甚至長篇大論。于是就有了學生的抱怨:“老師真啰嗦!”是啊,回想一下,從小到大,習慣了耳邊總是聽到父母的叮嚀:“……你聽到了嗎?有沒有曉得?”而我也總不當一會事,依舊我行我素。其實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有時是“無聲勝有聲”啊!想想,我們可曾停下來聽一聽學生在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我們說的那么多話他們真的聽進去了嗎?其實,有時的“屢教不改”就是這么回事。下課后,我們還是不要急著走吧,多留幾分鐘,在教室里聽一聽、看一看;晚上,則拿起電話,與家長架起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橋梁。于是再常常問問自己:“假如我是他們……”“假如我現在和他們一樣大,會……”將心比心,用心、用眼、用耳、用一切的感官了解彼此的感受,那么我們的教育將會收到雙贏的效果。
讀了“第五心招:欣賞—凡中見奇真天才”有感 , 一直很喜歡有則繪畫上的俗語“從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蟲、一只蛋和嬰兒身上,天才能看出一只蝴蝶、一只雄鷹和一位哲人。”我們都知道,從多角度的眼光去觀察事物,那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學生也是如此。
就如韓愈的《馬說》中“世有伯樂,而后有千里馬。”想必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發現你手中鉆石的美,并用自己的智慧與能力去雕琢它使之發光,就是大家常說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就如我班的學生池,一眼看上去就像個“小調皮”,學習成績也不是很理想。說實話,剛開始我很不喜歡他。但是,每次勞動,什么活最累,他搶著干,什么活最臟,他帶頭干;誰有困難,總是主動的去幫助。他就是這么一個善良的孩子。終于證實了一句話“人不可貌相”。多方面的溝通、多角度的觀察,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與培育孩子,才能使他們最大限度地成為自己的“天才”
我相信:有了“天才”老師,才會有“天才”學生。讓我們多用欣賞的眼光、欣賞的心去看待孩子吧!
……
招招經營心術,上善若水;個個經典案例,啟迪心扉。在浩瀚無垠的教育長河之中,我們教育者需要有更多的教育智慧,去創造教室里永遠的春天。
《教室里也有春天》小學教師讀書筆記二
經過了漫長而寒冷的冬季,操場上的楊柳牟足了勁鼓出了小小的嫩芽,在溫柔的春風中,悄悄的漫出了淡黃色,校園里到處充滿春天的氣息。在孩子們的歡笑聲中,新的一年開始了。
午后的陽光暖暖的照進教室,灑在三尺講臺上。孩子們正在安靜的做著作業。一陣哭聲在不遠處傳進了我的耳朵,那是一個小女孩的聲音。不一會,經過校長的介紹,了解到是新來的轉學生。孩子長得文文弱弱,個子也小。可能是覺得我這個老師看起來還不錯,過了一會就不在哭了。當我牽起那只藏在袖子里的小手的時候,孩子毫無忌諱的話語頓時讓我覺得一陣莫名的心酸,“我爸爸死了,媽媽不要我了。”面對孩子的直白,我無言以對。父母的離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恐怕是無法彌補的。只是還好,我還有機會讓她多一些父母給不了的快樂跟關心。第一件事,教會她寫自己的名,當她在作業本的皮面上寫上自己的名的時候,她就已經是一年級二班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了。當我將她介紹給全班的孩子們時,教室里出乎意料的掌聲讓她害羞的低下了頭。當我向她微笑鼓勵時,看見她的勇氣也在潛滋暗長。幾天的相處,她認識了很多朋友。課間的時候,看著他跟別的孩子一起開心的玩耍,臉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心想,這才是她本該擁有的東西。
“同學們,你找到春天了嗎?她在哪里呢?”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操場上、柳樹上、小草上、花兒上……“教室里”,她的回答讓我吃驚,也讓幾天來的擔心煙消云散了。是啊,教室里也有春天!也許,對于她來說,冬天也已經過去,世界不再冰冷,迎接她的也將是充滿希望和溫暖的春天!
我是個不自覺讀書的人 ,也沒讀書的好習慣。但想做點什么不去讀書還真的不行,拜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從中還是有所感受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小學擔任老師。這所學校位于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里小學生的成績名列前茅,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后,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為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出于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于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現在孩子的教育平心而論,教師還是缺乏愛心和耐心,不能真正的如雷夫老師那樣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專注和用心,特別是對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教育教學的改革,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但我們往往做的都是課堂,而在愛心和耐心方面沒有面向學生,曾經聽過魏書生老師講過課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細細品來,其實還真是那么回事,只要我們耐下心來,公平的去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孩子不掉隊,真正潛心如雷夫老師那樣在教育上讓孩子們做點什么時,不僅要有良苦用心的創意,更要有不折不撓的勇氣和激情四射的踐行、要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還有學不好的學生嗎?
其二、雷夫老師運用的 “每周作文”、“每月讀書心得”等作文訓練方法和組織學生看電影,以及利用文學來幫助學生認識歷史等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讓學生寫讀書心得,有什么想法,遇到的問題體現在心得上,進一步的了解學生內心,把握學生動向,特別是教各學課的教師,完全可以嘗試一下,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寫下聽課的心得,哪些問題有疑惑,聽不懂或者碰到的疑難問題,自己不能解決的,以及自己的感受,用這種形式體現出來,不面對老師,學生會說真話敢于去說,就看我們如何去處理問題,在我們批閱作業的同時盡快了解學生的情況,可以采取回復或者面談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像雷夫老師那樣去做,我想一定會事半功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這本書究竟帶給了我什么,我想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重新理解,面對孩子,我們一定要轉變觀念。多一點關愛,少一些責備;多一點平易近人,少一些居高臨下;多一點鼓勵幫助;少一些大聲呵斥。如果我們所有的老師都能像雷夫老師那樣,對待事業執著專注,對待學生充滿愛心,對待工作激情四射,那么我們一定能夠消除自身的職業倦怠,一定能夠用力、用心、用情去對待每一個學生、對待每一節課,學生定會有燦爛的明天。
教師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教師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ⅶ
要達到真正地卓越是要做出犧牲的,需要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同時付出巨大的努力,畢竟,教育是沒有捷徑的。——自序——?
