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心得體會
要說國家的發展,城市的發展,大多數指的是其經濟的發展,交通的發展,居民住宅的發展,軍事實力的發展等等,但是國民素養的發展往往會被人忽略。就拿我國的動車和日本的新干線相比較,在我們的動車上,你確實可以隨便看到大聲講電話的人,可以看到大聲談論公事的人,可以看到衣衫不整的人,可以看到就坐在你旁邊撩起衣服為啼哭的嬰兒哺乳的人,你甚至可以看到有人隨地吐痰,然后用鞋踩踩其,是的,你真的可以看見。
“不學禮,無以立”是孔老夫子說過的一句名言,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直都標榜自己是禮儀之邦。對于這一點,每個中國人都在心里是這么認為的,我也不例外。但是仔細思考了一下,覺得現在的中國有點名不副實了。
在圖書館、閱覽室應保持安靜,在館內走動要放輕腳步,交談時應該盡量簡短、輕聲,不搶占座位。乘車、購物和出入公共場所人多擁擠時,要自覺遵守秩序,依次排隊,相互謙讓,不要爭先恐后。在影劇院、車站等場所要注意公共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丟果皮和雜物等等。這些都是上小學時老師就教過得基本禮節。現在我們可以做到的又有那些呢?到處可以看到亂闖紅燈的車輛,亂穿馬路的行人,隨地吐痰的路人,隨地便便的寵物。不過,在餐桌上我們的禮儀還是做的很到位的,至少我是怎么認為的。
現在社會,人們對禮又有了新的解釋,很多人把“禮”和“金”放在一起,沒有“金”就沒有了“禮”。小孩上學要給老師送禮,病人開刀要給醫生送禮,下屬要給上司送禮,找工作要送禮,公務員考試要送禮,足球比賽要給裁判送禮,現在連入伍當兵也要送禮,這也是我最痛恨的一點(我從小就想當兵)。也許,這就是城市生活的壓力吧。我們代代相傳禮的文化,到現在已經完全扭曲變樣了。
相反,在比較落后的鄉下,禮儀就來的比較樸實。每次我隨岳父回到寧波的鄉下,進門沒多久,就會有人來竄門,時間不長,短短寒暄幾句就走。還會有人送來青菜,土豆,芋艿等蔬菜,都是自家地里種的。這也是送禮,都給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沒有任何的功利。
確實,我們還是應該加大對中國傳統禮儀的教育,李俊說到過,現在的學校教育的重點大多集中在數理化,還有語言類的科目上,對于人的內心教育并不是非常的看中,很多都是為了升學而讀書,為了文憑而讀書。在學校里只能做到知書,而不能達理是沒用的。在學校里不能很好的學會,之后踏入社會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心得之五:活著的目的----理想與現實
兔子活著的目的肯定不只是為了給老鷹或老虎充饑,小貓咪活著的目的也不單單是為了抓老鼠,狗活著的目的更不可能是為了每天等主人回家,然后搖搖尾巴叫幾聲。
那么作為人,我們活著的目的是什么呢?理想,對,就是理想。每個人從小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理想,隨著時光的流逝,有的人可以逐漸實現他的理想,而有些人卻越來越遠離他的理想,現實就是這樣。
有人說理想的樹立離不開現實,因為它是在現實的情況下樹立起來的!你如果離開現實的狀況去樹立理想,這個理想只能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樓閣,其結果是根本無法實現!又有人說理想應該遠離現實,這是因為理想目前還沒有實現!有的理想需要長時間奮斗才能夠實現。有的理想需要幾代人、好幾代人前赴后繼的奮斗才能夠加以實現!理想與現實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