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讀書心得(通用4篇)
課題研究讀書心得 篇1
5月8號,在我校組織的百名專家進校園活動中,我們聆聽了曾繼耘教授《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的專題報告。使我對課題研究又有了新的認識,懂得了很多課題研究方面的知識,現就學習后的體會總結如下:
通過聽報告,深深地認識到自己對課題研究的認識很膚淺,“問題即課題”?想想確實有道理,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是課題,一個真正的課題需要一個或若干個真正的踐行者用時間、用心血、用毅力來做成。而一個人要想真有所成就,就需要持之以恒去鉆、去啃、去干。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 注意隨手記錄資料、發現好的資料,注意隨時保存、珍惜到典型單位考察學習的機會、提高自身修養。
通過課題研究可以促進了自我教育理論的學習、促使自我的教學反思、改變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樹立了自我的研究意識,并推進了師生的共同成長。
教師的教科研旨在解決教師身邊的問題,緊密聯系教師的日常工作,積少成多,讓教師的研究進入常態化。只有這樣,教師自身生命質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得到發展。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會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努力塑造自身的形象,不斷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為自己的生命喝彩!這就是“草根化”研究的“個人課題”的開辟,為一線教師找到的一條直達自己專業成長的“通途”。
課題研究讀書心得 篇2
讀了《教師如何做研究》這本書后,學習了很多新的知識,將收獲簡單匯總如下:
1、求新求異。選擇課題后發現有人研究,便擱臵一邊,重新選題。盲目引入新的名詞術語,并沒提供新的意義,對教育實踐沒有新的解釋和指向。學校面臨的許多問題是有共性的,但學校之間的情景、傳統各異,辦學思想不同,別人的研究并不能解決你的問題。所以,對同樣的課題作深入研究,有時也是必要的。
2、貪大求全。選題寬泛,涉及因素眾多,關聯著一系列問題,且研究課題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向、鮮明的問題意識和清晰的解決線索。這樣的選題不可能深入,甚至難以為繼。
3、跟風追潮。一旦出現新的動向或潮流,聞風而動,做相應的各式各樣的研究。它說明學校缺乏主體意識和對自身面臨問題的捕捉能力、應對勇氣。獨立確定研究問題,自主開展研究,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內在要求和規定。
4、課題至上。“校校有課題、人人搞科研”被當作“科研興校”的重要標志。以課題形式搞科研,可以使研究在相當長時間內集中較多的人力物力,解決一個突出的問題,且使研究方向明確、成果較為突出。但是,課題不是科研的代名詞,隨機的、情境的、個別的問題亦可作為研究對象。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針對一系列具體、特殊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反思,雖然不在預定的課題范圍內,但同樣是重要的、有深刻價值的研究。
5、論文情結。很多人以為科研就是撰寫并發表學術論文。論文只是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種表達方式,甚至不是主要的方式。案例、敘事、日志、反思記錄等,都是教師教科研活動的重要載體,它們既是研究過程的記錄,也是研究結果的體現方式。教師始終生活在教育教學的現實場景中,其所思、所感、所悟常常
不是論文可承載的。論文方式是教師不熟的,且不是教師表達研究成果所必需。
6、穿鑿附會。向專業研究者看齊,想方設法引用大量理論文獻,分析介紹國內外學者的認識、觀點;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論攜手,才能彰顯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教師研究的存在價值或魅力不在于驗證理論或詮釋專家的論斷,而在于對教育現場的把握和判斷,在于對教育事件作出的意義分析。
課題研究讀書心得 篇3
11月9日,我們一改往日教研的風采,在郭主任等領導的主持下,由馮主任主講,進行了課題研究培訓,這個看似沒有多大學問的內容,卻讓我茅塞頓開。收獲頗豐。
首先,我曾經承擔過區、市、省各級的實驗課題,并且暑假中參加過市級實驗課題的培訓,實驗課題獲得了省成果二等獎,市區成果一等獎,但對于自己如何獲獎,只認為是自己努力了,沒想到其他,今天經馮主任一說,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能獲得那么好的成績,是承擔的實驗課題進行得規范的結果。對照馮主任的培訓,檢查反思自己實驗的過程,無論是課題題目的擬定,還是撰寫的實驗方案,歸納出一個詞,就是規范。這短短的培訓,戳破了我心中的那層窗戶紙,我那興奮、自足的感覺,真爽!我得感謝馮主任的精妙的語言,感謝教務處組織的這次教研培訓!
其次,對于我這個即將退休歇息的人來說,又系統地掌握了一個知識,那就是: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去做課題研究。真是“活到老學到老”啊!今后,我將帶領身邊那群富有精力、朝氣的年輕教師,認真去做課題研究,提升每個人的理論水平,提高每個人的研究能力,提升一個語文教研組的科研水平!
最后,我想說:時間真的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善于擠,總會是有的!并且,時間比海綿里的水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更為豐富和充足。請給自己經常加個“緊箍咒”吧,相信你會有所收獲的!
課題研究讀書心得 篇4
做課題研究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于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學習理論,更新觀念,以科研帶教研,教研促教改,對進步教師本身的素質大有裨益,而且,很多教師成了弄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解決實際題目的需要。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題目,碰到的困惑。這些題目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題目、有學生表現的題目、有學校教育的題目等。那末,教師如何做好課題研究呢?(一)首先要選好課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題目比解決一個題目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1、選題的基本原則(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題目正確率關系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奇。(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進步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少科學性(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符合,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 ,可行嗎?對一線教師明顯不適合研究。(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利用價值。(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正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并且表述正確。(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2、選題留意事項(1)從實際動身,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責備。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假如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惟特點的研究,就比較合適一線教師做。(3)重視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意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甚么。善于發現工作中的題目,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反思。(二)做好方案一個詳實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聽弄科研的專家說: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1)課題名稱 (2)題目的提出 (3)研究的根據和研究假定(4)研究的內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對象(7)研究步驟 (8)研究保障 (9)成果猜測(10)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 (11)經費預算 (12)資料附錄預備階段:1、理論預備。搜集、查閱、分析有關課題的資料;通過瀏覽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報刊和雜志熟習與課題相干的理論知識,研究方法等。2、方案設計。確定研究的內容、目標、步驟、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課題的研究方案。3、課題論證。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的科學性 、可行性進行論證。實踐階段: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扎實的實踐,不走過場、不玩花梢。2、記錄、搜集實驗的原始材料,包括階段性報告、總結、個案分析數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