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挨罵,怕被羞辱,怕在同學面前出丑,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p4
不管是教育學生還是子女,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作教育的捷徑。——p6
破裂的信任是無法修補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修補救。——p6
遇到學生不懂的時候,絕對不該感到沮喪。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與耐心來面對問題,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駕于恐懼之上的信任。——p7
隨時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論我們多么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身教確實重于言教。——p8
教師可以嚴格,但不 公平的老師會被學生看不起。——p8
對不當行為最嚴厲的懲罰,就是不準參加發生不當行為時所進行的活動。——p8
孩子們一直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先做到。——p9
你可以通過經驗、耐心,以及從失敗中學到的教訓打造一間以信任為基礎的教室。孩子們知道你公平待人,可以依靠。孩子們知道只要身邊有你,就很安全,而且還能學到事情。以信任為基礎、毫無恐懼的教室,是孩子們學習的場所。——p14
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p14
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么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p16
用禮物或金錢換取孩子良好行為的做法就很危險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要給予獎賞。——p17
規則固然有其必要性,然而在我們最景仰的英雄當中,有多少人之所以能成就偉業,真是因為他們不守規則——p20
你永遠無法真正了解一個人,除非你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事物……除非你能進入他的身體,用他的身體行走。——p21
仁慈是有感染力的。——p21
我們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盡力而為。正因為孩子們無法無天,所以我們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讓無可救藥的行為迫使我們降低標準。——p25
我閱讀,是因為我喜歡這么做。——p31
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閱讀。閱讀不是一門科學,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p32
要讓孩子在長大后成為與眾不同的成人——能考慮他人觀點、心胸開闊、擁有和他人討論偉大想法的能力——熱愛閱讀是一個必要的基礎。——p32
通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開心扉接受新觀念,踏上光輝的大道去遠行。——p34
上圖書館是為了建立孩子們的價值觀;置身于熱愛閱讀的人群中隊孩子們是很有益處的。——p35
孩子們需要大人經常陪他們一起讀書、討論。我們必須以身作則,當個好榜樣。——p39
樂于閱讀的孩子們能和身旁的世界產生聯系,最后具備超越現階段想象范圍的思考能力。——p40
熱愛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p42
本班班訓中的一條,就是“凡是值得做的事情,就值得好好做”——p72
飛不起來的火箭不是失敗,只有當學生停止解決問題的嘗試時才算失敗。——p98
我們喜歡好品質的東西,而孩子們必須努力工作、有所犧牲才能掙得好東西,因此他們更懂得愛惜。——p131
最好的東西留給懂得等待的人——p132
使孩子成為模范人物的最佳辦法,就是讓他們參與幫助他人的各項活動。——p194
這象征著第56號教室永不止息的循環:“工作、娛樂、追求卓越”。——p214
我們常說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個人發展根源的“機靈點”,幫助他們在年齡段取得一定的成績,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用心”去理解、“用心”去專注。在認真拜讀了雷夫·艾斯奎斯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跡》后,我掩卷沉思,不禁為他的教育理念所折服。究竟怎樣教育孩子才算“用心”,才能創造奇跡?雷夫用書中一段段樸實的故事不斷告訴我們:有熱情和態度還不夠,還要運用智慧及巧妙的方法!
三年級《認識電腦》一課中:在短暫的等待時間里,一個男生拿出口袋里的兩塊“磁鐵”在電腦屏幕前玩了起來,一會兒他就發現了新大陸了:自己的電腦屏幕出現了“大變臉”,有的地方是一圈彩虹狀的光暈,有的地方變得黑黑的一片。他覺得好玩,又快速地在左右兩個同桌的屏幕上玩了起來。等我發現異常后,已經有四五臺電腦的屏幕已經狼籍一片,變得“慘不忍睹”了。
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大發雷庭,狂風暴雨的批評能起到實際教育效果嗎?此時作為教師就要回到教育的起點,真正“用心”思考,“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問題,真正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我立即讓全班同學的視線轉移到這幾臺電腦屏幕,詢問學生: “是什么給這幾臺電腦屏幕使了這么大的魔法?”這個男生立即高高舉起了自己手里的磁鐵。我立即讓大家利用剛學會的搜索引擎搜索一下“磁鐵”給顯示器造成的傷害及如何消磁?通過查找,大家不僅發現了顯示器被磁化的原因,也發現了消磁的幾種方法。當然,如果處理不當會有什么更嚴重的后果?若磁化太嚴重,或者發現得太晚了,顯示器就很難恢復了。這名男生在我的“用心”教育下,深刻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在課后其主動上前向我承認了錯誤 ……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總是會遇到這些“不曾預料的意外”,對于這些小小“探險家”總是顯得束手無策,《第56號教室的奇跡》告訴我們要巧妙地做教育,這樣才會充滿力量,令人嘆服。如果這些節外生枝的事情處理不當,就會大大地挫傷這些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無法使他們的內心獲得激蕩,也幫助不了他們糾正不良行為。作為我們信息技術教師,更要注意對課堂上生成因素的巧妙把握,真正做到“用心”思考,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